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银行员工职业道德风险的主要表现形式及治理措施Word文件下载.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943396 上传时间:2022-10-1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银行员工职业道德风险的主要表现形式及治理措施Word文件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浅谈银行员工职业道德风险的主要表现形式及治理措施Word文件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浅谈银行员工职业道德风险的主要表现形式及治理措施Word文件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浅谈银行员工职业道德风险的主要表现形式及治理措施Word文件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浅谈银行员工职业道德风险的主要表现形式及治理措施Word文件下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谈银行员工职业道德风险的主要表现形式及治理措施Word文件下载.doc

《浅谈银行员工职业道德风险的主要表现形式及治理措施Word文件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银行员工职业道德风险的主要表现形式及治理措施Word文件下载.doc(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浅谈银行员工职业道德风险的主要表现形式及治理措施Word文件下载.doc

四是贪利性。

银行员工职业道德风险背后往往隐藏着一定的目的,其中最主要的是贪图利益和物质享受。

五是后果不可预知性。

银行员工职业道德风险的后果是不可预料的,可能只是一个轻微的损失,也可能是无法弥补的。

比如英国巴林银行事件,最终导致了巴林银行的倒闭。

银行员工职业道德风险的主要表现形式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

一是服务变质。

银行员工职业道德是银行工作人员在工作中的行为规范,对员工的行为具有约束性,员工一旦丧失职业道德,最轻且最普遍的就是在对客户的服务中不会尽职尽责,消极怠工,背离诚实守信的原则,出现故意刁难客户或因私利而损坏客户利益的问题,败坏行业风气和银行形象。

二是隐瞒歪曲,弄虚作假。

实事求是、客观公正是每个银行从业人员应该具备的职业品质。

银行是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出现虚夸瞒报、弄虚作假等情况,轻者影响组织决策,严重时就会误导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出台,给国家经济建设带来影响。

三是泄漏银行商业秘密和客户信息。

在市场竞争日益残酷的今天,银行人员必须对银行内部信息和商业秘密严格保密,不得外传,这是银行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

同时,银行人员还掌握着客户的大量信息,有的员工通过出卖客户重要信息获取利益。

四是违规操作。

钻制度的空子,利用程序中的漏洞违规操作,获取不正当利益。

五是违法犯罪。

廉洁奉公,不谋私利是银行职业的重要特征。

银行员工职业道德风险最严重的表现形式就是在与“钱”、“物”打交道的过程中,经不住“金钱”的诱惑,贪污受贿或挪用盗取资金,走上犯罪道路。

具体到各业务部位,银行员工职业道德风险主要有以下表现:

(一)会计、储蓄业务部位

一是违背帐户管理制度,主要表现有:

柜员利用内部帐将银行资金转入个人客户帐户据为己有或挪作它用;

私刻客户印鉴、自制、篡改、伪造凭证挪用或盗取客户资金;

内外勾结盗取、诈骗客户存款资金;

存款不入帐或空存(虚增)存款盗取利息。

二是违背往来对帐规定,出现截留或挪用人民银行、同业往来及系统内资金等风险。

三是违背存款对帐规定,利用客户长期不对帐的漏洞收取款项不入帐、少入帐或延迟入帐;

上门服务、延伸柜台业务人员出具虚假银行回单、涂改现金缴款单、单独或伙同企业人员截留挪用上门收款资金等。

四是在交易环节容易产生以下风险:

员工出资办企业或从事第二职业;

利用客户资金购买理财产品;

以客户名义办理信用卡进行恶意透支;

伪造、修改信用卡核销资料,对不符合核销条件的信用卡透支进行核销等。

五是在现金及重要单证的管理方面,柜员故意增大尾箱现金库存量私下挪用;

利用销毁作废的重要单证盗取银行或客户资金;

