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黄疸Word文件下载.docx
《新生儿黄疸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生儿黄疸Word文件下载.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3)黄疸持久,出生2—3周后黄疸仍持续不退甚至加深,或减轻后又加深;
(4)伴有贫血或大便颜色变淡者;
(5)有体温不正常、食欲不佳、呕吐等表现者。
有病理性黄疸时应引起重视,因为它常是疾病的一种表现,应寻找病因。
此外未结合胆红素浓度达到一定程度时,会通过血脑屏障损害脑细胞(常称核黄疸),引起死亡或有脑性瘫痪、智能障碍等后遗症。
所以一旦怀疑小儿有病理性黄疸,应立即就诊。
新生儿黄疸正常值
医学上把未满月(出生28天内)宝宝出现的黄疸,称之为新生儿黄疸,主要症状为皮肤、黏膜、巩膜发黄,孩子食欲不振、不安躁动,体温可能也会有所上升。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中一种很常见的疾病,临床上有60%的足月产宝宝在出生后一周内会出现黄疸,80%的早产儿会在出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
新生儿黄疸主要是因为新生儿的肝脏功能发育不完善,胆红素代谢异常,血中的胆红素浓度升高引起的一种疾病,具体又可以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
那么,怎么区分是生理性黄疸还是病理性黄疸呢?
新生儿黄疸正常值是多少?
新生儿黄疸的正常值是以血清胆红素为参考指标的,只要足月儿不超过204μmol/L(12mg/dl),早产儿不超过255μmol/L(15mg/dl)即为正常。
另外,生理性黄疸的孩子除了皮肤黄染外,在食欲和精神方面都没有多大影响,而且一般在一个月内症状就会自动消除。
病理性黄疸的孩子不但有皮肤变化,通常还又哭又闹又拒奶,这种情况下家长必须尽快带孩子到医院接受治疗,否则可能会引发核黄疸,后果非常严重[1]。
常见的几种新生儿病理性黄疸
《新生儿黄疸的分类及鉴别诊断》
(1)溶血性黄疸:
溶血性黄疸最常见原因是ABO溶血,它是因为母亲与胎儿的血型不合引起的,以母亲血型为0、胎儿血型为A或B最多见,且造成的黄疸较重;
其他如母亲血型为A、胎儿血型为B或AB;
母亲血型为B、胎儿血型为A或AB较少见,且造成的黄疸较轻。
这样一来,一些父母会十分紧张,担心孩子会发生ABO溶血,其实要说明的一点是:
不是所有ABO系统血型不合的新生儿都会发生溶血。
据报道新生儿ABO血型不合溶血的发病率为11.9%。
新生儿溶血性黄疸的特点是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且逐渐加重。
(2)感染性黄疸:
感染性黄疸是由于病毒感染或细菌感染等原因主要使肝细胞功能受损害而发生的黄疸。
病毒感染多为宫内感染,以巨细胞病毒和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最常见,其他感染有风疹病毒、EB病毒、弓形体等较为少见。
细菌感染以败血症黄疸最多见。
黄疸的特点是生理性黄疸后持续不退或生理性黄疸消退后又出现持续性黄疸。
(3)阻塞性黄疸:
阻塞性黄疸多由先天性胆道畸形引起的,以先天性胆道闭锁较为常见,其黄疸特点是生后1-2周或3-4周又出现黄疸,逐渐加深,同时大便颜色逐渐变为浅黄色,甚至呈白陶土色。
(4)母乳性黄疸:
这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病理性黄疸。
少数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其黄疸程度超过正常生理性黄疸,原因还不十分明了。
其黄疸特点是:
在生理性黄疸高峰后黄疸继续加重,胆红素可达10-30mg/dl,如继续哺乳,黄疸在高水平状态下继续一段时间后才缓慢下降,如停止哺乳48小时,胆红素明显下降达50%,若再次哺乳,胆红素又上升。
病理性黄疸不论何种原因,严重时均可引起“核黄疸”,其预后差,除可造成神经系统损害外,严重的可引起死亡。
因此,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应重在预防,如孕期防止弓形体、风疹病毒的感染,尤其是在孕早期防止病毒感染;
出生后防止败血症的发生;
新生儿出生时接种乙肝疫苗等。
家长要密切观察孩子的黄疸变化,如发现有病理性黄疸的迹象,应及时送医院诊治。
临床症状
1、生理性黄疸轻者呈浅黄色局限于面颈部,或波及躯干,巩膜亦可黄染2~3日后消退,至第5~6日皮色恢复正常;
重者黄疸同样先头后足可遍及全身,呕吐物及脑脊液等也能黄染时间长达1周以上,特别是个别早产儿可持续至4周,其粪仍系黄色尿中无胆红素。
2、黄疸色泽轻者呈浅花色,重者颜色较深,但皮肤红润黄里透红。
3、黄疸部位多见于躯干、巩膜及四肢近端一般不过肘膝。
4、新生儿一般情况好,无贫血,肝脾不肿大肝功能正常,不发生核黄疸。
5、早产儿生理性黄疸较足月儿多见,可略延迟1~2d出现,黄疸程度较重消退也较迟,可延至2~4周。
新生儿黄疸的原因
人们常常简单地把黄疸病看作就是皮肤发黄,其实这只说对了一半,皮肤发黄只是外表现象。
正常人体血液里含有一定量的色素物质,叫做胆红素,如因生理和病理原因使血液里的胆红素增高,皮肤、眼白等处就会发黄。
那些原因可引起体内胆红素升高呢?
