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地理学期末复习资料 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018479 上传时间:2022-10-17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4.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地理学期末复习资料 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经济地理学期末复习资料 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经济地理学期末复习资料 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经济地理学期末复习资料 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经济地理学期末复习资料 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经济地理学期末复习资料 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经济地理学期末复习资料 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地理学期末复习资料 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经济地理学期末复习资料 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工业:

劳动力、资本、原料、能源、运输条件、市场条件等主要区位条件,而用水、研究开发、经营、税制、自然条件以及其他要素可归结为次要区位条件。

区位因子

即经济活动发生在某特定地点而不是发生在其他地点所获得的优势,区位因子是指影响区位主体分布的原因。

区位因子包括经济因子与非经济因子,经济因子包括成本因子与收入因子,成本因子包括运费因子与非运费因子。

一般因子

一般因子为与所有工业有关的因子,如运费、劳动力等。

特殊因子

特殊因子为与特定工业有关的因子,如空气湿度等。

集聚因子

促使企业为降低生产或销售成本而集中在特定场所的因子(如企业协作、相关设施共享等)。

与此相反,促使企业为避免集中而带来的不利而分散布局的因子(地价上升、交通拥挤等)。

交通网

由通常的汽车站、火车站、道路的交叉点、港口、机场等交通结点和连接线点雨点的铁路、公路、水路以及空路(航线)等交通线路组成交通枢纽。

交通网的密度

是指在某一区域内单位面积的运输线路的总长度,当然也必须考虑到运输线路的类型以及总通过能力的差异。

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交通网密度越大,交通越便利。

交通网连结度

表示交通网络的发达程度,用贝塔指数来表示。

边的数量比上顶点的数量。

β=连结度高,交通网络发达。

通达度

是衡量网络中点之间移动的难易程度的指标。

用通达指数和分散指数来表示。

通达指数和分散指数与通达度与连接度、交通便捷程度成反比。

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

地租曲线

由市场点(运费为零)到耕作极限点的地租收入数值连结曲线被称为地租曲线。

遍在原料、局地原料(纯原料、损重原料)

任何地方都存在的原料、如普通砂石。

在特定场所才存在的原料,如铁矿石、煤炭、石油等。

纯原料即在工业产品中包含其全部重量的局地原料。

损重原料为在生产过程中出现重量损失,最终只有部分重量被容纳到最终产品中的局地原料。

原料指数等于局地原料重量除上产品重量

区位重量等于局地原料重量加上产品重量除上产品重量即原料指数加一。

综合等费用线

全部运费相等地点的连线

临界等费用线

在综合等费用中,与低廉劳动力供给地L的劳动力成本节约额相等的那条综合等费用线称为临界等费用线。

纯粹集聚

有技术性和经济性的集聚利益产生的集聚。

技术性集聚。

偶然集聚是指由诸如运费指向和劳动费指向的结果而带来的工业集聚。

商业和服务业区位论

中心地

中心地是周围区域的中心,是指能够向周围区域的消费者提供各种商品和服务的地点。

(可以是一个城市,也可以是一个镇或大的居民聚集点或一个商业和服务业中心)

中心性

中心性是指中心地对其周围地区的相对重要程度,也可以理解为中心地发挥中心智能的程度。

中心性是指中心地为其周围区域供给和提供商品和服务的总量。

货物供给范围的上限或外侧界限(货物供给范围的最大极限)

货物供给范围的下线或内侧界限(供给货物的商店能够获得正常利润所需要的最低限度的消费者的范围)

上面两个都是空间距离放得概念

门槛人口

是指某种中心职能在中心地布局能够得到正常利润的最低限度的人口,即中心职能在中心地布局成立的最低限度人口。

是人口数量的概念。

中心地的等级

能够提供货物和服务的水平,能够提供高级货物和服务的中心地等级越高。

相反则较低。

(小百货店、副食品店、加油站低级中心地【提供货物服务档次低、种类也少、服务范围小、分布数量多】,大商业中心和大型医院【此中心地数量少、提供的货物和服务种类也多】)

