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县十一五期间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纲要草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96849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8.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XX县十一五期间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纲要草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XX县十一五期间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纲要草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XX县十一五期间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纲要草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XX县十一五期间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纲要草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XX县十一五期间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纲要草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XX县十一五期间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纲要草案.docx

《XX县十一五期间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纲要草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县十一五期间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纲要草案.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XX县十一五期间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纲要草案.docx

XX县十一五期间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纲要草案

XX县“十一五”期间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纲要(草案)

前言“十一五”时期是我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迈向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重要历史阶段,“十一五”规划是贯彻落实党中央提出的坚持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的第一个五年规划,从“五年计划”到“五年规划”也体现出我国计划体制的改革趋势和发展方向。

教育作为我县经济社会一个重点领域,其发展时机、规模与速度既要满足不同时段经济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满足社会上更多人求学的需要,使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

因此要科学定位未来几年我县教育的发展目标和总体战略,在全面了解教育现状的基础上,争取把我县建成高水平、有特色、现代化教育强县。

一、“十五”简要回顾1、基本情况目前我县有各级各类学校206所,其中普通高中7所,职教中心、特教中心、成教中心、教师进修学校各1所,民办中专1所,初中40所(国办初中1所,民办初中2所,乡镇中初中37所),小学154所(国办小学5所,民办小学1所,农村小学148所),全县共有高中在校生人,初中在校生人,小学在校生人;另外还有各类幼儿园114所,在园幼儿人;全县共有教职工人。

“十五”期间,我们紧紧围绕发展这一第一要务,不断加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了预定的重大工程建设项目。

2002年完成了一中的整体搬迁,二期工程如期完成,三期工程正在运作,为玉田一中争创国家级重点中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实现了二中、三中的分离和三中寄宿制招生,二中、三中及其它普通高中成功扩建,全县国办中学教育基础设施得到较大改善;2004年实现了实小的整体搬迁,并于2005年开始招收寄宿制学生;以农村中小学为重点的布局调整工作顺利进行,“十五”初期,我县有各类农村中小学268所,目前有185所,五年来共撤并学校81所,提前完成了预定工作任务,实现了规模办学,教育资源得到优化。

2、主要特点

(1)县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发展。

尽管我县经济发展相对较慢,财政十分困难,但县政府始终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在县一中、实小的迁建,二中、仓中的改扩建以及三中、实小寄宿制招生方面,给予了资金和政策支持,使我县教育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办学效益和教育质量逐步提高。

(2)深挖内部潜力,促进教育健康发展。

在“十五”期间,我县接受了两次“普九”复查,实现了教育装备的现代化,教育投入已明显不足,为弥补经费投入不足,教育系统深入挖潜,广辟筹资渠道,通过建筑商垫资、向村队、社会和教育系统广大干部教师集资等方式,共筹集资金万元,保证了教育的健康发展。

(3)大胆尝试新的办学体制,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

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多方借鉴办学经验,充分利用优质教育资源,在实小、三中成功招收寄宿制学生,满足了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

(4)多元化办学格局基本形成。

“十五”期间,民办教育在我县迅速兴起,先后有育英小学、银河中学、极光中学、新世纪中专以及玉花园幼儿园、金色童年幼儿园、烨南幼儿园等多所民办学校在我县成功招生。

我们把民办学校同公办学校共同考核,共同奖励,为公、民办教育的共同发展搭建了公平的发展平台。

全县民办教育形成了幼、小、初、高、中专共同发展的局面,成为我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3、存在问题与差距

(1)教育发展不均衡,农村教育相对薄弱。

城乡之间,乡镇之间以及学校之间管理水平、教学质量差异较大,人民群众择校的倾向还比较严重;尤其是农村教育总体水平较低,与城市的差距很大。

(2)初中生控辍保学工作还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受社会、家庭、学校等诸多因素影响,初中生控辍保学工作任重道远,需要各部门密切配合,努力提高普及程度。