故意跳号使用重要单证,使监督者管理核查难度加大等。

(二)信贷业务部位

1.贷前调查环节。

一是借贷款调查之名,接受客户的宴请和土特产品,参加高消费娱乐活动,占用客户的交通工具,私下收取资料费用等。

二是责任心不强,对客户的某些重要情况没有深入了解和掌握,导致对客户经营状况、还贷能力评价不准。

如不进行双人调查,不深入企业、工地调查,不如实揭示贷款风险,高估抵押物价值,预测企业前景乐观等。

三是受利益驱使,在调查报告中报喜不报忧,宣扬有利信息,隐瞒不利信息,甚至帮助客户调整财务数据,夸大还贷能力,迎合贷款审批偏好。

2.贷款审批环节。

主要表现在有的信贷审批人员收受客户的红包、贵重礼品或有价证券等好处,不坚守信贷准入原则,尽量不提或少提贷款条件,为借款开绿灯;

有的通过作假发放人情贷款、虚假担保贷款等。

3.贷款条件落实环节。

有的信贷从业人员在接受客户的好处后,减少贷款发放的落实条件,有的甚至私下变更抵质押物或担保单位,使贷款形成风险;

有的对抵押物评估不客观、不公正,人为高估抵押物,导致贷款担保形同虚设。

4.贷款发放环节。

有的按照信贷或资金市场的“潜规则”,充当资金“捐客”,从客户单位享受贷款提成或从中借钱借物或入股分红;

有的在借款人没按规定落实贷款发放条件时就发放贷款,导致贷款抵押物虚假、贷款担保“悬空”。

5.贷后管理环节。

一是贷后检查图形式、走过场,没有真实反映贷款存在问题和揭露借款人的不利变化,给贷款带来潜在风险。

二是不尽管理职责,不按规定用途支用贷款,导致贷款资金被挪用。

三是个别信贷人员与借款人合伙办公司或参干股,对贷款使用该检查的不检查,该催收的不催收,该扣收的不扣收,使贷款形成不良或损失。

6.呆帐核销环节。

主要表现:

一是内外勾结,帮客户制作虚假核销材料,贷款核销以后,收取客户好处。

二是对已经核销的贷款不告知借款人,私下继续从中收取本金利息,不入大帐,据为己有或进行私分。

(三)中间业务部位

在银行中间业务中的职业道德风险主要表现在:

收取手续费不入帐;

截留收入私设“小金库”;

未经批准擅自免收客户手续费;

在批量代付业务中截留、挪用、贪污客户资金等。

(四)资产处置业务部位

银行资产处置环节最容易产生职业道德风险,是需要加强防范的重要部位之一。

一是虚高接收、低价处置、暗箱操作导致银行资产流失。

二是擅自放弃银行债权、虚假呆帐核销。

三是内外勾结、不及时行使债权导致诉讼时效丧失。

四是自用或无偿出借、私分、毁损抵债资产。

五是贪污、截留、挪用资产处置收入。

六是默许、放任企业逃废金融债权。

七是对不符合减免条件的企业进行违规减免利息。

二、银行员工职业道德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

(一)个人职业道德修养缺失。

由于个人缺乏理想信念,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认识出现偏差,在行为上表现为事业心、责任感不强,缺乏敬业精神,没有遵纪守法、诚实守信、服务客户的意识和理念。

由于受不健康心理支配,工作中疏忽大意,不以为然,浮躁焦虑,从而做出违背职业道德甚至违法违规的事情。

(二)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和冲击。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开始追求高标准的物质生活。

有的人梦想一夜暴富,便试图通过走捷径的方式获取更多的利益。

因此,便有人迷恋上了炒股、彩票、期货、赌博甚至其他不法行为。

在这种社会环境的影响下,对于一些自制力差,人生观和价值观薄弱的银行员工来说,就丧失了职业道德,利用工作中的职务便利制造了一些风险事件甚至是案件发生。

(三)员工职业道德教育不到位。

由于银行业务竞争激烈,有的银行就出现了重业务发展、轻内控管理尤其是忽视员工职业道德教育的情况,一味地进行业务知识和流程的培训和考核,而对于主导员工行为的思想,并没有放到应有的高度来处理。

还有的就是在职业道德教育中流于形式,对员工思想状态不了解,没有从员工内心深处出发,教育缺乏针对性、经常性和有效性;

缺乏系统和持久的职业精神的文化培养;

