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西方经济学问答题.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398107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5.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大西方经济学问答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电大西方经济学问答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电大西方经济学问答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电大西方经济学问答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电大西方经济学问答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电大西方经济学问答题.docx

《电大西方经济学问答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大西方经济学问答题.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电大西方经济学问答题.docx

电大西方经济学问答题

 

S1.什么是支持价格?

在我国目前的情况下是否应该采取对农业的支持价格政策?

为什

么?

答案要点:

(1)支持价格是政府为了扶植某一行业的生产而规定的该行业产品的最低价格。

(2 分)

 

(2)在我国目前的情况下,应该对农业实行支持价格政策。

(2 分)这是因为:

第一、说明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3 分)

第二、农业生产仅靠市场进行调节,所产生的后果往往不尽人意,有时甚至是灾难性

的后果。

对农产品的需求具有稳定性,由于受自然调节的影响使得农产品的供给具有

极大的波动性。

(5 分)

第三、由市场决定的价格过低不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3 分)

 

Y2.用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分析总需求变动对国民收入与价格水平的影响。

答案要点:

(1)总需求——总供给模型是把总需求曲线与总供给曲线结合在一起来说明国民收入

与价格水平的决定。

在总需求——总供给模型中,分析总需求变动对国民收入与价格

水平的影响时,首先要考虑到总供给的不同形状。

(3 分)

(2)在凯恩斯主义的总供给曲线条件下(即总供给曲线为一条水平线),总需求变动,

只会引起国民收入的同方向变动,不好引起价格水平的变动。

(4 分)

(3)在短期总供给曲线(即总供给曲线是一条向右上方倾向的曲线)下,总需求的变

动引起国民收入和价格水平同方向变动。

(4 分)

(4)在长期总供给曲线(总供给曲线是一条垂线)下,总需求的变动只会引起价格水

平的同方向变动,而不会引起国民收入的变动。

(4 分)

 

G1.改革开放之前,我国城镇人口的基尼系数为 0.18 左右,现在的基尼系数已接近

0.4,这说明我国的收入分配发生了什么变化?

如何认识这种变化?

(1)基尼系数衡量一个社会的收入分配状况,基尼系数越小,收入分配越平等;基尼

系数越大,收入分配越不平等。

(4 分)

(2)我国基尼系数提高,说明收入分配的差距拉大。

(4 分)

 

1

 

(3)收入分配差距拉大打破了平均主义,有利于经济发展。

(3 分)

(4)要适当注意公平,尤其是壮大中等收入阶层,并实现社会保障。

(4 分)

Y2.用图形说明一国居民购买住房的增加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1)购买住房为投资需求,它会影响总需求。

(4 分)

(2)投资增加会引起总需求增加,总需求曲线向右方移动,由 AD1 移动到 AD2。

(3)变动的结果是 GDP 增加(由 Y1 增加为 Y2),物价水平上升(由 P1 上升为 P2)

(4)作图 3 分

 

R1.如何理解边际产量递减规律?

(1)边际产量递减规律的基本内容是:

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当把一种可变的生

产要素投入到一种或几种不变的生产要素中时,最初这种生产要素的增加会使产量增

加,但当它的增加超过一定限度时,增加的产量将要递减,最终还会使产量绝对减少。

(5 分)

(2)这一规律发生作用的前提是技术水平不变。

技术水平不变是指生产中所使用的技

术没有发生重大变革。

(3 分)

(3)边际产量递减规律研究的是把不断增加的一种可变生产要素,增加到其他不变的

生产要素上时产量所发生的影响。

(3 分)

(4)在其他生产要素不变时,一种生产要素增加所引起的产量或收益的变动可以分为

产量递增、边际产量递增和产量绝对减少三个阶段。

(4 分)

C2.从投资的角度说明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向的原因。

用图形说明物价水平的变动如

何引起总需求的变动,政府支出的增加如何引起总需求水平的变动?