(3)布局调整工作面临新的问题。

一方面撤并学校导致学生上学距离过远,群众确有困难,所以对布局调整工作不理解,有抵触情绪;另一方面,在2011年前后,我县小学又有一个新的入学高峰,所以在布局调整过程中要考虑以上因素,撤建并举,以满足新的入学高峰要求。

二、“十一五”面临的形势1、国际形势分析研究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仍是当今国际格局演变的两个主要趋势。

随着国际局势发生的深刻而复杂的变化,教育事业的也得到迅速发展,新的教育结构正在形成。

教育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发展、促进社会进步的主导力量,人才竞争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各国政府纷纷调整教育发展战略,把促进教育进步与创新当作其基本国策之一。

目前,我国的教育工作者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教育竞争力较弱。

我们必须抓住机遇,从积极参与国际竞争的高度安排教育发展战略,发展教育事业,提高教育竞争力。

2、国内形势分析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知识经济的初见端倪和国力竞争的日趋激烈,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将更加旺盛,特别是随着我国加入WTO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教育发展面临更加开放的国际环境和更广阔的市场空间,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教育面临着如何发展基础教育和科学技术,增强为社会服务的职能的问题,面临着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适应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科教兴国战略”和创建国家创新体系对人才的总体要求,适应加入WTO和经济全球化的要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问题。

3、优势条件

(1)办学条件全面改善。

除完成了国办中小学重大建设项目外,以2005年的迎接省“普九”复查为契机,全县校园环境建设有质的提高,80%以上的学校实现了学校的硬化、绿化、美化;图书、仪器器材以及专用教室建设基本满足了教育教学的需要;继续加大危房改造力度到目前基本消灭了校园内的D级危房。

全县各级各类学校的办学条件得到较大改善,为“十一五”期间教育的再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普九”“普三”工作居全市先进水平并于2005年6月、10月我县顺利省“普九”复查和“普三”验收。

我县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普及程度有了很大提高,甚至超过了丰南、迁安等经济好的县区。

省、市领导对我县的“普九”和“普三”工作给予高度评价,先后有数十个外县区单位赴我县学习经验。

(3)教育质量稳步提高。

“十五”期间,新课程改革的稳步推进,教育科研、教研工作的进一步深入。

在小学逐步开设了外语课,等级评价在全县全面推开,素质教育得到较好推进;初中由重点抓优秀率向抓合格率转变,中考合格率逐年提高;以高考为代表的教育综合实力显著提高,我县高考成绩连续 年保持在全县的前3名,连续 年被评为高中工作先进县。

(4)教育现代化装备工作全市领先。

年我县启动教育装备现代工程以来,学校教育装备进展迅速,目前我县所有中心校以上学校均配齐了微机室和多功能教室,全县计算机总数达台,所学校有自己的网站,所学校配备了教师电子备课室 个,所学校实现了教师微机备课。

从2006年开始又有计划地启动了校园网建设和多功能进教室工程,我县现代化装备工作居全市前列。

4、不利因素

(1)资金短缺,教育欠帐严重。

“十五”期间,我县教育装备现代化、两次迎接省“普九”复查以及重大工程建设共投入万元,其中万元为欠帐,年农村费税改革后,许多乡镇教育经费落实不到位,挤占、挪用现象严重,几年来,总欠帐在万元。

教育资金短缺的问题将成为制约我县教育发展的瓶颈。

(2)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人才流失严重。

我县教师学历达标率在全市还处于下游水平,2000年以后,小学、初中没有分配新教师,导致教师年龄偏大(小学尤为明显),“十一五”期间,教师的梯队衔接将成为教育发展面临的新问题。

