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放工作面作业业规程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975214 上传时间:2022-10-16 格式:DOCX 页数:60 大小:165.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综放工作面作业业规程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综放工作面作业业规程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综放工作面作业业规程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综放工作面作业业规程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综放工作面作业业规程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综放工作面作业业规程Word格式.docx

《综放工作面作业业规程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综放工作面作业业规程Word格式.docx(6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综放工作面作业业规程Word格式.docx

奥陶系中统上马家沟组(C2s):

为灰色、深灰色厚层状石灰岩,质纯性脆,致密坚硬。

中夹棕褐色黄色斑点状的豹皮灰岩,灰绿色钙质泥岩或泥岩。

底部为灰褐色同生角状灰岩。

厚约140m。

石炭系中统本溪组(C2b):

本组多为灰色砂质泥岩、泥岩及灰白、浅黄色中粒砂岩,中部一般有两层灰色石灰岩,下层常定为标志层K1,致密,偶夹海相化石,中上部偶夹凸镜状煤线,底部多为青灰色铝土泥岩及褐红色铁质泥岩。

厚度23.0~54.0m,一般厚42.0m。

与下伏奥陶系灰岩呈平行不整合接触。

石炭系上统太原组(C3t):

为本区主要含煤地层,主要含4号、9号、11号煤层。

其顶部主要为一厚煤层组及砂质泥岩之薄层互层,其煤层间多夹有高岭土、砂质泥岩和炭质泥岩;

上部为一厚层之砂带,夹一不稳定之薄煤层;

中部为一煤层组,赋存有薄煤层与砂质泥岩互层,其厚煤层间夹有高岭土、炭质泥岩、砂质泥岩等;

下部主要为砂质泥岩、薄层泥灰岩、砂岩并夹一厚煤层。

其厚度为43.0~112.0m,一般厚90.0m,与本溪组呈整合接触。

二叠系下统山西组(P1s):

本组主要为灰白、灰黄色厚层状中、粗砂岩,偶夹薄层状砾状砂岩,其次为灰色、暗灰色或黄绿色粘土质泥岩及砂质泥岩,中下部局部夹1~2层发育不稳定之煤层,底部之粗砂岩或砾状砂岩定为标志层K3。

本组厚度38.0~90.0m,一般厚58.0m,与下伏石炭系上统太原组地层呈整合接触。

二叠系下统下石盒子组(P1x):

本组主要为灰黄绿及浅黄色厚层状中粗砂岩,间或与青灰色泥岩、青灰色砂质泥岩互层,砂岩之岩性及厚度变化均较大,胶结较疏松,交错层理,中部常夹1~3层硬质及软质耐火粘土,砂质泥岩及泥岩中常含植物化石,底部常有一层不稳定之粗砂岩或砾状砂岩,定为标志层K4。

本组厚度40~120.0m,一般厚80.0m,与下伏山西组地层呈整合接触

二叠系上统石盒子组(P2s):

与下伏下石盒子组地层呈整合接触关系。

岩性为兰灰、灰色、灰绿、暗紫红色砂岩砂质泥岩、粉砂岩,中夹灰绿色、浅紫色中粗粒砂岩及其途镜体。

下部为厚层状灰白~黄绿色粗砂岩,分选差,常含砾石及泥质团块,多形成砂岩陡壁,上部疏松,易风化。

底界标志层为灰白、灰绿色含砾粗砂岩,含绿色矿物及肉红色长石,交错层理极其发育。

本组地层厚约60m。

第三系上新统(N2):

本统地层与下伏地层呈角度不整合接触。

岩性为棕红色粉砂质亚粘土,内含黑色铁锰质斑点,中下部常夹3~5层钙质结核。

第四系(Q)

中、上更新统(Q2~3):

上部为土黄色粉砂质亚沙土,垂直节理发育,.其底部有2~6m的砾石层;

下部为线红色沙质粘土,其底部有2~4m沙砾层。

厚5~80m,一般为50m左右。

全新统(Q4):

冲积层,为现代河床、河漫滩堆积物,以砾石为主,间有一些沙土;

二级阶地为亚沙土平次生黄土,含较多的腐植土。

厚约25m直接顶:

粗砂岩,灰白色,厚度1.66—4.24m,平均厚2.83m,分选性极差,颗粒带有棱角,成份以石英,长石为主,局部地段有粉砂岩厚1.02m。

直接底:

