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培训情况记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008531 上传时间:2022-10-16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54.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培训情况记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培训情况记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培训情况记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培训情况记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培训情况记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培训情况记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培训情况记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培训情况记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培训情况记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教师首先要培养起热爱本职工作的情感

我们知道教育事业是一项需要用生命去热爱、去呵护的事业。

也是一项需要生命激情的事业,如果一位教师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那么他表现出来的就是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并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天下为己任,乐于奉献,甘于清贫,耐得寂寞,不为名利所支配,远离世俗之浮躁,脚踏实地,勤奋工作。

体现了人民教师献身教育事业的精神。

体现出一种境界和使命。

对一件事情由衷地热爱,从做好这件事情中得到无限的乐趣,这种乐趣能驱动其努力学习,把事情做好。

这是教师道德最基本的要求,也是教师必备的品质。

作为教师,是否认同与追求职业的社会价值,是否具有敬业精神,是否拥有对教育事业的深厚感情,是衡量或评价师德的重要指标或砝码。

如何培养热爱本职工作的情感呢?

教师把自己从事的工作同祖国美好未来的意义联系起来,就能感到教师为此而付出的劳动是值得的,就会感到当一位人民教师的光荣和自豪,从而培养起热爱本职工作的感情。

而有了这种热爱本职工作的深厚感情做内在基础,就会有克服困难的力量,就能在劳动的艰辛中体验到无穷的乐趣,苦在其中,也乐在其中。

所以说,真正要在教育事业上有所作为,真正当好一位合格乃至出色的教师,一个基本要求就是热爱教师职业,热爱自己的工作,在工作实践中培养起对本职工作的深厚感情。

有位名师就说过:

我的教学生涯说:

我从事教育工作 

55 

年了!

当看到我的学生一批批地走向生活,为社会做出贡献时,我的内心是多么高兴啊!

我在长期的教学生涯中,深深地感到,教师工作不仅是一个光荣重要的岗位,而且是一种崇高而愉快的事业。

它对国家人才的培养,文化科学教育事业的发展,以及后一代的成长,起着重大作用。

我越教就越热爱自己的事业。

、勤恳敬业培养责任意识

“敬业者,专心致至事其业也”。

20 

世纪 

30 

年代, 

梁启超先生对上海中华职业学校的师生所作的《敬业与乐业》的演讲,全面地阐释了敬业的内涵,他认为敬业就是:

有业之必要:

人人都要有职业,因为必先有业,才有可敬可乐的主体。

人人都要有正当职业,人人都要不断地劳作。

敬的含义:

凡做一件事,必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件事上头,一点不旁骛,便是敬。

敬业的原因:

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是为劳动而生活。

只有敬业才能把工作做到圆满。

一个人对自己的职业不敬,从学理方面说,便是亵渎职业之神圣;

从事实方面说,一定会把事情做糟,结果自己害自己。

敬业的表现:

讲求素质。

工作的过程要专注,尊重这份工作;

工作的结果就是要完成那件事。

敬业的方法:

专心工作是敬业的态度和最基本的方法,唯一的秘诀就是忠实,应聚精会神地完成工作。

梁启超先生关于敬业的诠释给我们的启示是,敬重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对自己的职业有着强烈的认同感和责任意识,自动自发的投入全部的精力和热情,包含着成就事业的高尚情感,努力践行的作风和奉献精神。

爱岗敬业是教师履行职责的自觉性和承担使命责任感的集中体现,

大家都熟知的“三个砌砖工人”的故事,作为一个教师可以从中获得很多启示 

说的是某建筑工地上,有人问三个砌砖工人:

“你们在做什么?

”。

第一个工人回答说:

“我在砌砖。

”第二个工人说:

“我正在赚钱养家。

”第三个工人说:

“我正在建造世界上最有特色的房子”。

这三个砌砖工人的回答,实质上道出了每个人对“砌砖”这一工作的认识、态度,进而反映出了每个人的人生追求的目标和志向。

第一个工人把砌砖看作就是砌砖,是毫无目的的,他认为自己就是砌砖的,轻视本职工作,不干这个干什么?