(1)从投资的角度看,总需求与物价水平反方向变动,即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向,

 

2

 

这一点可以用利率效应来解释。

利率效应就是物价水平通过对利率的影响而影响投资。

物价水平✂实际货币量✂利率✂投资✂总需求。

(5 分)

(2)物价水平变动对总需求的影响可以用同一条总需求曲线上的上下移动来表示,即

物价上升(从 P2 上升到 P1),引起沿同一条需求曲

线向左上方移动(从 b 点到 a 点),总需求减少

(从 Y2 减少到 Y1);物价下降(从 P1 下降到 P2),

引起沿同一条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移动(从 a 点到

b 点),总需求增加(从 Y1 增加到 Y2)。

(5 分,其

中作图 2 分)

(3)当物价不变而其他影响总需求的因素变动时,

总需求曲线平行移动。

政府支出增加引起总需求增加表现为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即

从(AD1 移动到 AD2)。

(5 分,其中作图 2 分)

 

Y1.用图形说明平均成本与边际成本的关系。

(1)平均成本时生产每一单位产品平均所需要的成本。

际成本是企业每增加一单位产量所增加的总成本量。

(3 分)

(2)边际成本小于平均成本(AC>MC)时,平均成本 AC 一

直递减。

(3 分)

(3)边际成本大于平均成本(AC

递增。

(3 分)

(4)边际成本等于平均成本(AC=MC)时,平均成本 AC 最低。

(3 分)

(5)作图占 3 分。

G2.各国在不同时期都采用过赤字财政政策,分析赤字财政政策的筹资方式及对经济的

影响。

(1)在经济萧条时期,财政政策是增加政府支出,减少政府税收,这样就必然出现财

政赤字,即政府收入小于支出。

(3 分)

(2)赤字政策用货币筹资与债务筹资来筹资。

(6 分)

货币筹资就是把债券卖给中央银行,这种方法的好处是政府不必还本付息,从而减轻

了政府的债务负担。

但缺的是会增加货币供给量引起通货膨胀。

 

3

 

债券筹资就是把债券卖给中央银行以外的其他人。

这种筹资方法相当于向公众借钱,

不会增加货币供给量,也不会直接引发通货膨胀,但政府必须还本付息,这就背上了

沉重的债务负担。

(3)赤字财政在短期内可以刺激经济,尤其是可以较快使经济走出衰退。

(3 分)

(4)赤字财政会加重财政负担,并引起通货膨胀,减少储蓄。

(3 分)

 

S1.什么是公共物品?

公共物品为什么会引起市场失灵?

(1)公共物品是集体消费的物品,它的特征是消费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3 分)

(2)公共物品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决定了人们不用购买仍然可以消费,这种不用购

买就可以消费的行为称为搭便车。

公共物品可以搭便车,消费者要消费不必花钱购买,

公共物品就没有交易,没有市场价格,生产者不愿意生产。

由于公共物品没有交易和

相应的交易价格,如果仅仅依靠市场调节,就没人生产或生产远远不足。

公共物品的

供小于求是自愿配置失误,这种失误是由于仅仅依靠市场机制引起的,这就是市场失

灵。

(9 分)

(3)市场失灵指在有些情况下仅仅依靠价格调节并不能实现资源配置最优。

(3 分)

Z2.在经济衰退时应该采取什么财政政策?

(1)财政政策是通过财政支出与税收来调节经济的政策,它的主要内容包括政府支出

与税收。

政府支出包括政府公共工程支出、政府购买、以及转移支付。

政府 主要是个

人所得税、公司所得税和其他税收。

(4 分)

(2)在经济衰退时期,由于总需求小于总供给,经济中存在失业,政府就是通过扩张

性的财政政策来刺激总需求,以实现充分就业。

(4 分)

(3)扩展性财政政策是通过政府增加支出和减少税收来刺激经济的政策。

政府公共工

程支出与购买的增加有利于刺激私人投资,转移支付的增加可以增加个人消费,这样

就会刺激总需求。

减少个人所得税(主要是降低税率)可以使个人可支配收入增加,

从而消费增加;减少公司所得税可以使公司收入增加,从而投资增加,这样也会刺激

总需求。

(5 分)

(4)扩张性财政政策可以通过乘数效应刺激经济。

(2 分)

H1.划分市场结构根据什么标准?

市场结构有哪几种类型?

