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定性冠心病心脏康复药物处方管理专家共识最全版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3975434 上传时间:2022-10-16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98.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稳定性冠心病心脏康复药物处方管理专家共识最全版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稳定性冠心病心脏康复药物处方管理专家共识最全版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稳定性冠心病心脏康复药物处方管理专家共识最全版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稳定性冠心病心脏康复药物处方管理专家共识最全版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稳定性冠心病心脏康复药物处方管理专家共识最全版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稳定性冠心病心脏康复药物处方管理专家共识最全版Word格式.docx

《稳定性冠心病心脏康复药物处方管理专家共识最全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稳定性冠心病心脏康复药物处方管理专家共识最全版Word格式.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稳定性冠心病心脏康复药物处方管理专家共识最全版Word格式.docx

通过药物管理实现药物最大疗效是心脏康复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心脏康复药物处方管理应遵循如下原则:

(1)遵循指南建议给予规范化药物处方;

(2)个体化选择用药方案;

(3)关注药物的相互作用和不良反应;

(4)关注药物对运动耐量的影响;

(5)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

(6)发挥临床药师的作用。

二、冠心病心脏康复药物处方管理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遵循指南使用冠心病治疗药物

国内外指南一致建议将冠心病治疗药物分为改善预后和改善心绞痛两类。

改善预后的药物包括阿司匹林(如不能耐受选择氯吡格雷)、他汀类药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不能耐受,可选择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替代)、β受体阻滞剂;

改善心绞痛的药物包括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calciumchannelblocker,CCB)、硝酸酯类、伊伐布雷定和心肌代谢药物曲美他嗪,药物的具体使用方法见我国和欧美国家的稳定性冠心病诊断治疗指南[1,3,4],本共识不再详述。

(二)个体化用药方案

个体化用药方案应考虑以下因素:

患者需要使用的药物类别、剂量大小、应达到的靶目标和是否能够达到靶目标。

冠心病治疗药物β受体阻滞剂、他汀类药物、降压药物和降糖药物需考虑剂量大小、应达到的靶目标和是否能够达到靶目标。

建议根据指南结合患者的病情、合并症和生命体征等选择药物;

根据治疗靶目标结合年龄、性别、体重和既往用药史等调整药物剂量。

1.β受体阻滞剂控制心率达标:

美国心脏协会(AHA)冠心病二级预防指南推荐,左心室射血分数正常的心肌梗死或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持续使用β受体阻滞剂3年,根据病情可以停用;

左心室射血分数<

40%的冠心病患者应长期使用β受体阻滞剂[5]。

指南推荐选择的β受体阻滞剂为美托洛尔、比索洛尔和卡维地洛。

强调使用β受体阻滞剂要个体化调整剂量,将患者清醒时静息心率控制在55~60次/min之间。

如未达到靶目标或不能耐受β受体阻滞剂,伊伐布雷定适用于窦性心律>

70次/min的慢性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单独或与β受体阻滞剂联合应用[1]。

患者如为老老年(>

75岁)、身材矮小、低体重、血压或心率偏低,应从小剂量开始,如年轻、肥胖、血压或心率偏快,可从常规剂量开始,还应结合既往用药时患者对药物的反应。

2.他汀类药物控制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lipoproteincholesterin,LDL-C)达标:

若无禁忌,无论入院时患者总胆固醇和LDL-C是否升高,都应启动并长期使用他汀类药物。

如使用他汀类药物后LDL-C没有达到目标值,或不能耐受他汀类药物,可联合使用依折麦布5~10mg/d。

他汀类药物剂量倍增,降低LDL-C的效果仅增加6%,随着剂量增加他汀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增加。

他汀类药物联合依折麦布后,降低LDL-C的效果增加20%,安全性良好。

LDL-C的控制目标:

根据2014年中国胆固醇教育计划血脂异常防治专家建议[6],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或其他1项心血管危险因素时,LDL-C<

1.8mmol/L(70mg/dl)。

3.控制血压和血糖达标:

血压控制目标为≤130/80mmHg(1mmHg=0.133kPa);