灰白色细砂岩,厚度0.25—3.85m,平均厚1.60m,含暗色矿物,致密坚硬,分选性好,颗粒不明显,局部地段顶部含有黑色泥岩,平均厚1.35m。

2)、含煤地层地质特征

石炭系中统本溪组(C2b):

岩性由铝土岩、泥岩、细碎屑岩及薄层石灰岩组成。

含黄铁矿结核及星散状黄铁矿,缓波层理及水平层理较发育。

顶部泥岩中见有透镜状细砂岩包裹体。

其岩相以滨海相、浅海相为主,其次为过渡相与泥岩沼泽相。

古地理属滨海平原型。

含煤性很差,仅上部含一薄煤层,厚0~0.85m。

本组地层以铁铝岩层和泥质岩较发育。

厚42m。

石炭系上统太原组(C3t):

为主要含煤地层。

岩性由灰白色碎屑岩,深灰色泥岩,煤层及泥灰岩组成,砂岩中具缓状层理及微斜层量。

其中碎屑岩比值较大,为一套以海陆交互相为主的含煤岩系。

其岩相为滨海相、三角洲相、冲积相及泥岩沼泽相。

自中石炭世起华北陆台下降,开始接受沉积,并伴随着小型振荡运动。

到上石炭世展现了一个广阔的滨海冲积平原的古地进景观,由于距陆缘侵蚀区较近,地壳的沉降幅度与沉积物补偿大致平衡。

保持了泥岩沼泽的聚煤环境。

形成了4、9、11号三层煤层。

在井田内4、9、11号三层煤厚度分别为9.05~11.75m,7.45~8.75m,1.00~5.34m,各煤层赋存稳定。

二叠系下统山西组(Pls):

岩性以灰白色不同粒级碎屑岩为主,间夹浅灰色粘土岩,含l~3层极不稳定的薄煤层,全组厚40~86m,一般厚65m。

其岩相为河床相,河温滩相、泥岩沼泽相;

含煤性差,煤层薄,在本区零星分布,无经济价值。

砂岩横向变化大,见有冲刷现象。

全组厚度变化不大,规律性不明显。

(见附图:

1.3地质构造

1).区域构造

本井田地处宁武煤田北部,宁武煤田为一继承性向斜构造盆地。

宁武向斜轴走向:

井坪~阳方口近SN;

阳方口~静乐为NE30°

,向斜轴除朔县平原偏向西部外,一殷偏向东部,且东翼地层倾角大于西翼,为一不对称向斜。

宁武煤田东部结构造较西部复杂,地层倾角30°

以上,有的达70~80°

,甚至直立、倒转。

大的逆断层多分布于此。

中部地层倾角平缓,一般在10°

以下,无急剧褶曲,微倾斜波状起伏比较发育,其两翼倾角一般在2~5°

左右。

断裂发育在煤田东西两侧,主要在东部。

以走向NE20~50°

一组为主,多为高角度的正断层,逆断层较少。

另一组为NW15~45°

,但数量稀少,规模较小,影响甚微。

2).边帮区构造

边帮区位于宁武煤田朔州矿区东部,宁武向斜北端。

区内仅南部边界有一处断层,末见陷落柱和岩浆岩侵入。

1.4煤尘、瓦斯及自燃情况

1)、瓦斯

据山西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晋安监煤字[2006]9号文,该矿的瓦斯鉴定结果为:

其矿井瓦斯相对涌出量为1.05m3/t,绝对涌出量为0.48m3/min;

二氧化碳相对涌出量为3.18m3/t,绝对涌出量1.45m3/min,属低瓦斯矿井。

但是,随着开采深度和面积的增加,矿井规模的扩大及各种地质条件的变化,瓦斯的绝对和相对涌出量有可能增加。

因此,在今后生产过程中,应加强对瓦斯的监测预报工作,并严格按照煤矿安全生产规程作业,以防发生瓦斯突出事故。

2).煤尘

根据该矿2006年6月5日采取的煤样经国家煤及煤化工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测试,井田内4号煤层火焰长度为>400mm,岩粉用量为90%,有煤尘爆炸性。

