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电流和电路教案有哪些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014013 上传时间:2022-10-1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1.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物理电流和电路教案有哪些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初中物理电流和电路教案有哪些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初中物理电流和电路教案有哪些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初中物理电流和电路教案有哪些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初中物理电流和电路教案有哪些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物理电流和电路教案有哪些Word文档格式.docx

《初中物理电流和电路教案有哪些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物理电流和电路教案有哪些Word文档格式.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物理电流和电路教案有哪些Word文档格式.docx

电荷在电路中沿着一定的方向移动,电路中就有了电流。

在刚才的实验里,金属棒中的电荷是怎样移动的?

是从A到B,还是从B到A?

重做实验,继续观察验电器A、B金属箔片张角的变化。

可看到B的金属箔片张开到一定角度就不再增大了,A的金属箔片的张角也不再减小。

实验表明电荷不再通过金属棒往验电器B上移动了,金属棒中不再有电流了。

“这种瞬间电流在实际当中没有多大用处。

(2)维持持续电流的条件

演示实验:

挂上磁性黑板,把背后粘有小磁元的电池、灯座、开关依次贴在磁性黑板上。

打开开关,用导线将上述元件连接好。

合上开关,小灯泡持续发光;

打开开关,小灯泡熄灭。

将干电池取走,合上开关,小灯泡也不发光。

引导同学思考:

小灯泡持续发光,表示有持续电流通过小灯泡的灯丝。

你能否通过上述实验找到维持小灯泡中有持续电流的条件?

①有电池。

②合上开关。

(3)电源

能够持续提供电流的装置叫电源。

大量用电器的电源,是发电厂里的发电机;

发电机是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日常生活中和实验室里常用的电源,是干电池和蓄电池;

干电池、蓄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变成电能的装置。

干电池、蓄电池上有正极和负极,干电池的正极是碳棒,从外表看,即为带铜帽的一端;

负极是锌筒(展示干电池剖面实物)。

蓄电池的正、负极通常用“十”“一”号标在电池的上部。

用蓄电池(其中一组)、小灯泡、开关、导线连接电路,合上开关,观察小灯泡发光情况。

启发:

你在日常生活中都在哪些情况下使用过干电池?

在哪些地方见过使用蓄电池?

(4)电流的方向

电荷有两种,电路中有电流时,发生走向移动的电荷可能是正电荷,也可能是负电荷。

还有可能是正负电荷同时向相反方向发生定向移动。

规定:

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方向。

这个规定是在19世纪初,在物理学家刚刚开始研究电流时,并不清楚在不同的情况下究竟什么电荷在移动时做出的,而在后来的研究中发现,这样的规定并不影响研究电流的有关问题,并且在酸、碱、盐的溶液中就有正电荷的定向移动,因此这个规定一直沿用至今。

按照这个规定,在电源外部,电流的方向是从电源的正极流向负极。

〈思考判断〉:

在课本图4�5的实验中,电流的方向是从A流向B还是从B流向A?

在课本图4�6的实验中的电流方向又如何?

〈讨论与练习〉

如图1所示:

已知验电器A带正电,B不带电。

拿一根带绝缘柄的金属棒把A、B两个验电器连接起来。

这时B带什么电?

在连接的瞬间,金属棒中做定向移动的是正电荷还是负电荷?

电流方向是从哪到哪?

4.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电流这个概念,电流是电学最重要的概念之一。

我们要从电流的形成、电流方向的规定、持续电流存在的条件等几方面加深对电流的认识。

5.布置作业

1.复习本节教材并完成本节练习。

2.小实验:

自制一个水果电池。

找一根5厘米长的铜片或粗铜丝,再从废干电池上剪下一条2毫米宽的锌皮,刮净,把铜片和锌皮插入苹果或番茄、柠檬等水果里,就做成了一个水果电池。

取两根导线,把它们的一端分别接在水果电池的两极上,另一端和舌头断续接触,注意两根导线不要碰着。

这时舌头上有什么感觉?

(四)说明

在演示课本图4�6的实验中采用了磁性黑板,这样做的目的在于方便同学们对演示电路的观察。

若没有磁性黑板,可用塑料泡沫板代替。

在电路元件的背面钉上长螺丝,演示时插入泡沫板即可。

【设计理念】

以新课改理念为依据,创设一种类似科学探究过程的新的教学模式,开展学习活动。

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历程,从中学习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合作的精神以及创新与实践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电阻一定时,电流跟电压成正比,电压一定时,电流跟电阻成反比”。

2.使学生初步熟悉如何用电流表测同一只电阻的电流及其两端电压,会用与待测电阻串联的滑动变阻器调节待测电阻两端的电压。

过程与方法

1.使学生初步领会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规律的思路。

2.进一步培养学生电路连接和有关电路的电学实验操作能力及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概括实验结论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愿望。

2.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刻苦钻研的精神。

【教学重点】

能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导体中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

【教学难点】

如何用实验的方法研究导体中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

【教具】

电源、电流表、电压表、定值电阻、开关、导线若干、滑动变阻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通过前面的学习和实验,同学们已经隐约感觉到电流、电压、电阻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那么这三者之间到底存在着怎样的关系呢?

我这里有三个研究它们之间关系的课题,请同学们分组讨论一下哪个课题有研究的必要,为什么?