血糖控制目标为糖化血红蛋白≤7%。

(三)关注药物安全性和药物相互作用

心脏康复医护人员应关注药物不良反应的主动管理,及早发现不良反应,避免药源性不良后果;

充分了解患者的合并用药情况,不同种类的药物间容易存在相互作用,导致药效降低和不良反应增加。

冠心病治疗药物的常见不良反应、禁忌证和处理方案见表1。

表1

冠心病治疗药物的常见不良反应、禁忌证和处理方案

冠心病患者常合并多种代谢性疾病以及其他合并症,制定药物处方时应全面了解患者服用的各种药物,避免重复用药,从而降低药物相互作用。

从肝脏细胞色素P450酶系统代谢的药物很有可能发生药物相互作用,冠心病治疗药物中主要为他汀类药物。

他汀联合应用奥美拉唑、利福平、地塞米松、卡马西平等药物,可减弱他汀类药物的作用;

联合应用抗生素(红霉素、克拉霉素)、抗病毒药物、抗真菌药物、CCB(拉西地平、地尔硫、硝苯地平、维拉帕米、尼莫地平)、抗心律失常药物(胺碘酮、普罗帕酮)、抗抑郁药(三环类、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文拉法辛)、免疫抑制剂、抗肿瘤药物等可能增加他汀类药物的作用和不良反应,需注意调整剂量。

(四)关注药物对运动耐量的影响

目前越来越多的心血管专业学者认识到,冠心病治疗不仅要关注解剖学狭窄的改善,更要关注功能状态的改善。

运动耐量是功能状态的评价指标,是目前已知的心血管疾病患者预后的最强预测因素,独立于传统危险因素(左心室射血分数、B型利钠肽、心力衰竭病史、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等)[7]。

运动耐量每提高1代谢当量(MET)可以降低全因死亡风险12%[7],同时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状态,最大限度恢复社会功能。

COURAGE研究发现,即使经过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和指南推荐的最佳药物治疗,1年后仍有34%的患者发作心绞痛[8],10年死亡风险仍高达30%[9]。

同时,研究表明,使用冠心病治疗药物后患者的生活质量下降,30%的患者活动受限[10],30%的患者无法工作[10],45%的患者伴有抑郁或焦虑[11],25%的患者停止性生活[12]。

因此,药物处方中除强调坚持使用改善预后的药物外,同时应关注提高运动耐量的药物,进一步改善患者的预后和生命质量。

评价运动耐量的金标准为最大摄氧量,最大摄氧量主要由三方面因素决定:

心脏泵血和运输氧的能力、肺脏气体交换能力和骨骼肌代谢能力。

凡能改善心脏泵血、提高气体交换和骨骼肌代谢能力的方法都可以提高运动耐量。

药物如β受体阻滞剂、硝酸酯类药物、CCB、伊伐布雷定和曲美他嗪等,通过增加心肌收缩力、减少心肌耗氧、减轻外周阻力、改善心肌氧的利用和扩张冠状动脉提高运动耐量。

不同药物对运动耐量的作用机制和影响不尽相同,在使用处方药物时需考虑到药物对患者运动耐量的影响。

β受体受体阻滞剂通过减慢心率、减弱心肌收缩力降低心肌耗氧量以及延长心脏舒张期,增加缺血心肌的血液灌注,通过血流重新分布增加缺血区心肌的血液灌注,提高运动耐量。

应关注β受体阻滞剂对运动耐量的"

不良影响"

,主要不良反应为运动耐量相关的问题,包括乏力和运动不耐受。

评估患者运动耐量或指导患者运动时,应考虑上述因素。

CCB可分为二氢吡啶类与非二氢吡啶类。

两种类型的CCB药理学作用有所不同,其抗心绞痛机制也有所不同。

此类药物对运动耐量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心脏的影响,通过降低心脏负荷、降低心肌耗氧量缓解心绞痛症状,提高运动耐量。

