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江苏省南通市中考历史试题精品解析答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96917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656.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江苏省南通市中考历史试题精品解析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中考江苏省南通市中考历史试题精品解析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中考江苏省南通市中考历史试题精品解析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中考江苏省南通市中考历史试题精品解析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中考江苏省南通市中考历史试题精品解析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江苏省南通市中考历史试题精品解析答案.docx

《中考江苏省南通市中考历史试题精品解析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江苏省南通市中考历史试题精品解析答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江苏省南通市中考历史试题精品解析答案.docx

中考江苏省南通市中考历史试题精品解析答案

江苏省南通市2019年中考历史试题精品解析答案

2019年江苏省南通市中考历史试题

袁老师、吴涛整理

(总分50分,与政治同堂共10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第1~15题为道德与法治试题,第16题为历史试题。

1.战国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局面,其中主张“兼爱”“非攻”的学派是

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墨子创立了墨家学说,墨家在先秦时期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显学”,他提出了“兼爱”、“非攻”,C项符合题意;儒家主张“仁”等学说,A项不符合题意;道家主张无为而治等学说,B项不符合题意;法家主张以法治国等学说,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

2.下图是文物铜方量的图片。

其铭文中记载了公元前344年12月,大良造(爵位)鞅。

定十六又五分之一立方寸的容积为一升。

该文物可实证

A.商朝青铜工艺高超

B.商鞅废除井田制

C.商鞅维护贵族特权

D.商鞅统一度量衡

【答案】D

【解析】

【详解】依据题干时间是公元前344年12月,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356年,商鞅开始变法,其中有一项内容是统一度量衡,让秦国各地在计量物体长短、容积、轻重上有了标准的度量准则,给当时的商业和经济发展提供了便利。

题干图片铜方量是古代计算容积多少的器具,正符合商鞅变法采取的统一度量衡措施,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与题干内容无关,排除;故选D。

3.隋唐时期,科举制度下的考生可以自由报考,而且“取士不问家世”“一切以程文为去留”。

材料主要体现出科举制的特点是

A.注重门第家世

B.取士方式多样

C.关注道德品质

D.公开公平竞争

【答案】D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隋唐时期实行科举制度选拔官员,以考试成绩作为选官的主要依据,打破了门第限制,平民也可以通过真才实学做官,“自由报考”“取士不问家世”“一切以程文为去留”体现出科举制公开公平竞争的特点,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D。

4.唐开成三年(838年),日本僧人圆仁来到今南通如东的国清寺。

此后他走遍半个中国,研学佛法,受到朝廷及地方州县的热情接待。

这说明了唐朝

A.重视中外文化交流

B.中外贸易往来频繁

C.实行开明民族政策

D.社会生活丰富多彩

【答案】A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时期注重与外国发展友好关系,采取开放的对外政策,日本僧人圆仁来到今南通如东的国清寺。

此后他走遍半个中国,研学佛法,受到朝廷及地方州县的热情接待说明了唐朝重视中外文化交流,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

5.中国古代制瓷水平高超。

陆羽在《茶经》中记载的“邢瓷类银,越瓷类玉;邢瓷类雪,越瓷类冰”的现象出现在

A.商朝

B.西汉

C.隋朝

D.唐朝

【答案】D

【解析】

【详解】依据题干“邢瓷类银,越瓷类玉;邢瓷类雪,越瓷类冰”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时期北方邢窑盛产白瓷,南方越窑产青瓷,所以陆羽在《茶经》中记载的“邢瓷类银,越瓷类玉;邢瓷类雪,越瓷类冰”的现象出现在唐朝,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D。

6.“左图右史”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

下图可以用来研究

A.武昌起义

B.护国战争

C.北伐战争

D.转战陕北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题干的图片信息,说明当时云南宣布独立,之后各省纷纷响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5年12月,袁世凯在北京宣布复辟帝制,引起举国反对,南方将领唐继尧、蔡锷、李烈钧等在云南宣布独立,并且出兵讨袁,史称护国战争,袁世凯的军队受挫,南方其他各省之后亦纷纷宣布独立,B项符合题意;武昌起义的时间是1911年,A项不符合题意;北伐战争的时间是1926-1927年,C项不符合题意;转战陕北是1947年,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

7.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地区,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其重大意义是

A.开辟了正确的中国革命道路

B.制定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

C.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D.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央的领导地位

【答案】A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27年10月,毛泽东吸取秋收起义失败的教训,率领秋收起义的部队到达井冈山地区,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的中国革命道路,A项符合题意;1921年中共一大制定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1919年五四运动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1935年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内的领导地位,B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

8.下图是苏皖九专署发给南通船工渡江支前的服务证。

与此相关的历史事性是

A.强渡乌江

B.淮海战役

C.解放南京

D.抗美援朝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图片上的民国三十八年应是1949年,再结合“渡江支前”,可知解放战争时期,1949年4月,百万人民解放军兵分三路,横渡长江,占领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C项符合题意;强渡乌江是在1934-1936年长征期间,淮海战役发生在渡江战役之前,抗美援朝是1950-1953年,ABD三项与“渡江”无关,不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学生仔细观察图片,通过题干的提示词“渡江”可知是渡江战役解放南京,需要学生具备较高的理解图片的能力。