1.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

2.电压跟电流、电阻的关系;

3.电阻跟电流、电压的关系。

说明:

通过该情景的创设达到三个目的,一是创设物理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是培养学生科学选择研究课题的能力;

三是回顾前面所学知识(①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

②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属性,跟导体两端的电压及导体中的电流无关)。

二、引导学生猜想与假设

结合前面所学的知识,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而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阻碍电流的一种性质,采用谈话──讨论式的方法,引导学生猜测“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

导体两端的电压越大,导体中的电流越大;

导体的电阻越大,导体中的电流越小。

通过此环节,一是让学生明确猜想是经常用到的物理研究方法之一;

二是让学生知道猜想是建立在大量的科学事实基础之上的,不是胡乱猜想,是有科学依据的。

三、学生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1.探究方法

由猜想知道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导体的电阻有关,那么如何研究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定量关系呢?

让学生分组讨论下面两个问题:

①前面学过的哪些实验课题与该实验课题类似?

举例说明

②你所列举的实验中用到的物理研究方法是什么?

这样做的目的有两个:

一是通过分组讨论与交流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二是由学生回顾前面所学的实验,讨论得出研究该实验的方法──控制变量法。

2.研究电流跟电压的关系

在此让学生明确“研究电流跟电压的关系时,应保持电阻不变”的思想,那么,设计实验电路的时候应考虑:

①怎样测量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u和定值电阻中的电流i呢?

②怎样保持导体的电阻r不变呢?

③通过什么方法改变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u呢?

(1)学生分别独立设计电路,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组内讨论,拟定一个达成共识的设计方案。

这样做既充分发挥了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又集思广益,培养学生的发扬团结合作精神,共同克服困难,探索解决办法。

(2)小组代表发言,展示设计方案。

通过小组的发言,交流设计的思路和具体操作,采用谈话的方式,让学生在原有的知识与能力的基础上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3)师生共同讨论,对各组的设计方案的优缺点进行评估,教师点拨、整合思维,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思想,以确定出实验的最佳方案。

从而引导学生设计出课本上的电路图。

利用串联电路中的滑动变阻器来改变导体两端的电压u,从而改变电路中的电流i。

3.研究电流跟电阻的关系

在此让学生明确“研究电流跟电阻的关系时,应保持电压不变”的思想。

那么实验探究时应考虑:

①怎样改变导体电阻r的大小?

②怎样保持导体两端的电压u不变呢?

让学生讨论交流,使学生认识到;

当定值电阻的大小发生变化时,可通过滑动变阻器来控制其两端的电压u保持不变。

四、学生分组实验与收集数据

(1)教师可演示电路的连接或板画电路的连接,补充说明实验的注意事项,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

并且明确观察目标,知道在哪一个研究对象上收集信息,明确收集信息的内容。

(2)学生分组、合作完成实验,正确记录实验数据。

1.研究电流跟电压的关系

按电路图连接实物电路,利用滑动变阻器改变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并记录所对应的电流值,填入表一中:

表一:

r=10ω

电压u(v)

电流i(a)

2.更换定值电阻,利用滑动变阻器保持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记录对应的电流值,填入表二中:

五、分析与论证

实验数据是客观事实的反映,不等于实验结论;

实验结论是在数据基础上进行科学分析的结果。

教师选择两组实验数据展示在黑板上,以供分析与论证。

引导学生进行因果推理,认识因果推理关系,在控制物理条件下,关注物理条件改变与物理现象变化之间的联系,寻找数据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特征,培养学生分析简单的因果关系能力。

1.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学生讨论回答下列问题,逐层概括:

(1)电流与电压两个物理量,是谁随谁变化?

(2)分析表一,可得出什么结论?

(3)怎样分析得出上述的结论?

(4)我们这个结论前提是保持哪个物理量不变?

(5)有人说,这个结论可叙述为“在电阻不变时,导体两端的电压与通过导体的电流成正比。

”对吗?

设计这五个问题的目的一是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二是回扣课前提出的研究课题,前后对应。

2.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在分析表一的基础上,学生可独立完成分析表二,归纳出此规律。

(1)电流与电阻两个物理量,是谁随谁变化?

(2)分析表二,可得出什么结论?

(5)有人说,这个结论可叙述为“在电压不变时,导体的电阻与通过导体的电流成反比。

六、评估

探究假设是探究结果的预期,探究结果是探究假设的验证。

关注它们的差异是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前奏,是创造思维的表现。

回顾在本节课中,学生小组反馈的实验数据,是否严格符合我们总结的规律?

不符合的原因是什么?

采用什么方法处理此问题能使此影响降为最小?

学生交流后教师引导点拨,使之明确:

实验用学生电压表和学生电流表测量存在误差;

而且导线的电阻不可忽视;

另外在探究过程中,保持不变的物理量是否在操作中真正做到保持不变呢?

但是从实验数据整体上来说可以得出实验结果。

评估是对探究反思的过程,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批判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在教师必要的点拨下,形成对评估的正确认识,并使学生从这些具体的评估活动中获得体验,合作的精神得到加强,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

七、交流与合作

1.学生小结,本节课学习到了哪些知识?

2.从本节课探究过程中,你还有哪些收获?

3.除本节的探究电路图以外,你能否再设计一个电路图来研究今天的问题。

4.写出本节的实验报告。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是电阻.

2.知道电阻的各种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3.理解决定电阻大小的四个因素.

能力目标

1.能认识到电阻是导体本身的属性.

2.能进行电阻不同单位之间的变换.

3.能根据决定电阻大小因素,判断比较不同导体电阻的大小.

4.初步体会“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问题的思路.

5.培养学生依据物理事实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刻苦探索的科学精神.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首先提出一个学生能常见的问题来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