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审定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除法的运算性质》精品.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97327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8.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审定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除法的运算性质》精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最新审定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除法的运算性质》精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最新审定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除法的运算性质》精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最新审定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除法的运算性质》精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最新审定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除法的运算性质》精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审定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除法的运算性质》精品.docx

《最新审定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除法的运算性质》精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审定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除法的运算性质》精品.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审定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除法的运算性质》精品.docx

最新审定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除法的运算性质》精品

《除法的运算性质》

教学目标:

1.懂得一个数除以两个数的积,可以用这个数依次除以

积的每一个因数。

2.会用上述除法的运算性质进行简便运算。

3.培养学生认真审题能力,会合理选择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

运用除法运算性质进行简便运算

教学难点:

除法运算性质的理解

教学准备:

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知识铺垫,激发兴趣

口算:

5600÷564800÷244000÷1000300÷10

25×4125×8100÷41000÷125

4×16*512-178-22=[512-(178+22)=512-200=312]

*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依据是什么?

减法的运算性质内容是什么?

出示板书:

减法运算性质

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用这一个数减去这两个减数的和。

知识铺垫,为知识迁移作准备。

二.知识类比,初探新知

1.继续口算,得出左右两个算式相等

36÷9÷2=36÷(9×2)(此题说说口算顺序)

100÷4÷25=100÷(4×25)

72÷4÷2=72÷(4×2)

2.小组讨论,探究规律

思考题:

a.观察每组题左右两个算式有什么相同地方?

b.观察每组题左右两个算式有什么不同地方?

c.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3.交流反馈

a.数字相同,得数相同

b.〈1〉右边多了一个括号,运算顺序改变

〈2〉连续除以两个数变成了除以这两个除数的积

(即第二个÷变成了×,运算符号改变)

c.规律是:

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

除以这两个除数的积。

4.揭示课题,认知新知

这就是今天我们学习的新知识,除法运算性质(板书)

(在减法运算性质上,生讲,师改板书)

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用这个数除以这两个除数的积。

生齐读一遍。

知识类比,小组讨论,交流。

利用知识迁移规律让学生主动探究新知,突破难点。

三.验证新知,深化认知

1.设疑:

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改成除以这两个除数的积。

什么改变了运算顺序和方法,而结果还是一样呢?

2.师演示幻灯,生观察:

有20个乒乓球

°

°

°

°

°

先平均分成2份

°

°

°

°

°

再平均分成5份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现在每份乒乓球有多少个?

a.师:

最后得到每份是多少个乒乓球,算式怎么列?

     20÷2÷5=2(个)

b.根据幻灯提问:

大家想一想。

20个乒乓球现在一共平均分

成几份?

10份是怎样得到的?

(2×5)

这题还可怎么列式;20÷(2×5)=2(个)

3.师:

20÷2÷5与20÷(2×5)结果一样吗?

结论:

20÷2÷5=20÷(2×5)

4.师:

从这里我们验证了除法的运算性质道理。

抽生说除法的运算性质内容。

通过实例,验证新知,明确算理,进一步理解除法运算性质。

四.应用性质,学习简便运算,进一步深化认知。

1.出示例6:

1200÷25÷4

〈1〉激趣:

师很快说出答案,12

〈2〉设疑:

你们知道老师是怎样想的?

〈3〉小组讨论:

(四人小组)怎么做能很快算出答案?

〈4〉反馈交流师板书:

1200÷25÷4

=1200÷(25×4)

=1200÷100

=12

提问:

为什么这样做较方便?

〈5〉小结:

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如果这两个数的积是整十、

整百、整千……时,我们可以应用除法运算性质,把

连除转化为除以这两个数的积,使计算简便。

2、仿练:

6800÷4÷7

要求:

先小组讨论后动笔练习。

〈1〉小组讨论:

思考题

a.题目中符号和数据又有什么特点?

b.怎样才能很快计算出答案?

〈2〉交流反馈:

6800÷4÷17

=6800÷(4×17)

=6800÷68

=100

提问:

为什么要把连除转化为除以两个除数的积?

