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全册教案新教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96824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X 页数:94 大小:386.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全册教案新教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4页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全册教案新教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4页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全册教案新教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4页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全册教案新教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4页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全册教案新教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全册教案新教材.docx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全册教案新教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全册教案新教材.docx(9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全册教案新教材.docx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全册教案新教材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进度表

科目

语文

教学

班级

八年级

教科书名称及册数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

每周

节数

9节

总授课

节数

180节

时间

单元

教学内容

计划节数

实授节数

出入原因

1

2

3

第一单元

活动探究

1消息二则

2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3“飞天”凌空

4一着惊海天

新闻采访

新闻写作

2

2

2

2

2

4

5

6

第二单元

阅读

5藤野先生

6回忆我的母亲

7列夫托尔思泰

8美丽的颜色

写作学写传记

综合性学习人无信则不立

2

2

2

2

2

2

7

8

9

第三单元

阅读

9三峡

10短文二篇

11与朱元思书

12唐诗5首

写作学习描写景物

名著导读

课外古诗词诵读

2

2

2

2

2

2

2

第10周

期中复习

期中复习及期中考试

9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进度表

科目

语文

教学

班级

八年级

教科书名称及册数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

每周

节数

9节

总授课

节数

180节

时间

单元

教学内容

计划节数

实授节数

出入原因

11

12

13

第四单元

阅读

13背影

14白杨礼赞

15散文二篇

16昆明的雨

写作语言要连贯

综合性学习我们的互联网时代

2

2

2

2

2

2

15

16

17

第五单元

阅读

17中国的石拱桥

18苏州园林

19蝉

20梦回繁华

写作:

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

口语交际

名著导读

2

2

2

2

2

2

18

19周

第六单元

阅读

21孟子二章

22愚公移山

23周亚夫军细柳

24诗词五首

写作

综合性学习

2

2

2

2

2

2

第20周

期末复习

期末复习及考试

9

 

1 消息二则

1.了解消息的要素和消息结构,分析消息的特点。

2.理清文章内容、层次并体会本文语言准确、简洁、情感鲜明的特点。

3.感受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4.把握课文中的人物、事件,认识中国革命胜利来之不易,并从中获得有益启示。

第1课时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1.把握课文的内容和消息结构特点。

(重点)

2.品味语言,体会作者的感情。

(重难点)

一、导入新课

1949年4月21日,中国发生了一件决定未来走向的大事。

这节课,让我们共同学习课文《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了解那个重要时刻。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

整体感知,把握文体特点

提问1:

反复朗读课文,勾画出这则消息中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

明确:

时间:

二十一日,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

芜湖、安庆之间;人物:

三十万人民解放军;事件:

渡过长江。

提问2:

参看课文批注,思考:

如果你要把这一消息迅速告知身边的人,你会怎样说?

如果你要把这一消息比较完整地告知身边的人,你会怎么说?

如果你要把这一消息具体地告知身边的人,你会怎么说?

你的告知的方式和消息的哪些部分相对应?

明确:

迅速告知: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完整地告知:

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具体地告知:

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

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

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

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

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

迅速告知对应消息标题;完整地告知对应消息导语。

具体地告知对应消息主体。

提问3:

标题、导语、主体三者具有什么关系?

明确:

标题、导语、主体三者叙说的都是同一事件,但在具体程度上有不同。

这种特点就是人们常说的消息文体的金字塔结构。

这是消息的性质决定的:

把最重要的内容最迅速地让人们了解。

提问4:

电头有什么作用?

明确:

告诉人们消息的来源,增加可信度。

目标导学二:

品读语言,体会作者情感

提问5:

朗读课文,说一说朗读的基调是什么。

抽生朗读,大家评议。

明确:

朗读的基调应该高亢豪迈、充满胜利的喜悦和对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的赞美。

提问6:

默读勾画,哪些词语最能体现作者的感情倾向?

明确:

对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的歌颂:

“英勇的、万船齐放、直取、突破、占领、进击、英雄式的、坚决地、不到二十四小时、即已。

”“英勇的、英雄式的、坚决地”直接赞美人民解放军英勇无畏;“万船齐放、直取、突破、占领、进击”等动词生动形象地写出解放军英勇善战,行动果敢,进军迅速,战果辉煌;“不到二十四小时、即已”说明时间短,战果大,从而表现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

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嘲讽:

“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

”一正一反,对比鲜明,感情强烈。

提问7:

试着用播音员播音的方式,把这则消息读给全班同学听。

学生激情朗读课文。

三、板书设计

我三十万大军导语:

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

胜利南渡长江三十万人渡过长江

英勇善战

(标题)主体时间:

二十日午夜至二十一日进军迅速

地点:

芜湖、安庆之间

人物:

人民解放军三十万大军

事件:

渡过长江

 

第2课时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1.掌握新闻的相关知识,把握新闻内容及结构特点。

(重点)

2.学习课文语言准确精练、详略得当、叙议结合的特点。

(难点)

3.探究我军胜利的原因,感悟正义战争的强大力量。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你们都是通过哪些方式来了解世界的风云变幻、国家的政治策略以及社会的奇闻趣事的呢?

