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人教版复习提纲完整版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029415 上传时间:2022-10-1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9.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化学人教版复习提纲完整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初中化学人教版复习提纲完整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初中化学人教版复习提纲完整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初中化学人教版复习提纲完整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初中化学人教版复习提纲完整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化学人教版复习提纲完整版Word文档格式.docx

《初中化学人教版复习提纲完整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化学人教版复习提纲完整版Word文档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化学人教版复习提纲完整版Word文档格式.docx

(2)原子(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

(3)离子(原子失去或得到电子后形成的带电微粒,可分为阳离子[如Na+、NH4+]和阴离子[如Cl—、CO32—]。

9、原子结构:

(1)原子核:

居于原子中心,体积极小但质量相当于整个原子质量。

它虽小,还可分为带正电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

(2)电子:

带负电,在原子核外很大空间作高速运转。

跟原子比较,其质量和体积都可忽略不计。

在原子里,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10、离子:

带有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镁离子和镁原子具有相同的质子数或核电荷数)。

11、稳定结构:

①最外层8电子②第一层为最外层2电子。

12、自然界中的化学元素:

(1)地壳中最多的元素:

O

(2)地壳中最多的金属元素:

Al

地壳中含量前四位的元素依次是氧、硅、铝、铁。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氮元素。

(3)海水、人体中最多的元素:

O

13、化合物的命名:

(1)两种元素化合:

“某化某”,如MgO氧化镁,NaCl氯化钠,Fe3O4四氧化三铁,P2O5五氧化二磷,Ca(OH)2氢氧化钙;

(2)金属与酸根化合:

“某酸某”,如CaCO3碳酸钙,CuSO4硫酸铜,NH4NO3硝酸铵。

14、催化剂:

在化学变化里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化前后都没有变化的物质(注:

2H2O2 

=== 

2H2O+O2↑此反应MnO2是催化剂)

15、燃烧的条件:

(1)物质具有可燃性;

(2)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3)温度达到着火点。

16、灭火的方法:

(1)移走可燃物;

(2)隔绝氧气(如油锅着火可用锅盖盖灭);

(3)降低可燃物的温度至着火点以下(如房屋着火时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灭火)。

17、爆炸:

可燃物在有限空间内急速燃烧,在短时间内产生大量热和气体导致爆炸。

一切可燃性气体、粉尘、在遇到明火时都有可能发生爆炸。

(也有物理变化的爆炸如车胎爆炸)。

18、质量守恒定律: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在化学反应前后,肯定不变的是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元素的种类、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

肯定变化的是物质的种类和分子的种类。

19、合金:

由一种金属跟其他一种或几种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一起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合金是混合物而不是化合物。

一般说来,合金的熔点比各成分低,硬度比各成分大,抗腐蚀性能更好。

20、各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与离子的电荷数相对应。

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

在化合物里,各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

21、化学符号的意义:

a.元素符号:

①表示一种元素;

②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

b.化学式:

①宏观意义:

①.表示一种物质;

②.表示该物质的元素组成;

②微观意义:

①.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

②.表示该物质的分子构成。

c.离子符号:

表示离子及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d.化合价符号:

表示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

当符号前面有数字(化合价符号没有数字)时,此时组成符号的意义只表示微观意义。

22、常见的酸根离子:

SO42-(硫酸根)、NO3-(硝酸根)、CO32-(碳酸根)、PO43-(磷酸根)、Cl-(氯离子)、HCO3-(碳酸氢根)、HPO42-(磷酸氢根)、H2PO4-(磷酸二氢根)、S2-(硫离子)。

23、溶液:

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溶液的组成:

溶剂和溶质。

(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固、气溶于液体时,固、气是溶质,液体是溶剂;

溶液中各部分的性质均一、稳定。

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

24、固体溶解度:

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就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20℃时,食盐的溶解度为36克。

就是说在20℃时,100克水中最多可以溶解食盐36克。

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是温度。

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是温度和压强。

若要分离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明显增大的物质,应用冷却热饱和溶液法。

25、酸碱度的表示方法——PH值

说明:

(1)PH值=7,溶液呈中性;

PH值<

7,溶液呈酸性;

PH值>

7,溶液呈碱性。

(2)PH值越小,酸性越强;

PH值越大,碱性越强。

26、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K、Ca、Na、Mg、 

Al、Zn、Fe、Sn、Pb、(H)、Cu、Hg、Ag、Pt、Au

( 

钾、钙、 

钠、镁、 

铝、锌、铁、锡、铅、氢、 

铜、汞、银、铂、金)

(1)越左金属活动性就越强,左边的金属可以从右边金属的盐溶液中置换出该金属来

(2)排在氢左边的金属,可以从酸(盐酸或稀硫酸)中置换出氢气;

排在氢右边的则不能。

 

元素化合物部分

1.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中,如果两位同学的实验结果差别较大,可能的原因有

(1)铜丝的量不足

(2)系统漏气(3)加热温度达不到反应温度(4)反应的充分程度不同

2.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大约是:

氧气占21%,氮气占78%,稀有气体占0.94%,二氧化碳0.03%;

得出空气成分的化学家是法国的拉瓦锡。

3、O2的物理性质:

通常状况下,O2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稍大,难溶于水,降温可变成淡蓝色液体和雪状固体。

4、O2的化学性质:

各种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和化学方程式如下:

燃烧的现象

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木炭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大量热

点燃

C+O2═══CO2

硫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S+O2═══SO2

磷在氧气中剧烈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4P+5O2═══2P2O5

铁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3Fe+2O2═══Fe3O4

镁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色固体。

2Mg+O2═══2MgO

5.实验室制取氧气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

一般不用氯酸钾、高锰酸钾因为反应需要加热,收集氧气可用排水法,因为氧气不易溶解于水;

收集氧气可用向上排空气法,因为氧气密度比空气的大。

收集氢气可用排水集气法和向下排空气法。

(收集方法由气体的密度和水溶性决定)收集CO2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CO、N2只能用排水法。

6、工业制氧气是利用液氮和液氧的沸点不同,分离液态空气是物理变化。

7、氧气的重要用途是供给呼吸和支持燃烧,利用氧气易于其它物质反应并放热的化学性质。

水通直流电后,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负极气体能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H2),正极气体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前者与后者的体积比为1:

2,质量比为8:

1。

8、水的净化:

自来水的净化步骤如下:

沉降(加明矾);

过滤;

灭菌(氯气);

煮沸。

硬水是指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软水是指不含或含有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向两种类型的水中分别加肥皂水,搅拌,产生较多泡沫的是软水,否则为硬水。

利用蒸馏、煮沸的方法可将硬水变为软水。

9、实验室制取氢气用锌粒和稀硫酸。

一般不用镁、铁与稀硫酸反应,镁反应过快、铁反应缓慢不能用浓硫酸、硝酸,因有强氧化性,反应不能得到氢气。

不用浓盐酸,生成的气体中会含有HCl气体可用氢氧化钠溶液等吸收HCl气体。

10、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通常状况下,CO2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降温可变成无色液体和无色固体(干冰)。

11、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1)CO2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CO2+H2O═══H2CO3;

加热上述红色液体会恢复为紫色,因为碳酸不稳定易分解:

H2CO3═══H2O+CO2↑

(2)CO2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O2+Ca(OH)2═══CaCO3↓+H2O,该反应可用于CO2气体的检验,和其他碱也能反应。

12、CO2的用途:

(1)灭火(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

(2)人工降雨、舞台云雾(干冰升华吸收大量热,使水蒸气液化);

(3)光合作用的原料;

(4)保存食品。

13、CO2的实验室制法:

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

CaCO3+2HCl═CaCl2+H2O+CO2↑,不用Na2CO3,因反应太快;

不用稀硫酸,因为石灰石或大理石的主要成分CaCO3与硫酸反应生成微溶的CaSO4,会覆盖在石块的表面而阻止反应的进行;

也不用浓盐酸,因浓盐酸有挥发性,会使制得的二氧化碳混有HCl等杂质。

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CO2,验满时用燃着的火柴放在瓶口,看火柴是否熄灭。

14、CO2与人体健康:

CO2无毒,当空气中含量达到一定浓度对人体有害,因为CO2不能供给呼吸,故进入枯井或山洞前要做灯火试验。

15、实验室制取氢气用锌粒和稀硫酸。

不用浓盐酸,生成的气体中会含有HCl气体可用氢氧化钠溶液等吸收HCl气体

16、CO中毒,又叫煤气中毒。

CO是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有剧毒,不易被察觉。

被吸入人体与血红蛋白结合,使人缺氧气。

CO一半以上来自汽车排放的废气。

用CO作还原氧化铜等实验时,一定要进行尾气处理。

17、金属材料包括铁、铝、铜等金属和合金.金属有很多共同的物理性质。

例如:

常温下它们的状态大都是固态,有金属光泽,大多数为热和电的良导体,有延展性,密度较大,熔点较高。

18、金属材料金属的物理性质:

①常温下一般为固态(汞为液态),有金属光泽;

②大多数呈银白色(铜为紫红色,金为黄色);

③有良好的导热性、导电性、延展性。

19、金属的化学性质

(1)大多数金属可与氧气的反应 

4Al+3O2══2Al2O3 

3Fe+2O2═══Fe3O4 

2Cu+O2═══2CuO

(2)较活泼金属与酸反应放出氢气Fe+H2SO4══FeSO4+H2↑ 

2Al+6HCl══2AlCl3+3H2↑ 

Cu不与盐酸反应

(3)金属1+盐1→金属2+盐2(活泼金属置换不活泼金属)Fe+CuSO4==Cu+FeSO4 

(“湿法冶金”原理),Cu+2AgNO3══2Ag+Cu(NO3)2★单质铁在发生置换反应时,生成的都是+2价的亚铁。

★置换反应:

单质1+化合物1══单质2+化合物2

20、金属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高温

(1)铁的冶炼原理:

3CO+Fe2O3══2F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