《新生儿黄疸》
第一,红细胞破坏太多太快。
体内的胆红素约80%是由衰老的红细胞被破坏而形成的。
如果红细胞破坏太多太快,胆红素激增,就会引起黄疸。
母、子血型不合引起的溶血性黄疸就属于这一类,新生儿生后24小时内就出现黄疸,而且进展很快,皮肤呈现金黄色。
当血里的胆红素超过20毫克%时,胆红素就可能进入脑细胞,干扰脑细胞的正常活动和功能,引起核黄疸,威胁新生儿的生命。
目前对严重黄疸虽已有了较好的治疗方法,但要取得理想的疗效,还必须在发生核黄疸前及时抢救。
家长在观察黄疸程度时,应注意选择天然光线充足的地方,并反复多次察看有否加重。
对黄疸进展迅速的新生儿要及时就医。
第二,肝细胞摄取、结合和排泄胆红素发生障碍。
由于肝细胞发炎或肝细胞内缺少一种酶,或这种酶活力低,就不能很好排泄胆红素,如患新生儿肝炎或败血症等。
出生一周内的新生儿产生生理性黄疸,就是因肝脏酶活力低下这个原因。
有的婴儿吃了母乳也会引起这种类型的黄疸,因为母乳内含有一种具脂肪成分的孕酮物质。
婴儿哺乳后,这种脂肪成分很快被脂肪酶分解,释放出游离脂肪酸,它可以增加小肠对胆红素的吸收而导致黄疸,但婴儿是健康的。
以上情况都称为肝细胞性黄疸。
第三,由于胆管阻塞,胆红素不能排泄到小肠,使胆汁淤积在肝细胞或胆道内而引起黄疸。
我们称它为阻塞性黄疸,如新生儿胆道闭锁、胆汁粘稠等。
新生儿黄疸的检查
新生儿黄疸应做的检查
正常新生儿脐血胆红素最高约51.3μmol/L(3mg/dl),在生后4天左右达高峰,一般不超过171~205μmol/L(10~12mg/dl),早产儿不超过256.5μmol/L(15mg/dl),以后逐渐恢复。
凡登白试验呈间接反应。
尿中胆红素阴性,粪内胆色素增多。
脐血~24h~28h3~7d
足月儿<42.8(2.5)<102.6(6)<128.3(7.5)<205.2(12)
早产儿<42.8(2.5)<136.8(8)<205.2(12)<265.5(15)
新生儿黄疸应该如何治疗
西医药治疗
1光照疗法:
新生儿裸体卧于光疗箱中,双眼及睾丸用黑布遮盖,用单光或双光照射,持续24——48小时,胆红素下降到7毫克/公升以下即可停止治疗。
2酶诱导剂:
常用苯巴比妥,剂量:
5——6mg/kg/日
光照治疗
能自愈多喂糖水可使黄疸加快消退,不必治疗。
但遇黄疸较严重时应予光疗并作进一步检查,以防夹杂病理性黄疸。
湿热型黄疸可见到小儿皮肤黄而鲜明,其色如枯色,伴见发热、烦躁、啼哭、口渴、呕吐、尿黄、便秘等症状,常用茵陈、栀子、大黄、黄芩、车前子、竹茹、陈皮等中药治疗,伴见高热、烦躁喘促,或抽搐、或昏迷,并且有呕吐腹泻等胃肠道症状。
此型—般病情较重,多为核黄疸病人。
中成药可灌服安宫牛黄丸、紫雪丹等,汤药可用水牛角、生石膏、炒栀子、黄连、茵陈、菖蒲、大黄、钩藤等药,水煎服。
若患儿已昏迷则中药灌不进去时,可用茵陈、栀子、大黄、甘草煎汤,保留灌肠,一日一次,或采用针灸,西药抢救等办法综合治疗。