3.强化练习:

写出简便计算第一步

〈1〉64000÷125÷8

〈2〉450÷3÷15

〈3〉3300÷4÷25

4.讨论归纳:

在什么情况下,我们要应用除法运算性质,把连

除转化为除以两个除数的积,使计算简便?

5.揭示字母表达式:

老师用a、b、c、表示三个数

让学生说出除法运算性质字母表达式

a÷b÷c=a÷(b×c)

应用性质,学习简便运算。

激趣,设疑,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小组讨论,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体现学生为主体的思想,进一步内化新知。

五.学习除法运算性质的变式和应用,完成认知结构

1.设疑:

老师把这字母式子写成a÷(b×c)=a÷b÷c

提问:

可以吗?

3.学习除法性质变式:

〈1〉谁能用自己的语言把这式子的意思说一遍。

板书:

一个数除以两个因数的积,可以写成用这个数连续

除以这两个因数。

〈2〉设问:

右边和左边相比,有什么变化?

(括号去掉了,括号里的×变成了÷)

〈3〉师举例生讲48÷(12×2)=48÷12÷2

3.填空练习,巩固新知

28000÷(140×25)=28000O140O25

*3300÷(25×33)=3300O33O25

观察*题,发现了什么问题没有。

这是什么道理?

小结:

一个数去除以两个因数的积,可以转化为连除形式。

我们

可以先除以第一个因数,也可以先除以第二个因数。

4.学习简便运算,再次深化认知

(1)出示例75600÷(56×25)

①要求:

生试做师提出要求:

认真审题,看一看题目有什么特点,想一想,把题目

怎样转化一下,计算较方便。

②反馈交流5600÷(56×25)

*=5600÷56÷25

=100÷25

=4

③提问*:

这步依据什么?

为什么要把除以两个因数的积转化

为连除?

转化时要注意什么?

(2)巩固例7。

(独立完成后集体反馈)

1800÷(25×18)7200÷(36×25)

*=1800÷18÷25=7200÷36÷25

=100÷25=200÷25

=4=8

*为什么先要除以18?

(3)讨论(归纳):

在什么情况下,我们要应用除法运算性质,

除以两个因数的积转化为连除,也就是添上

了括号。

我们也可以把除以两个因数的积转化

为连除,也就是去掉了括号。

教师适时点拨,学生独立尝试与集体交流相结合,以学生训练为主线,完整除法运算性质认识。

六.变式练习,拓宽认知结构。

1.判断题:

①48÷(12×4)=48÷12×4

②700÷28=700÷(7×4)=700÷7÷4=100÷4=25

③48000÷125×8=4000÷(125×8)

小结:

认真审题,除了看数据特点外,还要看清符号特点,不

能被特殊数字所迷惑。

2.选择题:

1600÷16÷25合理的计算方法是()

A:

1600÷16÷25B:

1600÷16÷25

=1600÷(16×25)=100÷25

=1600÷400=4

=4

小结:

这题按运算顺序计算方便,应用除法运算性质反而不方便。

所以解题时,我们一定要认真审题,观察题目的符号和数

据特征,灵活选用合理的计算方法。

变式练习,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认识深刻性,拓宽学生认知结构,完善知识网络。

七.提高练习,发展能力。

下面各题怎样计算方便就怎样算:

〈1〉6500÷25÷4〈2〉960÷(24×4)

=6500÷(25×4)=960÷96

=6500÷100=10

=65

〈3〉325-136-64〈4〉100÷25×4

=325-(136-64)=4×4

=325-200=16

=125

综合运用新知与旧知,进一步完善学生认知结构,发展学生能力。

八.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新知识?

应用除法运算性质进行简便运算要注意什么?

附:

板书:

除法运算性质

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用也可以说一个数去除以两个数这个数去除以这两个除数的积。

的积等于用这个数连续除以两

个因数。

a÷b÷c=a÷(b÷c)a÷(b×c)=a÷b÷c

20÷2÷5=20÷(2×5)48÷(12×2)=48÷12÷2

简便运算:

1200÷25÷4680÷4÷175600÷(56×25)

=1200÷(25×4)=680÷(4×17)=5600÷56÷25

=1200÷100=680÷68=100÷25‍††

=12=10=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