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美学思想PPT格式课件下载.ppt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13947422 上传时间:2022-10-15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29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魏晋南北朝美学思想PPT格式课件下载.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魏晋南北朝美学思想PPT格式课件下载.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魏晋南北朝美学思想PPT格式课件下载.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魏晋南北朝美学思想PPT格式课件下载.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魏晋南北朝美学思想PPT格式课件下载.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魏晋南北朝美学思想PPT格式课件下载.ppt

《魏晋南北朝美学思想PPT格式课件下载.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魏晋南北朝美学思想PPT格式课件下载.ppt(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魏晋南北朝美学思想PPT格式课件下载.ppt

孔子就重视对人格美的鉴赏。

但是他的着眼点是人的道德。

他讲的人格关其实就是“善”。

到魏晋时代,在士大夫中间人物品藻大为盛行,成为一种社会风气。

这时人物品藻已不再象东汉那样着重人物的经学造诣和道德品行,而是着重于人物的风姿、风采、风韵。

时人目王右军,飘如游云,矫若惊龙。

(容止)嵇康身长七尺八寸,风姿特秀。

见者叹日:

“萧萧肃肃,爽朗清举。

”或云:

“肃肃如松下风,高而徐引。

”山公日:

“嵇叔夜之为人也,岩岩若孤松之独立,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将崩。

”(容止),第二,从世说新语中我们可以看到,魏晋士大夫文人对自然美的欣赏,已经突破了“比德”的狭窄的框框。

他们不是把自己的道德观念加到自然山水身上,而是欣赏自然山水本身的蓬勃的生机。

顾长康从会稽还。

人问山川之美,顾云:

“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其上,若云兴霞蔚。

(言语),王子敬云:

“从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若秋冬之际,尤难为怀。

”(言语),第三,从世说新语中我们还可以看到,魏晋士大夫文人对于自然、人生、艺术的态度,往往表现出一种形而上的追求。

他们往往倾向于突破有限的物象,追求一种玄远、玄妙的境界,去感受和领悟宇宙、历史、人生的本体和生命道。

因此,他们对子自然美的欣赏,对于艺术的欣赏,往往包含着一种对于整个宇宙、历史、人生的感受和领悟。

三、“得意忘象”,“得意忘象”,是王弼(226一249)提出的一个命题。

这是一个哲学命题,也是一个美学命题,在文学史和艺术史上影响很大。

王弼的这个命题,可以溯源到庄子外物说:

“荃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荃。

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

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

”易传的“立象以尽意”的命题。

王弼在周易略例明象中说:

“夫象者,出意者也;

言者,明象者也。

尽意莫若象,尽象莫若言。

言生于象,故可寻言以观象;

象生于意,故可寻象以观意。

意以象尽,象以言著,故言者所以明象,得象而忘言;

象者所以存意,得意而忘象。

”,四、“传神写照”,“传神写照”是东晋大画家顾恺之(约346一约407)提出的一个重要命题。

世说新语巧艺有一则记载:

顾长康画人,或数年不点目精。

人问其故。

顾曰:

“四体妍媸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

”在这句话中,顾恺之提出了“传神写照”的命题,并且指出,“传神”处主要在于眼睛,而不在于“四体妍媸”。

世说新语还记了另外一则有关传神的故事:

顾长康画袭叔则,颊上益三毛。

“袭楷俊朗有识具,此正是其识具。

看画者寻之,定觉益三毛如有神明,殊胜未安时。

”从这个故事看,顾恺之并不认为只有眼睛才能传神。

每个人的个性和生活情调不同,表现个性和生活情调的典型特征也不同,只要抓住表现每个人的个性和生活情调的典型特征,就可以达到传神的要求。

顾恺之强调“传神”,同魏晋玄学和魏晋风度的影响有关。

汤用彤指出:

“神形分殊本玄学之立足点。

”“按玄者玄远。

宅心玄远,则重神理而遗形骸。

”魏晋名士之人生观,就是得意忘形骸。

这种人生观的具休表现,就是所谓“魏晋风度”任情放达,风神萧朗,不拘于礼法,不泥于形迹。

影响到人物画,就产生了“传神写照”的美学思想。

所以汤用彤又说:

”顾氏之画理,盖亦得意忘形学说之表现也。

”我们从世说新语中可以着到,在魏晋玄学和魏晋风度的影响下,魏晋的人物品藻有一种略形而重神的倾向。

像神姿,、”神隽”、“神怀”、神情”、神明气神气,、“神色气“神采,、“神骏”、“神韵”、“神貌”、“风神”、“神味,等概念大量出现在人物品藻之中。

这些和“神”有关的概念,并不是指人的道德学问,而是指人的个性和生活情调。

五、“澄怀味象”,“澄怀味象”是宗炳(375443)在画山水序中提出的一个重要的美学命题。

画山水序:

“圣人含道应物,贤者澄怀味象。

夫圣人以神法道,而贤者通;

山水以形媚道,而仁者乐,不亦几乎?

”在这段话里,宗炳明确区分了主体和客体的两种不同的关系。

“圣人含道应物”,是说“圣人”把握了道”,来面对客观世界,处理实际事务。

这是哲学的、政治的、实用的关系。

“贤者澄怀味象”,是说“贤者”从自然山水的形象中得到一种愉悦和享受。

这是审美的关系。

澄怀味象”就是概括主客体之间的审美关系的一个命题。

宗炳在文章中谈到对自然山水和山水画的欣赏时,又讲过“峰岫峣嶷,云林森眇,圣贤映于绝代,万趣融其神思。

余复何为哉?

畅神而已。

”,和宗炳同时的山水画家王微在叙画中说:

“望秋云,神飞扬,临春风,思浩荡,虽有金石之乐,硅璋之琛,岂能仿佛之哉!

”王微这里说的就是对“畅神”的具体描绘。

王微认为自然美给予人的这种梢神享受要超过“金石之乐,硅璋之琛”。

六、“气韵生动”,“气韵生动”的命题,最早见于南朝画家谢赫(生卒年不详)的古画品录一书。

六法者何?

一,气韵生动是也二,骨法用笔是也,三,应物象形是也,四,随类赋彩是也,五,经营位置是也,六,传移模写是也。

(古画品录),要把握“气韵生动”这个命题,首先要把握“气”这个范畴。

“气”这个范畴在先秦哲学和汉代哲学中占有十分突出的地位。

老子、管子、孟子、庄子、荀子、淮南子、王充都有很多有关“气”的论述。

淮南子、王充的哲学就是元气自然论的哲学。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很多思想家都受这种元气自然论哲学的影响。

阮籍、嵇康都认为,天地万物的根源是元气,天地万物统一于元气。

元气有阴有阳,阴阳二气变化而产生天地万物。

“气”作为一个美学范畴,具有一些什么涵义呢?

换句话说,魏晋南非朝美学的元气论,包含哪些内容呢?

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气”是概括艺术本源的一个范畴。

钟嵘诗品序说:

“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

”这就是说,宇宙元气构成万物的生命,推动万物的变化,从而感发人的精神,产生了艺术。

所以艺术作品不仅要描写各种物象,而且要描写作为宇宙万物的本体和生命的“气”。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写气图貌”,王微在叙画中说“以一管之笔,拟太虚之体”,就表达了这种意思。

第二,“气”是概括艺术象的生命力和创造力的一个范礴。

曹丕典论论文说:

“文以气为主。

气之清独有体,不可力强而致。

”这里的“气”,就是指艺术家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它包含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因为按照哲学上的元气自然论,人是由元气产生的,“人含气而生”,“气凝为人”,“气者,身之充也”,人的精神、智慧也是气。

“气”是人的生命力和创造力的本源。

艺术家的艺术创造活动,也就是”气的运化。

它既是生理活动,也是心理(精神)活动,是艺术家整个身心协调一致的活动。

”气”的范畴则是概括艺术家的作为整体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它不仅包括艺术家精神世界的总体,而且包括艺术家的生理功能。

“气韵”的“气”,应该理解为画面的元气。

这种画面的元气来自宇宙的元气和艺术家本身的元气,是字宙元气和艺术家本身的元气化合的产物。

这种画面的元气是艺术的生命。

就要求人物画表现一个人的风姿神貌,就是“韵”的含义。

(韵者风神)“韵和气不可分。

“韵”是由“气”决定的。

“气是韵的本休和生命。

没有“气”就没有“韵”。

“气和“韵”相比,“气”属于更高的层次。

有了“气韵”,画面自然“生动”,画就有生命了,画面形象就活了。

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