中心第三原则与中心地系统的空间模型

(一)市场原则与中心地系统

等级中心地的市场区域内包含着k=3个等级m-1中心地的市场区域。

特点:

一是中心地具有等级性,且其各级的中心地与中心职能相对应;

二是中心地按照一定的规则分布,一般是三个中心地构成的三角形的重心是低一级中心地布局的区位点;

三是各等级间的中心地数量和市场区域面积呈几何数变化。

(二)交通原则下的中心地系统

因此,交通原则基础上形成的中心地系统也称为k=4的中心地系统。

(三)在行政原则基础上形成的衷中心地系统

行政原则基础上形成的中心地系统也称作为K=7的中心地系统。

按照克氏的观点。

高级中心地按交通原则布局,中级中心地按行政原则布局,低级中心地的布局用市场原则理论解释合理。

一、是影响零售业区位决策的基本因素

一是消费市场状况,如消费者的数量、收入、人口构成和生活方式等。

二是购物空间的接近性,一般指空间距离和交通条件。

空间距离和交通条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零售业的分布。

一般的,交通设施条件好的市场区域,消费者购物所需要的时间会缩短,空间费用会降低;

对于零售业而言,其商品的销售范围会扩大,商业规模等级也可能扩大。

因此,在重要的交通枢纽中心常能形成大型的商业中心。

三是零售业间的竞争状况,即在市场区域中同行业竞争者的数量以及发展水平等。

四是地价不同等级的零售商业中心,能够支付低价的能力也不同,地价是制约零售业区位选择的重要因素。

不同类型的零售业所能支付的地价能力。

是决定零售业区位选择的最佳因子。

第三节服务业区位论

服务业的概念

是指一般不直接从事物质生产,主要指从事信息和管理或服务职能的经济活动。

第三产业。

营业性服务业。

第一以个人或家庭为对象、提供日常服务活动的服务业。

第二以服务以企业(行政机关等办公机构)为对象、为其提供运营活动产生的服务性需求的经济活动。

服务业、广告业以及设计业和研究开发业为主。

第三种类型是具有办公机构性质职能的服务业。

 

二、服务业区位选择的因素分析

三、服务业区位选择理论

(1)中心地理论

(2)集聚理论

第5章多部门企业、公司区位

第1节企业增长的空间轨迹

(一)企业增长动因

规模效益

随着企业的规模变大,产出增加,单位成品的平均成本下降,由此带来的效益增加,称规模经济。

范围经济

由于企业经济范围扩大而获得的效益。

实现内部交易的战略意义表现为减少市场风险。

提高供应和市场的确定性。

(2)企业增长的战略与方法

横向一体化(规模经济)

指企业现有生产活动的扩展并由此导致现有产品市场份额的扩大。

该类增长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

1、扩大原有产品的生产和销售;

2、向与原产品有关的功能和技术方向扩展;

3、与上述两个方向有关的向国际市场扩展或向新的客户类别扩展。

通过横向一体化,可以带来企业同类生产规模的扩大,实现规模经济。

企业早期增长以此为主,以内部增长为主。

纵向一体化(范围经济)

是指企业向原生产活动的上游和下游生产阶段扩展。

现实中,多数大型企业均有一定程度的纵向一体化。

后向一体化是指企业介入原供应商的生产活动;

前向一体化指企业控制其原属客户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

(3)企业空间扩张规律

第2节企业空间演变模式

一、沃茨的市场区扩大模式(描述企业国内增长为主)

二、泰勒的组织变形及区域演化模式

三、哈坎逊的全球扩张模式

四、迪肯的全球转移模式

阶段1、假设一个多工厂公司,其生产和批销机构均位于国家1,通过出口供应海外市场。

阶段2、开始海外扩张:

1。

国家4的一家当地公司达成,转让协议,这家地方公司获准生产跨国公司的产品供应当地市场;

