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D行业研究与发展策略需求端春回花开行业盈利提升在望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000055 上传时间:2022-10-1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547.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LED行业研究与发展策略需求端春回花开行业盈利提升在望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LED行业研究与发展策略需求端春回花开行业盈利提升在望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LED行业研究与发展策略需求端春回花开行业盈利提升在望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LED行业研究与发展策略需求端春回花开行业盈利提升在望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LED行业研究与发展策略需求端春回花开行业盈利提升在望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LED行业研究与发展策略需求端春回花开行业盈利提升在望Word文件下载.docx

《LED行业研究与发展策略需求端春回花开行业盈利提升在望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LED行业研究与发展策略需求端春回花开行业盈利提升在望Word文件下载.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LED行业研究与发展策略需求端春回花开行业盈利提升在望Word文件下载.docx

LED外延片的生长需要靠生长工艺和设备,主要通过MOCVD单种设备实现,MOCVD设备采购金额一般占LED生产线总投入的一半以上,是LED外延片制造中最重要的设备。

MOCVD设备最初为国外垄断,随着国内设备厂商的崛起,国产设备占比大幅提升,目前主要的MOCVD设备厂海外主要有维易科、爱思强,国内龙头为中微公司。

(2)外延片/芯片制造:

LED外延片生长和芯片制造是产业链的核心,也是附加值高的环节,属于技术、资本密集型的产业,需要配置MOCVD外延炉、蒸镀机、光刻机、蚀刻机、研磨机等设备,设备价格昂贵,而且技术壁垒高,行业毛利率较高,可达40%以上。

海外厂商主要有德国的欧司朗、日本日亚、台湾的晶元光电,大陆从事外延片/芯片制造主要企业包括三安光电、华灿光电、澳洋顺昌、聚灿光电、乾照光电。

LED芯片产能近年来向中国大陆转移的趋势明显,2018年大陆的LED芯片企业的收入已经占到全球市场的67%,2019年这一比例仍然在继续提升,预计会超过70%。

从行业集中度来看,LED芯片产能集中度较高,2018年三安光电、华灿光电和澳洋顺昌三家厂商合计占据约71%的大陆LED芯片产能。

(3)LED封装:

LED封装可以提供芯片足够的保护,防止芯片在空气中长期暴露或机械损伤而失效,进而提升LED的寿命。

LED封装原材料成本占比较高,传统LED封装一般毛利率在20%-25%之间。

受到中国封装技术提升以及成本优势的影响,大陆在全球LED封装的产值占比逐年提升,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LED封装产地。

全球排名靠前的LED封装企业包括日亚化学、欧司朗光电半导体、Lumileds、首尔半导体、木林森、三星、亿光、CREE、国星光电等。

从行业集中度来看,涉足封装及应用领域的企业较多,但形成规模效应的企业较少,与上游的芯片环节相比产业集中度较低。

(4)LED应用:

LED下游应用主要包括照明和显示两大类。

照明和显示两大行业的景气度直接影响整个LED行业水温。

其中照明应用分为通用照明、景观照明、汽车照明、特种照明等领域,通用照明市场占整体LED应用比高达44.10%,是LED最大的应用领域。

显示应用分为背光、显示屏。

LED应用环节盈利能力较好,毛利率在30%左右。

2.本土LED照明产业趋于成熟,自主品牌建设加速崛起

近年,随着LED照明产品渗透率逐步提升,全球LED照明产业市场进入平稳增长期。

据IHS数据,2019年全球LED照明产业市场规模超600亿美元,我国LED通用照明市场规模超2800亿元。

近五年,我国LED通用照明市场规模持续稳定增长,本土LED照明产业趋于成熟。

以需求端来看,LED照明的主要应用场景包括家居照明、工业照明、户外照明、办公照明、店铺零售照明、教育照明等,其中市场份额最大的种类为家居照明。

据IHS数据,2018年家居照明市场规模达117.10亿美元,占比22.1%。

通用照明领域正逐步趋向高品质化、智能化。

此外特种照明,如紫外LED等细分应用市场有望成为新的增长点。

从地域市场来划分,美国市场仍是我国LED照明最大的单一外销市场。

2019年北美占我国LED照明出口比例为27.0%,同比下降3个百分点,由2018年第一下降至第二。

欧洲占比达29.5%,同比提升2个百分点,反超北美位居第一。

美国、德国、英国、荷兰、日本等发达国家为我国照明产品的主要出口目的国。

以供给端来看,LED照明行业经历技术革新以及产能扩张快速期后,LED灯泡价格趋于稳定,供需关系逐渐改善。

取代40W白炽灯的LED灯泡全球平均价格于2015~2019年价格降幅分别为14.9%、33.0%、7.3%、3.1%、4.8%,LED灯泡价格于2018年与2019年降幅收窄,整体价格趋于稳中有降。

据CSA数据,我国LED照明产品渗透率从2014年8%提升至2018年70%。

2018年后,LED照明渗透率超70%,行业整体增速放缓,本土照明行业进入结构性调整期,自主品牌的建设逐步强化。

从全球照明供给格局来看,市场份额布局较为分散,行业龙头Signify(昕诺飞,原飞利浦)市占率约12.3%,前五大厂商市占率合计约36.8%。

其中,全球前十大厂商中,中国企业包括木林森(朗德万斯)以及欧普照明,市占率分别为4.8%与2.1%。

本土市场来看,据中国照明电器协会数据,我国照明行业规模以上企业数量自2015年起增幅逐年放缓,2019年首次负增长,同比下滑1.60%至2775家。

LED照明行业整体进入存量市场,新进入企业减少以及中小企业退出,行业逐渐由分散走向规模化集中阶段,自主品牌建设成为产业升级的必由之路。

中国照明厂商逐渐成熟的同时,国际照明巨头主动或被动做出调整动作,包括转型、退出、收缩和兼并等。

其中飞利浦于2014年拆分昕诺飞上市,并于2019年出售其剩余股权,退出经营上百年的照明产业。

昕诺飞独立上市后,积极进行产业链整合或业务布局,包括收购代工厂凯耀51%股权,收购成品厂商Cooper扩大规模,积极布局LiFi、互联网照明系统、植物照明等新兴细分领域。

欧司朗于2016年出售朗德万斯后,2019年逐步出售剩余照明业务,并被AMS整体收购。

通用电气、科锐以及伊顿集团逐步剥离照明业务,聚焦主业。

松下与东芝进行战略收缩,关闭海外工厂。

总体来看,国际大厂逐步退出全球照明行业,我国照明行业的品牌建设有望获得历史机遇。

国内LED照明企业在从传统照明转向LED照明过程中,通常分为三类经营模式:

OEM代工商、ODM设计制造商、OBM自主品牌制造商。

OEM代工商模式通常对接国际大客户,包括飞利浦、欧司朗等,由于大客户具有较强议价权,通常毛利率与费用率较低而净利率较为稳定。

ODM设计制造商通常对接大型商超等渠道,ODM厂商对制造、设计、市场调研等能力要求较为全面。

OBM自主品牌制造商除自主设计开发产品外,还以自主品牌进行市场销售,对渠道与品牌号召力要求高,通常毛利率较高,也因为渠道成本上升而带来较高的销售费用率。

国内照明企业中,木林森并购欧司朗旗下朗德万斯品牌后,2019年收入达189.7亿元,排名第一;

其次为欧普照明83.6亿元,阳光照明53.16亿元。

在毛利率方面,自主品牌厂商欧普照明与三雄极光毛利率水平领先,2019年欧普照明毛利率为36.6%;

