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第八章课时卷答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94562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52.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40第八章课时卷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40第八章课时卷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40第八章课时卷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40第八章课时卷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40第八章课时卷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40第八章课时卷答案.docx

《40第八章课时卷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40第八章课时卷答案.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40第八章课时卷答案.docx

40第八章课时卷答案

5年中考3年模拟·初中物理·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第八章 压强

第一节 压力的作用效果

一、选择题

1.答案 B 压力大小不一定等于重力,A错误;压力是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方向不一定是竖直向下,B正确,C、D错误。

故选B。

2.答案 D 钉尖对墙壁的压力等于手指对钉帽的压力,钉帽的面积大于钉尖的面积,根据p=可知,钉尖对墙壁的压强大于手对钉帽的压强;钉尖对墙壁的压力和墙壁对钉尖的压力是相互作用力。

3.答案 B 应该研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而不是重力的作用效果,故A不合题意;由题意可知,四条履带增大了坦克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从而使压力的作用效果减小,故“压力的作用效果与接触面积有何关系”是最有探究价值且易于探究的问题,故B符合题意;本题中,坦克的重力不变,对地面的压力也不变,只是增大了接触面积,因此,不适合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故C不合题意;压力的作用效果与重力没有关系,因此,不适合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重力有何关系”,故D不合题意。

故选B。

4.答案 B 骑自行车时,对地面的压力等于人和车的重力,所以压力不变。

而车胎有缓慢漏气的现象,会使车胎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变大,根据公式p=可知,在压力F不变时,受力面积S变大,压强会变小。

故选B。

5.答案 B 原来正方体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对地面的压强p==。

平均分成八个小正方体,放置在水平地面上,每个小正方体对地面的压强p'===。

所以,p'=p,故选B。

6.答案 B 嘉宾站立在一个鸡蛋上和站立在一组置于蛋托的鸡蛋上,对鸡蛋的压力一定,都等于人的重力,但站立在一组置于蛋托的鸡蛋上,受力面积变大,压强变小,所以站立在一个鸡蛋上,鸡蛋立刻破碎,站立在一组置于蛋托的鸡蛋上,鸡蛋却完好无损,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7.答案 C 注射器的针头做得很尖、滑冰鞋上的冰刀刀口很薄,都是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压路机上的碾子很重,是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压强,故A、B、D均不符合题意。

载重汽车的车轮很宽,是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达到减小压强的目的,C符合题意。

故选C。

8.答案 A 安全锤一端做成锥形,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故A符合题意;坦克的履带非常宽大,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故B不符合题意;铁轨下铺放很多轨枕,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故C不符合题意;滑雪板的面积比较大,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故D不符合题意。

二、填空题

9.答案 2.4×104 2×105

解析 汽车重力为G=mg=2400kg×10N/kg=24000N,汽车对地面的压强为p====200000Pa。

10.答案 小 大

解析 手握一个鸡蛋时,手对鸡蛋的压力作用在较大的面积上,鸡蛋受到的压强小,鸡蛋不容易被捏破。

手握两个鸡蛋时,鸡蛋的受力面积减小,鸡蛋受到的压强变大,鸡蛋容易被捏破。

11.答案 接触面积 增大

解析 人走在有凸棱的盲道上,对盲道的压力不变,但脚底跟盲道的接触面积减小,根据p=可知,脚底受到的压强增大。

12.答案 1000 ②③

解析  压力对A的压强p===1000N/cm2;分别算出不同的压强,有:

①p1===125N/cm2;②p2===312.5N/cm2;③p3==≈833.3N/cm2;④p4===2500N/cm2;⑤p5===25000N/cm2,只有②③符合题意。

三、作图题

13.答案 如图所示

解析 可在斜面上选取斜面与杯子接触面的中点为压力的作用点,从压力作用点开始画一条垂直于斜面、方向斜向下且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压力。

四、实验探究题

14.答案 

(1)在受力面积不变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2)E、F (3)压强

解析 

(1)通过图中的D、E两次实验可知,受力面积相同,E图中压力大,压力作用效果明显,故比较得出结论:

在受力面积不变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2)为了探究压力作用的效果跟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应控制压力大小相同,只改变受力面积大小,故应该通过图中的E、F两次实验进行比较得出结论;(3)为了反映压力的作用效果,物理学引入物理量压强。

五、计算题

15.答案 

(1)0.9g/cm3 

(2)500Pa

解析  

(1)ρ===0.9g/cm3

(2)S=20cm2=2×10-3m2

F=G=mg=0.1kg×10N/kg=1N

p===500Pa

16.答案 

(1)630N 

(2)5.25×105Pa

解析 

(1)演员和“高跷”的总质量:

m总=1.5kg×2+60kg=63kg,

演员踩高跷表演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力:

F=G总=m总g=63kg×10N/kg=630N;

(2)演员“金鸡独立”时,对地面的压强:

p===5.25×105Pa。

第二节 科学探究:

液体的压强

一、选择题

1.答案 C 因为同种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由图可知,c处水的深度最大,所以,位置c处压强最大。

故A、B、D错误,C正确。

2.答案 B 往细长的管中灌水,水的深度很大,产生的压强很大,这个实验可以说明木桶所受水的压强大小与液体的深度有关。

故选B。

3.答案 C 甲、乙两个玻璃容器中装的是同一种液体,密度相同。

由图可知,乙容器中液体深度大于甲容器中液体深度,根据p=ρgh可知,乙容器底部受到的液体压强大。

故选C。

4.答案 C 由图可知,V甲ρ乙,A错误;由压强公式p=ρ液gh,h甲ρ乙,B错误;采用割补法,若p甲=p乙,则ρ甲>ρ乙,又由F=pS,两容器完全相同,知甲、乙对容器底部的压力相等,F甲=F乙,设缺口部分的体积为V,有m甲g+ρ甲Vg=m乙g+ρ乙Vg,即m甲-m乙=(ρ乙-ρ甲)V<0,即m甲ρ乙,由割补法可知,甲对容器底部压力F甲=m甲g+ρ甲Vg,乙对容器底部压力F乙=m乙g+ρ乙Vg,由以上可知,F甲>F乙,因S甲=S乙,则p甲>p乙,D错误。

二、填空题

5.答案 < <

解析  甲、乙两容器的底面积相同,内部装有质量相等、深度相同的不同液体,由容器形状可知,两容器内液体的体积V甲>V乙,由ρ=可知,ρ甲<ρ乙;又知h甲=h乙,据p=ρgh可知p甲

6.答案 连通器 帕斯卡

解析 茶壶的结构是上端开口,下部连通,构成一个连通器,因此是利用连通器原理工作的。

液压千斤顶是根据帕斯卡定律制成的。

7.答案 3×103 小于

解析 水对瓶胆底的最大压强p=ρgh=1.0×103kg/m3×10N/kg×0.3m=3×103Pa;若将开水全部倒入脸盆,则水的深度变小,根据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p=ρgh可知,水对盆底的压强变小。

8.答案 100

解析 由题知,SB=20SA,由图知,该液压机内部封闭了液体,根据帕斯卡定律可得:

p==,则在活塞A所加压力F=G=×2000N=100N。

三、实验探究题

9.答案 压强计 高度差 转换 液体内部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同一深度,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或不同液体内部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解析 题图所示的仪器是压强计;实验中,通过观察压强计两管中液面的高度差就可以反映橡皮膜受到水的压强的大小,这种方法在物理中叫转换法;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是:

液体内部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同一深度,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不同液体内部的压强还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10.答案 

(1)增大 密度 转换 

(2)各个方向

解析 

(1)将压强计的探头放入水中越深,U形管两边液面高度差越大,这说明液体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保持探头所处深度不变,向水中加盐,则液体的密度增大,发现U形管两侧高度差变大,这说明液体压强还与液体密度有关;实验中利用U形管两侧液面高度差反映液体压强的大小,运用的科学方法是转换法;

