NNU中国新闻史期末考试重点.doc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4186 上传时间:2022-10-04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NNU中国新闻史期末考试重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NNU中国新闻史期末考试重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NNU中国新闻史期末考试重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NNU中国新闻史期末考试重点.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NNU中国新闻史期末考试重点.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NNU中国新闻史期末考试重点.doc

《NNU中国新闻史期末考试重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NNU中国新闻史期末考试重点.doc(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NNU中国新闻史期末考试重点.doc

填空10、单选10、名词解释2、简答2、论述1(报人立体看法)

◆1.邸报(中国古代官报的通称):

发端于唐代的进奏院状报,到了宋代开始成为政府中枢部门统一管理发布的正式官报。

内容包括:

天子诏旨、天子起居、官吏任免、奏章、战报、刑罚。

有多种别称:

进奏院状报、邸状、邸吏状、朝报等。

南宋时使用“朝报”最多。

“邸报”最初是由朝廷内部传抄,后遂张贴于宫门,公诸传抄,故又称“宫门抄”“辕门抄”,这实际上就是最早的一种新闻发布方式。

邸报的读者主要是政府官员和士大夫知识分子。

邸报是为巩固封建统治秩序,维护封建统治的阶级的利益服务的。

邸报是中国最早的报纸,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报纸之一。

◆2.邸报产生的时间

一是自西汉始有邸报。

(首先由戈公振提出,台湾新闻史学者曾虚白继承)

一是中国古代报纸最早出现在唐代

因此,关于中国古代报纸的起源:

中国古代报纸的产生最迟不晚于唐代。

宋代出现了印刷的邸报,明代出现活字印刷邸报。

3.唐代进奏院状有两份尚存于世,均为唐僖宗年间的报纸,因曾封存于敦煌莫高窟,又称“敦煌进奏院状”、“敦煌邸报”。

是世界上仅存的最早的原始报纸。

20世纪初分别被英人与法人非法购得。

一份藏于英国伦敦不列颠图书馆,一份藏于法国巴黎国立图书馆。

㈠唐代进奏院状与“开元杂报”

唐代开元年间,“邸”成为上都留后院,后改称“上都知进奏院”,简称进奏院。

唐代邸报此时称为“进奏院状”或“状报”、“邸吏状”。

是各地方进奏官根据朝廷发布的信息,采集、传发给地方长官的官报。

㈡宋代“邸报”、“朝报”、“进奏院状报”

邸报这一名称,最早出现于宋朝。

同时也有许多其它称呼。

如“朝报”、“进奏院状报”、“邸状”、“报”等。

宋代的进奏院状由唐代的“地方报”变成了朝廷的“中央报”。

宋代的朝廷官报比唐代有了较大的扩充,不仅仅只限于诏旨奏章、皇室起居等,还记载了一些皇族生活情况、仕官升迁、朝廷政事动态等。

与前朝相比,传播面也更为广泛。

一些知识分子已经将其视为精神文化生活中的一部分。

值得一提的是,宋代还出现了印刷的邸报。

㈢元、明、清三代的“邸报”、“朝报”

关于元代是否存在“邸报”,学界一直有两种意见,没有一致的结论。

明代不设进奏院,但官报仍按习惯称为邸报。

由明政府设立的通政司管辖。

直接由中央机关向全国各级行政机关传递,抄、发、传制度非常严格。

内容大体仍包括皇帝谕旨、皇室动态、官员任免、臣僚的奏疏、军事信息等内容,偶有类似社会新闻的信息出现。

值得提到的是,明代邸报已开始出现活字印刷。

这一变化所以显得不仅仅是一种技术的变更,更说明报纸在此时的读者增多,需求量增大。

是新闻传播史上的一件重要的事。

清代邸报与明代内容相似。

从形式上来看由三部分组成:

宫门钞、皇帝谕旨、臣僚奏疏。

4.明朝末期:

中国新闻史上最早的合法的非官方报纸——京报(合法民报)

内容:

京报以刊载邸报为主要内容,因此它基本上是官报的翻版,偶有一些自己采写的新闻,其中有少量的社会新闻。

发行:

京报有自己的报房,报房负责编印、发行、销售报纸。

完全脱离朝廷官报的发行系统。

形式:

至清代已有较为固定的刊期和报名,一般为日刊,也有两日刊。

并开始呈现出某些大众传播工具的性质,是我国古代报纸发展的最高形式。

京报在一定程度上已成为一种以商品形式出现的传播媒介,所以作用就大大超过了朝廷官报。

因其公开发售,其影响也大大超过非法民报。

5、1815年,第一批来中国传教的英国传教士马礼逊在马六甲创办了以华人为发行对象的中文期刊《察世俗每月统记传》,这是近代报刊史上的第一份中文报刊,这封报刊也成为中国近代报刊史开始的标志。

