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铜陵市学年度高一历史下册期中考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4012642 上传时间:2022-10-1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3.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铜陵市学年度高一历史下册期中考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安徽省铜陵市学年度高一历史下册期中考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安徽省铜陵市学年度高一历史下册期中考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安徽省铜陵市学年度高一历史下册期中考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安徽省铜陵市学年度高一历史下册期中考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徽省铜陵市学年度高一历史下册期中考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

《安徽省铜陵市学年度高一历史下册期中考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铜陵市学年度高一历史下册期中考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安徽省铜陵市学年度高一历史下册期中考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

所以上海四邻又有“男纺女织”之说。

这则材料反映了当时(  )

A.小农经济开始解体 

B.家庭内部劳动分工出现变化

C.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D.男尊女卑的社会秩序受到冲击

3.《吕氏春秋·

孟冬》记载:

“是月也,工师校功。

陈祭器,按度程,毋或作为淫巧以荡上心,必功致为上。

物勒工名,以考其诚,工有不当,必行其罪,以穷其情。

”这反映了当时(  )

A.民营手工注重质量信誉 

B.官营作坊主要生产祭器

C.器物制作不得过于奇巧 

D.青铜铸造进入繁荣时期

4.苏州城外黄家巷,在明代“尚系近城旷地,烟户甚稀”,到了清代前期,“生齿日繁,人物殷富,闾阎(泛指门户、人家)且千,鳞次栉比。

”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

A.小农经济发展推动人口增长 

B.商品经济发展带动市镇繁荣

C.政府鼓励垦荒,城郊得到开发 

D.对外贸易繁荣,社会财富增加

5.以下两则材料均出自司马迁《史记》:

“天下已平,高祖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

孝惠、高后时,为天下初定,复弛商贾之律,然市井之孙亦不得仕宦为吏。

”“汉兴,海内为一,开关梁,弛山泽之禁,是以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

”结合汉初史实,判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①《史记》中对汉初商业政策的记载自相矛盾②抑商侧重于压制商人社会地位

③重商政策推动了民营手工业的发展④政策的松动推动了商业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6.清代雍正二年(1724),山西巡抚刘于义奏称:

“山右(今山西)积习,重利之念,甚于重名。

子弟俊秀者多入贸易一途,至中材以下,方使之读书应试。

”这表明(  )

A.传统观念因追求财富而改变 

B.学而优则仕的传统被抛弃

C.重农抑商政策已经发生变化 

D.商人的政治地位大大提高

7.16世纪的一位英国人曾说过,以前的农民及其一家都睡在地板上,厨房里仅有一两口锅;

而到16世纪末,一位农夫可能拥有“在橱柜里摆有一套精致的锡铅合金餐具,三四张羽绒床,好几套床罩和挂毯,一个印制的盐罐,一罐酒……以及一打羹匙。

”这一现象说明(  )

A.工业化推动了农业的商品化B.世界性的贸易体系开始形成

C.商贸中心转移推动了英国经济快速发展D.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8.“16世纪以前,最重要的项目是由东方运往西方的香料和朝相反方向运的金银。

但渐渐地,新的海外产品成为欧洲的主要消费品,其商业价值增长。

这些产品包括新的饮料、染料、香料和食物。

英国的贸易从1698至1775年的这一时期中,进口商品和出口商品都增长到500%至600%之间。

欧洲的总的贸易在增长。

”上述现象反映的是下列哪次“革命”的后果(  )

A.价格革命 

B.商业革命 

C.工业革命 

D.科技革命

9.有人评价某种经济现象既有“能节制生产,毋使有羡不足”的优点,又有“独占一业,莫之与竞,则生产技术之改良进步将中止”的缺点。

材料描述的经济现象是(  )

A.手工工场 

B.机器工厂 

C.股份公司 

D.垄断组织

10.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

“(1763年以前)在西非,土著酋长们基本上把欧洲商人限制在沿海贸易站。

在中东、印度和中国古老的文明中心,各土著民族如人们可能预料的那样,对欧洲入侵者的文化根本没有印象。

穆斯林土耳其人虽与基督教欧洲人关系最密切,但极其看不起他们。

”由此可以看出(  )

A.早期欧洲殖民扩张对亚非土著文化没有影响B.早期欧洲殖民扩张对亚非土著文化影响较小

C.18世纪以前世界其他地区无视欧洲文化存在D.18世纪以前欧洲文化已经融入亚非各国文化

11.19世纪,一位到英国旅游的加拿大人面对煤燃烧造成的遮天蔽日的烟雾,感觉到与她家乡那种“单调的纯净”不同,这种舒服的烟雾“为空气增加了一种可靠性和营养,让你似乎能感觉到肺在咀嚼它”。

这种感受的产生反映了她(  )

A.对英国环境污染的漠不关心 

B.对化学和医学知识茫然无知

C.为本国的空气纯净深感自豪 

D.为工业文明到来而兴奋不已

12.表1是英国工业化初期,劳动力在三大产业的分布情况,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

表1不列颠劳动力的分布(1801——1901)单位:

%

年份

1801

1851

1901

1.农、林、渔

35.9

21.7

8.7

2.第二产业(制造业,矿业和建筑业)

29.7

42.9

46.3

3.第三产业

34.5

35.5

45.1

(资料来源:

迪恩、科尔:

《英国的经济发展,1688—1957》,剑桥1964年版,第142页。

A.劳动力主要由第一产业直接向第三产业转移B.第二产业始终是吸纳劳动力的主要产业

C.劳动力转移速度完全受工业化程度影响D.劳动力转移影响产业结构的调整

13.在1876年费城国际博览会上,英国展出的是最新蒸汽机车,美国展出了大功率电动机和发电机,德国展出了加工枪炮的精密机床。

材料表明(  )

A.英国科技创新已落后美德 

B.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

C.美国已成为世界经济中心 

D.德国致力于军备竞赛

14.马克思:

“各参战国得到的好处——其中也有俄国和美国的份——纯属商业性质,而且正如我们前次所指出;

这些好处大部份都是虚幻的。

在目前情况下,对华贸易除鸦片和若干数量的东印度棉花外,只能仍以中国商品即茶叶和丝的出口为主,而这种出口贸易取决于外国的需求而不是取决于中国政府提供方便的多少。

”以下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客观描述了第一次鸦片战争刚刚结束后的情形

B.说明中国在茶、丝为主的外贸中处于出超地位

C.马克思认为当时列强的对华贸易形势并不乐观

D.马克思认为列强发动的对华战争纯属商业性质

15.18世纪末叶以后,华夏文明日益感受到从西方基督教文明中崛起的现代工业文明的咄咄逼人的压力。

这种压力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特有的手段,初则以商业的渗透,继则以赤裸裸的殖民主义武力,迫使中华文明不得不经常地在“生存或灭亡”之间彷徨。

这说明(  )

A.基督教文化是西方工业文明产生的思想根源B.中华文明在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下被迫中断

C.西方工业文明客观上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D.西方工业文明与中国农业文明不能并存发展

16.同治年间(1861~1875年),清朝统治出现相对稳定的局面,国力有所增长,士大夫阶层将其称为“同治中兴”。

然而西方学者对其评论道:

“同治中兴只能算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较低层次的复兴,是一种浮于外表的现代化姿态。

”这一评论的历史依据是(  )

A.清朝统治者仍固守天朝上国的心态 

B.洋务运动和“中体西用”的思想

C.太平天国运动被中外势力联合镇压 

 

D.维新变法运动遭到顽固势力的扼杀

17.某学者在研究近代中国经济时引用下列数据:

从1895年到1911年,外国资本主义在上海投资办厂资本2090.3万元,占在华投资总额42.8%;

同一时期,民族资本在上海新办厂投资额为2799.2万元,占全国总额6%。

这些数据表明在1895—1911年(  )

A.外国资本主义压制了中国民族资本的发展

B.外国资本主义发展迅速,在国民经济中居主导地位

C.中国民族资本的投资总额远超外国资本在华投资

D.当时的政策和外部条件促使中国民族资本快速发展

18.1932年11月,国民政府成立“国防设计委员会”(后改为“资源委员会”),下设“计划部”,并制定了《重工业建设五年计划》。

该计划要求3年内投资27120万元,在湘、鄂、赣一带建立一个国有化重工业区,兴建冶金、燃料、化学、机械、电气等30余个国有化大中型厂矿,奠定中国重工业基础,并适应国防建设的需要。

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日本侵略中国的形势推动B.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中国工业结构和产业分布格局

C.借鉴了苏联的计划经济D.推动了西部开发

19.1958年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正式确立了户口迁移审批制度和凭证落户制度,以法规的形式限制农村户口迁往城镇。

近年来,全国各地逐渐放宽城市户籍政策,鼓励人口转移到城市。

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 

B.经济全球化的要求

C.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 

D.政府政策的鼓励引导

20.1960年11月,中共中央下发了《关于农村人民公社当前政策问题的紧急指示信》,规定:

允许社员经营少量的自留地和小规模家庭副业……在不影响集体劳动的情况下,鼓励社员种好自留地,饲养少量的猪、羊和家禽……有引导有计划地恢复农村集市。

这表明(  )

A.“左”的路线得到一定程度的纠正 

B.农村大锅饭的分配体制被打破

C.农业所有制形式出现重大变化 

D.农村经济形势趋于好转

21.20世纪50年代末,东北某大学生被分配至山西支援建设。

1962年因政府实施压缩城镇人口的政策又返回家乡务农。

据该青年的这一经历可以推断当时(  )

A.国民经济出现较大波动 

B.高等教育服务农村建设需要

C.计划经济决定个人前途命运 

D.“左”倾错误导致失业严重

22.“大会正确地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中国阶级关系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同时大会作出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必须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上来的重大战略决策。

”文中的“大会”指的是(  )

A.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 

B.中共八大C.十一届三中全会 

D.十二届三中全会

23.1979年,国务院183号文件指出,农工商联合企业有权对已经完成购销任务的农产品自行组织加工生产,各相关部门应当将这种加工生产纳入计划范围,对其进行所需物质的供应。

A.在计划经济主导下,企业有一定自主权B.统购统销的计划经济体制发生质变

C.市场为主导的经济体制开始形成D.产权清晰,责权明确的现代企业制度确立

24.1978年11月24日晚,在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个农民面对一张契约神情紧张地按下血红的指印,并人人发誓:

宁愿坐牢杀头,也要分田到户搞包干。

这份包干契约,被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党团建设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