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书应用文写作教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400655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5.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书应用文写作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全书应用文写作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全书应用文写作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全书应用文写作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全书应用文写作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书应用文写作教案.docx

《全书应用文写作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书应用文写作教案.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全书应用文写作教案.docx

全书应用文写作教案

《应用文写作》讲义

概论

一、应用文的产生与发展

1.应用文的概念:

应用文又叫实用文。

通常所说的应用文,是指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及人民群众个人在日常的工作、学习、生产和生活中用以办理公务以及个人事务、传播信息、表述意愿时所使用的,具有直接实用价值和惯用体式的文章。

使用对象

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个人

使用目的

处理公、私事务

文体特征

有惯用格式

文体归类

实用性文章

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1

公务文书

2000年8月24日国务院《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规定13种

2

事务文书

计划、总结、简报、调查报告、述职报告、规章制度等

3

会议文书

开幕词、闭幕词、讲话稿、演讲词等

4

礼仪文书

邀约、庆谢、迎送、谋职等

5

传播文书

消息、通讯、广告等

6

经济文书

市场调查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招标与投标、合同等

7

司法文书

诉状、辩护词、遗嘱等

8

科技文书

试验报告、科技论文等

2.应用文的沿革与发展:

应用文作为一类文体,古已有之。

据《周易·系辞》记载:

“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百官以治,万民以察。

”这段文字说明,远在文字产生之前,就产生了对应用文的写作要求,在文字产生的同时,也就产生了应用文。

河南殷墟出土的甲骨文是我国最古老的规范文字的物证,“卜辞”可视为我国最古老的应用文,距今已有3500多年的历史。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国家管理职能的强化,以及社会交往的频繁,应用文也得到了发展,种类不断增加,撰制逐渐规范。

到了清代,才正式提出“应用文”的概念。

清代学者刘熙载在《艺概·文概》指出:

“辞命体,推之即可为一切应用之文。

应用文有上行、有平行、有下行。

重其辞乃所以重其实也。

”这一概念自此一直延用至今,同时使用的还有“实用文”的概念。

《尚书》是我国第一部以应用文为主体的文章总集,其中多是虞、夏、商、周四代帝王所发的文告、誓词等,有些是当时史官的记录,有些则是根据史料追述写成的。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书写材料也在起着变化,由甲骨而青铜,尔后又竹石、布帛、再到纸张直至现代电子网络,不断丰富和发展。

史载秦始皇“日读一石”,即每天要批阅120斤的简牍公文。

二、应用文的特点与功能

1.特点:

(1)突出实际应用

(2)的对象明确

(3)行文格式规范

(4)时代性和时效性

(5)关联性和对应性

2.功能:

(1)是宣传策令规章的载体

(2)是传播、沟通信息的媒体

(3)成为工作的重要“帮手”

(4)成为凭据、档案和契约

能发挥规范行为、宣传教育、指挥管理、依据凭证、联系协调的作用。

三、应用文的语言要求

1.准确

2.简明

3.质朴

4.得体

文体

语体

写作目的

语言特征

文学

(记叙文)

文艺语体

感人以形,

动人以情

以形象性为本,追求形象的生动性和语言的艺术化

政论文

政论语体

晓人以理,

导人以行

以逻辑性为本,要求逻辑的严谨与议论的气势

说明文

科技语体

给人以知,

教人以用

以科学性为本,使用精确严密的专业性语言

应用文

事务语体

应付生活,

用于实务

以实用性为本,少文饰,求明晰,重程式

四、应用文作者的修养

1.有较高的政治思想觉悟。

2.有较高的政策理论水平

3.有高尚的职业道德

4.有良好的文化素质

5.能正确有效地收集并分析处理各类信息资源。

6.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

五、怎样学好应用文写作课程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

“大学生不一定要能写小说,诗歌、但是一定要能写工作和生活中实用的文章,而且非要写得既通顺又扎实不可”。

因为它是生活、工作的需要和生活、工作的组成部分。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也说:

“学科学的不学好语文,写出的东西文理不通,枯燥乏味,诘屈赘牙,让人难以看下去,这是不利于交流,不利于科学事业的发展的”。

教师所教给学生的,只是一些前人的写作理论、写作知识及体会、得失、方法等经验之谈。

要把写作理论,写作知识转化为能力,除了反复实践,别无它法。

“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只有坚持理论联系实践,持之以恒,勤奋磨炼,才可练就腕底硬功。

1.多看、多练。

多看范文,分析别人之长;多改病文,吸取教训;多设题自练,从起草、修改、成文中学会撰写应用文。

2.深入实际,广泛积累材料,并不断锻炼提高自己的认识能力及实事求是进行应用文立意的能力。

而且,应用文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映,写好应用文还需要加强社会实践,深入调查研究,这样才能写出正确反映社会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有针对性的、高质量的应用文来。

总之,实践,是使写作知识转化为写作能力的关键。

写作,是一种能力,一种运用语言文字反映现实、表达思想见解的技能。

与其他能力一样。

它既不能“继承”,也无法直接“传导”。

 

第一模块:

公务文书写作

概述

一、公文的概念与作用

1.公文的含义

公文,系公务文书的简称,是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以及其他社会组织行使法定职权、处理日常事务时经常使用的一种文体。

行政公文是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法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文书。

2.公文的作用:

①领导和指导作用

②传达与教育作用

③桥梁与纽带作用

④凭证与依据作用

二、公文的分类与写作格式

1.公文的分类

1996年5月3日中央办公厅发布的〈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规定,党的机关公文有决议、决定、指示、意见、通知、通报、公报、报告、请示、批复、条例、规定、函、会议纪要等14种;2000年8月24日,国务院发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规定,行政机关公文种类有13种:

即命令(令)、决定、公告、通告、通知、通报、议案、报告、请示、批复、意见、函、会议纪要。

依据不同的标准,又可分为不同的类别:

(1)按行文的方向分为:

上行文(请示、报告等)

下行文(决定、指示、批复等)

平行文(函等)

(2)按保密程度分为:

绝密公文:

指党和国家核心机密公文

机密公文:

指党和国家重要机密公文

秘密公文:

指党和国家一般秘密公文

普通公文:

指不涉及密级的一般公文

(3)按公文的办理时限要求分为:

特急件:

要求来文1天内办理完毕

急件:

要求来文3天内办理完毕

一般:

要求来文7天内办理完毕

(4)按基本使用范围分为:

通用公文和专用公文

2.制文程序:

草拟→审核→签发→复核→缮印→发文注册→用印→发文登记→分发等九个步骤。

3.收文程序:

签收→登记→分办→批办→承办→催办等程序。

3、公文的格式:

公文的格式可分为眉首、主体、版记三部分。

(1)眉首

1公文份数序号(版心左上角第一行)

2秘密等级和保密期限(版心右上角第一行)

3紧急程度(版心右上角第二行)

4发文机关标识(发文机关全称或规范化简称加文件二字,位于眉首中央)

5发文字号(机关代字加发文年号加发文顺序号,年号加方括号,顺序号不用虚号,不加第)

⑥签发人(上行文应注明签发人,平行排列在发文字号的右侧)

(2)主体

1公文标题(发文机关加事由加文种;发文机关加文种;事由加文种;除法规、规章名称加书名号外,一般不用标点符号)

2主送机关(公文的主要受理机关)

3公文正文(数字、年份不能回行)

4附件(标明附件顺序和名称,附件名称后不加标点符号)

5成文日期(年、月、日标全,零写为〇)

6印章(印章是机关权力的象征,加盖印章以示生效,要求上不压正文,下要骑年盖月,联合上报的公文,由主办机关加盖公章,联合下发的公文,发文机关都要加盖公章。

7附注(附注内容加圆括号)

(3)版记

1主题词(相当于关键词,词与词之间空一格,不用标点符号,一般不超过5个)

2抄送机关(除主送机关外,要求协办和知晓公文的期限他机关)

