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前1000题心理学教育心理学3复习过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951872 上传时间:2022-10-1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3.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前1000题心理学教育心理学3复习过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考前1000题心理学教育心理学3复习过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考前1000题心理学教育心理学3复习过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考前1000题心理学教育心理学3复习过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考前1000题心理学教育心理学3复习过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考前1000题心理学教育心理学3复习过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考前1000题心理学教育心理学3复习过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前1000题心理学教育心理学3复习过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考前1000题心理学教育心理学3复习过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6.“先行组织者”教学技术的提出者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

A.斯金纳B.布鲁纳C.桑代克D.奥苏贝尔

7.根据学习对学习者的个人意义将学习分为无意义学习与有意义学习,这是( )的学习观。

A.人本主义B.建构主义C.认知学派D.行为主义

8.当学生取得好的成绩后,老师和家长给予表扬和鼓励,这符合桑代克学习规律中的()。

A.准备律B.练习律C.效果律D.动机律

9.看见路上的垃圾后绕道走开,这种行为是( )。

A.强化B.惩罚C.逃避条件作用D.消退

10.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本人并没有受到直接的外在强化,但通过观察他人某种行为受到强化,从而在自己身上也产生了类似的强化效果,心理学家班杜拉将这种现象称为()。

A.内在强化B.负强化C.替代强化D.无意强化

11.提出观察学习概念的心理学家是( )。

A.班杜拉B.斯金纳C.华生D.皮亚杰

12.( )即学习者根据一定的评价标准来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监督,来强化相应的学习行为。

A.自我强化B.外部强化C.直接强化D.替代性强化

13.奥苏贝尔认为,学生学习的实质是( )。

A.探究学习B.有意义的发现学习

C.发现学习D.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14.如果一个家长想用看漫画作为强化物奖励儿童认真按时完成作业的行为,最合适的安排应该是( )。

A.让儿童看完漫画以后立即督促他完成作业

B.只有按时完成家庭作业后才能看漫画

C.惩罚孩子过分喜欢看漫画的行为

D.规定每周看漫画的适当时间

15.( )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和认知结构的重要性,主张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对学科结构的一般理解。

A.斯金纳B.布鲁纳C.苛勒D.加涅

16.布鲁纳在教学上提倡( )。

A.指导法B.讨论法C.发现法D.接受法

17.掌握学习是由( )提出的。

A.布鲁纳B.布卢姆C.斯金纳D.艾里斯

18.加涅提出了()的模式。

A.累积学习B.发现学习C.观察学习D.接受学习

19.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不能突袭(比如,应该学习新知识,却进行考试),这不利于学生学习,其做法依据的是学习的()。

A.准备律B.练习律C.效果律D.条件反射

20.()理论认为:

“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进入课堂的。

”它也是我国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之一。

A.人本主义B.认知主义C.行为主义D.建构主义

21.人们在具有道德认识与道德情感的条件下,是否会产生相应的道德行为,主要取决于其( )。

A.道德信念

B.道德动机

C.道德意志

D.道德知识

22.在柯尔伯格道德判断发展阶段论的观点中,只根据行为后果是否受惩罚来判断对错的儿童,其道德判断发展水平处于( )。

A.惩罚和服从取向阶段

B.权威和社会秩序取向阶段

C.良心或原则取向阶段

D.“好孩子”取向阶段

23.人们对于某种行为要求的依据或必要性缺乏认识与体验,不知不觉受到群体压力而产生的跟随他人行动的现象称为( )。

A.模仿

B.从众

C.服从

D.感染

24.根据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的儿童对行为的判断主要是根据客观结果,而不是考虑主观动机。

A.自我中心阶段

B.权威阶段

C.可逆性阶段

D.公正阶段

25.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的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刺激情境称为()。

A.原型B.定势C.变式D.问题

26.已知条件与要达到的目标都比较含糊,问题情境不明确、各种影响因素不确定,不易找出解答线索的问题称为()。

A.有序问题B.无序问题C.有结构问题D.无结构问题

27.已知条件和要达到的目标都非常明确,个体按一定的思维方式即可获得答案的问题称为()。

A.明确问题B.模糊问题C.有结构问题D.无结构问题

28.下列关于问题情境与问题解决关系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问题情境中所包含的事物太多或太少都不利于问题解决

B.问题情境中的刺激模式与个人知识结构是否接近对问题解决没有影响

C.问题情境中事物的空间安排与问题解决没有关系

D.“心理眩感”有助于问题解决

29.下列属于问题解决的是()。

A.漫无目的地幻想B.走路C.联想D.发明创造

30.数学教师在教应用题时,一再强调要学生审清题意,必要时可以画示意图。

这样做的目的是()。

A.牢记题目内容B.很好地完成对心理问题的表征

C.有效地监控审题过程D.熟练地使用计算技能

31.问题解决的过程包括发现问题、理解问题、提出假设和()。

A.思维程序B.调查研究C.检验假设D.论证假设

31..把解决问题的所有可能的方案都列举出来,逐一尝试的假设方法称之为()。

A.算法式B.推理式C.启发式D.演绎式

32.依据经验或直觉选择解法的假设方式称之为()。

33.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写一篇论说文,要解决这一问题,第一步要找出所要支持的观点,第二步是设计引言、比较论据及得出结论,第三步调整整篇文章,完成文章的写作。