(1815年8月5日,由米怜主编出刊了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察世俗每月统记传》。

《察世俗每月统记传》

《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1833-1835,1837-1838)

中国近代报刊史上第一份中文报刊,也是中国近代报刊史开始的标志。

1815年8月5日由英国传教士马礼逊在马六甲创办,米怜主编。

1821年6月停刊。

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张中文近代报刊。

1833年8月1日由普鲁士传教士郭士立在广州创办。

经历两次休刊和复刊,于1838年停刊。

※6、《东西洋考》与《察世俗》的异同

两种刊物均为基督教传教士所创办,形式上均为中国线装书式,刊名相似,封面设计也相似,但由于创办者的办报宗旨有异,两者差异也显而易见。

1、从内容上看,两者均由宗教、伦理道德、科学知识三部分组成。

所不同的是三者的比重,《东西洋考》中,宗教内容比重大大下降,其主要内容是科学文化知识。

目的是显示西方文明的优势。

《察世俗》科学知识较少且偏重天文,以显示上帝造万物之功。

2、《东西洋考》对时事政治很关注,具体表现是注重新闻和言论。

从《察世俗》的一条新闻开始到《东西洋考》的新闻专栏,体现了报刊业务近代化的发展趋势。

3、与《察世俗》相比较,《东西洋考》的新闻文体得到了初步的发展。

4、《东西洋考》有了固定的言论栏目。

此时的言论栏目摆脱了《察世俗》时期单纯阐发教义的状况,而是开始涌来回答现实中的问题。

5、《东西洋考》还登载过中文近代报刊史上第一篇论述西方报纸的专文《新闻纸略论》。

7、《万国公报》(1868——1883,1889——1907)鸦片战争后的宗教报刊中,影响最大、发行量最大的一份周刊。

1868年9月5日美国传教士林乐知在上海创办,并任主编。

㈠发展经过:

该报初名《中国教会新报》,1874年9月5日出第301期时更名为《万国公报》。

1883年休刊。

1889年以广学会机关报身份复刊,并改为月刊。

1907年5月,主编林乐知突然病逝,7月,《万》停刊。

㈡主要内容:

在《中国教会新报》时期,主要以传教、联系教友、报道教会活动等为目的。

更名后,宗教内容减少,介绍西方科学与政治、评论时事等内容大量增加,成为一个综合性的时事争论刊物。

㈢地位及影响:

甲午海战前《万》在中国影响很小。

到甲午海战清廷失利后,中国知识分子开始注重学习西方的政治与科学。

而《万》热心介绍西学,这恰好与中国知识分子的维新运动相适应,于是《万》成为当时最具影响力且发行量最大的报纸。

该报前后发行近40年,创当时中国报刊发行量之最。

读者对象是中国统治阶级中的一部分当权人物和一般知识分子。

※《万》对于中国知识分子影响最大的,是它的变法宣传和西学介绍。

(见书本)

1、变法宣传

1889年《万国公报》复刊后,内容虽有关于宗教宣传的,但并不占主要地位,而增设的论说立论范围广,并鼓吹变法革新和传播西方社会科学,对中国的维新变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甲午海战后,有关时政和鼓吹变法的政论文章就明显增多。

林乐知和李提摩太都写了不少涉及外交、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文章,强调变通之法。

《万》的变法宣传在中国起了很大的鼓动作用,此后中国维新之士都醉心于变法,全国兴起维新变法的思潮。

从表面上看,《万》的变法宣传与中国爱国志士的维新运动的目的是一致的,但实质上两者有明显的区别,维新派的变法主张是为了改革中国的政治、经济,促使中国日益强盛,向资本主义的方向发展,而《万》所宣传的变法主张是建立在殖民主义利益基础上的。

他们希望中国走殖民地而非资本主义的道路。

2、西学介绍

1889年《万国公报》复刊后,每期都有关于自然科学方面的内容;此外还传播了许多社会科学方面的信息。

值得一提的事,《万》最早将马克思和他的《资本论》介绍到中国

另外,在促进中国教育西式化方面,《万》也起了很大作用。

《万国公报》的变法宣传和西学介绍,启迪了中国知识分子的新思想,推动了中国的维新运动,促进了西式教育的兴起,在当时的确起到了将西学传播到东方的媒介作用。

8、《申报》1873年对于“杨乃武案”的报道,前后长达三年。

报道后其客观准确,仗义执言,有闻必录,在当时影响很大。

这也是我国报纸最早采用连续报道方式报道的重大社会新闻。

《申报》首先用电报传递谕旨及重要新闻。

我国第一条电讯就是由申报于1882年1月16日刊出的。

《申报》创刊于1872年4月30日,为上海历史最悠久、影响最大的中文日报,在我国近代新闻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由美国商人美查等四人合资创办,后资本归美查一人所有。

