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记叙文阅读理解考点解析及专题训练Word格式.doc
《小学语文记叙文阅读理解考点解析及专题训练Word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记叙文阅读理解考点解析及专题训练Word格式.doc(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一、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概括要点,用心体会写作意图,把握文意
记叙类文章中,作者通过写人、叙事、写景、状物所表达出来的某种观点、认识或情感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
归纳中心思想要求能从宏观上理解和分析文章的核心,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从分析体裁入手
叙事散文有两种类型:
一类通过叙事表达作者的感悟,如《走一步,再走一步》,通过回顾自己在悬崖上一步一步爬下来的事,表达在困难时候应着眼于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所要到的地方的感悟;
一类是通过叙事表达自己的情感,如《藤野先生》表现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真挚怀念之情。
抒情散文包括写景散文、咏物散文。
写景散文往往融情于景,通过有声有色的景物描写,表达作者的感情。
如《春》。
咏物散文常常将物人格化,赋予物以人的精神、品格、性情,或借物抒情,或托物言志,或借物喻人,如《白杨礼赞》采用象征手法,托物言志。
总之,要掌握不同类型的记叙文的特征,用心体会作者寄寓其中的生活哲理或情感,这就是文章的思想。
(二)从分析题目入手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文章的题目总能或显或隐地传达出文章的主题。
有的文章题目就是文章中心思想最精炼的概括。
有的题目虽然没在直拨点明主旨,但为我们分析、归纳中心思想指明了方向。
如《白杨礼赞》明确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简练概括了叙述的主要事件,我们顺着事件去分析其中折射出的人物性格、精神,揣摩作者的态度、写作意图,就把握住了文章的中心思想。
(三)从分析材料详略入手
叙述中的详略问题是一个取材、组材如何扣紧中心、体现主题的问题。
无论事件怎样复杂,写作的目的都是明确集中的,取舍如何,孰详孰略,依据的标准只能是文章的主题。
凡是对主题思想起重要作用,内涵深刻、情节生动的具体材料,就展开详写,而对主题起次要作用的材料,只做榄括叙述。
阅读记叙文,应注意材料的详略处理是如何为中心服务的。
(四)从主旨句、关键句入手
文中有些句子直接告诉读者文章的中
心意思,抓住这些点明主旨的句子就可抓住文章的中心。
这些句子常在文章的开头或结尾出现。
许多文章往往开篇点题,分析开篇的语句、段落就可以迅速把握文章的中心。
如《背影》开篇写到了作者对父亲背影的回忆,表达对父亲的思念和难以忘怀的感情。
也有许多记叙文在结尾点明主题或深化中心,分析结尾段的含义也可以迅速捕捉到文章的中心思想。
(五)从分析文中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入手
记叙文除以记叙为主外,还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如描写、议论、抒情等。
记叙文中的议论、抒情句有画龙点睛的功效,我们要善于抓住这个“睛”“看”文章的中心意思。
同时,从议论、抒情的句子中,可以直接看到作者感情的变化。
(六)从概括段意和分析人物、事件入手
有些文章的中心思想隐含在人物、事件或文章各部分之中,需要把文章各部分的大意连贯起来,加以综合概括,然后指出作者借以表达的思想、感情、态度。
例如《变色龙》一文,小说主要通过对话来展现人物性格特征,奥楚蔑洛夫几次“变色”,根据狗的主人的身份变化不断改变态度,其见风使舵、欺下媚上的嘴脸随着事件的发展令人一览无余。
作者通过这种夸张、讽刺的手法,批判了沙皇专制统治下社会的虚伪。
概括段意是记叙文阅读的重要环节。
有中心句的段落,最便捷的概括方法是直接摘取文段的中心句(中心句的位置多数在段首、段末,个别在段落的中间)。
有些文段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重要意思,把这些意思连接起来,概括组合出段意;
有些段没有中心句,就要仔细阅读材料,抓住贯穿全段的中心内容,可用“本段叙述了什么事,描写了怎样的景”的方式来概括。
(七)从作品写作背景入手
作品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作品内容是社会背景的产物。
许多优秀的作品,都有时代的烙印。
有的文章,只有了解了它产生的背景,才有可能深切地理解内容的由来和作者的意图,从而概括出中心思想。
除以上几个方面外,分析结构层次,理清文章思路,同样便于准确把握文章中心。
分析文章结构层次常用以下方法:
按时间先后划分;
按地点的转换划分;
按事情发生的过程或思想感情的变化划分;
按描述内容的不同角度划分;
按总一一分一一总的结构特点划分;
按表达方式的不同划分。
二、筛选、提取记叙文重要信息
(一)记叙文的六要素
即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掌握了时间的先后,地点的转移,人与人的关系,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等就能很快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二)记叙文的线索
线索是贯串全文的脉络,理清了线索文章的段落、层次就好掌握了。
记叙文有的以某一事物为线索,有的以作者的行踪为线索,有的以时间的推移为线索,还有的以作者思想感情的发展变化为线索。
一篇记叙文一般只有一条线索,也有的是一主一次或一明一暗两条线索。
(三)记叙文的顺序
记叙是记叙文的基本表达方式,把握了记叙的顺序,就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条理和层次,便于把握全文的结构和中心。
