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零售企业的物流管理Word格式.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943791 上传时间:2022-10-15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5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零售企业的物流管理Word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浅析零售企业的物流管理Word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浅析零售企业的物流管理Word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浅析零售企业的物流管理Word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浅析零售企业的物流管理Word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析零售企业的物流管理Word格式.doc

《浅析零售企业的物流管理Word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零售企业的物流管理Word格式.doc(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浅析零售企业的物流管理Word格式.doc

物流管理是当代最有影响的新型管理理论之一。

它以物的动态流转过程为最主要研究对象,揭示物流活动(运输、储存、装卸搬运、流通加工、信息处理)的内在联系,是物流系统在经济活动中从潜隐状态显示出来。

物流管理将管理工程与技术工程相结合,应用了系统工程的研究成果踢好了物流系统的效率从而更好的实现了物流的时间效益和空间效益。

然而在21世纪,应用物流管理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已被国际企业普遍重视。

本文简要的分析了我国零售企业在物流管理存在的问题和问题的成因以及实施有效物流管理的对策。

毕业设计评语及综合评定

毕业设计成绩:

指导教师签名:

年月日

综合评定成绩:

综合评定委员签名:

浅析零售企业的物流管理

摘要:

它以物的动态流转过程为最要研究对象,揭示物流活动(运输、储存、装卸搬运、流通加工、信息处理)的内在联系,是物流系统在经济活动中从潜隐状态显示出来。

物流管理将管理工程与技术工程相结合,应用系统工程的科学研究成果,提高了物流的效率,从而实现了物流时间效益和空间效益。

关键词:

零售企业配送信息技术战略合作

2004年12月底,我国商业和物流业向外资完全开放。

物流管理作为我国零售企业和国外同行业竞争的利器,已经得到国内大多数零售企业的重视。

但目前国内零售企业已在运作的物流体系普遍缺乏有效的经营管理,出现了不少带有共性的问题。

如下就是针对零售企业的在物流管理存在的问题和问题的成因以及实施有效物流管理的对策进行探讨:

一、我国零售企业物流管理存在的问题

零售企业就是指设有商品营业场所、柜台并且不自产商品、直接面向最终消费者的商业零售企业,包括直接从事综合商品销售的百货商场、超级市场、零售商店等。

例如广州的摩登百货、正佳广场、好又多等等。

目前普遍存在问题如下:

(一)观念落后

由于对物流作为“第三利润源”的认识不足和受“小而全,大而全”传统观念的影响,很多企业和商企业既怕失去对采购和销售的控制权,又怕额外的利润被别的企业赚去,纷纷自建物流系统。

此外,由于企业普遍存在信用缺失问题,没有一个良好的信用系统,因信用危机导致送货延迟,错误投递等现象经常发生,增加了物流交易成本。

因此,未了保证及时准确地供货,很多生产零售企业选择了自营物流。

(二)物流的整体运作效率低

物流效率低在零售企业的突出表现是缺货率高。

对零售企业来说,商品缺货状况将引发消费者的各种反应,例如:

对产品信誉的评价影响、对顾客的满意度的影响、对产生潜在的顾客的影响等等,最终导致企业的销售损失,据粗略的测算,我国连锁超市每年因商品缺货造成的损失高达830亿元人民币。

有关机构研究表明:

在美国,连锁零售企业如果购买商品缺货,60.5%的消费者会购买同一类替代品,21.6%的顾客不再购买,14.8%的顾客会到另一家店购买时再实施消费行为,顾客的转店率是17.9%;

而在我国,当出现商品缺货时,48%的人会购买同一品种的替代品,15%的消费者不再购买,31%的顾客会选择到另一家店购买该商品,顾客的转店率是37%。

这意味着中国的超市将因缺货而比美国的超市损失更多的顾客,因而产生产品销售下降,销售欲望的转移,代替品的取代的效果,从而使物流整体运作效率下降。

(三)统一配送率不高

目前我国零售业的统一配送率不高,因此不少零售业的仓库和车辆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车辆空载率普遍较高,商品的在库周转期一般都在15~30天。

