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万吨大枣综合深加工项目资金申请及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96744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50.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0万吨大枣综合深加工项目资金申请及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10万吨大枣综合深加工项目资金申请及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10万吨大枣综合深加工项目资金申请及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10万吨大枣综合深加工项目资金申请及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10万吨大枣综合深加工项目资金申请及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0万吨大枣综合深加工项目资金申请及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10万吨大枣综合深加工项目资金申请及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0万吨大枣综合深加工项目资金申请及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0万吨大枣综合深加工项目资金申请及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10万吨大枣综合深加工项目资金申请及可行性研究报告

10万吨大枣综合深加工项目资金申请及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提要

1.1.1项目名称

年产10万吨大枣综合深加工项目

1.1.2项目建设性质

扩建

1.1.3项目建设地点

某某省某市工业园区(灵函路西侧)

1.1.4建设规模

根据某市林果业资源情况,结合项目单位的技术水平和资金筹措能力,本项目拟定新增大枣预处理生产、大枣汁生产、精品枣分选及枣浆、枣酱、枣粉生产线,年加工生产各种大枣饮品10万吨。

1.1.5主要建设内容

项目征用土地68.2亩,新建生产厂房、辅属用房36486平方米,新增大枣加工系列生产线5条,新增设施设备130台(套、件)。

1.1.6项目建设方案

本项目纳入2010年某市“资源型城市吸纳就业、资源综合利用和发展接续替代产业专项”,由某市发展和改革委监督指导,某公司组织实施。

项目建设和运营,实行目标管理考核,生产任务、技术指标、费用指标、效益指标、人员编制、考核奖惩标准、员工薪资体系由该公司总部制定下达。

1.2项目建设单位概况

1.2.1项目建设单位名称

某公司

1.2.2法人代表

李秋梅

1.2.3企业性质

民营企业、股份制有限责任公司

1.2.4企业财务状况

截至2009年底,某公司总资产310.6万元,净资产257.7万元,资产负债率13.7%。

实现销售收入95.3万元,利税总额15.2万元,净利润26.5万元。

1.3项目投资概算及资金来源

1.3.1项目总投资

项目总投资16300万元,其中建设投资10156万元,建设期利息144万元,铺底流动资金6000万元。

1.3.2项目资金筹措

本项目拟采用财政资金、银行贷款和企业自筹相结合的筹资办法。

根据国家发改委“关于实施2010年资源型城市吸纳就业、资源综合利用和发展接续替代产业专项的通知”要求,拟申请中央财政补助资金2400万元,占总投资的14.7%;银行贷款6000万元,占投资的36.8%;其余7900万元由企业自筹解决,占总投资的48.5%

1.4项目资金申请报告编制范围

1.4.1确定项目单位的基本情况和财务状况;

1.4.2确定工程技术方案、主要工艺设备选择;

1.4.3确定项目建设的内容、规模、资金来源情况;

1.4.4对项目的建设背景、市场预测、经营风险进行分析;

1.4.5分析项目的建设理由、政策依据;

1.4.6确定项目招投标内容;

1.4.7测算项目的投资估算和经济效益。

1.5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见表1-1)

表1-1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序号

指标名称

单位

指标

备注

1

生产规模

万吨

10

其中:

精品枣

万吨

3.0

枣浆

万吨

4.8

枣酱

万吨

0.6

枣粉

万吨

0.6

枣清汁

万吨

1.0

2

项目占地面积

68.2

3

项目建筑面积

m2

36486

4

项目总投资

万元

106300

5

项目定员

328

6

年新增销售收入

万元

88400

达产年

7

年新增税金及附加

万元

4614

年平均

8

年新增利润

万元

4413

年平均

9

投资利税率

%

55.4

10

投资利润率

%

41.5

11

项目投资税前指标

财务内部收益率

%

29.1

静态投资回收期

5.1

财务净现值

万元

21168.6

12

项目投资税后指标

财务内部收益率

%

20.8

静态投资回收期

6.1

财务净现值

万元

12097.6

13

盈亏平衡点

%

60.1

14

借款偿还期

5

不含建设期

1.6项目综合评价

某省某公司年产10万吨大枣综合深加工项目,对调整某市的农业产业结构、推动林果产业化发展、促进项目区农村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等具有重要的作用。