首任主笔蒋芷湘。

标榜要为中国兴利除弊,对清末基层官吏有所揭露,政治上持亲英立场,是旧中国出版时间最长影响大的中文日报。

《申报》的席子佩时期

1907年春,美查将报纸售于席子佩。

席子佩经办期间,对申报作了进一步改革。

1    文字运用了改良圈点法,方便了读者阅读。

2    1909年,报纸有单面印刷改为双面印刷,同时改变了过去书本式的版式。

3    1911年8月24日,《申报》开始刊登天气预报,同时开辟了副刊《自由谈》。

第一任副刊主编王钝根。

由于副刊过于强调趣味性,加上当时整个社会风气缘故,所以《自由谈》很难保持较高格调。

但是《申报》的《自由谈》是中国较早的副刊之一,也是中国现代报刊中创办时间最久的副刊。

1912年,席子佩经营不善,使《申报》陷入财政困顿之中,因此,席子佩打算让出《申报》,以史量才为首,将《申报》全部产权购进。

届时,史量才为总经理,陈景韩为总主笔,席子佩仍为经理。

此后数年,史量才将《申报》收回,成为独资经营的企业。

9、《中外纪闻》——中国资产阶级维新派第一份报纸

1895年8月17日由康有为倡导并出资在北京创办。

康有为弟子梁启超、麦孟华为编辑。

初创时名为《万国公报》,因与林乐之主编的《万国公报》重名,故于当年12月16日更名为《中外纪闻》,并成为同年11月成立的强学会(资产阶级维新派在国内建立的第一个具有政党性质的政治团体)的机关报。

10、湖南维新派的第一个刊物——《湘学新报》

1897年4月22日由湖南维新党人创办。

旬刊。

唐才常、陈为镒任主编。

第21期起改名为《湘学报》。

1898年8月28日停刊,共出45期。

《湘》以倡导新学、开启民智、培育人才、鼓吹变法为宗旨。

系统介绍西方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为主,也宣传湖南新政,传播维新派的主张。

该报的主要撰稿人中,以唐才常撰文最多且最富有战斗性。

11、浏阳二杰(唐才常、谭嗣同)

谭嗣同的办报思想:

主张办报求日新、主张报纸为“民史”、“民口”。

唐才常:

满朝旧党仇新党,几辈清流付浊流。

千古非常事变起,拔刀誓斩佞臣头。

12、严复与《国闻报》、《国闻汇编》

《国闻报》1897年10月26日天津创刊,主要创办人严复。

维新派华北地区重要的舆论阵地,也是维新派的第一份日报。

《国闻报》内容上偏重京、津和北方地区的新闻报道,对东南各省新闻不作报道。

设有本地新闻、京城新闻等栏目。

《国闻报》在北方舆论界堪称一支独秀,对维新运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898年4月,康有为在北京成立保国会,《国闻报》详细报道了有关活动、会议章程、参加者名单、康有为与梁启超的讲演,并为之作了评论。

百日维新期间,《国闻报》登载了光绪关于变法的全部上谕及维新派上奏的全部条陈,并配有评论为之鼓吹。

这些报道不仅在当时起到了鼓舞维新者斗志的作用,而且在今天仍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

1898年戊戌政变失败后,《国闻报》在以“视死如归”为题,报道了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遇难的消息后,便“奉旨”停刊。

严复等人被迫脱离了《国闻报》。

1899年2月卖于日本人。

《国闻汇编》国闻报馆出版的旬刊。

1897年12月8日创刊,只出了六期便停刊了。

《国闻汇编》的主要内容是翻译、介绍国外学术著作。

它最大的贡献就是发表了《天演论》和《群学肆言》的部分译文,第一次向中国人民介绍了进化论的思想。

13、苏报案(P56页):

清政府为镇压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潮而罗织的文字狱,是辛亥革命前的著名反清政治案件。

1903年,邹容、章太炎分别写出轰动全国的《革命军》和《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苏报》连续发表《读〈革命军〉》、《序〈革命军〉》、《介绍〈革命军〉》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公务员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