他认为砌砖工作是机械单调,索然无味的,有时会把砌砖看成是负担,工作时敷衍塞责,“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缺乏责任感与进取心。

这样的人自然不会有所作为。

第二个工人是为了赚钱而工作,他把砌墙看作是谋生的手段,养家糊口的营生,他认为砌砖的价值就是为了挣钱。

这样,他就把自己摆在被动的位置上,你给多少钱,我就干多少活,你不给钱,我就不干。

这样的人工作积极性不高,主动性不强,不思改革,不求进取,人的主观能动作用难以充分发挥出来。

这样的人自然也不会 

有发展。

第三个工人的工作是有目标的,他把砌墙作为一种锻炼、一种积累、一种经历,虽是砌砖工人,干的是极简单、极普通的砌墙的活,但他具有正确对待事物的态度,有理想,积极,乐观,充满自信;

他不单纯把自己只看作一个砌砖的,具有人生追求的目标和志向,因而热爱本职,工作才是有激情和有创造性的。

正是因为有了正确的认识、积极的态度和远大的志向,即使是最简单、不起眼的工作,只要有正确的认识、积极的态度和远大的志向,才能孜孜以求,精益求精,砌砖工人也能成为建筑设计大师。

据说到了后来,前两个人始终都是普普通通的砌砖工人,无所作为,而第三个工人最后则成了有名的建筑师。

同样,教育工作者也有这样的类型:

一位教育家曾说过:

有两类教师,一类是“为生存而教育”,一类是“为教育而生存”。

如果一位教师把学校当做谋求生存的场所,把教书当做养家糊口的手段,而得不到内心的自然与和谐,那么他就把自己也塑造成为了一台机器,只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机械地重复自己的工作,例行公事。

他的生命内涵日益贫乏,生存品质日益下降,不仅容易在教育工作中迷失自我,也大大降低了职业幸福的可能,失去了精神支点。

全国优秀班主任丁榕曾说过:

“事业就是生命,失去了事业就是失去了生命。

必须让生命每时每刻都燃烧,才能让事业发出光辉。

如果火焰熄灭了,事业也就暗淡了,我决心用生命之光去点燃事业之火。

是的,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就意味着终身与奉献和牺牲为伴,“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就是教师奉献与牺牲精神的真实写照。

教育工作是一种极艰苦的呕心沥血的劳动。

只有情志专一、艰苦奋斗,才能承担这一重大社会责任,终生不渝地献身于这一事业。

“安贫守志”更是教师不可缺少的崇高品格。

行知精神的传承者,杨瑞清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案例

杨瑞清, 

1963 

年生,江苏南京浦口区人,现任南京浦口区行知小学校长。

1978 

年,杨瑞清初中毕业,正赶上 

"

文革 

后的第一次中考。

像很多农村孩子一样,杨瑞清报考了中专。

全乡共考中了 

个,杨瑞清是其中一个。

填报志愿时,父亲毫不犹豫地帮他填上了 

晓庄师范 

这是父亲帮儿子做的最后一件事,也是最大的一件事。

做完这件事,父亲就病倒了,后来查出来是白血病。

收到录取通知书那天,父亲已不能说话,他紧紧地攥着那张通知书,带着一丝安慰,平静地走了……15 

岁的杨瑞清,背着行李,带着刚刚失去父亲的痛苦,走进了晓庄师范。

在这所由陶行知先生创办于 

1927 

年的著名师范学校里,三年的刻苦学习,让杨瑞清这个农村来的懵懂少年有了 

脱胎换骨 

般的变化。

这三年最大的收获,是全面了解了陶行知先生的生平事迹和教育思想,心中树立了一个光辉的榜样。

并且慢慢萌生出一个信念“向陶行知先生学习,走行知之路!

一转眼就要毕业了,他们是 

后的第一批师范生,分配形势非常好,留城,到好学校去,成为很多同学争取的目标。

1980 

年底,在一次同学聚会上,突然有个同学提议:

咱们也像陶行知先生那样,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创办一所 

行知小学 

吧!

