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安全管理程序标准范本.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401522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7.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安全管理程序标准范本.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生物安全管理程序标准范本.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生物安全管理程序标准范本.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生物安全管理程序标准范本.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物安全管理程序标准范本.docx

《生物安全管理程序标准范本.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安全管理程序标准范本.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生物安全管理程序标准范本.docx

生物安全管理程序标准范本

 

管理制度编号:

LX-FS-A33423

生物安全管理程序标准范本

InTheDailyWorkEnvironment,TheOperationStandardsAreRestricted,AndRelevantPersonnelAreRequiredToAbideByTheCorrespondingProceduresAndCodesOfConduct,SoThatTheOverallBehaviorCanReachTheSpecifiedStandards

 

编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

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A4打印/新修订/完整/内容可编辑

 

编写:

xxxxx

审核:

xxxxx

生物安全管理程序标准范本

使用说明:

本管理制度资料适用于日常工作环境中对既定操作标准、规范进行约束,并要求相关人员共同遵守对应的办事规程与行动准则,使整体行为或活动达到或超越规定的标准。

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医学实验室的特殊环境通常会造成一定程序的生物污染,包括对实验室内工作人员和环境的污染,这些污染通常主要由处理污染性物质时的操作不当造成。

针对实验室生物污染,采取适当的生物安全防护是十分必要的。

  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是指实验室工作人员所处理的实验对象含有致病的微生物的其毒素时,通过在实验室设计建造,个体防护装置,严格遵从标准化的工作及操作程序和规程等方面采取综合措施,确保实验室工作人员不受实验对象侵染,确保周围环境不受其污染。

  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的内容包括:

安全设备、个体防护装置和措施(一级防护),严格的管理制度和标准化的操作及规程。

  1目的

  有效地针对科室进行全面的生物安全管理,确保工作人员的安全。

  2范围

  适用于科室各专业实验室。

  3职责

  3.1、科主任负责任命生物安全小组,指导,规范其工作。

  3.2、生物安全小组组长负责安全小组日常工作的安排。

  3.3、生物安全小组负责科室安全的具体工作。

  4工作程序

  4.1、生物安全小组组成

  4.1.1、科主任为安全小组组长。

  4.1.2、经年度考核,从科室成员中选取具有高度责任心和实验室知识的技术骨干,为生物安全小组安全成员。

安全小组成员任期一年,任期中出现特殊情况科主任可对之罢免。

  注:

安全成员:

  4.2、实验室生物安全的维护和检查

  4.2.1、生物安全小组指定针对安全操作和安全装备的检查方案,至少每年检查一次。

  4.2.2、生物安全小组建立安全清单,为回顾性检查提供资料并进行记录,形成《安全记录》。

  4.2.3、对危险品、危险区进行鉴定并加以标志。

  4.2.4、实验室应按规定及时报告所有的事件和潜在的危险因素。

  4.2.5、安全小组应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安全培训教育,并对各种紧急情况下应急措施进行培训。

