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教育史结业考试试题A.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99851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71.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外国教育史结业考试试题A.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外国教育史结业考试试题A.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外国教育史结业考试试题A.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外国教育史结业考试试题A.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外国教育史结业考试试题A.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外国教育史结业考试试题A.docx

《外国教育史结业考试试题A.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外国教育史结业考试试题A.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外国教育史结业考试试题A.docx

外国教育史结业考试试题A

外国教育史结业考试试题(A)

外国教育史结业考试试题(A卷)

考号姓名

一、填空:

(每小题1分,共10分)

1.斯巴达教育的唯一目的是通过将氏族贵族子第培养成为体格强壮的武士。

2、夸美纽斯,是17世纪著名的爱国主义者,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教育家。

他的教育思想代表作是。

3、骑士教育是中世纪早期西欧等级制度的产物,也是一种特殊的。

4、费里教育法确定了国民教育的义务、免费和原则,为近百年法国国民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5、文艺复兴前期的人文主义教育思想比较重视以为中心的教育活动,并把宗教教育作为人文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

6、中世纪西欧晚期的城市学校有两类,一类是基尔特学校,另一类是。

7、提出“产婆术”的古希腊教育家是:

8、1833年,英国议会通过了一项提案“”,以资助发展教育,表明国家控制教育开始成为英国教育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

9、法国教育家卢梭的“儿童观”是应当把当做儿童看待。

10、古罗马的教育主要分为共和时期和前后两个阶段。

二、单项选择:

(每小题1分,共10分)

1.教育心理学化思想经由赫尔巴特(1776—1841)得到发展。

赫尔巴特明确提出,“教育学作为一门科学,是以()和心理学为基础的。

A.哲学B.社会学C.文化学D.伦理学

2.“新教育”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欧洲国家工业化发展,垄断进一步形成而出现在欧洲的一种反对()理论和方法,广泛采用新的教育形式,内容和方法,革新已有教育的方方面面的教育改革运动。

A.传统教育B.实科教育C.古典教育D.人文教育

3.()一生著述颇丰,他的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我的教育信条》、《学校与社会》、《儿童与课程》、《明日之学校》、《民主主义与教育》、《进步教育与教育科学》、《经验与教育》等著作中。

A.爱伦凯B.罗杰斯C.马斯洛D.杜威

4.12世纪前,欧洲中世纪出现的两种主要的学校教育类型是教会学校和()

A.商人学校B.骑士教育C.文法学校D.行会学校

5.骑士教育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教育形式,而是中世纪一种特殊形式的()

A.学校教育B.宫廷教育C.教会教育D.家庭教育

6.柏拉图认为理想国家的最高统治者应当是()

A.军人B.哲学家C.手工业者D.农民

7.联邦德国各州拥有(),主管各类学校教育。

A.地方主权B.经济主权C.文化主权D.教育主权

8.美国在20世纪50年代颁布过一项直接影响现代教育发展的重要教育法案,它是()

A.高等教育法B.职业教育法C.生计教育法D.国防教育法

9.日本在1872年颁布(),成为现代教育的开端。

A.《学校令》B.《大学令》C.《学制令》D.《教育敕语》

10.蒙台梭利还在自由教育中提出了向儿童实行()教育的观点。

她认为“自由教育”除了体现要使儿童的天赋本性得到自然和谐发展之外,它还表现为“秩序”、“规则”和“服从”方面,即纪律。

A.顺从B.服从C.理性D.实际

三、名词解释:

(每小题4分,共20分)

1、五项竞技:

 

2、公学:

 

3、国家教育思潮:

 

4、人文主义教育思想:

 

四、简答:

(每小题6分,共30分)

1、简述终身教育思想

2、中世纪西欧早期教育的类型及特征

3、英国近代教育制度的基本特点

4、简析析亚里士多德教育适应自然的思想

5、简述昆体良关于教育和教学的主张。

五.论述:

(每小题15分,共30分)

1.评述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教育改革

2.评述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中小学的教育改革。

 

A卷参考答案

一、填空:

1.军事体育训练;2.《大教学论》;3、家庭教育;

4、世俗性;5、古典语言和古典学科;6、行会学校;7、苏格拉底;8、教育补助金法案;9、儿童;10、帝国时期

二、单项选择:

1.D;2.A;3.D;4.B;5.D;6.B;7.D;8.D;9.C;10.B.

