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句》教学设计通用3篇.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007 上传时间:2022-09-3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7.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绝句》教学设计通用3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绝句》教学设计通用3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绝句》教学设计通用3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绝句》教学设计通用3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绝句》教学设计通用3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绝句》教学设计通用3篇.docx

《《绝句》教学设计通用3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绝句》教学设计通用3篇.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绝句》教学设计通用3篇.docx

《绝句》教学设计通用3篇

《绝句》教学设计(通用3篇)

 

  《绝句》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常规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本,学会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

  3、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感受祖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二维目标:

  培养和提高学生说话写话的能力。

  教学重点

  准确理解诗意,有感情地通读诗句,感受诗歌表达的

  愉悦之情。

  教学难点

  理引导学生正确理解“窗含”、“千秋雪”及相关诗句

  的意思。

  教法设计

  情境导入法、朗读感悟法、合作交流法。

  学法指导

  读一读、议一议、想一想、画一画。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设想

  鼓励学生图文对照,自读自悟,合作解疑来理解诗歌内容,通过

  朗读、想象来体会诗歌的意境及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

  教师导学活动

  学生学习活动

  创新发展

  一、谈话激趣,揭题解题。

  1、谈话导入:

现在什么季节?

春天是什么样的?

  2、是呀,春天万物复苏、繁花似锦,到处都充满了生机!

同学们都积累了哪些描写春天的古诗,指名背诵。

  3、师板书课题,解释“绝句”

  4、学生交流诗人杜甫的资料,师补充。

  二、自读自悟,学习古诗。

  

(一)绘一幅彩画

  1、初读全诗,要求把诗句读准确、读通顺。

  2、用生字卡片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游戏识字,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识记生字。

  3、字正腔圆地读给自己听,指名读古诗,正音。

  4、读词语。

  5、小组合作,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那些疑问。

  6、质疑,交流对这首诗的疑问。

带着疑问再读古诗。

解决一些疑问。

  7、师解说诗句的意思,生接诗句。

  8、古人说:

“诗不离画,画不离诗。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再读古诗并思考给这首诗配一幅画,你认为都应该画上哪些景物?

关键是要说明自己的理由。

  

(二)品一幅彩画

  1、用波浪线画出诗中描写颜色的词语,从中体会诗中所描绘的亮丽色彩。

  2、用单横线画出诗中描写动作的词语,从中体会动态画面的美。

  3、用双横线画出诗中出现的数量词。

  4、指导朗读,看动画听录音范读,指名读,挑战读。

  5、试着背诵这首诗。

  (三)展一片天地

  1、杜甫的诗还有很多,你还知道哪些?

  2、比较阅读。

出示杜甫的另一首《绝句》,为学生展一片天地。

自由试读。

  3、师小结

  三、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绝句》。

  2、给古诗配一幅画。

  3、收集杜甫的其他作品,准备在古诗园地向全班同学介绍。

  4、收集其他诗人描写春天的诗作,准备参加“春之声”赛诗会。

  学生说说春天的发现

  学生展示课前搜集到杜甫的资料

  自由读全诗,要求把诗句读准确、读通顺。

  检查生字预习情况,并給生字组词。

  同桌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并和其他同学分享

  开火车读词语。

  先读古诗,和小组同学讨论交流,回报

  教师导学活动

  学生学习活动

  创新发展

  板书设计:

绝句

  (唐)杜甫

  情:

愉悦、热爱大自然

  画意:

彩画:

黄翠白青

  动画:

鸣上

  教学反思:

  《绝句》教学设计2  [教学说明]

  《绝句》是唐代著名“诗圣”杜甫的一首七言绝句。

全诗色彩明快,意境开阔。

在教学时我遵循教学的整体性原则,教学层次清晰,从激趣引题到感知全诗到逐句讲解到学生扮演诗人呤诵诗句,层层展开构成了一个由浅入深,步步深入体会诗境的良好教学结构。

在教学中我还注意通过听配乐诵读,想象画面,展开画面,贴图丰富画面的五步环节引导学生走近诗人,体会诗人作诗的情形并以此作为教学线索,贯穿整个教学情境,帮助学生领悟诗的意境,突破透景悟情的教学重点。

在指导学生理解关键字词的教学过程中,我设计用简笔画让学生直观感受“含”字的意思,融听、思、画、说为一体,使学生领悟到“含”字的比喻写法,同时对“含”字作替换比较分析,不仅帮助加深理解句子,而且能使学生在潜意识中领悟到“拟人”这种修辞形式对突出景物描述的生动性以及表现诗意的特定作用,从而使学生深刻体会到“含”字的妙用,突破了教学难点。