因此,在生产中应注意加强防爆措施,及时处理浮煤和粉煤,必要时可洒岩粉,并进行洒水防尘,以防发生煤尘爆炸。

3).煤的自燃

根据该矿2006年6月5日采取的煤样经国家煤及煤化工产品质量监督

检验中心测试,井田内4号煤层吸氧量为0.69cm3/g,自燃等级为Ⅱ,属自燃煤层,而9号和11号煤层其化学性质与4号相近,亦属自燃煤层。

其自然发期为6个月。

因此,在今后回采过程中,应加强对采空区的封闭工作,抓好巷道中浮煤、木屑、油脂等易燃物质的清理与回收工作,以减少和杜绝煤层自燃发火的可能。

本面所采矿联井9#煤属低瓦斯工作面,煤炭自燃倾向等级为二类自燃倾向,煤尘具强爆炸性。

回采时要求防爆设施齐全,并制定严格的防爆措施,并且严格执行防爆措施。

1.5煤系及煤质

XX工作面所采煤层为石炭系上统太原组9#煤层,煤层产状平缓,裂隙较发育,9#煤层厚8.5—9.5m,平均厚度9m,在本工作面9#煤顶部与8#煤合并,9#煤底部与10#煤间距为1.6——5.35m,平均为3.04m,(在本区10#煤平均厚度0.81m)。

9#煤层结构复杂,含夹矸2—6层,夹矸岩性多为黑色粉砂岩,局部中间夹灰褐—黑褐色高岭石2—3层,9#煤层为半亮型—半暗型,油脂光泽,条带状结构,该工作面煤层节理发育,性脆,见黄铁矿结核,局部地段顶部有高灰分煤平均厚2.09m。

1.6工作面水文地质情况

1).区域水文地质概况

区域位于朔州盆地水文地质单元,其地表水为海河流域的桑干河水系,深部奥灰水属神头泉域,其直接补给区为西部的管涔山和东南部的吕梁山、恒山基岩裸露区及河流渗漏段。

在接受大气降水垂直渗透补给后,深层奥灰水向东南方向运输,最终在神头、新磨、小泊一带以群泉形式排出地表,神头群泉出露标高在1048~1058m之间,流量7m3/s左右,有逐年减少趋势。

煤系地层裂隙水和松散岩类孔隙水,在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后,有互补现象,在基岩切割深处,多以泉的形式排出地表,最终汇入桑干河。

根据含水岩系的含水介质及地下水动力特征,分为如下三类含水岩组。

⑴碳酸盐岩类岩溶裂隙含水岩组

主要指寒武、奥陶系灰岩,该地层在区域西部,西北部大面积裸露,形成岩溶水补给区。

在矿区范围内是岩溶水迳流区,该含水岩组由于补给面积,岩溶裂隙发育,富水性极强,单井出水量可达500m3/d以上,水质类型为HCO3~Ca·

Mg,水质质好。

⑵碎屑岩类裂隙含水岩组

主要指石炭系太原组砂岩、二叠系出西组砂岩和石盒子组砂岩。

该地层广泛分布于区域的中部和北东部。

该含水岩组由于受构造控制,富水性极不均匀,在构造发育部位和风化带中,富水性较好,在裂隙不发育部位富水性较弱,一般属弱富水含水层,水量可达3~30m3/d,水质较好。

⑶新生界松散岩类孔隙含水岩组

主要指第四系中、上更新统和全新统地层。

按沉积物堆积类型主要有三种含水层,一是盆地周围洪积扇中的砂砾石含水层;

二是山间凹地及主要沟谷中冲洪积层中的孔隙含水层;

三是洪积扇前倾斜平原中的砂层孔隙含水层,该含水层厚5~15m,补给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和基岩裂隙水的侧向补给,含水层在洪积扇中部,富水性一般较好,在山间凹地及主要沟谷中间沉积较厚时,由于基岩的侧向补给,富水性亦好。

沉积在梁茆之上的松散层多为透水不含水岩层。

在赋存条件较好地段,可作为临时供水水源。

2).井田主要含水层

⑴奥陶系岩溶裂隙含水层

奥陶系石灰岩是煤系地层的基底,是煤层的间接充水含水层,井田奥陶系岩溶水属神头泉域,据《山西省平(鲁)—朔(县)矿区马关河西详查地质报告》,本井田奥灰水水位标高在1070~1100m之间。

根据该报告资料奥陶系下马家沟组与亮甲山组岩溶裂隙比较发育,属强富水含水层,而上马家沟组富水性不佳,仅在一段局部裂隙发育,富水性较差。

该组是本区主要含水层,一般单并出水量可达500m3/d以上,水质良好。

⑵石炭系太原组砂岩裂隙含水层

该组含水层是主采9、11号煤层的主要充水含水层,11号煤下部的K2砂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反思汇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