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下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4009293 上传时间:2022-10-16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64.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下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四下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四下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四下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四下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下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四下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下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下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因此我主要采用独立探索、合作交流、实践操作相结合的学习方法,让学生通过动脑、动口、动手来亲身经历“做数学”的过程,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学习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学生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性

2.理解三角形的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3.学生培养观察、操作、自学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体验数学和生活的联系,学生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评价任务

(一)通过动手制作,知道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二)会画三角形的高。

(三)能认真书写,学会画图的方法,会检查是不是三角形的高。

导、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导、学法

讨论、探究

教学过程

环节

学习活动

评价要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环节一

创设情境,理解三角形的意义

(想)

活动一

师:

今天刘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些漂亮的图片,想不想欣赏一下?

不过老师有个小小的要求,这些图片中都有我们认识的一个平面图形,我们比比看谁是火眼金睛,能把他找出来?

由学生熟悉的生活导入,在情境中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达到旧知迁移的目的。

迁移类推,比较异同

环节二

动手操作、理解三角形的特性

在纸上画一个自己喜欢的三角形。

并和同桌边指边说一说三角形有几条边?

几个角?

几个顶点?

学生上投影前摆一摆,并说一说是怎么摆的?

 

学生操作:

去掉一条边,再扣上拼组成三角形框架

学生前面来分别指一指它们的高,并比一比。

看书自学。

生说高的画法

活动二1.三角形的特征。

(1)画一画。

请你在纸上画一个自己喜欢的三角形。

师黑板上画一个三角形,让学生说出各部分的名称师板书。

(2)摆一摆。

每根小棒相当于一条线段。

请你动手用三根小棒摆一个三角形。

找一学生上投影前摆一摆,并说一说是怎么摆的?

(3)看一看。

老师也摆了一个三角形,课件出示。

你们有什么看法?

教师用课件演示并强调:

有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叫做三角形。

(4)找一找。

下面图形中是三角形的请打√,不是三角形的请打×

,并说出你的理由。

(学生一起用手势表示)

2.三角形的特性。

(1)动手操作发现三角形的特性。

师生拿出平行四边形框架。

用手拉动,说一说有什么发现?

(容易变形,不稳定。

指导学生操作:

去掉一条边,再扣上拼组成三角形框架。

再拉一拉有什么感觉?

想一想这说明三角形具备什么特性?

(稳定性)

(2)生活中寻找三角形的特性。

三角形的稳定性在生活中的用处很大,你能举个例子吗?

课件出示例2的主题图,请你找出各图中哪有三角形?

说一说它们有什么作用?

(完成目标一)

活动二

3.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

(1)情境引入。

故事引入,两个三角形争论谁的个高。

课件出示

让学生说一说怎样比较这两个三角形的高,并准备好相应的两个三角形学具试着让学生前面来分别指一指它们的高,并比一比。

请你拿出(指锐角三角形)这样一个三角形,试着指一指它的高。

(2)看书自学。

什么是三角形的高?

怎样正确的画出三角形的高呢?

请打开书81页,看看书上是怎样说的,又是怎样画的,和你的想法一样吗?

谁来说一说?

请你在刚才的三角形中画出三角形的一条高,并标出它所对应的底。

(3)教师板演。

我把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分别用字母A、B、C 

表示,这个三角形可以称作三角形ABC。

想想怎样以AC边为底画出这个三角形的高?

生说高的画法,师板演,并强调用三角板画高的方法。

(4)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的高。

在三角形中标上字母ABC,和同桌说一说刚才画的高是以哪条边为底画的?

刚才我们画了三角形的一组底和高,想一想一个三角形只有一组底和高吗?

为什么?

通过学生两次拉动不同形状的框架,亲自体验到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不同特性,在操作和比较中加深了对三角形特性的认识。

让学生动手指一指三角形的高,使学生在操作中初步感知三角形的高,再让学生验证自己的想法,接着让学生自己画高并标出相应的底,掌握高的规范画法,同时也使学生了解了任何一条边都可以做三角形的底来画高,最后思考得出三角形有三条高

环节三

通过练习,巩固理解三角形的意义,会画三角形的高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后举手汇报,集体订正

(三)应用练习。

1.填空:

三角形有( 

)个顶点,( 

)条边,( 

)个角。

2.请画出每个三角形的一条高。

(教材86页第1题)

动手操作

订正直角三角形的高时使学生了解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可以分别当作底和高,也可以以斜边为底画高。

重点订正第三个三角形高的画法,让学生说说怎样来画这条底边上的高。

3.学校的椅子坏了,课件演示,怎样加固它呢?