木林森并购朗德万斯后,毛利率水平飞速提升,2020Q1季度高达33.8%。

阳光照明近年大力发展自主品牌,毛利率提升明显,2020Q1达33.8%。

销售费用方面,欧普照明销售费用率最高,常年高于20%,于2020Q1高达30%。

阳光照明、佛山照明、得邦照明销售费用率低于10%,主要由于自主品牌占比低或者销售渠道投入低。

研发费用率方面,2019年阳光照明为4.1%,欧普照明为3.8%,得邦照明为3.1%,其余低于3%。

在新兴市场领域,包括智能照明、深紫外消杀、景观照明等潜在增长点需持续投入跟紧技术的迭代发展。

我国LED照明行业经历技术升级和产能扩张阶段后,竞争格局逐步进入有序整合期。

此外疫情扰动考验企业的供应链管理能力,侧面助推行业集中度提升。

另一方面,本土照明行业作为典型轻工业分支,长期受益全球化分工,产业培育充分。

随着国际照明大厂近年频繁的整合退出,我国照明行业的品牌升级之路有望获得历史发展窗口。

在自主品牌的建设过程中,高销售费用率有助于拓宽产品渠道抢占市场份额,高研发投入有助于抓住照明领域新兴细分增长点,高毛利率有助于打造自主品牌力与回血再生。

优质的本土LED照明企业有望厚积薄发,充分发挥供应链管理和产品积累优势,在全球照明市场扩大品牌影响力和市场份额。

3.超清显示蓄势充分,MiniLED应用放量更添华彩

显示领域是LED除照明之外的另一大重要应用领域,主要分为直接显示和背光两大分支。

显示端的LED产品发展呈现较为清晰的技术路径,通常按照芯片尺寸分为“传统LED→小间距LED→MiniLED→MicroLED”四大阶段。

其中MiniLED及MicroLED有望成为新一代超清显示升级的重要技术手段,进入快速发展期。

MiniLED也被称为“亚毫米LED”,在小间距LED上发展起来,是尺寸在100微米量级的LED芯片,芯片尺寸介于小间距LED和MicroLED之间。

传统的LED芯片尺寸一般大于300um,MiniLED芯片尺寸在100um-300um之间,MicroLED芯片尺寸更加小,一般在50um以下。

MiniLED的应用主要有背光和直显,在背光上MiniLED主要应用于替代传统LCD显示中的LED背光源,从而实现更好的显示效果。

在直显上,MiniLED主要终端产品为LED显示屏,MiniLED显示屏在以会议室为主的应用场景正逐步替代LCD、投影等市场。

LCD显示的基本原理是液晶通电时导通,液晶分子排列变得有秩序,使左边的背光光线容易通过;

不通电时排列混乱,进而阻止光线通过。

由于LCD面板自身不发光,需要在下面放置一个背光模组,背光透过液晶分子和彩色滤光片后,实现彩色图案化,背光源对LCD显示的对比度、色彩饱和度起关键作用。

传统的LCD面板一般使用LED作为背光源,主要有直下式背光和侧入市背光两种,直下式虽然能实现动态分区、成本低,但是较厚、耗能高,然而侧入式背光虽然能够实现薄型化,但无动态分区。

在背光应用领域,MiniLED一般是采用直下式设计,把传统LED侧边背光源几十颗的LED灯珠转换成直下背光源成千上万颗微小的灯珠,可以做到直下式超薄的LCD显示,即OD≈0mm。

与传统的LED光源相比,MiniLED具有轻薄化、节能、超高对比度、宽色域、精细动态分区的特点,克服了传统LED背光方式的缺点,大幅提升了LCD的显示效果。

与OLED相比,采用MiniLED背光设计的LCD面板厚度与OLED面板相近,能够实现接近甚至超过OLED的显示效果,同时具有稳定性好、寿命长、产业链成熟和成本下降快的优点,未来有望在中高端显示领域快速提升渗透率。

除了背光应用,MiniLED还可以用于直显领域,主要终端产品为LED显示屏。

在商业和专显领域,往往需要超过100寸的显示屏,LCD面板无法直接生产这类超大尺寸的显示屏,业内一般有DLP大屏幕、LCD拼接和LED显示屏三种解决方案。

LED显示屏的发展历程来看,2000年左右LED全彩屏开始大规模应用,2010年后出现小间距LED显示屏,小间距LED一般指像素间距2.5mm(含)以下的LE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