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班级管理与教师心理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3996404 上传时间:2022-10-1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3.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班级管理与教师心理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班级管理与教师心理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班级管理与教师心理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班级管理与教师心理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班级管理与教师心理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班级管理与教师心理Word格式.docx

《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班级管理与教师心理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班级管理与教师心理Word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班级管理与教师心理Word格式.docx

①要摸清非正式群体的性质②对积极地非正式群体给予鼓励和帮助

③对消极的非正式群体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干预

二、班集体的形成与发展

(一)班级与班集体的区别

班集体是按照班级授课制的培养目标和教育规范组织起来的,由具有明确的奋斗目标、

坚强的领导核心及良好纪律和舆论的班级学生所组成的活动共同体

(二)班集体的发展阶段

1、初建期的松散群体阶段:

班级成员互不认识,大家共同对班主任依赖性较强,班集体

工作主要靠教师指挥

2、形成期的合作群体阶段——班集体开始稳定发展的时期

3、成熟期的集体阶段——班集体发展的成熟

(三)班集体的基本特征

1、共同的奋斗目标和为实现这一目标而组成的共同活动

共同的奋斗目标是班集体发展的方向和动力,是班集体形成的基础条件

2、健全的组织机构和坚强的领导核心3、严格的组织纪律和健全的规章制度

4、健康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1)集体舆论是集体中形成的为大多数成员赞同的意见和思维取向

(2)班风是班级中多数成员所表现出的共同思想和行为倾向,包含情绪状态、言语习惯、

道德面貌等,它是经过一定时间的相互影响而逐渐形成的,是班集体形成的重要标志

5、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6、良好的人际关系7、高度的凝聚力

三、班集体的建设策略

(一)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是培养良好班集体的先决条件

(二)确定班集体的奋斗目标(三)建立班集体的领导核心(四)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

(五)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六)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七)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第二章有效的课堂管理

一、课堂管理概述

1、定义:

课堂管理是指教师为有效利用时间、创造愉快的和富有建设性的学习环境以及减少问题行为而采取的组织教学、设计学习环境、处理课堂行为的一系列活动与措施

2、功能

(1)维持功能:

指能够在课堂教学中,持久地维持良好的学习环境,有效地排除各种干扰因素。

维持功能是课堂管理的基本功能

(2)促进功能:

指良好的课堂管理能够增强、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促进学生的学习

(3)发展功能:

教给学生一些行为准则,促进学生从他律走向自律、获得自我管理能力,

使学生逐步走向成熟

(一)课堂结构

1、课堂结构即课堂教学结构,可以从纵横两个维度来认识

2、从横向上看,主要包括课堂教学目标、教学主体(教师与学生)、教学中介(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方法)等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3、从纵向上看,则包括课堂教学计划之不同环节的活动内容与形式组织以及时间划配

4、对于具体一节课的结构把握如何,可以从四个指标来衡量:

即量(质量和数量)、序

(程序或安排)、度(教学要求的程度、速度、强度)、势(教学情境),它们共同直接地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

(二)影响课堂管理的基本因素

1、背景因素:

主要包括课堂文化和课堂设计的状况,以及既有的师生关系2、教学目

3、

课堂规模:

主要是指学生的人数多少

4、凝聚力5

、课堂规范6

、教师领导

三)

课堂管理的原则

1、

目标原则2

、激励原则3

、反馈原则4

、系统原则5

、动态原则

6、

尊重学生原则7

、民主性原则8

、主体性原则9

、实践性原则

10、方向性

原则

四)课堂管理的基本模式(取向)

课堂管理的基本模式可以分为三种取向:

行为主义取向、人本主义取向和教师效能取

1、行为主义取向:

在课堂管理中,教师的责任是强化适宜的行为并根除不宜的行为

2、人本主义取向:

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需要、情感和主动精神,向学生提供最好的机会去发掘归属感、成就感和积极的自我认同

3、教师效能取向:

教师效能取向的课堂管理模式关注的是教师课堂管理技能的提高

二、良好课堂气氛的营造

(一)课堂气氛及其类型

课堂气氛是指课堂里某些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状态

1、积极的课堂气氛:

是恬静与活跃、热烈与深沉、宽松与严格的有机统一。

在这种气氛下,师生关系融洽、配合默契,是最理想的状态

2、消极的课堂气氛:

学生紧张拘谨、心不在焉、反应迟钝

3、对抗的课堂气氛:

是一种失控的课堂气氛

(二)课堂气氛的影响因素

1、教师的因素

(1)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起着主导作用,教师的领导方式、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以及教师的情绪状态便成为影响课堂气氛的主要因素

2)勒温曾在1939年将教师的领导方式分为集权型、民主型和放任型三种类型,其中民

主型的课堂气氛最佳

(3)教师期望通过四种途径影响课堂气氛:

①接受②反馈③输入④输出

2、学生的因素

(1)学生对集体目标的认同是良好课堂气氛形成的必要前提

(2)学生自觉遵守课堂纪律,具有良好的品德和学习习惯

(3)课堂中的集体舆论、学生之间的合作与竞争关系

3、课堂物理环境因素

(3)良好课堂气氛的营造策略

良好课堂气氛的营造不仅需要教师能够有效调控和机智应对影响课堂气氛形成的因素,还需要教师掌握基本的营造策略,二者缺一不可

1、准确地鉴定、分析课堂气氛是营造良好课堂气氛的前提和基础2、时刻保持积极

的情绪状态感染学生

3、树立典型,利用榜样示范积极引导学生4、妥善处理矛盾冲突,建立良好的师

生、生生关系

三、课堂纪律与课堂问题行为

(1)课堂纪律及其维持策略

1、课堂纪律的含义:

课堂纪律是对学生课堂行为所施加的准则与控制,具有约束性、标准性和自律性三大特征

2、课堂纪律的类型

(1)教师促成的纪律:

指在教师的帮助指导下形成的班级行为规范

(2)集体促成的纪律:

指在集体舆论和集体压力的作用下形成的群体行为规范

(3)任务促成的纪律:

指某一具体任务对学生行为提出的具体要求

(4)自我促成的纪律:

简单说就是自律。

是在个体自觉努力下外部纪律内化而成的个体内

部约束力。

自我促成的纪律是课堂纪律管理的最终目的

3、儿童纪律发展水平的四个阶段

(1)反抗行为阶段:

处于此阶段的学生经常拒绝服从管教

(2)自我服务行为阶段:

处于此阶段的字生以自私自利为表现

(3)人际纪律阶段:

以建立融洽的同学关系为行为取向(4)自我约束阶段:

以自我管

理为表现

4、课堂纪律的影响因素(即课堂结构)

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情境是课堂的三大要素

(1)课堂情境结构

①班级规模的控制:

中小学班级最好以25—40人为宜②课堂常规的建立

③学生座位的分配:

分配学生座位时,最值得教师关注的应该是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2)课堂教学结构:

①教学时间的合理利用②课程表的编制③教学过程的规划

5、维持课堂纪律的策略

(1)建立有效的课堂规则

(2)合理组组课堂教学(3)做好课堂监控(4)培养学生的自律品质

(二)课堂问题行为及其应对

1、课堂问题行为的性质

课堂中学生的问题行为是指学生不能遵守公认的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不能正常与人交往和参与学习的行为,是消极、负面的,而且具有普遍性

2、课堂问题行为的类型

(1)奎伊等人把课堂问题行为分为人格型、行为型和情绪型

1人格型问题行为带有神经质特征,常常表现为退缩行为

2行为型问题行为主要具有对抗性、攻击性或破坏性等特征

3情绪型问题行为学生过度焦虑、紧张和情绪多变

(2)我国学者分为行为不足、行为过度和行为不适三种类型

1行为不足主要指人们期望的行为很少发生和从不发生,如沉默寡言等

2行为过度主要是某一类行为发生太多,如经常侵犯他人

3行为不适是指人们期望的行为在不适宜的情境下发生,但在适宜的情境下却不发生,如上课时放声大笑等

3、课堂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

(1)学生的因素:

①适应不良②厌烦③挫折与紧张④寻求注意与地位⑤过度活动⑥性别差异

(2)教师的因素:

①要求不当②滥用惩罚手段③教师缺乏自我批评精神

(3)环境因素:

①家庭因素②大众媒体③课堂内部环境

4、课堂问题行为的处置与矫正

(1)制订适宜的教学计划

(2)帮助学生调整学习的认知结构

(3)给予精确而严格的指导(4)建立良好的教学秩序

(5)行为矫正与心理辅导:

对已经产生问题行为的学生采取行为矫正和心理辅导的方法来处理

(6)协调同伴关系(7)与家长合作

第三章课外活动的组织与管理

一、课外活动概述

(1)课外活动的特点:

①参与的自愿性、自主性②内容的灵活性、综合性③过程

的开放性、实践性

(2)课外活动的意义

1、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学生社会化2、促使学生在社会化过程中个性化

要作用

二、课外活动的内容与形式

1、活动形式从参加活动的规模看主要分为三类:

集体活动、小组活动和个人活动,小组活动是最基本的组织形式

2、内容:

①班会②科技活动③文体活动④节日纪念日活动⑤课外阅读活动⑥其他班级活动

三、课外活动的设计与组织实施:

①选题②制订活动计划③活动实施与总结

四、课外活动组织管理的要求

(一)要有明确的目的

(二)活动内容要丰富多彩,形式要多样化,要富有吸引力

(三)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并与教师的指导相结合

第四章班主任

一、班主任的概念:

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

二、班主任的地位和作用

(一)班主任是班级建设的设计者

(二)班主任是班级组织的领导者

班主任的领导方式可分为:

权威型、民主型、放任型,民主模型下学生的成绩较为稳

三)班主任是协调班级人际关系的主导者

1、协调学校内部各种教育因素之间的关系:

(1)协调与任课老师的之间的关系

2、协调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之间的关系

(四)是学生全面发展的指导者

三、班主任的素质要求:

①思想道德素质

四、班主任的工作内容与方法

(2)协调与学校各级领导之间的关系

3、协调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之间的关系

②专业素质③身心素质

 

(一)建立健全班级组织——是班主任工作的核心内容

(二)学生的教育引导工作

1、充分了解学生2、全面教育引导学生

3、做好个别教育工作:

个别教育工作主要包括先进生的教育工作、中等生的教育工作与后进生的教育工作

(1)对于先进生的教育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④发

①严格要求,防止自满②不断激励,“战胜挫折”③消除嫉妒,公平竞争

挥优势,全班进步

2)对中等生的教育有以下几个方面要求:

①重视对中等生的教育②根据中等生的不同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个别教育

③给中等生创造充分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3)对于后进生的教育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①关心爱护后进生,尊重他们的人格②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成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