记叙的顺序较常见的有:
顺叙、倒叙和插叙。
1.顺叙可使事情的来龙去脉清晰地表现出来。
倒叙是把事情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片段先写出来,然后写事情的发生、经过等。
2.倒叙往往出于作者表达的需要:
或是为了突出中心;
或是为了使内容集中,对比鲜明;
或是为了结构的变化,使叙述有波澜;
或是为了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3.插叙则是由于某种需要,暂时把叙述的线索中断一下,或是插入有关另一件事情的叙述,或是插进对有关事情的追溯和回忆,叙述完了,仍按原来的线索继续叙述。
插叙的作用是补充交代或说明,使叙述更加充分,弥补单凭顺叙难以交代清楚的必要内容,使文章更充实、更周密,在结构更紧凑。
(四)记叙文的人称
记叙文的人称一般有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
第一人称即以当事人的身份来叙述,便于直抒胸臆,有一种亲切和真实感。
第三人称即以第三者的身份来叙述文章中的人物、事件、场景等,它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能多方面自由叙述。
有的文章中运用第二人称,这样好像与当事人面对面交谈,使得情感的表达更加强烈。
(五)记叙文中的描写、议论和抒情
记叙文除以记叙为主外,还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如描写、议论、抒情等。
分析表达方式,主要看作者是怎样把它们巧妙结合,熔于一炉,恰到好处地运用的。
1.记叙文中的描写一是人物描写,包括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细节描写等,以此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二是景物描写,包括社会环境描写和自然环境描写,一般用来交代背景,渲染气氛,表现人物性格,起烘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等作用。
2.记叙文中恰当地穿插议论往往使文章锦上添花,起到画龙点睛、揭示文章中心、深化文章主题的作用,尤其是文章末尾的议论。
就是段与段之间用上一两句议论,也能起到承上启下的妙用。
3.记叙文中的抒情有直接抒情,也有间接抒情。
直接抒情是在记叙的基础上直接抒发自己对事物的思想感情。
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寄情于人、事、物,在叙述描写的字里行间自然渗透作者的感情。
阅读时要注意在情景交融、情事结合的内容中去接受美的熏陶。
总之,叙事类文章要抓住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写人类文章要把握文章所刻画人物的特点、故事情节的发展、作者的感情变化及表达的感悟等;
写景散文要抓住浓墨重彩描写的景物、表达作者情感的句子,弄清写作主旨。
解题时要认真审清题干,确定信息筛选的标准,按照规定的范围、角度,逐句逐段,找准相关的信息部位,确定具体语句,淘汰无用信息句筛选、提取有用信息,并按题目要求摘出语句、调整顺序、整合文中的有用信息,准确表述。
三、正确理解和体味词语,品析句子的含义和作用
《课标》提出“要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的要求。
文章中难以辨认的字、词(形似字、多音字等是考点),准确、生动、极富表现力的关键性词句,对理解文章起重要作用的语句,标志着文章线索或主旨的语句,突出人物形象和表现事物特征的语句,突出层次转换的关联词或过渡性的语句等都和理解文意、把握文章内容有着重要的关系,是中招考查的热点。
(一)词语理解与赏析
1.准确理解词义。
文章中的任何词语都不是孤立的,一个词语的含义总是跟上下文及文章的主旨紧密联系,并受其限制和制约。
对词语的理解和分析,一定要结合语境,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
要准确把握词义,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理清思路,揣摩概括义。
有的词语概括力很强,它们往往是某一内容的提领或总结。
(2)联系上下文,体味词语指代义。
阅读中,有些代词所指代的内容必须认真弄清楚。
代词往往指代人、事、物。
它所指代的对象一般出现在上文。
扣住上文,由近及远地去顺藤摸瓜,就能准确理解它的含义。
(3)瞻前顾后,揣摩特殊意义。
某个词语在某种语境中有特定意义,若换一个语境,这个意义就不存在了,变成了另外一种意义。
理解和解释这个意义,要通过比较、分析,结合平时对它的意义的认识,进行综合理解。
2.把握词语的感情色彩。
词语的感情色彩,是作者态度、观点、情感的体现,把握词语的感情色彩有利于准确理解文章内容。
3.结合文体特点,理解词语的作用,体会表达效果。
记叙文要求形象生动,主要考查描写人物动作或事物情态的动词、形容词,它往往表现人或物的特点或情感特征。
除此以外,还要联系文章的主题、作者的思想感情、描写手法和修辞手法(特别需要强调的是使用比喻修辞手法的词语,要体会其比喻义及作用)等。
体味词语的作用可用同义词或近义词替换某个词语,将形成的新句子与原句进行比照,通过比较,体会恰当与否,分析原因,从而理解词语的作用;
也可以删除这个词语,将删除后的句子与原句加以比较,看效果上的变化,作出判断。
(二)语句的理解与品析
1.识别文中重要句子句理解其作用。
《课标》指出对语言的领悟程度是评价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准。
从历年的试题考点来看,所考查的重要语句一般有以下类型:
从文章的内容看,中心句、主旨句和点睛句是重要语句;
从结构上说,总说句、过渡句和线索句是重要语句;
从表达上说,抒情句、描写句和修辞句是重要语句。
具体而言,文中常见的重要句子及其作用主要有:
(1)文眼句:
多居于段首,能揭示中心、提草挈全文,具有较强概括力。
(2)主旨句:
记叙类文章中抒情、议论的句子,这些句子往往点明文章主旨或揭示作者表达的情感,能深化内容、升华主题。
(3)总结句:
常居于段尾或文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