另外受诸多因素影响,我县教师队伍存在不稳定因素,尤其在近几年,我县有名教师辞去公职,到私立或其它地区任教,急需采取有力措施稳定教师队伍减少人才流失。

(3)人事制度与教育发展不相适应。

三、“十一五”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指导原则1、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科教兴县”、“可持续发展”和“人才强县”三大战略,以“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重点,坚持三个“面向”,贯彻“巩固、深化、提高、发展”的八字方针,巩固成果,深化改革,提高质量,持续发展,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实现全县教育事业的适度超前发展,把教育大县建设成教育强县,为县域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2、发展目标主要目标: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促进普、职、成、幼、特协调发展,继续保持各类教育在全市的先进水平,把玉田县建成唐山市教育较为发达、教育质量较高的地区之一。

到2010年,进一步形成适应玉田经济发展建设需要的现代教育体系,实现教育的和谐发展;大力提高全民受教育的程度,提升人才培养能力和知识贡献能力,全县人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1年,到2020年,人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3年。

――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普及程度明显提高。

到2010年,学前三年教育入园率达到90%;初等教育适龄儿童入学率、巩固率分别达到99.9%;初级中等教育入学率、巩固率分别达到99.5%、98.5%。

到2020年,高水平、高质量普及学前教育和九年义务教育。

――职业教育取得更大发展。

2010年,中等职业学校、技工学校在校生总体规模达到6500人左右,新增劳动力全部接受职业教育或技术培训。

2020年,健全职业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逐步构建与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紧密结合、结构合理、灵活开放、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高中教育水平得到全面提升。

2007年全面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85%,2010年,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0%以上,所有普通高中学校达市级示范性学校以上标准,85%以上的学生在省级示范高中以上学校接受教育。

2020年,高中学校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大幅度提高。

――终身教育体系逐步建立健全。

2010年,学校教育、成人教育、社区教育相互衔接与沟通,基本满足社会多样化教育的需求。

2020年,建成多层次、广覆盖的教育培训网络,基本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

3、指导原则

(1)坚持稳定发展,优先发展的原则。

坚持以改革促发展,加快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创新。

把维护稳定摆在重要位置,及时妥善解决教育热点难点问题,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应有贡献;促进教育与经济的紧密结合,确保教育的优先发展,坚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依靠教育,发展经济从教育抓起,提高教育为经济服务的能力。

(2)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原则。

为我县从人口大县迈向人力资源强县服务。

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的受教育机会和优质教育资源。

建立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

(3)坚持类别协调,城乡协调的原则。

大力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加大对贫困地区教育的支持力度和对职业教育与民办教育的引导、扶持力度,实现教育公平和教育效率的结合,使我县城市教育与农村教育、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以及其它各级各类教育持续、健康、协调发展。

(4)坚持突出重点,持续发展的原则。

在全面推进教育事业协调发展的同时,抓住农村义务教育“重中之重”、职业教育与社会需求不相适应和推进高水平学校以及重点项目建设等重点内容,突出重点任务、重点区域和重点工程。

(5)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改革的原则。

按照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总体要求,把教育发展与教育改革结合起来,消除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教育体制障碍,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勇于开拓,加大对教育的宏观调控,由偏重规模扩张转移到更加注重深化改革、提高质量上来。

四、“十一五”发展方向与重点任务1、发展方向

(一)形成系统优质的学前教育到2010年,形成完善的以省级示范园为龙头,以乡镇中心园为骨干,以中心校独立园为基础,布局合理的学前教育体系。

2007年前,新建一所国办幼儿园,以解决城内人口不断增加、学前儿童入园难的问题。

到2010年全县建成省级示范园2所,市级一类园10所,市级二类标准以上园达到65%,学前三年入园率均达到90%以上。

使全县国办园达到4所,农村幼儿园达到110所,200名幼儿以上的较大园达到20所。

同时,积极探索托幼一体化管理模式,实现学前三年教育向0-3周岁幼儿延伸。

继续保持我县学前教育在全市、全省的领先地位。

(二)积极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均衡发展,提高整体办学水平巩固和完善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充分发挥乡镇政府和村级组织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