缺乏刚柔结合的思想教育方法,如道德风险的成本分析、犯罪事例教育等,最终结果也只能是表面文章,没有触及员工心灵,职业道德风险依然存在。

  (四)制度约束不力。

银行素有“三铁”之称,不能说制度不健全,关键是在贯彻落实上打了折扣,执行力不强。

有令不行、有令不止或打“擦边球”的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

有的银行对于屡查屡犯的有章不循违章操作行为,查处不力,造成不良行为失查或迁就照顾,搞下不为例,“铁规章”并没有起到应有的硬约束和震慑作用。

长此以往,员工思想麻痹大意,职业道德风险的发生就成为必然。

三、治理员工职业道德风险的主要措施

(一)正确认识职业道德风险的危害性,提高科技防范水平

有什么样的道德风险认识水平,就有什么样的道德风险治理水平。

对于职业道德风险的治理首先要认识到位,统一思想,预防为先。

要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以风险管理为核心的稳健经营理念,做好道德风险治理的损益分析,实现在可接受的风险水平下的银行价值最大化。

要注意识别职业道德风险,围绕业务工作的主要流程和环节进行分析和预警,及时排查和处置,避免因员工思想和行为失衡引发职业道德风险。

要在加强“人防”工程的同时,积极推进科技防范措施,通过建立和改进完善业务管理系统有效控制人为因素对业务运作的影响,实现“物防”、“技防”与人防的有机结合,提高高科技防范的覆盖范围,扩大现代科技成果的运用水平。

同时,对新业务推出、新系统上线中可能产生的道德风险缺陷,要加强识别、评估,并建立持续改进机制,做好突发事件的处理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职业道德风险的发生。

(二)强化教育引导,促进员工职业道德养成

教育是基础。

持续有效的教育能够帮助员工提高职业道德素养。

因此,要把教育作为治理员工职业道德风险的重要措施,通过持续有效的教育来影响员工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提高员工的道德水准和自律意识。

在教育的方式方法上,要突出针对性,重视有效性,采取综合性措施。

一是传授和灌输道德知识,提高员工对职业道德的认识。

银行的管理者必须率先垂范和建立这种意识,通过对员工传授职业道德知识,使他们对银行职业道德知识有一个深刻的认识。

有了正确的认知、理论的指导,员工才能自觉履行银行职业道德的义务。

应把传授和灌输道德知识作为银行职业道德教育的“起点”。

二是陶冶员工职业道德情感。

职业道德情感,一般是指职工通过对职业道德行为善恶判断而产生的一种爱憎分明的感情。

培养银行员工关于职业道德的是与非、好与坏的情感,就能使员工在履行道德义务过程中忠于职守,避免发生“以权谋私”、“以贷谋私”、弄虚作假等不良行为。

三是树立银行职业道德信念。

不同的行业有着不同的职业道德信念,这是人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的有机结合。

银行要通过传统的“三铁”教育和正面典型教育、案例警示教育帮助员工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信念,自觉抵制歪风邪气。

四是培养银行员工的职业道德习惯。

人都是有惰性的,职业道德的养成不是一时半会儿的,需要持之以恒。

但单靠说教会引起逆反,必须通过多方面引导使之形成习惯,变成员工的“思维模式”,才能保证其履行各自道德义务。

五是把银行职业道德教育与文化知识教育以及业务技能培训结合起来。

道德是文化的一部分,提高职业道德修养,必须把提高员工的文化知识水平和业务技能结合起来,增强员工综合素质,才能强化“内功”,提升自身的抗风险能力。

(三)建立激励约束机制,调动员工积极性

信息经济学理论认为,道德风险的治理在于建立激励约束机制,使员工与组织的目标和行为保持一致。

要在营造良好的组织气氛、建设良好企业文化的基础上,通过建立健全一系列富有激励约束作用的规章制度,主要包括物质奖酬制度、工作设计制度、职工参与管理制度、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责任追究制度等,对银行全体员工形成强大的激励与约束作用,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全体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最终实现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有效降低道德风险水平。

(四)加强督察和问责,及时排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动态背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