③印发机关和印发时间

(模式见P13——17)公文用纸采用国际标准A4型(210毫米,297毫米)

三、公文的词语和句式

(自学)

四、公文的行文方式与规则

1.下行文规则

(1)政府各部门依据部门职权可以互相行文和向下一级政府的相关业务部门行文;除以函的形式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审批事项外,一般不得向下一级政府正式行文。

(2)部门之间对有关问题未经协商一致,不得各自向下行文。

如擅自行文,上级机关应当责令纠正或撤销。

(3)上级机关向受双重领导的下级机关行文,必要时应当抄送其另一上级机关。

(4)向下级机关或者本系统的重要行文,应当同时抄送直接上级机关。

2.上行文规则

(1)请示应当一文一事;一般只写一个主送机关,需要同时送其他机关的,应当用抄送形式,但不得抄送其下级机关。

(2)“报告”不得夹带请示事项。

(3)一般不得越级请示和报告。

(4)除上级机关负责人直接交办的事项外,不得以机关名义向上级机关负责人报送请示、意见和报告。

(5)受双重领导的机关向上级机关行文,应当写明主送机关和抄送机关。

3.联合行文规则

(1)同级政府、同级政府各部门、上级政府部门与下一级政府可以联合行文。

(2)政府与同级党委和军队机关可以联合行文

(3)政府部门与相应的党组织和军队机关可以联合行文;

(4)政府部门与同级人民团体和具有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也可以联合行文

4.其他行文规则

(1)属于部门职权范围的事务,应当由部门自行行文或联合行文。

联合行文应明确主办部门。

须经政府审批的事项,经政府同意也可以部门行文,文中应注明经政府同意。

(2)属于主管部门职权范围内的具体问题,应当直接报送主管部门处理。

公告、通告

一、公告

1.公告的含义

公告是行政公文的主要文种之一,它和通告统称为文告,都属于发布范围广泛的晓谕性文种。

公告主要适用于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或者法定事项。

2.公告的写作格式

公告的结构格式一般由标题、题注或发文字号、正文、发文机关和发布日期构成。

(1)标题:

公告的标题有四种不同的构成形式。

①公文标题的常规形式,由发文机关+事由+文种组成。

如《国务院关于坚决制止冲击铁路确保铁路运输安全畅通的公告》。

②省略主要内容的写法,由发文机关+文种组成。

如《新华社公告》。

这是公告比较常用的标题形式。

③省略发文机关,由事由+文种组成。

如《关于坚决制止冲击铁路确保铁路运输安全畅通的公告》。

④只标文种“公告”二字,这种标题形式比较少见。

公告一般不用公文的常规发文字号,而是在标题下正中标示“第×号”。

有些公告可以没有发文字号。

(2)主送机关

公告为普发性公文,不需要写主送机关。

(3)公告的正文

公告的正文由告知缘由(公告内容非常简短时,可以不写公告缘由,一开头就进入公告事项)、公告事项(是公告的核心内容,要直接写明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发生了什么重大事项)和结语(一般用“特此公告”、“现予公告”,有时也可以省略)三部分组成。

3.其特点如下:

公布范围最广泛;宣告的事项具有庄重性与严肃性,行文郑重、态度严肃,基层单位不宜用公告形式公布事项;一般不写主送机关。

4.举例分析(略)

二、通告

1.通告的含义

通告适用于在一定范围内公布应当遵守或者周知的事项。

是使用频繁、用途广泛的告启式公文。

2.特点:

具有告知性、法规性等特点。

3.通告的写作格式

(1)标题:

通告的标题有四种写法:

A.完全式写法,这是公文标题的常规写法,由发文机关+事由+文种三者共同构成。

如《关于东城区东中街施工期间禁止机动车由南向北行驶的通告》等。

B.省略事由的写法,由发文机关、文种组成。

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通告》等。

C.省略发文机关,由事由和文种构成标题,如《关于清理整顿河道污染的通告》。

D.只标文种“通告”两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