项目设计,从当地经济发展战略出发,全方位、深层次地分析项目建设的自然环境条件、市场需求前景和建设单位的经济技术水平,在建设内容和方案上进行了科学的设计,对提高项目产品产量、治理环境污染、加快绿色农产品生产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符合国家食品中长期发展规划和某市资源枯竭城市转型规划(2009—2020年)。

项目经济规模适度,投资利润率、财务内部收益率、净现值和还款期等多项经济指标评价合理可行,在国内同行业中处于领先水平。

项目建设单位近三年经济效益良好,资本金落实,银行贷款可靠,具有承担项目建设的能力,可以保证项目顺利实施。

项目建设,可以实现农业经济良性循环,能够带动大枣种植、商贸流通等相关项目的发展,促进县域经济社会持续和谐发展,体现当地政府对就业、增收等民生问题以及接续产业发展的重视。

第二章项目背景及必要性

2.1项目区基本情况

2.1.1基本市情

1、社会人口

某市位于豫秦晋三省交界,隶属于某市,为某省西大门。

全市国土面积3011平方公里(合451.1万亩),耕地面积84.5万亩,下辖10镇、5乡、2个管委会,441个行政村,3588个村民小组。

全市总户数20.72万,社会总人口74.3万,其中农业人口62.1万,农村劳动力38万。

2、产业结构

某市是闻名全国的苹果之乡、黄金之城、旅游胜地,被誉为黄河金三角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国民经济发展呈现效益显著、结构优化、速度较快、运行平稳的良好态势。

2009年第一产业增加值达到22.5亿元,增长6.5%;第二产业增加值达153.2亿元,增长16.7%;第三产业增加值达57.4亿元,增长14.1%;人均生产总值31670元,增长14.0%。

三次产业结构为9.6:

65.7:

24.7,第二产业在经济中占主导地位。

3、经济结构

近年来,某市积极推进“工业强市、农业富民、文化旅游名城”发展战略,加快建设新型有色金属冶炼和加工基地、新型果品生产和加工基地,工业主导产业和特色农业快速成长。

黄金产量突破80万两,是全国最大的黄金矿产品生产加工基地、电解铅生产基地。

围绕果、林、牧、菌、烟、药、菜等特色农业,全市建成了104万亩果品、13.5万亩大枣、25万亩核桃、28万亩速生杨、5.2万亩烟叶、11万亩蔬菜、3600袋食用菌和1173个规模养殖场、35个养殖小区,形成了果蔬加工、中药材加工、林产品加工、畜牧水产品加工等四大产业链条。

全市粮经作物面积比1:

4.5,产值比1:

9,先后被确定为全国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示范县、某省农业标准化示范市。

4、经济发展水平

改革开放以来,某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

2009年,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33.1亿元,地方财政收入10.68亿元,其中财政一般预算收入7.8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984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270元。

经济发展水平位居全省前列,在全国第六届县域经济基本竞争评价中,名列全国县级第138位、中部百强县市第16位。

2.1.2转型背景及优势

1.转型背景

某市是依托黄金开采业而发展起来的典型资源型城市。

40多年来,黄金产业的兴起与发展,已累计向国家交售黄金740多万两(折230余吨),实现利税达140亿元,不仅为国家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而且有力地促进了某市综合经济实力的提高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

但是经过40多年的高强度开放,黄金资源已进入枯竭期,由此带来的各种问题以及资源型城市长期发展中积累的深层次矛盾日趋突出,成为制约某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巨大障碍。

一是黄金资源枯竭,企业生产经营难以为继。

截止2007年底,某市境内金属储量429吨,累计开采量312.45吨,保有金属储量116.6吨,占累计探明储量的27.2%;而2007年度全市境内黄金产量已达62.3万两。

