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015416 上传时间:2022-10-16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92.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通常结合具体的内容材料或教学案例进行考查。

  【教学实施】

  主要以案例分析题形式考查。

通常结合具体的内容材料或教学案例,考查教师基本的教学技能和实际教学过程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设计】

  主要以教学设计题形式考查。

  【教学评价】主要以诊断题和选择题形式进行考查。

 第二部分经典例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反应中氯元素既表现氧化性又表现还原性的是()。

  MnCl2+Cl2+2H2O

  【答案】A。

解析:

Cl2和NaOH反应,Cl得电子生成HCl表现出氧化性,Cl失电子生成NaClO表现出还原性,A正确;

B.HClO分解反应,生成HCl,表现的是Cl元素的氧化性,生成O2表现的是O元素的还原性,B错误;

C.Na与Cl2反应生成NaCl,表现的是Cl元素的氧化性,和Na元素的还原性,C错误;

D.MnO2和HCl(浓)反应表现的是Cl元素的还原性,Mn的氧化性,D错误;

故选A。

2.反应2SO2(g)+O2(g)2SO3(g)达到平衡时,保持体积不变,加入N2,使总压强增加一倍,则反应()。

  A.平衡向右移动B.平衡向左移动C.无法判断D.平衡不发生移动

  【答案】D。

恒容条件下加入与反应无关的气体时,平衡不发生移动,因此选D。

  3.欲除去混在苯中的少量苯酚。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加入FeCl3溶液后,过滤B.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充分振荡,静置后分液

  C.加入过量溴水,过滤D.加入少量水,充分振荡,静置后分液

  【答案】B。

A.铁离子与苯酚生成的络合物与苯互溶,不能将二者分离,并引入新的杂质,A错误;

B.苯中混有苯酚,加入氢氧化钠后生成可溶于水的苯酚钠,但苯不溶于水,可用分液的方法分离,B正确;

C.加浓氨水,生成三溴苯酚,三溴苯酚和溴都能与苯互溶,不能将二者分离,并引入新的杂质,C错误;

D.苯和苯酚是混合液,加水不能将二者分离,并引入新的杂质,D错误;

故选B。

  4.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目标包括三个维度,下列属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是()。

  A.增强好奇心和求知欲B.观察化学现象,理解其本质

  C.初步学会制取O2的实验操作D.理解酸和碱的概念

A.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正确;

B.过程与方法的目标;

C.知识与技能的目标;

D.知识与技能的目标。

  5.《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科学探究主题的内容和学习目标提出的具体要求是()。

  ①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②发展科学探究能力③学习基本的实验技能④完成基础的学生实验

  A.③④B.①④C.①②D.①②③④

科学探究主题的内容和学习目标从四方面提出具体要求:

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学习基本实验技能、完成基础的学生实验。

故选D。

  二、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从宏观、微观和符号三种表征方式认识和理解化学知识,并建立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通常称为三重表征。

运用三重表征认识方式学习化学,首先要从宏观上感知化学现象,然后要从微观上分析产生该现象的原因,再以化学独特的符号系统来表示产生宏观现象与微观现象原因的本质,三者之间有机结合,可以促进化学的有效学习。

结合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以“水是电解实验说明水的组成”为例,解释三重表征。

  

(2)简述采用三重表征认知方式进行化学教学有哪些优点。

  【答案】

  

(1)从宏观、微观和符号三种表征方式认识和理解化学知识,并建立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通常称为三重表征。

以“水的电解实验说明水的组成”为例。

  宏观上:

先从电解水产生气泡的实验现象入手,观测在两极生成的气体的体积比,并进行这两种气体的检验,引导学生获得电解水过程的外在现象感知,形成对电解水过程的宏观表征认识。

宏观上水分解生成了氢气和氧气。

  微观上:

围绕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进行分析,认识气体体积比与相应的微粒个数比的关系,从而确定水分子中氢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比,即水分子的构成。

进而,建立水分子、氢原子和氧原子的模型,并模拟水分子分解的微观过程。

微观上水分子生成了氢分子和氧分子。

化学符号表征:

根据水分子的构成和原子及其个数的表示方法,确定水的化学式,以及用文字或符号的表达式表示电解水的反应,实现从微观到符号和从宏观到符号的抽象。

该反应的符号的表达式为:

2H2O

2H2↑+O2↑。

  

(2)化学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在化学学习中,必须从宏观、微观和符号水平对物质及其变化进行认知。

采用三重表征认知方式进行化学教学对于学生掌握化学知识,提高学习效率,提升教学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微观与宏观之间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微观结构决定了宏观物质的性质。