而且,我国零售企业的配送规模普遍较小,已经建成并投入运营的绝大多数配送中心也未达到经济配送的规模,其中约60%的人员和设施处于闲置状态。

据有关机构对内地16家比较成功的连锁企业的调查表明:

没有一个企业的配送中心对各分店经营的所有商品实行100%的统一配送,最好的达到80%~90%,如北京的华润;

少数企业的统一配送率在50%左右,大多数在60%~70%之间,如北京的好邻居(60%左右)。

当然,统一配送率低也有其他原因,如对于鲜活易腐商品、冷冻商品,分店不愿意统一配送,多采用生产者直接送货上门的办法,因此,国外连锁店的统一配送率也难以达到100%,但统一配送率低肯定将影响配送中心优势的发挥。

(四)物流成本长期居高不下

在零售企业中,物流费用占据了整个流通费用的很大比重。

欧、美、日等发达国家连锁超市公司的物流成本通常占销售额的4%~6%;

冷链配送(包括冷冻、冷藏)的物流成本是常温配送的2.5倍。

而在我国,由于超市连锁水平较低,很多超市各有各的供应商和物流渠道,这种各自为阵的渠道策略造成了物流活动分散,采购批量小,库存积压与断货现象并存,使物流成本长期居高不下。

据统计,我国零售企业的平均物流成本一般占到销售额的10%甚至更高,一些企业甚至占到企业经营总成本的20%以上,而因物流环节与企业内部其他环节不协调使得运作效率降低所造成的损失更是无法计算。

(五)信息共享程度低

零售企业与供应商以及零售企业内各部门的信息共享非常重要,但我国现存的状况却令人担忧。

许多零售企业把已经掌握的信息作为私有财产,不与供应商共享,使得供应商无法获得零售企业的库存和销售信息,结果商品成本提高,零售企业的商品竞争力也就降低了。

在企业内部,单就运营和采购来看,两者的必要信息不能充分共享,沟通不畅同样导致了缺货的严重。

在商品管理方面,总店采购部门没有很好地把握不同门店的需求差异,使得有些销路不佳的商品长期滞留在货架上,同时也阻碍了更多的畅销产品上架销售;

数据管理方面,由于严重缺乏沟通,总部和门店数据库数据严重不符,由于数据的不准确,门店经理对于总部和配送系统给出的补货提示没有信心。

(六)信息化水平低

时至今日,国内零售企业的配送中心广泛采用的还是传统的“人海战术”。

以收货为例,目前,有81.2%的批发企业和74.6%的零售企业仍是手工点货,不仅效率低,而且差错率高。

尽管国内一些软件公司也专门开发了各种专业的“商业进销存”软件,但由于缺乏实践经验的积累和现代物流理念的超前意识,大多数产品过于理想化,无法处理配送中心日常运作中的各种特殊、复杂情况,推广应用极为有限。

(七)人才的缺乏

由于很多高等院校尚未开设物流专业,虽然物流从业人员以初具规模,但大多数是从事管理专业、运输专业等转行过来的,真正懂得物流科学的高层次的管理人才少之又少。

市场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物流人才的缺乏,导致了零售企业少创新能力和发展的动力。

二、导致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落后的物流管理观念

我国引进物流管理的时间短,许多企业对物流环节的认识程度不够,更多的企业对现代物流管理的理念仅限于概念层次的了解,国内商业企业普遍缺乏对物流在经营战略与战术层次的综合运作能力。

目前,在这方面出现了两种不同的倾向,其一是重前轻后,其二是盲目跟进。

所谓重前轻后,是指许多零售企业在不断追求规模扩张的时候,只重视前台门店的扩张,而忽视了物流配送体系的建设,从而导致了后台物流系统的构筑及管理出现越来越多的问题,出现了在前台店铺数量不断增长的同时,企业总利润却在不断下降的利润负增长趋势。

所谓盲目跟进,是指目前一些大型零售企业纷纷热衷于建立自己的物流配送体系。

我国绝大多数大型零售企业都是在原来的国营商业企业基础上改制而来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大而全”的经营思想仍然禁锢着相当一部分企业经营者的头脑。