三、名词解释:

1、五项竞技:

斯巴达重视教育,把教育作为治国的最主要的工具。

斯巴达教育的唯一目的是通过军事体育训练将氏族贵族子第培养成为体格强壮的武士。

7—18岁,男童被送往国家教育机构,过半军营式生活。

在这段期间,他们要接受单调的军事体育训练,强制的政治道德灌输和严酷的身心磨练,以形成勇敢、坚韧、顺从和爱国的品格。

其训练的基本项目为“五项竞技”,即:

赛跑、跳跃、角力、掷铁饼、投标枪。

斯巴达的军事体育训练非常严格,各个项目都必须达到一定要求才能终止。

2、公学:

也是一种文法学校,最初是因为学校由公众团体集资兴办,所定教学目的又在于提高公共教育水平和培养一般公职人员而得名,实际上它是一种私立学校。

主要进行古典文科教学,很快发展为只限上层社会子弟才能入学,教育目的实际表现为培养未来的、具有特权的官吏和统治阶层人物。

3、国家教育思潮:

国家教育思潮它形成于法国启蒙运动时期,在19世纪的德国得到较快的发展。

法国启蒙运动时期的国家主义教育思想的主要特征是以追求新的“理想王国”为出发点,强调由国家办世俗教育、培养公民和推行义务教育。

4、人文主义教育思想:

人文主义教育思想是在文艺复兴时期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其影响久远。

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经历了几个发展阶段。

文艺复兴前期是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的形成时期,体现的人文主义精神比较狭窄;文艺复兴后期是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开始贴近现实生活时期,体现的人文主义精神比较宽泛;16世纪宗教改革运动中形成的新教思想,是人文主义思想的运用和推广。

此后,人文主义教育思想更加注重现实生活,强调“遵循自然”,强调新知识和新方法,充溢着一种入世、求实的现实主义精神,反映了社会进步对教育的客观要求,被称为唯实主义教育思想。

四、简答:

1、简述终身教育思想

终身教育是本世纪60年代开始流行的一种国际教育思潮。

197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秘书处成员-保罗·朗格朗(PaulLengrand)出版了《终身教育导论》一书。

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又编著了《学会生存》,提出"学习化社会"的概念,并把终身教育作为学习化社会的基石。

199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立的以"思考21世纪的教育与学习"为主要任务的"21世纪教育委员会",在题为《教育:

财富蕴藏其中》的报告中,把"终身教育"列在该报告的"原则"部分之中,强调终身学习是打开21世纪光明之门的钥匙。

这三本书的出版使终身教育成为指导当代教育理论和实践的主流理念。

1."终身教育"概念的界定

  "终身教育"概念与终身教育思想一样是多样化的。

终身教育思想的创始人对此也莫衷一是。

保尔·朗格朗认为,终身教育是与有限的学校教育相对的,它贯穿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过程,影响着学习者生活的所有方面,是一个全面的、连续的过程,终身教育将利用一切教育资源。

2.终身教育的组织原则和模式  

第一,"终身"原则。

 第二,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结合。

 第三,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的结合

 第四,人人受教育与人人办教育结合

 第五,个性化与社会化的结合

3.终身教育的意义

  终身教育的提出和实践对于当代世界教育改革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首先,它形成了对教育的全新认识,全新理解。

全面的终身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新型的和完善的人。

其次,终身教育的过程实际上是促进社会教育化和学习社会化的过程。

再次,终身教育的价值判断标准的多元化,为人们提出了一条发展完善自身的崭新之路。

它注重个性发展的全面性、统一性、连续性。

终身教育是唯一能够适应现代社会,注重现代人的需要和发展的教育。

最后,终身教育形式的多样化使教育与社会、生活更贴近,为教育发展开辟了空前广阔的天地。

2、中世纪西欧早期教育的类型及特征

(一)类型:

(1)中世纪西欧早期的文化和教育几乎全部为教会所垄断,教育、科学和文化处于衰退状态。

(2)教会教育是中世纪教育的主干,封建主的世俗教育是中世纪教育的的另一方面。

(3)基督教教会控制下的教育设施有修道院学校、主教学校和堂区学校等三种。

(4)世俗教育主要有宫廷学校教育和骑士教育。

(二)特征:

教会教育的主要特征是以宗教神学为核心,对学生进行宗教教育,教育内容侧重七艺,即文法、修辞、辩证法、算术、几何、天文和音乐。

但宗教神学是全部学科的王冠,七艺是为解释宗教神学服务的,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僧侣,教育权被教会所把持。

3、英国近代教育制度的基本特点

17世纪上半叶,英国率先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

18世纪60年代,英国又发动了产业革命,进一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在教育上的要求愈来愈强烈,英国的近代教育制度也随之形成与发展起来。

  

(一)初等教育

  英国虽然率先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但其封建的和宗教的色彩仍然很浓厚,教育中的双轨制特点十分突出。

在整个近代史中,初等教育基本上是提供给劳动人民子女的,富家子弟均由聘请的教师在家施教,与初等学校并无关系。

  英国的初等教育主要由教会开办。

为传播宗教知识,教会最初在教堂附近的读经班或唱诗班里进行一些初步的阅读、唱读、读经活动,其对象主要是贫苦儿童。

英国国教建立以后,开始创办一些简陋的教区学校,这是英国初等学校的最初形式。

  17世纪末18世纪初,英国国教会先后创办了“基督教知识促进会”和“国外福音宣传会”。

为广泛进行传教活动,这两个团体动员富人捐款办学,于是,慈善性质的学校在各地相继出现。

这种学校不收学费,主要讲授宗教教义和读、写、算常识,设备十分简陋。

学校的名称各地不同,如乞儿学校、劳动学校、感化学校等。

  产业革命以后,英国的初等教育在资本主义经济的刺激下迅速发展,国家日益重视教育事业,资产阶级教育体制在英国逐步得到确立。

18世纪下半叶,星期日学校开始在各地出现。

这种学校利用星期日传教施教,亦称主日学校。

19世纪晚期,正规初等学校发展,星期日学校逐渐减少。

  18世纪前后,私立初等学校开始在英国产生,其形式主要有妇女学校(或称主妇学校)、普通私立学校等。

这类学校收费低廉、水平不高。

  自19世纪初开始,英国的慈善学校进一步发展壮大,其典型代表是导生制学校和幼儿学校。

  导生制由传教士兰卡斯特和贝尔两人共同创立,其做法是教师先对学生班长(亦译为导生)施教,然后再由他们转教其他学生,以此节省经费,广招学生。

这种制度后来盛行于法、美、意、瑞士等国。

  幼儿学校最初由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首创,招收工人子女,后被众人仿效,掀起了一场幼儿学校运动。

  19世纪初开始,英国政府数次颁布工厂法,要求工厂设置学校,教育童工,并对童工的学习和劳动时间作了规定,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

1870年,英国国会通过了《初等教育法》,正式确认了初等教育的非宗教性质,政府开始控制教育,拨款设置公立学校,对儿童实行强迫的、免费的教育。

从此,英国的国民教育体制开始形成。

  

(二)中等教育

  封建社会的英国中等教育是为统治阶级的子弟服务的,其主要形式是文法学校和公学。

此类学校是私立的,收费昂贵,学生全部寄宿,教学中重视古典语文和古典学科,学生毕业后可升入牛津与剑桥大学。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以后,文法学校和公学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依然如故。

后来,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英国的中等教育才渐渐有了改观,传统的中等学校开始增设实用科目,削减古典教学内容,培养资产阶级所需要的人才。

与此同时,一批新兴的中等学校开始问世,如实科学校、技术学校等。

这类学校比较注重实用知识的学习,所设课程较广,并鼓励一般劳动人民子弟进校学习。

为加强对中等教育的管理,英国政府于1898年成立了教育署,统一管理全国的初等与中等教育。

  (三)高等教育

  英国的高等教育始于中世纪。

牛津大学(创立于1168年)和剑桥大学(创立于1209年)是英国最古老的两所高等学府,学生均来自上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