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GB T 4970汽车平顺性随机输人行驶试验方法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4011018 上传时间:2022-10-1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82.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整理GB T 4970汽车平顺性随机输人行驶试验方法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整理GB T 4970汽车平顺性随机输人行驶试验方法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整理GB T 4970汽车平顺性随机输人行驶试验方法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整理GB T 4970汽车平顺性随机输人行驶试验方法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整理GB T 4970汽车平顺性随机输人行驶试验方法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整理GB T 4970汽车平顺性随机输人行驶试验方法Word格式.docx

《整理GB T 4970汽车平顺性随机输人行驶试验方法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整理GB T 4970汽车平顺性随机输人行驶试验方法Word格式.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整理GB T 4970汽车平顺性随机输人行驶试验方法Word格式.docx

不小于3km,两端应有30~50m的稳速段。

  试验道路包括两种:

  a. 沥青路,其路面等级应符合GB7031规定的B级路面;

  b. 砂石路,其路面等级应符合GB7031规定的C级路面;

  砂石路为越野车、矿用自卸车优选路面,沥青路为其余类型汽车优选路面。

3.2 风速

  不大于5m/s。

3.3 汽车技术状况

3.3.1 汽车各总成、部件、附件及附属装置(包括随车工具与备胎)必须

按规定装备齐全,并装在规定的位置上。

调整状况应符合该车技术条件的规定。

3.3.2 轮胎气压应符合汽车技术条件的规定,误差不超过±

10kPa。

3.4 汽车的载荷

  汽车的载荷均为额定最大装载质量,根据需要可增作半载或空载。

载荷物

均匀分布且固定牢靠,试验过程中不得晃动和颠离,亦不应因潮湿、散失等情况

而改变其质量。

3.5 人一椅系统的载荷

3.5.1 非测试部位的载荷应为身高1.70±

0.05m、体重为65±

5kg的自然人。

3.5.2 测试部位的载荷应符合GB/T12534中表1的有关规定。

3.6 人的乘坐姿势

  测试部位的乘员应全身放松,两手自然地放在大腿上,其中驾驶员的两手

自然地置于方向盘上,在试验过程中应保持乘坐姿式不变。

一般情况,乘员自然

地靠在靠背上,否则应注明。

3.7 试验车速

  试验车速至少有包括大于常用车速、小于常用车速以及常用车速在内的三

种车速。

试验时,应使用常用档位。

3.7.1 沥青路

  a.?

轿车:

40,50,60,70,80,90,100km/h,常用车速为70km/h;

  b.其它类型汽车:

40,50,60,70,80km/h,常用车速为60km/h。

3.7.2 砂石路

40,50,60,70km/h,常用车速为60km/h;

30,40,50,60km/h,常用车速为50km/h。

3.7.3 车速偏差

  车速偏差为试验车速的±

4%。

4 试验仪器

  平顺性测试用仪器系统应包括有加速度传感器、放大器、磁带记录仪或

数据处理器。

其中,磁带记录仪的信噪比应优于40dB。

测试系统的性能应

稳定可靠,测人-椅系统的频响为0.1~100Hz,测货厢的频响为0.3~500Hz。

5 实验方法 

5.1 加速度传感器安装在下述测试位置:

  a.轿车:

左侧前排和后排座椅上;

  b.客车:

驾驶员座椅、左侧后轴上方座椅和最后排座椅上;

  c.其它类型汽车:

驾驶员座椅上,车厢底板中心及距车厢边板、车厢后

板各300mm处。

  安装在座椅上的加速度传感器应能测三个方向的振动,以测量垂直振动

(即Z轴向的直线振动)、横向振动(即左右方向Y轴向和前后方向X轴

向的直线振动)的加速度时间历程。

传感器应与人体紧密接触,并且在

人体与座椅间放入一安装传感器的垫盘,其底盘推荐采用如附录B(参

考件)所示的结构型式。

5.2 试验时,汽车在稳速段内要稳住车速,然后以规定的车速匀速驶过试

验路段。

在进入试验路段时启动测试仪器以测量各测试部位的加速度时间

历程,同时测量通过试验路段的时间以计算平均车速。

5.3 样本记录长度不短于3min。

6 平顺性评价

6.1 评价指标,对于人体振动的评价用加权加速度均方根值αw,并分别

用αzw、αyw、αxw表示垂直方向、左右方向和前后方向振动的加权加速

度均方根值。

或用三轴向加权加速度均方恨的矢量和即总加权加速度均方根

值,用αwo表示。

对货车车厢振动的评价用加速度均方根值αr.m.s和加速度

功率谱密度函数。

评价指标的意义与计算按附录A(补充件)。

  注:

若测得的人体振动评价指标为等效均值时,应按附录A(补充件)

给出的公式换算成加权加速度均方根值。

6.2 汽车平顺性以评价指标与车速的关系曲线——车速特性评价。

6.3 根据需要亦可只用常用车速的评价指标来评价平顺性。

7 数据处理的要求

7.1 对人-椅系统采用下列参数:

  a.截断频率fc=100Hz;

  b.采样时间间隔Δt=0.005s;

  c.分辨带宽Δf和独立样本个数q:

Δf=0.1953Hz,q≥25;

  d.使用窗函数。

7.2 对货车车厢,建议截断频率fc=500Hz,其它参数亦作相应改变。

8 试验报告内容

  试验报告应包括下述内容。

8.1 汽车型号、发动机号、底盘号、制造厂。

8.2 试验日期。

8.3 汽车参数:

  a. 最大总质量、轴载质量(前轴、后轴);

  b. 轮胎型式和尺寸;

  c. 轮胎气压(前轮、后轮);

  d. 轴距;

  e. 悬架型式;

  f. 座倚型式。

8.4 人体参数:

  a. 性别;

  b. 体重;

  c. 身高;

  d. 乘坐姿式的描述。

8.5 测试仪器型号及性能指标。

8.6 试验场地及路面、气候条件描述。

8.7 试验结果及分析。

试验结果,应注明窗函数名称。

8.8 试验参加者及报告人。

8.9 报告日期。

 

              附录A

          平顺性评价指标的意义与计算

              (补充件)

A1 加权加速度均方根值

  加权加速度均方根值是按振动方向,根据人体对振动频率的敏感程度而进行

加权计算的,是人体振动评价指标。

A1.1 单轴向加权加速度均方根值αw。

  a.由等带宽频谱分析得到的加速度自功率谱密度函数Ga(f)计算αw。

   先按下式计算1/3倍频带加速度均方根谱值:

  式中:

αj—一中心频率为fj的第j(j=1,2,3…………20)个1/3倍频带加

速度均方根谱值,m/s2;

    fij,fuj——分别是1/3倍频带的中心频带为fj的下、上限频率(见表A1

),Hz;

    Ga(f)——等带宽的加速度自功率谱密度函数,m2/s2。

  然后,再按下式计算αw:

      

αw——单轴向加权加速度均方根值,m/s2;

   wj——第j个1/3倍频带的加权系数,见表A2。

  另外,变可由Ga(f)直接积分而计算αw:

W(f)——频率加权函数:

          0.5f1/2  (0.9<f≤4)

  Z轴方向W(f)=  1.0    (4<f≤8)

          8/f  (8<f)

  X,Y轴方向W(f)=1.0  (0.9<f≤4)

           2/f  (2<f)

  b.对于记录的加速度时间历程,通过符合频率加权函数w(f)或表A2规定的频

率加权滤波网络得到加权加速度时间函数αw(t),按下式计算:

    

式中:

αw(t)——加权加速度时间历程,m/S2

    T——统计持续时间,s。

  c. 由1/3倍频带均方根谱值计算αw:

  若数据处理设备对所记录的加速度时间历程经过处理后,能直接得到1/3倍

频带加速度均方根谱值αj,则可直接按(A2)式计算αw。

A1.2 总加权加速度均方根值αwo

  总加权加速度均方根值αwo按下式计算:

(一)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  αwo=[(1.4αxw)2+(1.4αyw)2+α2zw]1/2…………………(A5)

C.可能造成较大环境影响的建设项目,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式中:

αxw——前后方向(即X轴向)加权加速度均方根值,m/s2;

(四)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审查  αyw——左右方向(即Y轴向)加权加速度均方根值,m/s2;

  αzw——垂直方向即Z轴向加权加速度均方根值,m/s2。

A2 等效均值与加权加速度均方根值换算

  按下式换算

      Leq=20.lgαw/αo……………………………(A6)

大纲要求  式中:

Leq——一定测量时间内的加权加速度均方根对数值,即等效均值,

第五章 环境影响评价与安全预评价dB;

   αo——参考加速度均方根值,αo=10-6m/s2。

(2)区域、流域、海域的建设、开发利用规划。

环境影响篇章或说明

直接市场评估法又称常规市场法、物理影响的市场评价法。

它是根据生产率的变动情况来评估环境质量变动所带来影响的方法。

(二)安全评价的基本原则

(5)污染防止措施能否达到要求。

  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工业部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由长春汽车研究所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马广发、赵六奇、卢士富。

分类具体内容应编写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