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经练习题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3994876 上传时间:2022-10-16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43.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宏经练习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宏经练习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宏经练习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宏经练习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宏经练习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宏经练习题Word文件下载.docx

《宏经练习题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宏经练习题Word文件下载.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宏经练习题Word文件下载.docx

三、简答题

简述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联系与区别。

区别:

研究对象不同;

解决的问题不同;

中心理论不同;

研究方法不同。

联系:

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都是实证分析方法;

两者是互补的。

CH2国民收入的核算

1.实际GDP等于(B)

A.价格水平除以名义GDPB.名义GDP除以价格水平

C.名义GDP乘以价格水平D.价格水平乘以潜在GDP

2.国内生产总值的最大构成部分是(A)

A.消费支出B.投资支出C.政府支出D.净出口

3.选项是存量的是(D)

A.国民债务的利息B.投资

C.国内生产总值D.国民债务

4.从国民生产净值减去(D)为国民收入

5.(B)不是公司间接税。

A.销售税B.公司所得税C.货物税D.公司财产税

6.表示一经济社会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量指标是(C)

A.国民生产总值B.国内生产净值

C.名义国民生产总值D.实际国民生产总值

二、名词解释

1最终产品:

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并由其最后使用者购买的产品和劳务。

2.中间产品:

指用于再出售而供生产别种产品用的产品。

3.国民生产总值:

是一个国民概念,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4.国内生产总值:

指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三、判断改错题

1.拖拉机的市场价格是1500元,柴油机的价格是800元,因此计入GDP的是2300元。

2.某学校的学生数是存量。

3.某企业年生产100万美元的产品,只卖出80美元,计入GDP的仍应是100万美元。

4.美国某公司在中国的子公司2005年生产出产品1000万美元,应计入中国的GNP和GDP。

5.某房地产公司2005年开发了5000万元的房产,当年出售了4000万元,因此计入GDP的是4000万元。

6.个人收入扣除间接税后的余额就是个人可支配收入。

7.某人花80万元买了一幢旧房子,另付服务费5万元,计入GDP的是85万元。

8.居民建筑住房是一种消费。

9.中国某公司在美国的子公司2005年生产出产品1000万美元,应计入中国的GNP。

答案:

1.错,计入GDP的是1500元;

2.错,学生数是流量;

3.对;

4.错,应计入美国的GNP,计入中国的GDP;

5.错,计入GDP的是5000万元;

6.错,扣除个人所得税;

7.错,计入GDP的是5万元;

8.错,是一种投资;

9.对;

四、简答题

1.用支出法如何核算GDP?

用支出法核算GDP,就是通过核算在一定时期内整个社会购买最终产品的总支出,即最终产品的总卖价来计算GDP。

具体包括在一定时期内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及出口这几方面支出的总和。

2.用收入法如何核算GDP?

收入法就是用要素收入即企业生产成本核算GDP,具体包括:

工资、利息和租金等生产要素的报酬;

非公司企业主收入;

公司税前利润;

企业转移支付及企业所得税;

资本折旧等。

3.比较实际国内生产总值与名义国内生产总值。

实际国内生产总值与名义国内生产总值的区别在于计算时所用的价格不同。

前者用不变价格,后者用当年价格。

两者之间的差别反映了通货膨胀程度。

4.简述由居民、厂商、政府和国外等四部门组成的经济中总需求的构成及特点。

四部门经济中,总需求由国内消费、投资和政府支出,另加净出口构成。

其中,消费是总需求最大的组成部分,政府支出可以控制,净出口在GDP中的比重相对较小,变化最大的是投资。

5.比较国内生产总值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经济社会在一定时期内生产出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国内生产总值用人口总数除所得出的数值就是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前者可以反映一国的综合国力,后者可以反映一国的富裕程度。

 

五、计算分析题

某国企业在本国的总收益为200亿元,在国外的收益为50亿元;

该国国民在本国的劳动收入为120亿元,在外国的劳动收入为10亿元;

外国企业在该国的收益为80亿元,外国人在该国的劳动收入为12亿元。

求该国的GDP和GNP。

解:

GDP是地域所属概念:

凡在本国国内的收入,无论是否属于本国的企业或个人,都计算在内;

凡是不在国内形成的收入,无论是否属于本国的企业或个人,都有不计算在内。

GDP=本国企业在国内的收入+本国国民在国内的收主+外国企业在国内的收入+外国国民在国内的收入=200+120+80+12=412亿元。

GNP是国民所属概念。

所有本国国民无论在国内国外取得的收入都计算在内;

而所有非本国国民,无论在国内、国外取得的收入都不计算在内。

GNP=本国企业在国内的收益+本国企业在国外的收益+本国国民在国内的收入+本国国民在国外的收入=200+50+120+10+380亿元。

CH3国民收入决定的简单模型

1.根据消费函数,引起消费增加的因素是(B)

A.价格水平下降B.收入增加C.储蓄增加D.利率提高

2.如果边际储蓄倾向为,投资支出增加60亿元,可以预期,这将导致均衡GDP增加(D)

A.20亿元B.60亿元C.180亿元D.200亿元

3.边际消费倾向和边际储蓄倾向之间的关系是(A)