硝酸酯类药物通过扩张冠状动脉和静脉系统降低心脏前负荷,改善心肌供血和降低心肌耗氧,发挥抗心绞痛作用,提高运动耐量。

头痛与低血压是此类药物的常见不良反应。

长期使用可增加其耐药性,需24h偏心给药,导致存在"

空白期"

研究显示,长期口服长效硝酸酯类药物可能加重内皮功能损害,因此如长期口服需要评估其临床价值[13]。

硝酸酯类药物与选择性5型磷酸二酯酶抑制剂(如治疗勃起功能障碍或肺动脉高压的西地那非等)同时服用时,可能会导致严重低血压,故应避免。

伊伐布雷定选择性抑制窦房结的起搏功能,减慢心率,在不影响心肌收缩力的情况下减少心肌耗氧量。

在慢性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与阿替洛尔相比,伊伐布雷定改善患者的运动耐量,减少心绞痛发作次数[14,15]。

该药已被欧洲批准用于不能耐受β受体阻滞剂或经β受体阻滞剂充分治疗后窦性心率仍超过70次/min的心绞痛患者。

其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

眼内闪光"

,一般表现为短暂的局部视野亮度增加,常在治疗开始的2个月内发生。

这种不良反应常可在不停药的情况下自行消失。

改善心肌细胞代谢的药物有曲美他嗪和雷诺嗪。

曲美他嗪通过抑制"

耗氧"

的脂肪酸代谢途径,促进葡萄糖有氧代谢途径,让身体细胞在"

相对缺氧"

的情况下,产生更多的三磷酸腺苷用于机体做功,具有改善心肌细胞代谢和抗缺血的作用。

其预防心绞痛的作用与普萘洛尔相似[16]。

曲美他嗪对细胞代谢的影响不单是作用于心肌细胞,还可作用于骨骼肌,增加骨骼肌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

研究显示曲美他嗪与其他抗心绞痛药物联合,可进一步增强患者的运动耐量1.1~1.5MET[17,18,19,20,21],改善患者生活质量[22],与运动疗法联合使用具有协同作用,进一步提高患者运动耐量[23]。

雷诺嗪为选择性晚钠电流抑制剂,具有抗缺血和改善心肌细胞代谢的作用,可作为抗心绞痛治疗的二线治疗药物。

(五)药物管理在运动康复中应考虑的问题

1.了解患者是否服用抗心绞痛药物:

对服用抗心绞痛药物的患者,运动康复时药物的服用时间和服用剂量应与运动评估前的服用方法保持一致,尤其是β受体阻滞剂、非二氢吡啶类CCB和硝酸酯类药物,以免不同时间和剂量导致的药效不同,影响运动评估或运动训练效果。

如更改上述药物剂量,需重新评估和制定新的运动处方。

治疗师在开展运动治疗时需备有硝酸甘油,并提醒患者运动时携带硝酸甘油,以防止严重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对于发作稳定劳力型心绞痛的患者,可在运动前5~10min使用二硝酸异山梨酯10mg或硝酸酯类喷雾剂,降低运动中出现的心肌缺血,保证运动疗法的有效实施。

2.了解诱发患者发生心肌缺血的运动阈值:

在运动处方和运动指导中,避免使用高于缺血阈值的运动强度。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容易发生急性左心衰竭,心脏康复医师和治疗师在进行康复治疗时需警惕急性左心衰竭的症状,如频繁咳嗽、呼吸困难、肺部啰音和泡沫痰。

3.将心率作为运动靶目标时应考虑药物对心率的影响:

一些药物可能会钝化心脏对急性运动负荷的反应能力,如β受体阻滞剂和非二氢吡啶类CCB,服用后患者的心肌变时性(心率反应)和变力反应(泵血功能)都相应下降。

更改上述药物剂量或服药时间,需重新评估和制定新的运动处方,避免仍然继续使用原心率靶目标,或使用自我感觉用力程度分级(BORG评分)来判断患者的运动强度。

4.关注药物不良反应对运动康复的影响:

硝酸酯类和CCB都具有外周血管扩张作用,运动时骨骼肌血管床扩张,在服用降压药物的基础上,可能会进一步增加外周血管的扩张。

使用扩张外周血管的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