  [教学目标]

  1、通过理解字词句的意思,弄清诗句的含义,在解词理句的基础上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全诗的大意。

重点理解“含”字的妙用。

  2、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启发学生依据诗句展开想象,以画配诗,引导学生通过想象画面,领会诗的意境,从而体验诗人作诗时的欢快的心情。

  3、有感情地背诵全诗。

  [教学准备]

  大幅彩贴画、录音带(机)、小黑板、大黑板上板书好全诗。

  [教学间时]

  一课时。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透景悟情,通过图画再现诗人作诗的景象,体会诗人的欢快心情;理解诗句大意,领悟“含”字意思。

  [教学过程]

  一、导语揭题,激发兴趣

  1、导入:

  同学们,我们知道唐代有两位著名诗人,一位享有“诗仙”的美称,是----李白,另一位则被称为“诗圣”,他是谁啊?

----杜甫。

杜甫的诗在唐代诗作中享有极高的声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杜甫写的一首绝句。

[齐读课题]绝句是旧诗的一种体裁,每首四句,每句五个字的,就称五言绝句,每句七个字的就称七言绝句。

这一首诗就是一首几言绝句?

(七言绝句)这首七言绝句是杜甫在公元1200多年前,也就是公元前64年重返成都杜甫草堂时所作的《绝句四首》中的第三首。

  公元763年震憾唐王朝?

安史之乱“终于被平息,忧国忧民的杜甫听到这一消息,心境由沉闷变得开朗,诗人重返旧居,看到进姓又过上太平日子,看到草堂门前浣花溪边生机勃勃的春景,心情十分愉悦,情不自禁地写下这首脍炙人口的诗,因为没有事先拟好题目,就用绝句这种诗的体载名称作了诗题。

下面请同学们各自把诗句读一读,生字要读准。

  2、学生自读。

  3、复习生字。

在这首诗里有三个生字,我们一齐来复习一下。

  4、指名读诗:

同学们会读这首诗吗?

老师请四位同学一人读一句,开火车,谁愿意?

(请两组)

  二,范读创设情境

  1学习第一句

  

(1)听范读录音:

同学们读得挺顺利,但读诗要有感情。

老师准备了这首诗的配乐诵读,同学们想听听吗?

(想)同学们可以边听边想象,诗句给我们勾画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呢?

  

(2)用语言创设情境:

听着这充满感情地诵读,我们仿佛走近了诗人,也来到了四川成都杜甫草堂,草堂周围的景色真是犹如一幅美丽的画卷。

(出示画)(语言引导学生看图入情境):

此时正是三月天气,日光柔和,微风徐徐。

一日清晨,诗人杜甫正在桌案前研读诗文,忽然听到屋外传来一阵阵清脆婉转的鸟鸣声,诗人循声望去,看到了什么?

(黄鹂)黄鹂有同学知道吗?

(贴黄鹂)

  (3)介绍黄鹂。

黄鹂是一种很美丽又会唱歌的小鸟,羽毛大部分是黄色的。

  (4)学习“翠”、“鸣”。

那活泼可爱、小巧玲珑的黄鹂鸟儿在哪儿鸣叫呢?

(柳树枝间)怎样的柳树呢,诗人是用哪个字来形容柳树的?

(翠)翠是什么意思?

(嫩绿、翠绿的意思)可见此时正是什么时节?

(早春时节)那么你们想,美丽的黄鹂鸟儿会在翠绿的柳树间怎样地鸣叫呢?

(欢快地、自由自在地)

  (5)读第一句诗。

让我们一齐用欢快的语调,读一读第一句诗,注意七言绝句的(2、-2、-3)的节奏。

  (6)说句意。

第一句诗的意思同学们理解吗,谁能说说。

(两只活泼可爱的黄鹂鸟儿在翠绿的柳枝间欢快的鸣叫着。

  2、学习第二句诗

  

(1)描绘情境。

诗人正陶醉于黄鹂悦耳的鸣叫声中,忽然眼前掠过一道白色的弧线,这白色的弧线是什么?

(白鹭)贴白鹭。

  

(2)介绍白鹭:

白鹭是一种水鸟,浑身羽毛洁白,腿脚细长,在天空飞翔的身姿十分优美。

  (3)讲“一行”、“青天”。

那是一只白鹭吗?

(不是)诗中哪能个词告诉你的?

(一行)这一行排列整齐的白鹭正飞向哪儿?

(青天),青天是什么意思?

(蔚蓝的天空)这里的青是碧蓝、瓦蓝的意思。

  (4)说句意。

那么二句诗的意思同学们会说吗?