瘀滞型黄疽可见面目及全身发黄,黄色较深且晦暗,并逐渐加重,身体消瘦,饮食减少,大便溏稀,并伴有皮肤出血而见瘀斑瘀点等,中医认为此为热邪深入,伤及脾胃,瘀阻血分,因此治疗要活血化瘀,养肝健脾,中药可用柴胡、赤芍、白芍、当归、桃仁、红花、川芎、佛手、陈皮、茯苓、山药、鸡血藤等药物。
脾湿型黄疸的小儿皮肤发黄,日久不易退,其色晦暗,面色无华,体质消瘦,乏力纳少,大便溏软,四肢欠温,治疗可用健脾化湿、和中之法,中药可用茵陈、白术、干姜、党参、山药、茯苓、佛手、菖蒲、郁金、焦山楂等,中成药可用健脾丸,地茵合剂等。
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中药方
湿热蕴郁中焦,发为阳黄
【新生儿黄疸症状】精神倦怠,饮食不佳,身热,头痛厌食,恶心呕吐,胃脘不适,大便白如陶土,小便深黄,眼睛及周身发黄。
【新生儿黄疸治法】清热利湿
【新生儿黄疸方药】茵陈10克,栀子6克,犬黄6克,黄柏6克,郁金6克,砂仁2.4克,滑石12克,苡仁10克,青皮6~11克,炒三仙各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早晚两次分服。
【新生儿黄疸按语】本方症为黄疸,属于急性传染性肝炎。
本病大多由于饮食不洁,湿热熏蒸,症状表现为厌食油腥,脘腹不适,大便色白,皮肤发黄。
故治以茵陈蒿汤加味,疗效尚稳妥。
本方采用茵陈、栀子、黄柏、滑石、苡仁清利湿热;
青皮、川朴、炒三仙、砂仁调气化滞;
大黄、郁金逐热散瘀行血退黄。
全方组方合理,共奏清热利湿退黄之效。
湿热内蕴,气滞血瘀
【新生儿黄疸症状】患儿神疲易倦,食少恶心,舌质微红,苔薄白,上腭乳黄,脉弦数。
【新生儿黄疸治法】清热利湿,调气活血
【新生儿黄疸方药】青黛3克,紫草9克,乳香6克,白芷6克,焦楂9克,茜草9克,绿茶9克
【新生儿黄疸按语】本方症为黄疸性肝炎,实热型,湿热郁于肌肤,气不得运,血不得行,胆汁外溢,以致皮肤巩膜发黄。
对于此类黄疸,医生除常用青黛、紫草、乳香等清解热毒,活血化瘀药退黄外,还常用绿茶来降转氨酶。
名老中医认为,绿茶主治肝胆湿热,有清肝、醒脑、祛湿、利水、退黄之功。
湿邪内蕴,肝脾失和
【新生儿黄疸症状】皮肤、巩膜发黄,色泽晦暗,尿黄染尿布,大便色浅黄,稀粘不成形,食纳不佳,舌质淡,苔白微腻。
【新生儿黄疸治法】健脾化湿,利胆退黄
【新生儿黄疸方药】生麦芽9克,茵陈15克,金钱草9克,穿肠草6克,通草3克,黄柏3克
【用法】水煎服,茵陈后下,每日一剂,早晚三次分服。
【新生儿黄疸按语】肝胆湿热蕴郁于里,上不得越,下不得泄,熏蒸瘀遏,浸于肺,发于皮,则周身发黄;
或由于湿邪内阻,脾阳不振,胆液为湿所困阻,浸淫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