在“肥水不流外人田”思想的支配下,一些在物流方面毫无擅长的零售企业开始自办物流,另一些企业则仍习惯于依靠自己原有的储运力量。

零售企业自办物流,在仓储、运输、劳动力、设备等方面的直接投入浩大,场地、设备的运营、保养费用以及商品周转占用资金等直接增加了企业的经营成本。

由于零售企业主要业务集中于市场营销,对储运业务了解不多,加上市场的波动性,使各个企业分散的储运资源利用率不高,车辆装载率低、仓库空仓率大,整体物流环节效率低下,也进一步造成企业总体的物流成本居高不下。

(二)零售企业尚未形成规模效应

尽管目前我国的零售企业都在积极发展连锁经营,但规模普遍偏小,组织化程度低,许多企业的店铺规模没有达到国际公认的连锁企业的赢利点(14家以上)。

此外,要实现规模效应,各个分店本身的规模(如经营面积、经营品种及配套齐全的程度等)也必须具有相应的规模水平。

我国大多单体店铺规模十分有限,而且还存在虽然单店数量不少,但在经营上是各自为政的现象,享受不了由大规模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统一管理带来的成本分担的好处。

由于国内零售企业的连锁经营尚未形成规模效应,这样连锁经营的优势就无法体现,而实现这一优势的物流配送体系也就难以发挥出应有的效能,两者之间还没有形成相辅相成的良性互动关系。

面对取消对外商投资商业企业限制以后的市场格局,如何做大做强连锁经营,形成与外资商业企业竞争的实力,已成为国内零售企业迫在眉睫的重要问题。

(三)缺乏有效的合作机制

在与供应商的关系上,许多零售企业持利益对立而不是利益与共、共同协作的心态。

目前,我国零售企业的盈利模式大多处于第二阶段——向供应商要利润。

为了获利拼命积压上游供应商的利润空间,比如收取进场费、促销费、管理费等通道费,与供应商之间形成了纯粹的异常紧张的竞争关系。

在利益方面,零售企业往往无休止地追求自己单方面利益的最大化,忽视了与供应商风险共担,利益均沾,争取“双赢”的战略协作关系。

一方面尽力压低进价,一方面向供应商索取名目繁多的包括进场费、促销费、广告费等在内的通道费用,并采取拖延货款,压占供应商流通资金等违规做法。

特别是一些超级终端航母,更是在和供应商的讨价还价上处于上峰地位,不是正和博弈的双赢关系,而是“你死我活”的针锋相对。

在诚信方面,零售企业自身也存在一些问题。

2002年国内发生的“华榕超市事件”就是一个典型案例。

曾两次进入“中国连锁商业企业百强”的华榕超市是当年福建最大的连锁商业企业。

然而,在2001年末,华榕超市却出现了高达5,500多万元的净债务,其中欠供应商债务达4,200万元,离破产的边缘越来越近。

面对这一形势,供应商们警觉起来,很快一些地区便相继发生供应商逼债、砸碎商场玻璃门窗的事件,接下来,加盟华榕的多家超市相继关门,最终导致了2002年华榕超市的倒闭。

这一事件道出了零售企业对供应商的诚信的重要性。

我国零售企业和供应商的关系如此紧张,必定不可能心平气和的坐下来,本着互信互惠的原则,建立长期的战略合作关系。

而这种合作的不可能,也导致了零售企业物流管理的低效,从而影响企业的更多赢利。

造成如此局面,有相关法规制定的不健全、市场监管力度不够等多方面原因。

因此,政府有关管理部门和机构应当采取相应措施,造就有利于形成零售企业和供应商有效的合作机制的市场环境,促使双方关系的改善。

(四)信息技术的应用落后

信息技术应用的落后也是导致配送中心作业效率低下,运营成本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之一。

虽然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零售企业已逐步开始在企业内部进行信息化建设并取得了显著进步,但从整体来看,目前的信息化水平还处在一个较低的层次,客户关系管理、连锁门店间的信息化、供应链管理、电子商务、数据的准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少儿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