2在国家2建立一个销售部(子公司)。

阶段3:

开始海外生产:

1为了进入新的产品市场,公司兼并了本国的一家公司。

这家公司已在国家3有其生产厂家。

2在国家2销售机构基础上建立生产厂家。

3通过出口,公司市场向国家5扩张。

阶段4:

3通过出口公司市场向国家5扩张。

阶段5:

国际生产经营活动进一步扩展:

1在国家6和国家8建立新的生产厂家;

2实行进取性兼并战略,获取多个国家(2、4、5、7)的生产设施;

3兼并了在国家4的原许可证生产企业;

4在新的海外市场(国家9)建立了销售子公司。

对公司国内外生产经营的国际网络进行组织调整,使其趋于合理化。

15个国内工厂减少到2个;

212个海外工厂较少到7个。

对其组织和功能进行调整:

1国家2的3家工厂合并为1个大型工厂,其产品服务国家6、1和的市场,以及国家2的国内市场;

2建立垂直一体化生产体系;

国家4、5、7的工厂各自集中于生产过程某一特定阶段的生产,并在国家8进行最终产品的装配。

第6章跨国公司区位

第1节跨国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

跨国直接投资区位,涉及三个问题。

一是为何跨国投资;

二是选择在何国家投资;

三是在微观上,选择在投资国何地点投资。

1、跨国直接投资的原因

(1)产品周期理论(该理论是由弗农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

新产品阶段:

需要较高的科学技术水平(保证新产品开发)、良好的通讯接触条件(联络消费者与生产者)以及较高消,费水平(提出对新产品的需求)。

这些条件要求,使得新产品的发明与生产出现在主要发达工业国的都市中心。

随着市场需求的增加,生产在主要,工业国增长的同时,也开始在其他发达国家进行。

但仍集中于主要工业国,产品通过出口供应他国市场。

在成熟产品阶段,产品的设计与生产已经实现部分标准化,无需进行较大改变,这使得使用已有的技术从事长期生产成为可能,企业开始更多地关注生产成本,会在出口与投资他国生产之间进行利润权衡。

当出口商品的边际生产成本加上运输大于在当地直接生产的平均生产成本时,企业便会选择直接投资。

由于在该阶段产品的市场主要在发达国家,其直接投资的对象以发达国家为主。

在标准化产品阶段,产品完全定型,生产技术标准化生产区位的选择便以生产成本最低点为准则。

而此时产品的市场也扩展至发展中国家。

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会趋于把生产和装配业务转移到劳动力成本很低的发展中国家。

并在此国进行专业化生产。

产品生产区位转移的结果,使得初始发明此产品的国家变为该产品的进口国。

缺点:

未考虑这些产品的生产工艺流程可进行国际分工。

(2)折衷理论(1977年,英国邓宁将企业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相结合,提出了折衷理论)

企业的所有权优势:

相对于其他国家的企业来说,跨国投资企业应该拥有服务特定市场的净所有权优势。

这些优势主要表现为拥有无形资产,协调和减低风险优势。

如跨国公司的技术优势、管理优势、规模或垄断优势、品牌优势、融资能力优势等。

内部化优势:

假若已经满足条件1,那么拥有以上优势的企业还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即比起把他们出售或租借给外国企业来说,自己利用这些优势更加有利。

这些利益可通过现有的价值链或者建立新的生产经营机构(新的价值链环节)实现。

这种通过公司内部交易而获取的优势,被称为内部化优势。

区位优势:

假若已经满足以上两个条件,那么拥有这两项优势的企业必须从全球利益考虑,将这些优势的利用与国外生产要素(包括自然资源相结合),即充分利用世界其他国家的要素优势。

实际上,世界各国生产要素(劳动力、自然资源、土地等)差别明显。

各国的政治环境、政策、社会因素、市场等与公司经营有关的条件也有很大不同。

这些均构成国家的区位优势。

综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