A.它们的和等于1B.它们之间的比率表示平均消费倾向

C.它们的和等于0D.以上说法都不对

4.假定某国经济目前的均衡收入为5500亿元,如果政府要把收入提高到6000亿元,在边际消费倾向等于0.9的条件下,应增加政府支出(C)亿元。

A.10B.30C.50D.500

5.消费函数的斜率取决于(A)

A.边际消费倾向B.与可支配收入无关的消费总量

C.平均消费倾向D.由于收入变化而引起的投资的总量

6.其他情况不变,所得税的征收将会使(B)

A.支出乘数和税收乘数都增大B.支出乘数和税收乘数都变小

C.支出乘数增大,税收乘数变小D.支出乘数变小,税收乘数增大

7.如果GDP下降的原因是投资支出的下降,那么可以预计(C)

A.消费和储蓄都会减少B.消费增加,但储蓄会减少

C.消费减少,但储蓄会增加D.消费和储蓄都不一定改变

8.如果国民收入在某个时期趋于下降,则(B)

A.净投资大于零B.净投资小于零

C.总投资大于零D.总投资小于零

9.投资乘数最大的是(D)

A.边际消费倾向为0.6B.边际消费倾向为0.4

C.边际储蓄倾向为0.3D.边际储蓄倾向为0.1

10.在简单凯恩斯模型中,投资增加使储蓄(B)

A.不变B.增加C.减少D.不确定

11.政府在预算平衡条件下增加支出会使总产出(A)

A.增加B.减少C.不变D.不确定

12.国民收入增加,货币的交易需求将(A)

A.增加B.不变C.减少D.不确定

13.自发总需求增加100万元,使国民收入增加了1000万元,此时的边际消费倾向为(B)

A.100%B.90%C.50%D.10%

14.当总需求小于总供给经济会出现(D)

A.扩大投资B.存货减少C.通货膨胀D.失业增加

15.投资乘数最大的是(C)

A.边际消费倾向为0.1B.边际消费倾向为0.25

C.边际储蓄倾向为0.5D.边际储蓄倾向为0.75

16.如果存在通货膨胀缺口,应采取的财政政策是(C)

A.减少公司所得税收B.增加政府支出

C.增加个人所得税收D.增加转移支付

1.边际消费倾向:

指增加的消费与增加的收入的比率,即增加的1单位收入中用二增加消费的比率。

2.棘轮效应:

指消费者随着收入的提高而增加消费,但不随着收入之降低而减少消费,以致于有正截距的短期消费函数。

3.示范效应:

指消费者的消费行为要受周围人们消费水平的影响。

4.税收乘数:

指收入变动与引起这种变动的税收变动的比率,其作用是双向的。

5.平衡预算乘数:

指政府收入和支出以相等数量增加或减少晨国民收入变动与政府收支变动的比率。

6.投资乘数:

指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支出的变化的比率。

7.政府购买支出乘数:

指收入变动对引起这种变动的政府购买支出变动的比率。

8.政府转移支付乘数:

指收入变动与引起这种变动的政府转移支付变动的比率。

1.加速原理指投资的变动引起收入倍数变化。

2.增加的储蓄与增加的收入之比率,称为平均储蓄倾向。

3.根据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国民收入与消费成同方向变动的关系,与储蓄成反方向变动的关系。

4.平衡预算乘数告诉我们,当政府采用平衡预算时,政府支出增加,国民收入不变。

5.边际消费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之和小于一。

6.任一收入水平上消费支出在收入中的比率,称为边际消费倾向。

7.税收乘数告诉我们,税收增加,国民收入减少。

8.任一收入水平上储蓄在收入中的比率,称为边际储蓄倾向。

9.边际消费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之和大于一。

10.政府支出乘数告诉我们,政府支出增加,国民收入减少更快。

1.错,指收入(或消费)变化引起投资倍数变化。

2.错,称为边际储蓄倾向;

4.错,国民收入增加;

5.错,等于一;

6.错,称为平均消费倾向;

7.对;

8.错,称为平均储蓄倾向;

9.错,等于一;

10.错,增加更快;

1.凯恩斯是怎样解释失业存在的原因的?

凯恩斯认为:

决定一个经济社会总就业水平的是有效需求,即商品的总供给价格与总需求价格达到均衡时的总需求,但它们一致时并不保证实现充分就业。

均衡的国民收入也并不等于充分就业时的国民收入。

当实际的有效需求小于充分就业的总需求时将存在紧缩的缺口,从而出现失业;

反之会发生通货膨胀。

一般情况下,实际总需求是小于充分就业时的总需求,失业的存在是不可避免的。

2.用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分析“节俭的悖论”。

在两部门经济中,储蓄增加将会导致国民收入减少,储蓄减少能使国民收入增加,这是凯恩斯主义的观点。

由此得出一个自相矛盾的推论:

节制消费增加储蓄会增加个人财富,对个人是件好事,但由于会减少国民收入,引起经济萧条,对整个社会来说却是坏事;

增加消费或减少储蓄会减少个人财富,对个人来说是件坏事,但由于会增加国民收入,使经济繁荣,对整个社会却是好事。

这就是所谓的“节俭的悖论”。

3.简述棘轮效应与示范效应。

这是相对收入消费理论的主要特点。

棘轮效应是指消费者随着收入的提高而增加消费,但不随着收入之降低而减少消费,以致于有正截距的短期消费函数。

示范效应是指消费者的消费行为要受周围人们消费水平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