(1)市场结构是指市场的垄断与竞争程度,(1 分)各个市场的竞争与垄断程度不同形

 

4

 

成了不同的市场结构,根据三个标准来划分市场结构。

(6 分)

第一,行业的市场集中程度。

即大企业在市场上的控制程度,用市场占有额来表示。

第二,行业的进入限制,它来自自然原因和立法原因。

第三,产品差别。

是同一种产品在质量、牌号、形式、包装等方面的差别。

G

(2)根据行业的市场集中程度、行业的进入限制和产品差别,可以把市场结构分为

四种类型:

(8 分)

第一,完全竞争。

它是一种竞争不受任何阻碍和干扰的市场结构。

第二,垄断竞争。

它是既有垄断又有竞争,垄断与竞争相结合的市场。

第三,寡头。

它是只有几家大企业的市场。

第四,垄断。

它是只有一家企业控制整个市场的供给。

Y2.用图形说明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分析的三种宏观经济均衡状况。

(1)总需求—总供给模型是要说明均衡的国内生产总值与物价水平的决定的。

总需求

曲线与短期总供给曲线相交时就决定了均衡的国内生产总值和均衡的物价水平。

这时

总需求与总供给相等,实现了宏观经济的均衡。

(3 分)

(2)总需求曲线(AD)与短期总供给曲线(SAS)以及长期总供给曲线(LAS)正好相交

于一点。

这时 Y0=Yf0(3 分)

(3)总需求曲线(AD)与短期总供给曲线(SAS)相交时,长期总供给曲线(LAS)在交

点的左边,这时 Y0>Yf0,这种均衡称为大于充分就业的均衡。

这时,存在通货膨胀的

压力,经济过热。

(3 分)

(4)总需求曲线(AD)与短期总供给曲线(SAS)相交时,长期总供给曲线(LAS)在交

点的右边,这时 Y0

这时,资源没有得到充

分利用,经济中存在失业。

(3 分)

 

5

 

(5)作图 3 分。

 

Y1.用需求弹性理论解释“薄利多销”和“谷贱伤农”这两句话。

(1)“薄利多销”是指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小幅度降价使需求量大幅度增加,而引起

的总收益的增加。

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其价格与总收益成反方向变动。

“薄利”就是

降价,降价能“多销”,“多销”则会增加总收益。

(7 分)

(2)“谷贱伤农”是指粮食丰收了,价格下降,农民收入减少,需求缺乏弹性的商品,

其价格与总收益成同方向变动。

粮食是生活必需品,缺乏弹性,在粮价下跌时,需求

增加的并不多,这样就会使总收益减少,农民受到损失。

(8 分)

Y2.用图形说明,20 世纪 70 年代石油价格上升引起了哪一种类型的通货膨胀。

(1)石油是成本中重要的一部分,石油价格上升使成本增加,短期总供给曲线 SAS1

向上移动至 SAS2。

(4 分)

(2)石油价格上升只影响短期总供给,并不影响总

需求和长期总供给。

短期总供给曲线向上移动决定了

价格水平为 P2,价格水平从 P1 上升到 P2 是由于成本

的增加所引起的。

这种由于成本增加所引起的通货膨

胀称为供给推动的通货膨胀。

(6 分)

(3)当 AD 和 LAS 不变时,SAS 的向上移动引起通货

膨胀和经济衰退(GDP 减少有 Y1 减少到 Y2)。

(2 分)

(4)作图占 3 分。

R1.如果中东地区动荡会使石油减产,根据价格理论分析这种变化对汽车市场的影响。

(1)石油减产,石油的公告曲线向左移动,由 S1

移动到 S2。

(4 分)

(2)石油供给曲线向左移动会使汽油的价格上升

(从 P1 上升到 P2),数量减少(由 Q2 减少到 Q1)。

(4 分)

(3)汽油与汽车是互补品,汽油价格上升会引起

汽车的需求减少。

(4 分)

(4)作图占 3 分。

 

6

 

S2.什么是汇率?

为什么一些国家在国内经济衰退时实行本国货币贬值(汇率下降)?

(1)汇率又称“外汇行市”或“汇价”,是一国货币单位同他国货币单位的兑换比率。

(3 分)

(2)一国货币贬值(汇率下降)时,如果外国产品价格不变,用本国货币表示的外国

产品的价格就上升,从而进口减少,但用外国货币表示的本国产品的价格下降,从而

出口增加。

(6 分)

(3)汇率下降引起一国出口增加,进口减少,净出口增加,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