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松原市油田高中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993053 上传时间:2022-10-1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4.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省松原市油田高中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吉林省松原市油田高中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吉林省松原市油田高中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吉林省松原市油田高中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吉林省松原市油田高中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吉林省松原市油田高中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

《吉林省松原市油田高中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林省松原市油田高中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吉林省松原市油田高中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

3.秦始皇说:

“天下共苦战斗不息,以有侯王。

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

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

”秦始皇为消除这一担心,而采取的举措是

A.制定各种律例B.实行郡县制度

C.强化中央机构D.建立各地宗庙

4.司马迁在《史记》中有一段叙述:

“诸侯稍微,大国不过十余城,小侯不过数十里,上足以奉供职,下足以供养祭祀,以蕃辅京师……强本干,弱枝叶之势,尊卑明而万事各得其所。

”这段话反映了司马迁

A.否定了西汉的“推恩令” 

 

 

B.赞扬了汉初的郡国并行制

C.肯定了西汉的“推恩令” 

D.否定了汉初的郡国并行制

5.唐朝贞观元年,将全国按山川形势、交通便利分为十道;

开元二十一年,进一步分成

十五道,置采访使,起监察作用。

唐朝灭亡时,全国已有四十多个道。

这种变化反映出

A.君主专制的强化 

B.中央集权的衰落

C.地方行政区划的完善 

D.疆域领土的扩张

6.宋朝,州县长官都改作“知州”与“知县”,这与汉朝时期的州牧、郡太守以及县令

大不相同,“知”就是代理、兼任,名义上是以中央官员的身份兼任地方。

这说明宋朝

A.中央权力进一步强化 

B.地方官员的权力扩大

C.中央与地方互相制衡 

D.世家大族控制地方行政

7.有史学家评论说:

“隋唐时期……政权中心是政府而不是皇帝个人,皇帝实际上成为

政府的最高负责人。

”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皇权专制得到空前的加强 

B.政府拥有了一定的政务决策权

C.皇帝和政府共同决策政务 

D.政府对皇帝专权有一定牵制

8.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在从秦朝到清朝不断强化的过程中偶有特殊情况,能反映这一情况

的是

①秦朝在全国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②汉初吸取秦亡教训,推行郡国并行制

③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清初“军国政事”④清初,雍正帝命令地方大员密折秦事

A.①④ 

B.①③④ 

C.③④ 

D.②③

9.中国古代“在最高专制权力中心的边上,总是会不断产生新的权力机构”。

以下与此观点相符的机构是

A.汉朝的丞相 

B.宋朝的中书门下

C.元朝的中书省 

D.清朝的军机处

10.《明会要》记载:

“其时入内阁者,皆编修讲读之官,不置官署,不得专制诸司。

”据此可知

A.朱元璋废除丞相并设立内阁制度 

B.入阁官员的权势和地位逐渐提高

C.内阁不能统率六部及其相关事务 

D.内阁是中央一级的正式行政机构

11.清嘉庆皇帝说:

“我朝列圣相承,乾纲独揽,大权从无旁落。

”导致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A.行省制的推行B.丞相制度的废除

C.内阁地位的上升D.军机处的设立

12.古雅典历史记载:

在雅典“公民……没有抛弃公务照管私务的自由……相反他必须奋

不顾身地为城邦的福祉而努力。

”梭伦时期,曾制定一项特别法令,规定任何公民“当发生内争之时,不加入任何一方者,将失去公民权利。

”两则材料均表明

A.雅典民主政治是全体雅典人的民主

B.雅典民主政治中存在着派别之争

C.雅典的法律鼓励公民直接参与城邦政治活动

D.雅典民主政治中存在着利用公务徇私的现象

13.公元212年罗马皇帝卡拉卡拉颁布法令,宣布所有罗马帝国出身自由的男人将被给予完整的罗马公民权,同样地,所有帝国自由出身的女人拥有与罗马女人相同的权利。

该法令

A.有利于巩固罗马帝国的统治 

B.表明罗马法律体系走向成熟

C.消除了境内各民族间的矛盾 

D.确立了男女平等的法律原则

14.1997年,香港回归时,英国王储查尔斯代表英国参加了香港政权交接仪式。

这说明英国王室

A.仍行使外交权力 

B.在对外交往中代表英国

C.政治地位有所提高 

D.可以取代内阁和首相

15.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称赞美国的体制时说:

“既像一个小国那样自由和幸福,又像一个大国那样光荣和强大。

”他称赞的是

A.三权分立 

B.联邦制 

C.中央集权制 

D.两党制

16.代议制又称议会制,是指由选举产生的代表民意的机关来行使国家主权的制度,这种代表民意的机关就是议会。

以下有关议会的正确叙述是

A.英国“光荣革命”确立了议会制

B.美国宪法规定总统向国会负责

C.法国参众两院联合组成的国民议会选举总统

D.德意志帝国议会掌握完整立法权

17.某学者评价鸦片战争:

“它标示的不只是这场战争胜败的严峻性,更因为它标示着以

商品和资本来改变中国传统社会的轨道,作为中国的近代与中世纪的分界线,是显而易见的。

”该观点强调的是中国

A.国际地位的变化 

B.社会的变迁

C.战败的结局 

D.经济的落后

18.孙中山先生研究了太平天国之后,得出结论说:

“洪氏之覆亡,知有民族而不知有民权,知有君主而不知有民主。

”该观点

A.基本否定太平天国B.客观地评价太平天国

C.高度肯定太平天国D.片面地评价太平天国

19.《马关条约》中规定:

“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

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订进口税。

”它的主要影响是

A.扰乱地方社会秩序B.控制清政府的财政

C.压制中国民族工业发展D.限制中国商品出口

20.当代著名历史学家雷姬在谈及民族主义时说:

“一个正义的运动,只有情感是不够的,民族主义也一样。

没有理性的指导和束缚,就很容易被各式各样的人所利用。

”下列能够论证上述观点的是

A.太平天国运动B.义和团运动

C.维新变法D.辛亥革命

21.1912年,孙中山自豪地说,这是“我国有史以来所未有之变局,吾民破天荒之创举也”。

这里的“变局”和“创举”被后人誉为“旧邦改造”,其史实依据是

A.辛亥革命的爆发B.清朝统治被推翻

C.中华民国成立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

22.“中山不死,国共求同”是北大学生欢迎连战时打出的标语。

孙中山为国共“求同”方面做出的突出贡献是

A.领导进行北伐,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B.召开国民党一大,把共产党改造成了国民党

C.接受了中共反帝反封建的主张,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

D.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政策,迫使袁世凯下台

23.下表反映的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变化情况。

其中,与1923年6月至1937年1月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变动无关的因素是

时间

1921.7

1923.6

1927.4

1927.8

1934.9

1937.1

1945.4

1949.10

人数

57

432

5.7万

1万多

30多万

4万多

121万多

448万多

A.国民革命运动的迅速发展B.农村革命根据地的不断开辟

C.中国工农红军的战略转移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

24.毛泽东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的报告中说,国民党有两个伟大领袖,第一个是孙中山先生,第二个伟大领袖就是蒋介石先生。

毛泽东的这一评价是基于蒋介石

A.指挥北伐战争赢得胜利B.继承和实行新三民主义

C.转变为民族民主革命者D.领导和实施全民族抗战

25.“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停止内战,一致对外”、“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将革命进行到底”,上述口号所反映的历史发展主题是

A.工农武装割据B.抗击外国侵略

C.民主革命D.推翻国民政府统治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0分)

26.(17分)古今中外,有识之士都在不断地追求政治进步,寻求更好的政治制度,不同的历史因素造就了各具特色的政治制度。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周有天下,裂土田而瓜分之,设五等,邦群后。

布履星罗,四周于天下,轮运而辐集;

合为朝觐会同,离为守臣扞(捍)城。

……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之守宰(地方长官),据天下之雄图,都六合之上游,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此其所以为得也。

——柳宗元《封建论》

材料二“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

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材料三中西政治文化的差异及两者的个性可以从多种维度来考察。

当我们对这两种政治文化从宏观上作一个粗略的观察后,有一种现象令人十分醒目。

这里权且将其概括为“一”与“多’。

无疑,这是一对模糊的概念,这是用来概括中西政治文化的两种个性特征。

它们包括这两种政治文化发展的历史道路、它们在政治制度和政治思想层面的表现、以及隐于政治制度和政治思想深处的政治思维定势和政治心态。

——丛日云《“一”与“多”:

中西政治文化的两种个性分析》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说明“周”与“秦”各自建立了什么制度?

各有何优越性?

(6分)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中秦汉和唐朝政治制度“大变动”分别指什么?

(2分)请用明清时期各一个典型史实证明材料一中“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的观点。

(2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一”和“多”这两种个性特征在古代中国和希腊的政治制度方面的基本表现,并简析其形成的政治、经济原因。

(7分)

27.(15分)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古代的分权主要以君权与相权,决策权、执行权与监督权的划分为表现形式。

……伯利克里时代的城邦政治制度和国家权力系统,已具备了近代国家所具有的行政、司法、监督等国家职能,并开始向分权的方向过渡。

——张治平《关于分权与制衡问题的探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希腊政权机构的“分权”设置。

(3分)并

说明其与中国古代“分权”设置的本质区别。

(2分)

材料二“罗马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第三次以法律。

力因罗马帝国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兵器核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