  4.2.6、若发生职业暴露应及时报告科主任和生物安全小组人员。

  4.3、警告标记和标签的建立。

  4.3.1、对不同危险程度的实验工作区进行标志。

  4.3.2、对高度危险性区域要张贴危险公告。

  4.3.3、对装存危险物质的容器必须贴上标签,其内容应详细。

  5、安全操作规程

  5.1、一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

  5.1.1、在实验室工作区禁止吸烟

  5.1.2、禁止在实验室放置食物、饮料及类似的存在有潜在的从手

  到口的接触途径的其他物质。

禁止用实验室的冰箱(柜)储存食物。

  5.1.3、处理腐蚀性或毒性物质时必须做好防护工作。

应使用安全镜、面罩或其他的眼睛和面部防护用品。

  5.1.4、在实验室工作区,病区应穿白大衣或隔离衣,服装应符合实验室设备的要求。

  .1.5、应穿着舒适,防滑并能保护整个脚面的鞋子。

  5.1.6、在实验工作区头发不可下垂,避免与污染物质接触或影响实验操作,有此类危险的饰物应避免带入工作区。

不可留长胡须。

  5.1.7、由实验工作区进入非污染区要洗手,接触污染物后要立即洗手。

  5.1.8、禁止堆积过多的垃圾,至少应每日清理一次。

  5.1.9、禁止在实验工作区存放个人物品。

  5.1.10、在实验室指定清洁区和非清洁区,非本室工作人员禁止进入工作区。

  5.1.11、从移液器吸取液体、禁止口吸。

  5.1.12、按照实验室安全规程操作,降低溅出和气溶胶的产生。

  5.1.13、每天至少消毒一次工作台面,活性物质溅出后要随时消毒。

  5.1.14、所有培养物,废弃物在运出实验室之前必须进行灭活,高压灭活。

需运出实验室灭活的物品必须放在专用密闭容器内。

  5.1.15、生活垃圾和医用垃圾一定要分开装放。

  5.2、二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

  5.2.2、实验室入口贴有生物危险标志,内部显著位置须贴上有关的生物危险信息,注明危险因子,生物安全级别,负责人姓名。

  5.2.3、禁止非工作人员进入实验室,或必须经实验室负责人同意后方可进入。

  5.2.4、工作人员应接受必须的免疫接种和检测(如乙型肝炎疫苗、卡介苗),建立工作人员的健康档案。

  5.2.5、必要时收集从事危险性工作人员的基本血清留底,并根据需要定期收集血清样本,应有检测报告,如有问题及时处理。

  5.2.6、将生物安全程序纳入标准操作规范或生物安全手册,由实验室负责人专门保管,工作人员在进入实验室之前要阅读规范并按照规范要求操作。

  5.2.7、工作人员要接受有关的潜在危险知道的培训,掌握预防职业暴露以及暴露后的处理程序。

  5.2.8、尽可能使用塑料器材代替玻璃器材。

  5.2.9、应用一次性注射器,用过的针头禁止折弯,剪断,折断,重新盖帽,从注射器取下,禁止用手直接操作。

用过的针头、注射器必须直接分开放入锐器盒,消毒浸泡。

由医院专门负责部门人员进行处理。

  5.2.10、禁止用手处理破碎的玻璃器具,装有污染针,利器及破碎玻璃的容器在丢弃之前必须消毒。

  5.2.11、实验设备在运出修理或维护前必须进行消毒。

  5.2.12、人员暴露感染性物质时,及时向科主任或安全管理小组人员汇报,并记录事故经过和处理方案。

  6、记录

  6.1、实验室消毒记录

  6.2、实验室废弃物处理记录。

  附生物安全术语与定义

  1、生物安全:

避免危险因子造成实验人员暴露,向实验室外扩散并导致危害的综合措施。

  2、生物因子:

一切微生物和生物活性物质。

  3、病原体:

可使人、动物或植物致病的生物因子。

  4、危害废弃物:

有潜在的生物危险、可燃、腐蚀、有毒、放射和起破坏作用的对人、环境有害的一切废弃物。

  5、气溶胶:

悬浮于气体介质中的微粒,直径一般为0.001-100微米的固态或液态微小粒子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分散体系。

  6、一级屏障:

是操作者和被操作对象之间的隔离,也称一级隔离。

如生物安全柜、手套、口罩、眼镜、个体防护装备等。

  7、二级屏障:

是生物安全实验室和外部环境的隔离,也称二级隔离。

  8、生物安全实验室:

通过防护屏障,达到生物安全要求的生物实验室和动物实验室。

  附录2微生物危害程度分级

  1、危害等级1(低个体危害,低群体危害):

不会导致健康工作者和动物致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因子。

  2、危害等级2(中等个体危害,有限群体危害):

能引起人或动物发病,但一般情况下对健康工作者,群体,家畜或环境不会引起严重危害的病原体。

实验室感染不导致严重致病,具备有效治疗和预防措施,并且传播有限。

  3、危害等级3(高个体危害,低群体危害):

能引起人类或动物严重疾病,或造成严重经济损失,但通常不能因偶然接触而在个体间传播,或能使用抗生素、抗寄生虫药治疗的病原体。

  4、危害等级4(高个体危害、高群体危害):

能引起人类或动物非常严重的疾病,一般不能治愈,容易直接或间接或因偶然接触在人与人,或动物与人,或人与动物,或动物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病原体。

请在该处输入组织/单位名称

PleaseEnterTheNameOfOrganization/OrganizationHer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