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全国暑期作业讲第13讲 全面把握辩证唯物主义唯物论和认识论的辩证关系 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014635 上传时间:2022-10-1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95.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政治全国暑期作业讲第13讲 全面把握辩证唯物主义唯物论和认识论的辩证关系 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二政治全国暑期作业讲第13讲 全面把握辩证唯物主义唯物论和认识论的辩证关系 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二政治全国暑期作业讲第13讲 全面把握辩证唯物主义唯物论和认识论的辩证关系 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二政治全国暑期作业讲第13讲 全面把握辩证唯物主义唯物论和认识论的辩证关系 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二政治全国暑期作业讲第13讲 全面把握辩证唯物主义唯物论和认识论的辩证关系 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二政治全国暑期作业讲第13讲 全面把握辩证唯物主义唯物论和认识论的辩证关系 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

《高二政治全国暑期作业讲第13讲 全面把握辩证唯物主义唯物论和认识论的辩证关系 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政治全国暑期作业讲第13讲 全面把握辩证唯物主义唯物论和认识论的辩证关系 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二政治全国暑期作业讲第13讲 全面把握辩证唯物主义唯物论和认识论的辩证关系 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

新注入的盐分数量与海水里跑掉的盐分数量互相抵消,海水的平均溶盐度保持稳定。

这表明(  )

①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②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③静止是一种特殊的运动 ④物质是运动的物质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总结感悟 物质只有在运动中才能存在,运动的原因也在于物质自身,在于物质内部存在的矛盾。

运动是物质自身所固有的,而不是外部力量强加于物质的。

二、用列表法把握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运动

静止

含义

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一是指事物之间的空间位置保持不变;

二是指事物某一方面的性质在一定时期内基本不变

特点

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

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

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

联系

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例2 英国诗人雪莱在《无常》中吟唱道,“今天,花儿喜爱欢悦/明天,就会凋谢/我们希望长驻一切/诱惑你,然后飞逸/什么是人间的欢乐/那是戏弄黑夜的电火/像闪光一样短促”。

下列与诗中的哲理相近的是(  )

A.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B.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C.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

D.静者静动,非不动也。

静即含动,动不舍静

总结感悟 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是物质运动的两个方面的属性。

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题干材料中雪莱诗句的意思,以及各选项所体现的哲学道理。

三、用结构图理解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例3 身体每况愈下的病人看着窗外的一棵树,树叶在秋风中一片一片地掉落下来。

她说:

“当树叶全部掉光时,我也就要死了。

”一位老画家得知后,画了一片青翠的树叶挂在树枝上。

看着这片始终没有掉落的绿,病人竟奇迹般地活了下来。

故事蕴含的哲理是(  )

A.精神的力量可以派生出物质的力量

B.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控作用

C.实践活动可以割断不利于人的联系

D.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总结感悟 物质的决定作用和意识的反作用是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但二者又是两种不同性质的作用。

物质的决定作用是前提,是第一性的;

意识的能动作用受物质决定作用制约,是第二性的。

四、用结构图把握规律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

例4 某村在保护当地民族文化的同时,不断挖掘、开发民族文化资源,把一个普通的少数民族村寨建设成为一个生动展示少数民族生活状况的“博物馆”和著名的旅游景区。

民族文化资源的开发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村民的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

从唯物主义观点看,该村取得成功的原因在于(  )

①因地制宜,将文化保护与文化资源开发结合起来

②将客观条件与发展目标一起作为工作的出发点

③发挥主观能动性,超越客观条件和规律的制约

④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正确利用规律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③④

总结感悟 在掌握“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时,要注意克服以下几个误区:

①认为“人的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两者是不可分割的。

②认为只要发挥了主观能动性,就能认识和利用规律。

③认为只要把“人的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结合起来,就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五、用结构图把握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例5 正如当初无人能预测1450年的印刷术、1750年的蒸汽机、1950年的晶体管会带来何等影响,而今我们仍然无法预测3D打印将在未来漫长的时间里如何改变世界。

这说明(  )

A.新陈代谢是宇宙间不可抗拒的规律

B.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C.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

D.通过实践可以把头脑中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总结感悟 正确理解认识的发展过程要注意以下几个“并不意味着”:

①认识受各种条件的限制,并不意味着人类没有彻底认识世界的能力;

②认识具有反复性,并不意味着人们无法正确认识事物;

③单个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并不意味着人类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

一、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1.(2015·

江苏高考)世间万物,变动不居。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

”这说明(  )

①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②一切要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③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④要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我国地质地貌复杂,气候类型多样,自然灾害频发。

因此,科学防灾减灾对经济社会发展极为重要。

这里包含的道理有(  )

①地理环境是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 ②地质气候变化虽然复杂但一定有内在规律 ③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就可以防灾减灾 ④顺从自然是防灾减灾的根本出路

3.“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

这句诗不仅道尽千古兴亡,也形象地说明了(  )