对这一问题的解决采用的方法是()。

A.逆推法B.联想法C.计划法D.手段一目的分析法

34.受先前活动影响而产生的心理活动的特殊准备状态称为()。

A.原型启发B.功能固着C.负向迁移D.定势

35.由于看到鸟的飞翔而发明了飞机,这类创造活动的主要影响机制是()。

A.原型启发B.功能固着C.负向迁移D.定势影响

36.创造性是指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有一定价值的产品的()。

A.智力技能B.思维品质C.思维程序D.能力或特性

37.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

A.形象思维B.发散思维C.辐合思维D.直觉思维

38.提问者要求列举砖头的各种用途。

可能的答案是:

作建筑材料,当打人的武器,代替直尺划线,可以垫高等。

这种寻求答案的思维方式是()。

A.直觉思维B.聚合思维C.抽象思维D.发散思维

39.一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在规定的时间内能产生大量不同的观念,这表明其思维具有()。

A.流畅性B.变通性C.指向性D.独创性

40.一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不墨守成规,不钻牛角尖,能随机应变,触类旁通,对同一问题想出多种不同类型的答案,这表明其思维具有()。

41.一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能独具匠心,想出不同寻常的、超越自己也超越同辈的新奇性意见,表明其思维具有()。

42.创造性与()无关。

A.智力B.发散性思维C.生活条件D.人格

43.教师对学生的错误不能持完全否定态度,更不应指责,要给予一定的启发式反馈。

这体现了在塑造创造性的个性时要注意()。

A.解除个体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

B.保护学生的好奇心

C.鼓励学生的独立性和创新精神

D.给学生提供具有创造性的榜样

44..通过集体讨论,使思维相互撞击,迸发火花,达到集思广益的效果的思维训练方法称为()。

A.讨论法B.头脑风暴法C.启发法D.用途扩散法

45.“利用红色可以做什么”属于()发散思维。

A.用途扩散B.结构扩散C.方法扩散D.形态扩散

46.尽可能多地画出包含△结构的东西,并写出或说出它们的名字属于发散思维训练中的()。

A.结构扩散B.方法扩散C.形态扩散D.用途扩散

47.读文章标题,去猜测文中具体内容是属于()。

A.头脑风暴训练B.自我设计训练

C.发散思维训练D.推测与假设训练

48.个体对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的目标的主观估计是()。

A.学习需要B.学习动机C.学习迁移D.学习期待

49.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A.马斯洛B.韦纳C.阿特金森D.班杜拉

50..韦纳将人们活动成败的原因归结为六个因素,其中不属于自身内在因素的是()。

A.能力高低B.努力程度C.任务难易D.身心状态

51.口渴会促使人做出觅水的行为活动,这是动机的()。

A.导向功能B.激活功能C.强化功能D.调节与维持功能

52.小张为了得到老师或父母的奖励而努力学习,则他的学习动机是()。

A.高尚动机B.内部动机C.外部动机D.低级动机

53.一般来说,由()支配下的行为更具有持久性。

A.内在动机B.外在动机C.交往动机D.无意识动机

54.根据学习动机的来源,可以把学习动机分为()。

A.社会动机与个人动机

B.工作动机与提高动机

C.高尚动机与低级动机

D.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

55.马斯洛需要层次论中的最高层次是()。

A.安全需要

B.尊重的需要

C.爱与归属需要

D.自我实现的需要

56.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阿特金森认为,避免失败者的目的是避免失败,减少失败感,所以他们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难的任务,当一项任务的成功率为50%时,他们会()。

A.可能选择B.犹豫不决C.回避这项任务D.坚决选择

57.与学习的社会意义和个人前途相联的学习动机是()。

A.近景的直接性动机B.内部动机

C.远景的间接动机D.外部动机

58.来源于学生对学习内容或学习结果的兴趣的动机是()。

A.高尚的动机B.远景的间接性动机

C.低级的动机D.近景的直接性动机

59.学习动机有高尚与低级之分,其划分标准是学习动机的()。

A.作用B.社会意义C.动力来源D.个人的前途

60.把个人学习与社会主义事业相联系,为未来参加祖国建设做出贡献而学习的动机属于()。

A.间接的远景性动机B.直接的近景性动机

C.间接的近景性动机D.直接的远景性动机

61.人们总是希望自己能成为某一社会群体中的一员,并被其他成员所认可。

这种动机属于()。

A.工作动机B.成就动机C.交往动机D.生理动机

62.能够激起有机体的定向行为,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称为()。

A.需要B.动机C.强化D.诱因

63.某学生认为考试成功是自己的一贯努力,其归因是()。

A.内部、不稳定、可控制的B.外部、稳定、不可控制的

C.外部、不稳定、不可控制的D.内部、稳定、可控制的

64.()内驱力将学业成就看作是赢得地位和自尊的根源。

A.学习B.认知C.自我提高D.附属

6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样的学习动机属于()。

A.近景性内部动机B.近景性外部动机C.远景性内部动机D.远景性外部动机2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初中作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