(一行排列整齐的白鹭正飞向蔚蓝的天空)

  (5)洁白的鹭鸟飞向蔚蓝的天空这样的画面可真美啊,让我们齐读第二句诗,读出画面的美来。

  3、体会诗境

  

(1)诗人作诗用语凝炼明快,仅仅两句诗就已使我们浮想联翩,画面里的色彩,诗中都体现出来了,你找到了诗中描写色彩的字吗?

老师请一位同学在黑板上用着重号点出来。

(黄、白、青、蓝)

  

(2)诗人用黄绿相映,青白对照,用色彩鲜明的字写出春天景物的独特鲜艳的色彩特征。

我们在读这两句诗时就觉得仿佛有这样一幅早春美景图展现于我们眼前。

同学们能不能看着画面,结合诗句,试着用自己美好语言描绘画面,同学们可以按这样的句式来说:

  出示句式:

这早春的景色真美啊,天空,柳树,黄鹂,白鹭。

诗人觉得眼前的一切就像。

  (3)同学们描绘得真美啊,让我们把一、二两句诗联起来读一读,读出画面的美来。

  4、学习第三句

  

(1)读着读着,我们大家都沉浸在一片美好的春色之中,到处莺歌燕舞,生机勃勃,到处绿柳垂丝,春意融融,诗人杜甫被眼前的美景拔动了诗弦,不禁在心中吟诵,斟酌诗句,这时他一抬头,却又被什么吸引住了?

(诗人被远处的西岭雪山给吸引住了)贴西岭

  

(2)讲解“千秋”、“含”。

西岭是位于成都西边的岷山,那诗人说:

“西岭千秋雪”,可以怎样解释?

(西岭上覆盖着终年不化的积雪)这里的“千秋”是指什么?

(时间长久)诗人是从哪儿看到覆盖积雪的西岭山的?

(诗人从窗口向远望),画(囗),你理解“窗含西岭千秋雪”中“含”的意思吗?

含就着衔着、镶嵌的意思。

同学们觉得这句诗中的“含”字用得好吗?

这样我们不妨用其他的字来换换,可以用哪些字来换?

(有、里、内、前)我们选两个字换上读读看,比较比较,体会体会。

“窗有西岭千秋雪”,你们觉得怎么样?

(太一般了)“窗嵌西岭千秋雪”,(嵌字写出西岭雪山像一幅画镶嵌于窗框之中,只是静态的画。

)可是,我们一般说人才含着什么,这儿用了“含”字还好像把窗框写活了,写出画面的动态之美,更有了动感,诗中静动结合,充满生机。

这个“含”字用得真妙,让我们一齐读第三句诗,突出“含”字。

  (3)说诗句大意。

(西岭千年不化的积雪景色像衔在窗框里一样)

  5、学习第四句诗

  

(1)诗人凭窗远眺岷山雪峰,陶醉于大自然的美景之中,赞叹不已,不知不觉,笔已经拿在手里很长时间了,诗人想起要写下诗句,一低头,却又看见门前的什么?

(门前停靠在岸边的船只)边贴船只边叙述:

船只不在航行吗?

你从哪个字知道的?

(泊),泊就是停靠的意思。

东吴是指长江下游,江苏一带建立东吴政权,所以诗又用东吴指代长江下游,江苏一带的地方。

  

(2)你会解释东吴万里船的意思吗?

(从遥远的东吴航行来的`船只)那“万里”在这里是指什么?

(路途遥远)现在同学们能解释这句诗的大意吗?

(门前的岸边停靠着千里迢迢航行而来的船只),船只能沿岷江,穿三峡,一路畅行无阻的情形只有在和平环境里才会出现,诗人看到这种情景,心情会是怎样的?

(欢快、愉悦、舒畅)

  (3)让我们一起用愉快的语气读第四句诗。

  6、体会诗情

  

(1)此时杜甫重返草堂故居,已是“安史之乱”得以平定的第二年,诗人心情愉悦,才会有闲情逸致抬头远眺西岭雪景,俯首感受鸟语花香的明媚春色。

所以诗三/四句就写了诗人远望近观的情形,同学们能不能按这样的句式来说说:

  诗人抬头向远处看,只见,低头看近处,只见,看到这番情景,诗人心中。

  

(2)同学们说得真好,我们把三、四两句联起来有感情地读一读。

  三、表演情境

  1、刚才通过想象画面,我们理解了每句诗的大意,走近了诗人,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现在老师想请一位同学做大诗人杜甫,把诗人作诗的情景给大家表演表演。

现在黑板上的这幅画,正无限的扩大、扩大……于是,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