(学生回答广播、网络、电视、报刊以及他人的传话等,教师引出新闻。

)新闻缩短了你、我、他之间的距离,让我们足不出户便可了解国内外时事,获取各种信息。

好的新闻是可以穿越时空,供人们品读与回味的。

今天,让我们来共同研读另一篇来自解放战争时期的新闻佳作,一起重温那段荡气回肠、青春激扬的硝烟岁月。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

朗读新闻,整体感知

提问1:

快速朗读新闻,整体感知课文,用简明的语言说说新闻报道的内容。

明确: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报道了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的时间、地点和战况,指出了战局的发展趋势,分析了敌败我胜的原因。

表现了我军战士英勇善战、锐不可当、所向披靡的英雄气概。

提问2:

再读新闻,理清新闻的六要素。

明确:

人物: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时间:

1949年4月20日夜起至4月22日22时

地点:

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的长江战线

事件发生的原因:

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人民解放军为解放全中国而发起渡江战役。

经过:

三路大军横渡长江。

结果:

突破长江防线,占领南岸广大地区。

提问3:

找出这则新闻的标题、电头、导语和主体,分清主体部分的层次,概括各层层意。

明确:

标题: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电头:

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十二时电

导语:

从“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至“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主体:

从“二十日夜起”至课文最后。

第一层(从“二十日夜起”至“已渡过三十万人”):

写中路军渡江的时间、地点、人数。

第二层(从“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至“不起丝毫作用”):

写西路军渡江的情况,并加以评价。

第三层(从“汤恩伯认为”至课文最后):

写东路军渡江的情况。

目标导学二:

合作探究,研读思考

提问4:

分组讨论:

主体部分为什么按“中路军、西路军、东路军”的顺序叙述?

明确:

中路军首先发起渡江作战,所以先写。

西路军和中路军所遇敌军抵抗甚为微弱,而东路敌军抵抗较为顽强,所以中、西两路军合写在前,东路单写在后。

详写东路激战,文势也涌起高潮。

提问5:

三路大军的渡江情况,哪路详写?

哪路略写?

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明确:

中路军写得简略,是因为新华社在此前已经有关于中路军的详细报道,此处简略交代即可转入下文。

西路军写得稍详,是因为渡江正在进行中,有些事情需要交代,如“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

已渡过的“正向南扩展中”,预示了战役的前景。

东路军写得最详,因为它所遇抵抗“较为顽强”,胜利来之不易,故作详细报道。

不仅较具体地写了战斗情况;而且更详尽地写了战果。

三个层次写得有同有异,有详有略,统一中有变化,避免了重复雷同。

目标导学三:

深入文本,品味语言

提问6:

请学生就语言的准确性,在课文中选例分析。

生甲:

例句:

二十日夜起,……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

明确:

“突破”准确表现了战斗过程(如用“越过”则不准确,因为“越过”的对象是静态的,表现不出战斗经过)。

“渡至”准确表现了水战进军的特点(用“到达”则太泛)。

“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时限明确,准确表现了神速的特点(如用“共”,则时限不明,一般化)。

“至发电时止”,时间比“现在”更为确切。

用“余部”这一军事术语比用“剩下的”更为准确得体。

生乙:

例句:

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明确:

用“歼灭”及“击溃”而不是笼统地说“消灭”和“打垮”;对“要塞”用“控制”,说明江阴要塞已为我军所用;对“长江”用“封锁”,说明不准船只自由通航;对“铁路线”用“切断”,说明我军堵住了敌人从铁路逃跑的退路。

词语搭配准确有力,恰切表明我军锐不可当的气势。

生丙:

用词准确还表现在对某些概念的适当限制上,如西路军所遇之抵抗是“甚为微弱”,而东路军所遇之抵抗则“较为顽强”,这就非常恰切地表现了敌我双方较量的程度,既不一味地夸大自己,也不一味地贬抑敌人,用词恰到好处。

提问7:

请学生就语言鲜明生动、富于感情色彩的特点,在课文中选例分析。

生甲:

“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充满嘲讽蔑视的语气,嘲讽汤恩伯过高估计东面防线的巩固程度,过低估计人民解放军的战斗力,“不料”一词既可见敌人狼狈,又可见我军神勇,感情色彩鲜明。

生乙:

“百万大军”“一千余华里”气势豪迈,排山倒海;“冲破”“横渡”“突破”,胜利豪情,激动人心;我军的“英勇善战,锐不可当”与敌军的“纷纷溃退,毫无斗志”,赞扬与藐视之情,对比鲜明。

三、板书设计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中路军首战告捷      叙     (略)衔接紧密

西路军所向披靡      叙议结合  (详)过渡自然

东路军遭遇抵抗较为顽强  叙     (详)结构严谨

语言特点1.准确、简明、凝练、概括性强

2.鲜明、生动、富于感情色彩

可取之处

课堂中,落实了对新闻内容的概括,明确了“六要素”和新闻结构,强化了对导语的解析及新闻的语言品味,注重了学生学习的自主、合作、探究。

不足之处

对于新闻这种文体,学生刚刚接触,特别是对新闻的结构特点,大多数学生不容易把握。

而第1课时的节奏过快,不利于学生的理解。

2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1.了解二则外国消息的内容,进一步掌握消息的文体特点。

2.体会二则消息迥异的语言风格。

3.抓住关键词句,体会作者的感情。

1.把握首届诺贝尔奖颁发的内容,进一步掌握消息文体特点。

2.了解伦琴等人所做出的巨大贡献,体会诺贝尔宽广的胸怀。

一、导入新课

2015年,中国药学家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什么是诺贝尔奖?

首届诺贝尔奖得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