同时,符号作为中介,有效地增进了学习者对微观与宏观世界的理解。

  三、诊断题

  某初中化学教师在一次测验中设计了下列试题,并对部分学生的解题结果进行了统计和分析。

  【试题】实验室现有3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溶液。

已知他们分别是NaNO3、NaCl、Na2CO3的溶液,请设计实验方案,将他们一一鉴别。

  【考试结果】有30%的学生提交了下面的方案:

分别取三种溶液样品少量,放入三支试管中,向三支试管各滴入稀盐酸,有气泡冒出的原溶液是Na2CO3溶液,再向无明显现象的两支试管里分别滴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的原溶液是NaCl溶液,无明显现象的原溶液是NaNO3溶液。

  根据上述信息,回答:

  

(1)请设计出本实验正确的鉴别方案。

  

(2)试对上述学生答题错误的原因进行分析。

  (3)写出本实验中涉及到的有关化学反应方程式。

(1)方案改为在三种溶液中加入过量稀硝酸溶液,产生气泡的为碳酸钠溶液,在剩余两种溶液中滴加少量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的为氯化钠溶液,无现象的为硝酸钠溶液。

  

(2)学生的失误在于第一步鉴别碳酸钠溶液时加入盐酸引入氯离子,从而使剩余两种溶液在滴加硝酸银溶液时均会产生白色溶液,从而不能鉴别。

  (3)2HNO3+Na2CO3=2NaNO3+H2O+CO2↑

  NaCl+AgNO3=AgCl↓+NaNO3

 第三部分高频考点

  考点·

元素周期律

内容

同周期(从左到右)

同主族(从上到下)

原子半径

逐渐减小

逐渐增大

得电子能力

失电子能力

逐渐增强

逐渐减弱

氢化物的稳定性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

水化物的酸碱性

酸性逐渐增强,碱性逐渐减弱

H3PO4<

h<

span="

"

>

2SO4<

hclo<

4

酸性逐渐减弱,碱性逐渐增强

HNO3>

H3PO4,H2CO3>

H2SiO3

离子反应

  1.离子不能共存情况

  

(1)生成难溶物质

  

(2)生成弱电解质

  (3)发生双水解而不能共存(Fe3+、Al3+与CO32-、HCO3-)

  (4)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共存(Fe3+与I-、S2-,MnO4-(H+)与I-、Br-、S2-、SO32-、Fe2+)

  (5)生成配合物而不能共存(Fe3+与SCN-、CN-、F-)

  2.离子方程式常见错误

  

(1)不符合反应事实

  

(2)拆分不正确

  (3)不符合守恒原则(原子守恒、电荷守恒、得失电子守恒)

  (4)漏掉部分离子反应

  (5)不符合反应物用量及配比(注意“少量”“过量”及“固定比”的反应)

化学平衡的移动

条件的改变

浓度

增大反应物浓度或

减小生成物浓度

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减小反应物浓度或

增大生成物浓度

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压强

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改变

增大压强

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

减小压强

向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

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变

改变压强

平衡不移动

温度

升高温度

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

降低温度

向放热反应方向移动

催化剂

使用催化剂

同分异构体的书写

  1.烷烃:

烷烃只存在碳链异构。

常见烃的含氧衍生物的性质

类别

代表物

主要化学性质

C2H5OH

①跟活泼金属反应生成H2;

②跟氢卤酸反应生成卤代烃;

③脱水反应:

分子间脱水生成醚;

分子内脱水生成烯烃;

④催化氧化为醛;

⑤与羧酸反应生成酯。

#FormatImgID_11#

①弱酸性;

②与浓溴水发生取代反应;

③遇FeCl3溶液呈紫色;

④易被氧化。

#FormatImgID_12#

①与H2加成生成醇;

②可被氧化剂(O2、斐林试剂、酸性高锰酸钾等)氧化为羧酸。

羧酸

#FormatImgID_13#

①具有酸的通性;

②酯化反应;

③能与含—NH2物质缩去水生成酰胺(肽键)。

#FormatImgID_14#

发生水解反应,生成羧酸和醇。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

  1.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内容的一级主题包括:

科学探究、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学与社会发展。

  2.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的基本理念

  

(1)使每一个学生以愉快的心情去学习生动有趣的化学,激励学生积极探究化学变化的奥秘,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学好化学的信心,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树立为中华民族复兴和社会进步而勤奋学习的志向。

  

(2)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使他们都能具备适应现代生活及未来社会所必需的化学基础知识、技能、方法和态度,具备适应未来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科学素养,同时又注意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

  (3)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和社会实践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在知识的形成、相互联系和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学习科学方法,在“做科学”的探究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5)为学生创设体现化学、技术、社会、环境相互关系的学习情景,使学生初步了解化学对人类文明发展的巨大贡献,认识化学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促进人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方面所发挥的重大作用,相信化学终将为创造人类更美好的未来做出重大的贡献。

  (6)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评价方式,既要考核学生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