(2)由于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所以水会从各个小孔涌入瓶中。

四、计算题

11.答案 

(1)2kg 

(2)18N

解析 

(1)水的体积V水=1.2L=1.2dm3=1.2×10-3m3,水的质量m水=ρ水V水=1.0×103kg/m3×1.2×10-3m3=1.2kg,水和热水壶的总质量m总=m壶+m水=0.8kg+1.2kg=2kg;

(2)水对壶底的压强p=ρ水gh=1×103kg/m3×10N/kg×0.1m=1000Pa,则水对壶底的压力F=pS=1000Pa×180×10-4m2=18N。

12.答案 

(1)2N 

(2)1×103Pa

解析 

(1)G=mg=0.2kg×10N/kg=2N

(2)p=ρgh=1×103kg/m3×10N/kg×0.1m=1×103Pa

第三节 空气的“力量”

一、选择题

1.答案 C 浇上冷水后,铁桶内水蒸气遇冷后液化,桶内气压减小,桶内压强小于外界大气压,在大气压的作用下,铁桶被压扁。

故选C。

2.答案 D 用吸管吸牛奶时,吸管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在大气压的作用下牛奶被压入嘴里。

故选D。

3.答案 B 做托里拆利实验时,只要外界大气压不变,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就不变,改变玻璃管的粗细、少许改变管的倾斜程度、将玻璃管轻轻上提一点、往水银槽中加些水银,这些都不会影响到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当外界大气压发生变化时,玻璃管内外的水银面的高度差才能发生变化。

故选B。

4.答案 B 如果用水代替水银做托里拆利实验,由p=ρgh得:

h水==≈10.3m。

则玻璃管长度至少要大于10.3m。

故选B。

5.答案 A 将玻璃管往上提起一些但管口仍未离开水银面、换内径较粗的玻璃管、往水银槽多加水银,这三种方法因为大气压值不变,故水银柱高度不变,即大气压能支持的水银柱高度是不变的。

管内混入了空气,空气会产生一定的压强,从而抵消掉一部分外界大气压,最终测量结果会偏小。

故选A。

6.答案 D 玻璃管倾斜、玻璃管太粗、玻璃管太细,这些对测量结果都没有影响。

但管内漏进空气时,此时管内也有空气产生压强,就会使管内的水银柱高度下降,测量结果偏小。

故选D。

7.答案 A 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携带该气压计从山脚到达海拔1200m山顶的过程中,高度增加,气压减小,故气压计的示数会变小。

故选A。

8.答案 C 大气压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减小,当气球升到高空时,外界的气压减小,内部气压大于外界气压,气球体积增大,将气球胀破。

故选C。

二、填空题

9.答案 增大压力 大气压强

解析 使用塑料筷子时需要用较大的力才能夹起食物,这是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的情况下,通过增大压力的方法来增大摩擦。

用吸管吸饮料时,吸管内的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饮料在大气压力作用下被压入吸管,利用了大气压强知识。

10.答案 惯性 大气压

解析  运动员将冰壶推出后,运动员不再给冰壶施加力的作用,冰壶由于惯性继续向前运动;吸饮料时,人把吸管里面的气体吸出,吸管里面的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饮料在大气压的作用下进入吸管。

11.答案 马德堡半球 不变

解析 证明大气压存在的最著名的实验是马德堡半球实验;在做托里拆利实验时,只要外界大气压不变,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就不变,所以,如果玻璃管倾斜,玻璃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将不变,测量结果不变。

12.答案 闭合 大气压

解析 当汲酒器内充满酒水,向上提升长柄取酒时,若a打开,则a、b两个小孔都与外界大气相通,酒水会在重力的作用下流出,若a闭合,则a孔与外界大气隔绝,而b孔受到大气压的作用,在大气压的作用下酒水不会流出,所以应使开口a闭合。

13.答案 乙 质量

解析 海拔越高,大气压强越小,袋内气体压强大于外界大气压,故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