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版二年级数学上册 第9单元 总复习导学案 新人教版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4025227 上传时间:2022-10-17 格式:DOCX 页数:117 大小:132.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秋季版二年级数学上册 第9单元 总复习导学案 新人教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7页
秋季版二年级数学上册 第9单元 总复习导学案 新人教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7页
秋季版二年级数学上册 第9单元 总复习导学案 新人教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7页
秋季版二年级数学上册 第9单元 总复习导学案 新人教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7页
秋季版二年级数学上册 第9单元 总复习导学案 新人教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秋季版二年级数学上册 第9单元 总复习导学案 新人教版Word文件下载.docx

《秋季版二年级数学上册 第9单元 总复习导学案 新人教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秋季版二年级数学上册 第9单元 总复习导学案 新人教版Word文件下载.docx(1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秋季版二年级数学上册 第9单元 总复习导学案 新人教版Word文件下载.docx

(4)知道在不同位置上观察到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正确辨别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会进行简单的排列与组合;

会认识几时几分。

2.过程与方法:

在整理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整理与归纳的能力,初步养成回顾与反思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复习,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细心计算,以及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数学和日常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单元教学重点

1.使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使学生知道乘法的意义与各部分的名称。

3.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

4.知道在不同位置上观察到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正确辨别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单元教学难点

1.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法、减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

2.能熟练地口算9以内的两个数相乘,会根据乘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课时安排

1.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1课时

2.表内乘法2课时

3.长度单位角的初步认识1课时

4.观察物体搭配认识时间1课时

课题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课型

复习课

授课时间

学习

内容

课本第101页的第1题和练习二十五的相关习题。

课时

1

目标

知识与技能

引导学生经历知识分类整理的过程,让学生体验到分类整理在复习中的作用,形成较为系统的认知结构。

过程与方法

在整理知识的过程中,使学生能正确、熟练地进行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整理和复习的过程中,渗透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一些简单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对知识进行整理的意识和能力,同时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重点

能熟练地进行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

难点

能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

环节

学案

导案

个性修改

一、回顾旧知形成体系

二、整理中掌握知识

三、深化练习

四、课堂总结

五、布置作业

1.仔细观察上面的题目,回忆是这学期学的什么知识?

2.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3.学生回顾,然后回答。

1.

(1)汇报交流分类整理的方法,并说说,你是怎样分的?

分类方法的预设:

方法一:

按加法和减法分

方法二:

加法不进位加、进位加、减法不退位减、退位减

(2)比较后,确定研究方法二的分法。

2.学生板演,交流笔算加法的计算方法及计算时应注意什么?

3.学生板演,交流笔算减法的计算方法及计算时应注意什么?

4.

(1)学生独立完成。

(2)全班交流,进行评价。

5.

(1)先同桌说说运算顺序,并用笔画出先算的部分,然后全班交流运算顺序。

(2)学生独立完成,指定学生板演。

(3)全班交流:

每道算式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6.

(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后独立完成。

(2)全班交流各自想法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3)比较①②两题:

有什么不同之处?

(4)根据

(2)获得的信息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松树和杨树一共多少棵?

)学生独立解答后交流解题思路。

1.11+18=2937+28=65

42-10=3224-19=583-67=16

2.

3.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重点说明:

应先从什么位填起?

4.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

重点交流:

解决问题的方法。

学生交流。

学生独立完成

1.出示算式。

72+6=7841-7=3414+50=6438+27=6530-16=1459-46=13

2.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3.这一单元主要学习了哪些方面的知识?

1.分类整理算式。

(1)将上面的8个算式进行分类整理,小组内交流。

(2)比较分法,确定研究方法二的分法。

2.复习100以内加法。

学生独立完成计算。

3.复习100以内减法。

4.练习。

课件出示教材第101页中的第1题的第

(2)题。

5.复习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

6.复习解决问题:

出示

①校园里有33棵杨树,柳树比杨树多17棵。

柳树有多棵?

33+17=50(棵)

②校园里有33棵杨树,松树比杨树少17棵。

松树有多少棵?

33-17=16(棵)

1.排队。

将下面的算式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2.投篮。

3.想一想,算一算。

4.解决问题。

(1)第102页第4题

(2)第103页的第3题

通过今天的整理和复习,你又有什么收获?

第104页的第8题

板书设计

加法:

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相加满十向前一位进一。

减法:

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一。

教学反思

目标完成

问题所在

努力方向

集体备课导学案

学科:

数学年级:

二年级主备人:

共同备课人:

本组成员执教人:

表内乘法

(1)

课本第101页的第2题和练习二十五的相关习题。

通过复习,让学生经历表内乘法的知识的梳理过程,对表内乘法的知识有比较系统的认识,能熟记全部的乘法口诀,并能熟练的加以运用。

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感受数学思维,同时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熟记乘法口诀和熟练计算表内乘法。

灵活运用表内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二、自主解决梳理知识

三、畅谈收获总结提升

四、布置作业

1.学生说说和这学期学的什么知识有关?

1.复习乘法的含义

(1)①明确图意。

②自主列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

③指定学生汇报乘法各部分的名称,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加法、乘法算式及乘法各部分的各称。

(2)①说一说用哪句乘法口诀求积。

②学生汇报,全班进行交流。

2.复习乘加、乘减

(1)①学生说图意,提出数学问题。

②学生自主列式。

③学生汇报解法,全班交流。

4+3=23

5-2=23

强调运算顺序:

乘加、乘减的算式应先算什么?

再算什么?

(2)学生抢答。

3.复习用乘法口诀解决问题

(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老师提问:

从题中你知道了什么?

(2)自主列式解答,同桌交流:

你是怎样想的?

(3)学生汇报自己的想法。

(1)题:

想法一:

把3个5加起来是多少?

列式:

3=15(间)

想法二:

画图验证:

□□□□□□□□□□□□□□□,一共15间。

(2)题:

(“2排房子”是多余的条件。

要把3和5加起来。

5+3=8(间)

□□□□□□□□,一共8间。

学生交流

1.创设情境:

出示教材第100页图

(一)

2.揭示课题。

1.复习乘法的含义。

(1)课件出示下图:

(2)练习。

①看图列两个乘法算式,

2.复习乘加、乘减。

(1)课件出示下面的图。

(2)抢答游戏:

教材第103页的第4题。

3.复习用乘法口诀解决问题。

出示下面的题目:

①有3排房子,每排5间,一共有多少间房子?

5=15(间)

②有2排房子,一排5间,另一排3间,一共有多少间房子?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复习,你又有哪些收获?

第103页的第4题。

表内乘法

(一)

1.乘法的意义。

2.熟记口诀。

表内乘法

(2)

练习二十五的相关习题

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口诀与乘法算式、加法算式之间的联系,并能正确、合理、灵活地应用表内乘法解决问题。

1.在练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及良好的习惯。

在合作学习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进一步理解乘法运算的意义以及乘法口诀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一、巩固提高深化知识

二、畅谈收获总结提升

三、布置作业

1.连一连

(1)把得数相同的算式用直线连起来

(2)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

2.教材第101页第2题

(1)小组合作完成。

(2)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3)学生独立完成

3.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

4.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重点说明运算顺序。

5.学生读题理解题意,独立完成,最后全班交流。

6.

(1)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交流想法。

(2)全班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