这个提议,一下子在杨瑞清心中掀起了波澜。

整个春节,杨瑞清都是在激动中度过的,他的心完全被想象中的"

占据了。

五四 

青年节这一天,杨瑞清和同学李亮一起公布了他们的《关于试办行知小学的志愿书》。

顿时,平静的校园沸腾起来,他们一时成了大家议论的焦点。

南京市教育局的领导专程来学校找他们谈话,在赞扬了他们的理想和激情之后,又劝他们服从分配、锻炼成长。

于是他们请求,将他们一同分配到一所最偏远、最破烂的乡村小学,领导终于同意了。

1981 

年夏天,他们被分配到江浦县建设乡五里大队小学,成了名副其实的乡村教师。

这所学校地处偏僻,下了公共汽车还要步行七八里山路,一排简陋的破房子建在一个小山坡上,只有 

100 

来个学生,七八个教师。

杨瑞清他们就住在用芦席隔开的半间小屋里,两张木床,一口水缸,一个难伺候的小煤炉,就是他们的全部家当。

可两个年轻人觉得,这比当年陶行知先生住牛棚办学的境界差多了,心里甚至还有点失落。

农村学校缺老师,尽管他们毫无经验,但是,还是很受校长的器重,并被委以重任,挑起了重担。

杨瑞清的任务是教一年级,是包班(即一个人教 

门课,当班主任还兼任大队辅导员)。

理想要落实,激情要表达,杨瑞清把自己的班级命名为 

行知实验班 

,开始了他的 

教学改革 

他回忆说:

那时我用的办法虽然蠢一点,花的力气虽然大一点,但效果还是不错的。

学生流失严重,杨瑞清就一个个盯住不放,反复做家长工作;

班里 

70% 

的学生都是留级生,学习基础不好,他就及时鼓励孩子,手把手地辅导;

学生眼界狭窄,他就在班上搞了一个图书箱,摸索出一套简便易行的课外阅读管理办法,迅速扩大了学生的课外阅读量……

陶行知先生说, 

生活即教育 

学校虽然没有先进的教学设备,却有美丽的大自然和丰富的农村生活,这些都成了杨瑞清取之不尽的教育资源,使原先苍白枯燥的课堂教学变得生动起来。

学生们春天游南京,夏天到长江里游泳,秋天去登山, 

六一 

开营火晚会,国庆节开诗会歌会……以前让学生们厌烦的学校,现在成了最喜欢的地方!

这些都被五里大队的农民看在眼里,相传学校里来了两个好老师。

1982 

年夏天,农民们拿出改革开放后挣的第一笔巨款 

万块钱,在小河边为学校盖了 

21 

间新校舍。

年底,孩子们欢天喜地地搬进了新学校。

农民的支持让杨瑞清感动万分,他从心底里盼望:

就让我们这样干他十年二十年吧,就让我们这样干他一辈子吧!

1983 

年春天,由于杨瑞清表现突出,受到当地县委的重视,调任他到江浦县团委当副书记。

走的那天,孩子们哭成了小泪人。

大队支书说:

“我们不舍得你走,但我们不能耽误你的前途”。

到新的岗位工作以后,杨瑞清却发现自己离开了学校和学生们,感到特别空虚和心神不宁,这种感觉让他度日如年,难以忍受。

只干了几个月,杨瑞清再也熬不住了,他决定还是回去当他的乡村教师!

有人说他傻,可直到今天杨瑞清也不后悔:

当年陶行知先生下乡办学,有人说他是傻瓜,他却说:

'

惟有傻瓜,救得中华 

我一个中师毕业生而已,为什么害怕人家说一声 

傻瓜 

杨瑞清回来了。

看到希望的农民们再一次集资 

10 

万元,给学校建起了图书室、体育室、音乐室……接着教育局又为学校调来了一批新老师,五里小学成了全江苏办学条件最好的小学之一!

1985 

年 

月 

日,五里小学被命名为 

, 

22 

岁的杨瑞清被任命为校长。

1986 

年夏天, 

的学生以良好的成绩毕业,杨瑞清开始在全校开展 

不留级实验 

那一年,他还考取了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的本科函授班……那段日子,就像校园和村庄里到处盛开的鸢尾花,真是美好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生产经营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