(教材86页第2题)

4.小明画了三角形的一条高,你说他画的对吗?

5.口答:

在上面的三角形中,以AB为底边的高是( 

),我还能找到以( 

)边为底边的高是( 

)。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三角形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你还想了解和三角形有关的哪些知识?

(完成目标三)

通过基本题、变式题等题型的设计使学生巩固新知、运用新知、拓展新知,又通过对练习中生成的问题的及时探讨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在对知识的灵活运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板书设计

三角形

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叫做三角形

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三角形有三组底和高

个性修改

1530教育

教室走廊不奔跑,安全第一又礼貌

第五单元总25课时

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在“学段目标”对第二学段的要求:

了解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初步形成空间观念,尝试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运用一些知识解决。

在“教学建议”中指出:

教学中注重结合具体的学习内容,设计有效的数学探究活动,使学生经历数学的发生发展过程,是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重要途径。

在第二学段“课程内容”中指出:

了解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教材先通过一个生活案例,让学生理解两点之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以及亮点间的距离的概念,然后分两个层次编排了探究三角形三边关系的实验活动。

一是借助纸条摆,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现规律;

二是设计探讨活动,使学生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帮助学生提高全面思考数学问题的能力。

(三)学情分析:

学生在上一节课对三角形的特征有了一定的认识,也学习过直线、线段的相应知识,为学习本课打下了知识基础,同时学生喜欢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去探究并解决问题,使学生在本课的探究学习中,会产生足够的兴趣和热情。

1.结合具体的情景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探索并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条边。

2.学生通过思考、计算,利用所得结论判断指定长度的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

3.学生培养初步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探索与发现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1.发现并理解两点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这条线段的长度叫做两点间的距离。

2.能通过严谨细致的操作,发现规律,总结“三角形中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的结论。

3.能运用所得的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联系生活,情景导入

学生讨论回答。

1.教师出示教材第62页例3情景图:

2.提问:

如果你是小明的话,你会选择走哪条路到学校最近?

3.学生讨论回答。

引导学生发现小明上学有三条路可以走:

第一条:

小明家→邮局→学校

第二条:

小明家→学校

第三条:

小明家→商店→学校

4.小结:

多数同学肯定会选择走第二条路,认为第二条路最近,那么究竟是不是这样呢?

通过今天的学习,希望你们能告诉老师,并说明原因。

板书:

能从生活中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

实践操作,探究新知

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发现。

学生小组合作,并做好活动记录。

小组汇报

学生讨论,发表看法。

学生用长短不一的小棒拼三角形

1.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发现。

请同学们将手中的小纸条分别剪成下面的长度拼一拼,你从中发现了什么?

2.学生小组合作,并做好活动记录。

3.小组汇报:

4.提问:

为什么第2、3组不能拼成三角形?

5.学生讨论,发表看法。

6.小结:

第2组两边的长度和是9厘米等于第三条边的长度9厘米;

第3组两边长度和是9厘米他们长度的和还小于10厘米,所以不能拼成三角形。

7.摆一摆:

学生用长短不一的小棒拼三角形,什么时候能拼成,什么时候不能拼成?

你从中发现了什么?

8.教师引导:

大家都是用了三根小棒去围三角形,有的可以围成,有的却围不成。

这是为什么呢?

怎样的三根小棒才能围成三角形?

9.学生讨论发言。

10小结:

任意两条小棒长度的和比第三条小棒长,才能拼成三角形。

11.结论:

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严谨细致,按要求操作,并做好记录

发现规律,总结规律

进一步拼摆验证规律

总结结论

课堂作业,巩固练习

说出结论与方法

判断下面哪三条线段可以组成一个三角形。

(单位:

厘米)

(1)435

(2)267

(3)449

(4)398

四、回顾课堂,总结收获

提问: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小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剪一剪、拼一拼、画一画、想一想,亲自动手操作。

小组合作探究发现:

五、布置作业,课后巩固

1.完成教材第66页练习十五第6~8题,动手操作后判断。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练习。

正确率100%,解决问题,培养自信

能说出结论与方法

结论:

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