A.运动是物质的唯一属性

B.城市是运动的主体

C.物质是一切运动的载体

D.自然界的变化人类无法预料

二、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4.传统的电影放映是播放电影拷贝胶片上的画面。

银幕上人物几秒钟的静止实际上是由放映机播放的数十张胶片上相同的画面形成的。

该现象包含的哲理是(  )

A.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B.机械运动是最基本的运动形式

C.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D.静止是物质具体形态的存在方式

5.亚洲有一种毛竹,最初5年里在地下生根长达几千米,人们几乎看不到它的生长。

第6年雨季到来时,它钻出地面,以每天60厘米的速度迅速长到30米高。

这种现象反映了(  )

A.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

B.只要发生量变,就有质的飞跃

C.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D.认识事物要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

三、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6.“把落叶看成美妙的音符,就没有了悲秋之感。

”下图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A.意识具有目的计划性

B.意识具有直接现实性

C.意识具有主动创造性

D.意识具有科学预见性

7.医学临床实践表明,人的思维活动的灵活多变性与其大脑的“扣带前回”区域相关联,有人喜欢“钻牛角尖”往往与该区域的“换档装置”出现故障有关。

这进一步佐证了(  )

①意识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是由人脑决定的 ②意识是人脑加工改造的产物,其本质是大脑的机能 ③人脑是意识形成的物质基础 ④人脑是思维活动的生理基础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③④

8.处于青春期的少年需要特别的关怀。

有研究表明,许多处于青春期的少年往往会做出无所畏惧的大胆举动,是由于大脑产生一种恐惧记忆抑制效应,使孩子们对恐惧感“暂时性失忆”。

这种大脑效应,会随着年龄增长及大脑进一步发育逐渐消失。

A.意识是人脑的分泌物

B.人脑是意识产生的源泉

C.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

D.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

四、规律客观性与主观能动性

9.荀子曰:

“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君子有常体矣。

”下列诗句中与此寓意相近的是(  )

A.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唐·

杜甫)

B.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南北朝·

王籍)

C.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唐·

贾岛)

D.草木本无意,荣枯自有时(唐·

孟浩然)

10.著名钢琴艺术家傅聪认为,学琴的人以为把手指练得飞快就会变成第二个郎朗,其实5~10年之后,只不过是多了一批“光彩的手指”而已,这与成为艺术家的境界相去甚远。

这种学琴方式的问题在于(  )

①忽视综合素质的培养 ②轻视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③缺乏循序渐进的训练 ④违背了人才成长的规律

五、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11.以前,人们往往认为一切生物的生长都依赖阳光。

现在科学家发现,在水深超过4000米的可见光不能到达的海底,在高温、高压、剧毒、缺氧的环境里,仍然存在大量海底热液生物,它们靠海底热液带出的能量进行化合作用合成有机质而生存。

这从一个侧面表明(  )

①对真理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循环过程 ②真理是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③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决定了认识的反复性 ④认识只有不断超越历史条件才能成为真理

12.(2016·

天津高考)下列说法与漫画《过沟》蕴含的哲理相一致的是(  )

A.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B.世上无难事只要勤思考

C.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D.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

13.在牛顿经典力学问世后的200多年时间里,许多科学家认为,整个宇宙都要服从这一“永恒定律”。

20世纪初,爱因斯坦发现牛顿的运动定律只有在宏观低速的情况下才是正确的,牛顿力学的“永恒定律”神话被打破。

这启示我们(  )

A.真理是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B.人们对同一确定对象会有多个真理性认识

C.对同一事物的判断因人的主观性而产生差异

D.真理适用于任何已知和确定的历史条件和范围

六、综合提升

14.为了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袁隆平始终坚守第一线,专心研究水稻。

他说:

“书本上是种不出小麦、种不出水稻来的。

我的工作主要是在试验田”,“我们搞育种的就是要坚持在第一线,这样才会发现新苗头,才会接近灵感”。

他始终坚信真正的权威来自实践。

“我不在家,就在试验田;

不在试验田,就在去试验田的路上。

”正是在第一线的坚守,使杂交水稻这一创新性成果带来了全球水稻生产及可持续性革命化的发展。

(1)材料中袁隆平为什么要始终坚持在第一线?

(2)“杂交水稻这一创新性成果带来了全球水稻生产及可持续性革命化的发展”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

                                    

备考指导

例1 B 

例2 B 

例3 B 

例4 B 

例5 C 

考点突破

1.A 

2.A 

3.C 

4.A 

5.A 

6.C 

7.D 

8.D 

9.D 

10.B 

11.C 

12.D 

13.A 

14.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袁隆平认为育种工作者只有在试验田才能获得灵感。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正是育种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才推动育种工作者不断探索。

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袁隆平始终坚信真正的权威来自实践。

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袁隆平从事研究的目的是指导生产实践。

(2)认识反作用于实践,正确的认识、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能推动实践的发展。

袁隆平的创新性成果推动了生产的发展,体现了正确的认识、科学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