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养殖行业分析报告.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99826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6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猪养殖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生猪养殖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生猪养殖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生猪养殖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生猪养殖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猪养殖行业分析报告.docx

《生猪养殖行业分析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猪养殖行业分析报告.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生猪养殖行业分析报告.docx

生猪养殖行业分析报告

 

2013年生猪养殖行业分析报告

 

2013年7月

目录

一、生猪养殖行业发展态势4

1、生猪产业链庞大,前后拉动多产业4

2、城乡差距决定未来需求空间较大5

(1)城乡居民购买量差距大5

(2)收入增加将刺激更多农村消费5

3、成本-收益分析6

(1)成本6

(2)收益7

(3)价格:

生猪存栏量高决定难有较大的反弹空间7

4、行业进入壁垒9

(1)养殖场地壁垒9

(2)资金壁垒9

(3)技术壁垒10

5、行业政策10

二、生猪养殖行业发展路径和趋势:

规模化和一体化11

1、规模化是未来行业必经之路11

(1)消费需求增加使出口转进口11

(2)规模化程度依然偏低12

(3)规模化将会带来效益的提升12

(4)美国在80年代后逐步提高规模化程度13

(5)中国规模化发展正当时14

2、养殖模式:

一体化养殖是长期趋势14

三、生猪养殖行业标杆分析:

温氏vs史密斯菲尔德15

1、温氏集团:

首创“公司+农户”模式,获得快速扩张15

2、史密斯菲尔德:

品牌+一体化+并购战略16

四、投资策略:

从规模化入手,寻找成长确定性公司17

1、短期看周期性,长期看成长性17

2、雏鹰农牧(002477):

稳固生猪多品种经营,布局下游屠宰加工18

3、唐人神(002567):

积极打造高端种猪品牌19

一、生猪养殖行业发展态势

1、生猪产业链庞大,前后拉动多产业

生猪消费在国内占统治地位。

在中国肉类消费结构中,2012年猪肉消费量为5272.5万吨,在肉类消费中占比超过6成。

2012年全国肉猪出栏量为69628万头,若按照当年生猪平均价格14.97元/公斤计算,当年生猪产值达到1.04万亿元之多,考虑到其上游饲料和动保产业,以及下游的屠宰加工产业,带动的全产业链产值超过1万亿。

猪肉是中国的重要主食,其产量和消费量均居全球首位,分别占比49.61%和50.25%。

从人均消费来看,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但相较于与我们生活习惯比较接近的香港和台湾等地区,国内的人均生猪消费量还有一定的差距。

2、城乡差距决定未来需求空间较大

(1)城乡居民购买量差距大

据统计局数据,2011年城镇居民年均猪肉购买量为20.63公斤,而农村居民年均猪肉购买量为14.42公斤。

年均消费除了包括购买猪肉消费(在家消费)以外,还包括其他在外消费,但猪肉购买量间接反映出城乡消费的差距所在。

(2)收入增加将刺激更多农村消费

收入差距主要导致城乡在猪肉消费上的差距,目前国内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不足城镇居民的一半,根据世界银行和联合国粮农组织的一项调研数据,人均收入在5000美元以下时,居民对于肉类的消费需求会快速上涨。

随着城镇化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国内猪肉消费需求会保持稳定增长,如果农村居民人均消费达到城镇居民消费水平,全国农村猪肉消费量每年将增加1500万吨至2000万吨。

3、成本-收益分析

(1)成本

对于养殖业,饲料成本和仔畜成本是最重要的部分,两者合计约占到总成本的80%以上。

其他成本还包括人工费用、医疗防疫、固定资产折旧等。

一般饲料原料(玉米和豆粕)占到养殖企业营业成本的40%以上。

(2)收益

生猪行业受到疫病、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业绩波动明显,2006年以后生猪价格大幅波动以后,生猪行业的整体盈利水平趋于上行。

养殖技术的进步对于盈利影响十分显著,从1998年至2011年,国内生猪养殖的日增重从622.4克提高到792克,增长27%。

(3)价格:

生猪存栏量高决定难有较大的反弹空间

生猪价格波动呈现“蛛网效应”。

生猪的供求关系决定着价格,同时价格的涨跌,反过来影响生猪养殖的积极性。

以散养方式为主,缺乏规模生产,大量生猪养殖者无法预计未来市场的变化,而只能根据经验管理来知道或决定现在的经济行为,造成了生猪呈现周期性波动。

生猪价格符合典型的蛛网理论。

存栏量高决定生猪价格难有大的反弹空间。

生猪市场周期遵循“肉价上涨——母猪存栏量大增——生猪供应增加——肉价下跌——大量淘汰母猪——生猪供应减少——肉价上涨”的路径。

上一轮周期从06年5月到09年5月持续了三年时间。

从生猪存栏指标来看,2月份的生猪存栏触及谷值4.396亿头以后,3-5月份开始小幅缓慢回升,显示补栏积极性不高;能繁母猪存栏量在2月份以后有减少,2-4月份月均淘汰母猪18.3万头,属于母猪的正常淘汰,且5月份的母猪存栏与4月份持平,表明母猪淘汰出现停滞。

上一轮在2010年2-8月淘汰掉母猪产能310万头,每个月平均淘汰掉50万头的产能,直接导致了后来生猪价格大幅度上涨。

很明显,今年以来的能繁母猪淘汰率较低,将制约未来价格的反弹空间。

我们认为,一般地在能繁母猪存栏量在4800万头以下时,生猪价格出现反转的概率较大。

4、行业进入壁垒

(1)养殖场地壁垒

随着城镇化的加快,农业用地资源愈加稀缺。

生猪养殖占用土地面积相对较大。

规模化养殖对饲养环境要求较高,养殖场往往需要建在隔离条件好、污染源少、交通便利的区域,因此规模养殖存在场地壁垒。

(2)资金壁垒

种猪养殖规模直接决定生猪养殖规模和发展速度,大规模生猪养殖需要建立良种繁育体系,而优良纯种猪的价格一般在3000元/头-15000元/头,资金需求量较大。

一般建设一个出栏量在1万头的养殖场需要投入1400-1500万元的资金成本,平均每头的初始投入资本为1400-1500元,一般生猪行情好时,每头生猪盈利300-400元/头,也需要3到4年才能回收成本,当遇到猪周期下行时,甚至会出现亏损。

因此,生猪行业存在较高的资金壁垒。

(3)技术壁垒

包括饲料配方、遗传育种、疫病防治、养殖管理等技术,通过影响生猪的存活率,对企业的盈利影响重大。

5、行业政策

政策上,生猪市场的频繁波动,加上行业的散、小、集中度低的情况,因此导致政府需要在政策上进行一些调整,防止过度的波动。

目前中国生猪养殖的产业政策主要集中在对母猪饲养、生猪良种、标准化规模养殖、疾病防控、收储等方面。

二、生猪养殖行业发展路径和趋势:

规模化和一体化

1、规模化是未来行业必经之路

(1)消费需求增加使出口转进口

2012年,中国生猪出栏量为6.96亿头,近5年来生猪出栏年均复合增速为4.26%,高于10年来的复合增速水平(2.55%),同时消费需求增速提升。

自2008年后,中国猪肉由净出口国转为净进口国,进口量呈现上升趋势。

2012年中国猪肉自给率为99.3%,高于粮食自给率(97.7%)。

虽然进口量增加,但是总体上来看,占国内的消费量比重较小,对于价格的影响不大。

(2)规模化程度依然偏低

中国的生猪养殖业规模较低,是影响生猪价格频繁波动的主要原因。

从养殖场数量看,2010年中国年出栏500头生猪以上的养殖场共有22.04万个,占比仅为0.36%;从出栏头数看,该规模养殖场年出栏生猪共3.23亿头,占年总出栏数的34.54%。

横向对比来看,美国在2008年年出栏5000头以上生猪的养殖场共有2900个,合计贡献全美61.1%的生猪存栏量和88%的生猪出栏量,而且这一趋势还在持续。

(3)规模化将会带来效益的提升

生猪行业规模化程度低会增加行业的波动性,影响行业内企业的盈利水平:

行业基本上处在完全竞争的情况之下,即便是龙头企业也缺乏定价权,在行情上行阶段,农户积极养殖生猪导致生猪存栏量激增;而在行情下行阶段,生猪存栏量又会大幅下降。

因此,行业的结构对于企业的盈利情况构成现实的重要决定因素。

由于规模化养殖能够从猪舍建设到投料用药等流程上进行专业化分工,提高猪仔的成活率,能够形成规模效益。

(4)美国在80年代后逐步提高规模化程度

1980年代以后,新技术的出现和生猪养殖专业化程度的提高刺激了美国生猪养殖业规模化的出现。

彼时美国通过提高产仔率(从80年代初的年产仔11头到90年代后年产仔14头)和规范化流程(分阶段养殖)使得养殖效益大幅度提升。

随着生猪和猪肉价格的下降,大量的小养殖户被市场淘汰,使得美国生猪市场出现两种结果:

1)猪场数量大幅下降,行业集中度提升;2)形成地理分布上趋于集中的格局(美国的生猪养殖业大部分集中在中部的一些相邻的州)。

(5)中国规模化发展正当时

从目前的现状而言,规模小、散的特点决定中国尚未形成特定的生猪养殖产业圈。

除几个西部省或自治区因为饮食习惯影响,其他各省市均有生猪养殖。

年出栏5000万头以上只有四川、湖南和河南三省,占比在27%左右,另外的省市大多在2000万头~5000万头的年出栏量水平。

国内最大的养殖企业温氏集团2012年出栏量为813万头,仅占当年全国生猪出栏总数的1.2%,生猪养殖行业前10大集中度仅为2%。

2、养殖模式:

一体化养殖是长期趋势

自繁自养一体化是长期趋势。

目前养殖业的模式主要是三种:

农户散养、“公司+农户”和公司自养模式。

各具有优劣势:

“公司+农户”模式便于公司通过较低成本进行扩张;公司自养模式能够全程监控养殖的各个环节,在食品安全方面更具有保障。

结合其他国家的养殖业发展历史,1)城市化率的提高带来更多的农民转变成市民,使得与养殖业具有合作关系的农户减少;2)食品安全的更高要求将加大对肉源的控制,要求公司自养模式的比例将会提升。

三、生猪养殖行业标杆分析:

温氏vs史密斯菲尔德

1、温氏集团:

首创“公司+农户”模式,获得快速扩张

温氏集团在1983年由8名自然人联合设立,最初以养鸡起家。

在89年因为肉鸡市场疲软,温氏集团首创“公司+农户”模式,与农户构筑利益共同体、分散风险。

通过这种方式,公司的养殖业得到迅速扩张,到2002年,公司上市肉鸡达到125万只。

并逐步扩展到生猪、牛等其他畜禽养殖,形成了养殖业、动物保健、食品加工的全产业链。

2012年温氏集团上市肉鸡8.65亿只,肉猪814万头,肉鸭1437万只,是全国养殖业的龙头企业。

2012年肉猪出栏量占全国肉猪出栏总数的1.2%,市占率全国第一。

2、史密斯菲尔德:

品牌+一体化+并购战略

Smithfield是美国第二大肉制品生产商,全球最大的生猪养殖、猪肉加工和销售企业,占有30%的美国猪肉市场份额,拥有Smithfield,Farmland,JohnMorrell,Gwaltney,Armour等12个核心品牌。

公司猪肉业务主要由三家全资品牌SmithfieldPacking,FarmlandFoods和JohnMorrell来经营,市场触及中国、日本、墨西哥、俄罗斯和加拿大等国家。

拥有40家生猪生产基地,每天生猪屠宰能力达到11万头,2012年公司生猪屠宰量达到2770万头。

公司发展战略包括四个方面:

1)发展高附加值的品牌产品;2)一体化模式;3)优质遗传;4)进行战略收购。

四、投资策略:

从规模化入手,寻找成长确定性公司

1、短期看周期性,长期看成长性

从短期来看,生猪价格通过影响企业的盈利,进而对股价构成影响,因此上市公司的股价与生猪价格在很大程度上呈现出正相关性。

但是在规模化的进程中,大企业市场份额增加导致价格的话语权提升,生猪存栏的波动幅度会减小,价格变动相对不会过大。

美国在80年代中期以后,其价格波动周期延长,由4年一次变成5至6年一次,价格波动的幅度明显减缓,主要是因为80年代中期以后

美国的规模化养殖比重快速上升。

因此,长期来看,侧重成长性所带来的投资机会:

1)规模化的提升;2)一体化发展。

2、雏鹰农牧(002477):

稳固生猪多品种经营,布局下游屠宰加工

雏鹰农牧是国内第二大生猪养殖厂商,主要产品覆盖商品仔猪、商品肉猪和二元种猪,2012年公司销售生猪149万头(其中商品仔猪117万头、商品肉猪27万头和二元种猪4.9万头),公司在去年开始拓展屠宰加工业务。

公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