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腹部体格检查考试考核评分标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994426 上传时间:2022-10-1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59.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胸腹部体格检查考试考核评分标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胸腹部体格检查考试考核评分标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胸腹部体格检查考试考核评分标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胸腹部体格检查考试考核评分标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胸腹部体格检查考试考核评分标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胸腹部体格检查考试考核评分标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胸腹部体格检查考试考核评分标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胸腹部体格检查考试考核评分标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胸腹部体格检查考试考核评分标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2条水平线(两肋弓下缘连线、两髂前上棘连线)和

2条垂直线(通过左右髂前上棘至腹中线连线的中点的垂直线)将腹部分为#字形的9区,即左右上腹部及上腹部、左右侧腹部及中腹部。

左右下腹部及下腹部。

四区法:

通过脐画一水平线及垂直线,两线相交将腹部分为4区。

左上腹、左下腹、右上腹、右下腹部。

腹部望诊

1.被检查者取仰卧位.充分暴露全腹。

2.医生站于病人右侧,一般按自上而下视诊.有时为了查出细小隆起或蠕动波,检查者的眼晴需降低至腹平面,自侧面呈切线方向观察。

3.观察顺序及内容:

腹部外形、(平坦、膨隆、凹陷、呼吸运动),腹壁静脉、(有无曲张及血流方向),胃肠型和蠕动渡。

腹壁皮疹、色索、胆纹、疝等。

4.检查腹壁静脉血流方向可选择一段没有分支的腹壁静脉.检查者

将手食指和中指并拢压在静脉上,然后一只手指紧压静脉向外滑动,挤出该段静脉内血液,至一定距离放松该手指,另一手指紧压不动,看静脉是否迅速充盈.再同法放松另一手指,即可看出血流方向。

腹部触诊方法

检查者站于病人右侧,被检查者取仰卧位,两腿屈曲.腹部放松,检查顺序一般自左下腹开始逆时针方向检查,原则是自无病痛部位向病痛部位触诊。

浅部触诊:

以一手轻放于被检查部位。

利用掌指关节和腕关节的协调动作,轻柔地进行滑动触摸。

使腹壁压陷约lcm,用于发现腹壁的紧张度、抵抗感、表浅的压痛、包块、搏动和腹壁上的肿物等。

深部触诊:

患者张口平静呼吸,检查者以一手或两手重叠.由浅人

深.逐渐加压以达深部。

使腹壁压陷至少2cm以上,以了解腹腔内

脏器情况,用于检查压痛、反跳痛和腹内胂物等。

深部触诊包括:

深压触诊、滑动触诊、双手触诊、浮沉触诊。

1深压触诊:

以拇指或井拢的2个手指逐渐深压以探测腹腔深在病变的部位或确定腹腔压痛点,和反跳痛。

2滑动触诊:

检查者以并拢的2、3、4指端.逐渐向腹腔的脏器或包块上作上下、左右的滑动触摸.以探知脏器或肿块的部位大、小、性质.表面是否光滑及肿块移动度。

3双手触诊:

将左手置于被检查脏器或包块的后部,并将被检查

部位或脏器向右手方向推动,常用于肝、脾、肾和腹腔内肿块的检查.检查盆腔的双合诊亦属此列。

4冲击触诊:

亦称浮沉触诊.以2、3、4并拢的手指取70—90角,置于腹壁上相应部位.作急速冲击动作,用于大量腹水时检查深部的脏器和肿物。

腹部触诊的内容主要有:

腹壁肌肉紧张度、压痛及反跳痛、肝脏、脾脏、胰腺、肾脏、腹部包块、液波。

震颤、振水音、腹部压痛点等。

1腹部压痛点通常包括:

胆囊压痛点、阑尾压痛点和尿路压痛点。

2尿路压痛点:

1季肋点,即第10肋骨前端:

上输尿管压痛

2脐水平腹直肌外缘;

中输尿管压痛点.

3两骼前上棘连线与通过耻骨结节垂直线的相交点.约相当于翰

尿管第2狭窄处;

4肋脊点。

背部第12肋骨与脊柱夹角的顶点,

5肋腰点,第12肋骨与腰肌外缘的夹角顶点。

3胆囊触诊:

医师以左手掌平放于患者的右肋缘部。

用单手触诊法在右肋下.腹直肌外缘触及胆囊。

肿大的胆囊呈梨形或卵圆形,胆囊肿大不明显时用钩指触诊.方法是将左手大拇指放在腹

直肌外缘与肋弓交界处(即胆囊点),嘱患者深吸气如有压痛,示墨菲氏征阳性。

肝浊音界叩诊

(1)病人取仰卧位,医师从右侧2肋.沿右锁骨中钱向下叩.由清音变浊音为肝上畀.肝相对浊音界。

《2)沿相对浊音界继续向下即1一2肋间,变实音为肝绝对浊音界,肝未被肺遮盖部位。

(3)肝下界,从腹部鼓音区,沿右锁骨中线或正中线向上即。

鼓音转为浊音为肝下界。

沿右锁骨中线侧量肝上界至下界的距离正常成人在9一11cm。

肝脏触诊

1被检者处仰卧位.双膝关节屈曲,腹壁放松。

2检查者应于患者右侧用单手或双手触诊。

(1)单手触诊:

检查者右手掌关节伸直.4指井拢。

置手于右中下腹脐水平.向上触诊,患者作腹式呼吸.患者呼气时,手指压向腹探部,吸气时手指随腹上抬.如此向边缘移动,触及肝缘时止。

(2)双手触诊:

检查者右手手法用单手触诊,左手托住被捡者右腰郡,触诊时左手向上推

3.触及肝脏时注意肝脏的大小、质地.边缘及表面是否光滑,有无压痛及搏动

脾脏触诊

正常情况脾摸不到。

肝硬化、白血病会脾大

脾浊音界叩诊

(1)病人取右侧卧位,医师从左腋中线向下叩诊.正常在左腋中线第9—11肋间,可叩到脾浊音。

(2)脾脏横径(长度为4—7cm),前方不超过腋前线.后方不超过腋后线。

脾触诊

1单手触诊:

脾脏肿大明显时采用单手触诊.即可触及。

2双手触诊:

单手触诊不能确定肿大时用双手触诊。

(1)病人处仰卧位.双腿屈曲。

(2)检查者左手绕过患者腹前方,手置于左胸下部9—11肋处.将脾从后向前托住,右手掌平放于左腹部,配合呼吸.触及脾缘。

⑶脾大不易触及时可嘱患者处右侧卧位,右下肢伸直.左下肢屈髋屈膝.进行触诊.脾脏因重力向下移,易触到轻度脾肿大。

3脾脏肿大的测量与记录法

第I线(又称甲乙线)指左锁骨中线与左肋缘交点至脾下缘的距

离,以厘米表示(下同)。

脾脏轻中度肿大时只作第I线测量

第II线(又称甲丙线)指左锁骨中线与左肋缘交点至脾脏最远点的距离,一般应大于第I线。

第III线(又称丁戊线)指脾右缘与前正中线的距离。

超过正中线,则测量脾石缘至正中线的最大距离以“十”表示;

未超过正中线则测量脾右缘与正中线的最短距离以“一”表示。

脾肿大分为轻、中、高三度。

脾缘不超过肋下2cm为轻度肿大;

超过2cm,在脐水平线以上,为中度肿大;

超过脐水平线或前正中线则为高度肿大,即巨脾。

此时应加测第II线和第III线。

肾脏触诊

1病人取仰卧位或立位,卧位时患者双腿屈曲并作深呼吸。

2如触诊右肾时.医师立于患者右侧,左手托住病人右侧腰部.右手放在右上腹.于患者吸气时双手夹触肾脏。

3.触诊左肾时,医师左手越过患者前方托住左腰部,右手掌横置于患者左上腹依前法双手触诊左肾。

(七)液波震颤:

病人平卧.医师用一手的掌面轻贴于患者腹部之一侧,另一手指端叩击对侧腹壁,如有大量腹水(需3千-4千ml以上液体量),则可有液波感或液波震颤。

(八)振水音:

检查时患者仰卧,医师以一耳凑近患者上腹部同时以冲击触诊法振动上腹胃部,即可听到气、液相撞击的声音。

正常人在餐后可有上腹振水音,但若空腹仍有此音则提示幽门梗阻或胃扩张。

(一)直接叩诊法:

检查者右手中间三手指并拢,用其掌画直挺敲击被检查部位。

(二)间接叩诊法:

左手中指第二指节紧贴于叩诊部位.其他手指抬

起.右手中指指端垂直叩击,可连续叩击2—3下。

叩诊的内容包括:

腹部叩诊音、肝浊音界、胃泡鼓音区及脾叩诊、移动性浊音、脊肋角

叩诊、膀胱叩诊等。

正常情况下,腹部叩诊大部分区域均为鼓音.只有肝睥所在部位.增大的膀胱和子官站据部.以及两侧腹近腰肌处叩为浊音。

1移动性浊音阳性:

主要用于检查腹水(至少大于1000ml)。

检查时患者仰卧,检查者自腹中部脐平面开始向患者左侧叩诊,发现浊音时,扳指固定不动,嘱患者右侧卧.再度叩诊,原为蚀音处改为鼓音.示被动浊音阳性。

同一体位继续向右侧叩诊,叩出浊音后嘱患者左侧卧,以再次证实浊音是否移动。

这种随体位变换的浊音称移动性浊音。

如腹

腔积液量少.用以上方法不能查出,可嘱病人站立.则下腹部积有液体而呈浊音,上腹叩之呈鼓音。

胃泡鼓音区叩诊

(1)病人取仰卧位,分别叩出胃空泡区上下左右界

(2)从左锁骨中线由下胸约4—5肋开始往下叩.浊音变鼓音.为

胃上界

(3)左界为脾脏,由左侧腋前线向内叩至鼓音区。

(4)右界为肝左缘,由剑突下右侧往左叩至鼓音区。

(5)下界,为肋弓及胃体空肠部。

(6)胃空泡区的长径约为9.5em.高径6cm,

膀胱叩诊

膀胱空虚有肠管叩鼓,尿液充盈叩浊

病人取仰卧位,医师在耻骨联合上方从上往下叩。

由鼓音变为浊音,为膀胱充盈时的上界。

肋脊角叩诊

(1)病人取坐位或侧卧位。

(2)医师将左手掌贴置于肋脊角(肾区),右手握拳由轻到重叩击左手背.并询问病人有无疼痛.正常无叩痛。

主要用于检查肾脏病变。

腹部听诊一般项目

将听诊器体件置于腹壁上,全面地听诊各区,尤其注意上腹部、脐部、右下腹部及肝、脾各区,听诊内容包括肠呜音、血管杂音、摩擦音和搔弹音等。

(一)肠鸣音:

将听诊器胸件置于右下腹或中腹脐周.一般听诊I

分钟。

记数肠呜音次数。

正常情况下.肠鸣音大约每分钟4—5次,

应注意有无肠鸣音增强.减弱或消失。

血管杂音

正常血管无杂音

当管道变窄或变宽就有声音了如动脉狭窄或动脉瘤或曲张

1动脉杂音:

将昕诊器胸件置于下列听诊部位:

(1)左、右上腹听诊肾动脉有无杂音

(2)双侧下腹听诊骼动脉:

⑶双腹殷沟,听诊股动脉(4)腹中部,听诊腹主动脉有无杂音。

2静脉杂音:

将听诊器胸件置于脐周或上腹部。

听诊有无静脉嗡鸣声.腹壁静脉曲张时可听到此音。

3.搔弹音:

腹部听诊搔弹音的改变可协助测定肝下缘和微量腹水,还可以用来测定扩张的胃界。

胸部体格检查考试考核评分标准

(1)胸骨上切迹位于胸骨柄上方,气管位于切迹正中。

(2)胸骨柄:

胸骨上端、上部两侧连锁骨.下部与胸骨体相连。

(3)胸骨角:

胸骨柄与胸骨体连接向前突出的部位.双侧与第2肋

软骨连接,是前胸计数肋骨和肋间隙的标志,正常70。

一110。

形瘦长者夹角小.矮胖者较大。

(4)腹上角左右肋弓在胸骨下端会合所形成的夹角。

又称胸骨下

角。

(5)剑突:

胸骨体下端突出的部份.呈三角形.其底部与胸骨体

相连。

(6)肋骨:

共12对,于背部与胸椎相连.1—7肋在前胸与肋软骨

连接,8一10肋与3个联合在一起的肋软骨连接。

II、12为浮肋,不与胸骨连接。

(7)肋间隙;

两个肋骨之间的空隙.以标记病变水平位置.第1

肋骨下面的间隙为第I肋间隙其余依次类推。

(8)肩胛骨:

位于胸后壁2—8肋骨之间,肩胛骨的最下端有肩胛下角,双下肢自然下垂时肩胛下角为第7、8后肋水平标志。

(9)脊柱棘突:

为后正中线的标志.颈根部第7颈椎棘突最突出,其下为胸推起点。

(10)肋脊角:

为第I2肋骨与脊柱构成的夹角,为肾和输尿管上端所在位置。

(1)前正中线:

通过胸骨正中的垂直线。

(2)锁骨中线:

通过锁骨的肩峰端与胸骨靖之间中点的垂直线。

(3)胸骨线:

枯胸骨边缭与前正中线平行的垂直线。

(4)胸骨旁线:

通过胸骨线和锁骨中线之间的垂直线。

(5)腋前线:

通过腋窝前皱璧沿前侧胸壁向下的垂直线。

(6)腋后线:

通过腋窝后皱壁沿后侧胸壁向下的垂直线。

(7)腋中线:

自腋窝顶端与腋前和腋后线之间向下的垂直线a

(8)肩胛线:

双臂下垂时通过肩胛下角与后正中线平行的垂直线。

(9)后正中线:

即脊柱中线

3.自然隐窝和解剖分区

(1)腋窝:

双上肢内侧与胸壁相连的凹陷。

(2)胸骨上窝:

胸骨柄上方的凹陷部。

(3)锁骨上窝:

锁骨上方的凹陷,相当于肺尖部。

(4)锁骨下窝:

锁骨下方的凹陷,下界为第3肋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