9.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该法令的实施

A.激发了农民参加革命的热情

B.建立了土地公有制度

C.推动了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

D.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

【答案】D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50年,我国开始进行土地改革,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废除封建剥削的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结果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农民翻身获得解放,D项符合题意。

激发了农民参加革命的热情是指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前革命年代的土地政策,建立了土地公有制是1953-1956年三大改造的结果,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始于1978年改革开放开展后,ABC三项说法不正确,排除;故选D。

10.古罗马是欧洲文明发源地之一。

下列有关古罗马历史的叙述,正确的是

A.修建了帕特农神庙

B.颁布了《十二铜表法》

C.被亚历山大帝国所灭

D.伯里克利推行民主政治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帕特农神庙是希腊建筑,A项错误;罗马颁布了《十二铜表法》,是最早的罗马成文法文献,B项符合题意;亚历山大帝国在古罗马灭亡之前已经瓦解,C项不符合题意;伯里克利推行民主政治反映的是古希腊的民主发展,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

11.下图中身着西欧式样衣帽的是彼得大帝。

穿着臃肿长袍的是俄国贵族。

漫画中的场景表明了彼得大帝决心

剪胡须

A.向西方学习

B.废除农奴制

C.推行“殖产兴业”

D.建立资本主义制度

【答案】A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8世纪,俄国相对西欧国家,比较落后,彼得一世决定学习西方进行改革,图片反映的正是彼得一世提倡西欧的服饰礼仪和生活方式,推动了俄国近代化的发展,A项符合题意;废除农奴制的是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于1861年推行农奴制改革,B项不符合题意;推行“殖产兴业”是19世纪日本明治维新的内容,C项不符合题意;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于1861年推行农奴制改革,俄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

12.下表是英国1740年至1861年钢产量的统计数据。

导致英国钢产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时间

1740年

1788年

1791年

1861年

产量

1735吨

6830吨

125079吨

3800000吨

 

A.手工工场的兴起

B.君主立宪制度的确立

C.工业革命的开展

D.参加“一战”需求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题干的表格内容,1740-1861年间尤其1788年以来英国钢产量显著增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765年,英国开始工业革命,1840年,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机器生产取代手工业生产,成为工厂的主要生产方式,极大的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因此出现了题干表格的现象,C项符合题意;手工工场兴起是在工业革命开展以前,君主立宪制度确立的标志是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一战爆发是在1914年,ABD三项与题干表格的内容无关,不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学生根据题干的表格的内容,通过不同时期的钢产量的变化,结合英国此时期的历史史实解答问题,需要学生具备极高的理解能力和总结能力。

13.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领导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是

A.玻利瓦尔

B.章西女王

C.甘地

D.卡斯特罗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为反抗英国在印度的殖民压迫,圣雄甘地发起全国性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C项符合题意;玻利瓦尔是领导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领导者,A项不符合题意;章西女王是领导1857-1859年的印度民族大起义的杰出的女英雄,B项不符合题意;卡斯特罗是1959年领导古巴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领导人,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

14.列宁指出:

我们现在正纠正我们的许多错误,我们正在学习怎样在一个小农国家里进一步建设社会主义大厦而不犯这些错误。

列宁为“纠正错误”而采取的措施是

A.建立苏维埃政权

B.实施新经济政策

C.推行农业集体化

D.改革苏联模式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题干“我们现在正纠正我们的许多错误,我们正在学习怎样在一个小农国家里进一步建设社会主义大厦而不犯这些错误”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十月革命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帮助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挺过了国内战争的危机。

鉴于该政策取得的成功,在1920年底俄国国内战争基本结束的情况下,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但没有收缩,却反而被被加强,但是作为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尝试,它是失败的,反而导致苏维埃政权面临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1921年,列宁实行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所有制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以粮食税代替了余粮收集制,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并且找到了一条在小农占优势的落后的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B项符合题意;A不属于建设社会主义的措施,C发生在列宁之后的斯大林执政时期,D发生在斯大林去世之后,ACD三项不是列宁为“纠正错误”而采取的措施,不符合题意;故选B。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理解“我们现在正纠正我们的许多错误”,结合列宁的措施解答问题,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基本功。

15.1949年,以美国为首12个西方国家代表在华盛顿集会,形成了以对抗苏联、称霸世界为目的的西方集体防御体系。

这就是

A.华盛顿体系

B.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C.华沙条约组织

D.欧洲经济共同体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4月4日,美国、加拿大、比利时、法国、卢森堡、荷兰、英国、丹麦、挪威、冰岛、葡萄牙和意大利在华盛顿签署了北大西洋公约,决定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同年8月24日各国完成批准手续,该组织正式成立,这是美国以对抗苏联、称霸世界为目的的西方集体防御体系,B项符合题意;华盛顿体系是1921-1922年华盛顿会议后形成的体系,A项不符合题意;华沙条约组织是1955年苏联为了应对美国的冷战政策建立的组织,C项不符合题意;欧洲经济共同体是1958年欧洲走向联合成立的组织,D项符合题意;故选B。

二、非选择题(共40分,第31、32题为历史试题。

16.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创了中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