按照某市近三年平均消耗储量与产金量1.3:

1概算,全市金矿可服务年限仅为4.6年,属国土资源部危机矿山类型划分标准中的严重危机之列。

资源枯竭使得部分黄金矿山企业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大量职工下岗失业。

二是产业发展单一,地方财力不足。

依托矿产资源开发,某市逐步形成了以资源开采和加工为主导的经济结构。

2008年,有色金属采选冶炼加工业增加值达101.1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83.8%;实现利润59.6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的92.3%;各类从业人员9万余人,占全市从业人员的比例为61.5%。

黄金资源保有量的减少,有色金属价格的波动,黄金产业的兴衰,既影响到与此相关的下游工业企业和配套的商贸服务企业发展,也使地方财政收入后劲乏力。

2008年,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7亿元,而支出13.9亿元,缺口达6.9亿元,远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三是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社会民生发展缓慢。

长期以来的矿产资源开发,使某市生态环境遭受较大破坏,土壤污染、水体污染、大气污染、地质灾害等给当地人民的生产生活和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严重威胁。

尽管某市城镇居民收入连年增长,2008年已经达到12268元,但与某省、全国同期平均水平相比,分别少963元、3513元,资金缺乏使得民生、社保等社会事业难以推进。

据估算,全市2.8万低保人口,每年低保资金缺口约2000万元;8万城镇职工,医疗保险配套资金缺口约1000万元。

2008年,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在5%左右,约7万多人处于失业和半失业状态,占城镇人口的18.8%,其中黄金企业下岗失业人数占比高达60%以上。

2、转型优势

一是区位优势。

某市通秦连晋、承东启西,是沟通我国中原、东南与西北的重要通道,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由东向西进行战略转移的桥梁纽带,有着横向联合和全方位开放的区位优势。

二是政策优势。

某市适逢难得的战略发展机遇。

2009年3月,某市被列入国家第二批资源枯竭型城市名单,将连续得到国家政策和资金扶持。

2009年9月,国务院通过了《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加快形成陇海铁路沿线经济带,积极培育充满活力的城市群,已被列为中部地区崛起规划的重点。

中部崛起板块的重点区域正是豫陕晋黄河金三角地区,处于“金三角”腹地的某市迎来了重要的发展机遇。

三是资源优势。

某市资源类型多样,有助于非金属产业的培育和发展,特别是林果业资源丰富,产业优势明显,为建设新型果品生产与加工基地提供了保障。

某市苹果色泽鲜艳、酸甜可口、浓香馥郁、品质优良;某市大枣皮薄肉厚、核小色艳、微量元素丰富,均已获得国家原产地域保护。

全市现有果品面积104万亩,大枣13.5万亩,年产果品12亿公斤,产值18亿元,先后荣获“中国苹果二十强县(市)”、“中国果菜加工十强县(市)”。

依托果品加工龙头企业,提升果品深加工规模和水平,打造“果品种植——果食品加工——果汁饮料——包装——果渣综合利用”产业链,可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四是产业优势。

从某市自身来看,通过持续实施项目和品牌带动战略,两大新型工业基地规模不断扩大,含砷矿处理改造、万吨高档铜箔、金银精炼扩建、预还原金属化球团等16个多金属综合冶炼项目相继开工,金色庄园4万吨果酱等3个果蔬生产加工项目建成投产。

农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百万亩苹果基地已经建成,40万亩核桃基地已完成25万亩,20万亩大枣基地已建成13.5万亩。

与此同时,城市建设发展日新月异,商贸旅游产业取得突破,县域经济发展已站上新的起点,以新型工业化带动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促进第三产业协调持续发展。

2.2项目所属行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某市立足果品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坚持用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加快推进新型果品生产和加工基地建设,迅速建成“果品生产—果品加工—果渣饲料加工”产业链条,果品加工业已渐成体系。

至2009年底,全市规模以上果品加工企业已达到7家,主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