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文学》曹顺庆.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139423 上传时间:2022-10-04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40.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比较文学》曹顺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比较文学》曹顺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比较文学》曹顺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比较文学》曹顺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比较文学》曹顺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比较文学》曹顺庆.docx

《《比较文学》曹顺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比较文学》曹顺庆.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比较文学》曹顺庆.docx

本文由xiaxianming7贡献

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

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曹顺庆《比较文学》教学大纲及主要笔记曹顺庆《比较文学》教学大纲及主要笔记

绪论

无所不在的比较绪论概述比较文学的基点是比较,在比较文学学科发展的历史上曾出现过几次对比较文学定义的争论,但是这些都是学科发展的必然。

法国学派和美国学派都形成了自己系统的理论体系,但也存在着很多问题,中国学派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些缺憾。

比较文学具有跨国、跨学科和跨文明的特点,它主要研究各种跨越中文学的同源性、类同性、变异性、异质性和互补性,以实证性影响研究、文学变异研究、平行研究和总体文学研究为基本方法论,期研究领域主要有实证性的文学影响研究、文学变异研究、平行研究和总体文学研究。

绪论知识点知识点1:

比较文学的定义比较文学是以世界性眼光和胸怀来从事不同国家、不同文明和不同学科之间的跨越式文学比较研究。

它主要研究各种跨越中文学的同源性、类同性、变异性、异质性和互补性,以实证性影响研究、文学变异研究、平行研究和总体文学研究为基本方法论,其目的在于以世界性眼光来总结文学规律和文学审美特性,加强世界文学的相互了解与整合,推动世界文学的发展。

知识点2:

比较文学的可比性同源性、变异性、类同性、异质性与互补性。

知识点3:

比较文学的基本特征和研究领域比较文学的基本特征(跨越性)和四大研究领域(实证性的文学影响研究、文学变异研究、平行研究和总体文学研究)。

知识点4:

总体文学总体文学在很多教材中都没有将其纳入比较文学的研究体系之中,但是总体文学是比较文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跨文明的总体文学研究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从跨文明异质性与互补性研究入手,探讨多种文明间的异质性、变异性与互补性的问题;二是跨文明阐发研究问题;三是跨文明对话研究问题;四是从比较诗学到一般诗学的研究;五是文学人类学的研究。

绪论小节

比较文学在不同的发展时期具有不同的特点,因此,比较文学的定义也就不一样,这是学科发展的必然,也是推动学科发展的动力。

在现阶段比较文学具有了跨文明的性质,其可比性是同源性、类同性、变异性、异质性和互补性,这就使得比较文学的研究领域包含了实证性的文学影响研究、文学变异研究、平行研究和总体文学研究等内容,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才能更为深刻的体会比较文学的发展和研究现状以及研究方法。

第一章实证性影响研究第一节本节概述流传学(Doxologie)也称誉舆学,属于影响研究范畴。

它的产生有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在19世纪前半叶形成并得到迅速发展,即成为比较文学影响研究最早的研究方法,后来则成为最主要的研究方法之一。

流传学是“实证性”的“文学关系”研究。

因此,它的特征表现为具有实证性,研究对象是文学关系;它的研究范畴是以构成影响的“经过路线”为基础,从放送者出发,去研究作家、作品及文学思潮等对他国文学、文学创作者的影响;它的研究模式有直线式影响、辐射式影响、焦点式影响、交叉式影响、循环式影响等等。

本节知识点知识点1:

流传学定义、渊源和发展(1)流传学定义:

流传学(Doxologie)也称誉舆学,是传统的影响研究模式之一,也是比较文学实践中的一种被广泛应用的基本方法。

它的主要特点就是从给予影响的放送者出发,去研究作为终点的接受者的“他者“情况,包括文学流派、潮流、作家及文本等在他国的际遇、影响及被接受的情况。

(2)流传学的渊源和发展:

流传学的产生有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秉承歌德提出的“世界文学”理念,同时又接受了法国浪漫主义先驱斯塔尔夫人的某些观点,在19世纪的实证主义思潮与浪漫主义思潮中形成并迅速发展;1931年,法国比较文学学者梵·第根首先将流传学引入了比较文学学科理论,从此它就成为比较文学实践中的一种被广泛应用的基本方法;20世纪50年代随着美国学派的崛起,流传学方法受到强烈的挑战而不断更新。

因此,今天的流传学已不同于传统的“法国学派”模式。

知识点2:

流传学的实证性特征、研究范围及类型:

(1)流传学的实证性特征:

流传学是“实证性”的“文学关系”研究。

因此,它的特征表现为具有实证性,研究对象是文学关系,即以“事实”为依据,就必流传学

然要强调一种强烈的历史意识,既注意文学现象、观念、作品、文类的纵向发展、流变,又要注意这种传承流变与横向的各种关系,也就是文学之间的相互影响。

(2)流传学研究的范围:

流传学的特征也同时决定了它的研究的范围:

从放送者出发,去研究作家、作品及文学思潮等对他国文学、文学创作者的影响,以及从精神、人格、技巧、主题、题材、形象等不同层面组成多种研究类型。

知识点3:

流传学研究的模式:

流传学研究是以影响发生的一定的方向和路线为基点,从起点出发,指向终点;其影响的方式从关系量上区分可分为“一对一”,或“一对多”,或“多对一”的方式;从影响的路线来看又可分为直线式影响、辐射式影响、焦点式影响、交叉式影响、循环式影响等五种研究模式。

本节小结流传学也称誉舆学,属于影响研究范畴。

它的产生有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在19世纪的实证主义思潮与浪漫主义思潮中形成并迅速发展;世纪50年代随着20美国学派的崛起,流传学方法受到强烈的挑战而不断更新。

流传学是“实证性”的“文学关系”研究。

因此,它的特征表现为具有实证性,研究对象是文学关系,即以“事实”为依据,就必然要强调一种强烈的历史意识,既注意文学现象、观念、作品、文类的纵向发展、流变,又要注意这种传承流变与横向的各种关系,也就是文学之间的相互影响。

这些特征也同时决定了流传学研究的范围:

从放送者出发,去研究作家、作品及文学思潮等对他国文学、文学创作者的影响,以及从精神、人格、技巧、主题、题材、形象等不同层面组成多种研究类型,其影响的方式从文学关系量上区分可分为“一对一”,或“一对多”,或“多对一”的方式;从影响的路线来看又可分为直线式影响、辐射式影响、焦点式影响、交叉式影响、循环式影响等五种研究模式。

第二节渊源学本节概述渊源学(Crénologie),又称为源流学或源泉学,属于影响研究的范畴。

它主要是指以文学接受者为出发点,去探寻放送者的影响,也就是在比较文学视野中,揭示某一文学现象或作家的主题、题材、人物、情节、风格、语言等的外来因素,是一种对跨国影响渊源的实证性追溯和研究。

本节知识点知识点1:

渊源学的定义和特征

(一)定义

渊源学(Crénologie),又称为源流学或源泉学,属于影响研究的范畴。

它主要是指以文学接受者为出发点,去探寻放送者的影响,也就是在比较文学视野中,揭示某一文学现象或作家的主题、题材、人物、情节、风格、语言等的外来因素,是一种对跨国影响渊源的实证性追溯和研究。

(二)特征首先,它是强调对跨国影响渊源追溯的研究。

其次,渊源学必须以实证性研究为根基,强调对实证性资料的收集、鉴别、分析和论证。

所以说,渊源学对外国文学渊源的探寻不是一种以类似性为基础的文学关系“想象”,而是必须建构在翔实的资料考证基础上的实证性文学关系研究。

知识点2:

渊源学和流传学的区别渊源学和流传学的最根本区别就在于,流传学研究的起点是明确的,它的落脚点在“放送者”对“接受者”的影响,而渊源学研究却是站在“接受者”的角度,其终点是明确的,但是它所受影响的发送点——或者说影响的源头是不明确的,是需要研究者给以考证和追溯的。

知识点3:

渊源学的研究方式

(一)从影响的方式来来分析渊源学的研究方式1、从印象角度来对文学渊源进行追溯研究;“印象”对作家自身来说是比较直接的一种体验,这会进而影响到他的创作实践。

所以说,一个文学作品的最初源头往往会来自于作家对别国“生活”的一种“印象”,一种直接的体验。

2、其次,从影响的方式来说,还包括对口传渊源的研究。

渊源学是研究通过口头传播方式而造成的文学影响和渊源关系,也就是研究外国的神话、传说、故事、歌谣、谚语等对作家文学创作所产生的影响和渊源关系。

3、再次,从影响的方式来说,它的最后一个形式就是对笔述渊源的研究。

所谓笔述渊源,也就是见之于文字的渊源研究。

(二)从影响的发送者角度来分析渊源学的研究方式1、孤立的渊源。

又被称为是“直线式的渊源”,它的研究目的“是在于从一件作品中重找到另一国文学作品的根源”,2、集体的源流。

它也被称为“圆形的渊源”,即研究一个作家如何接受许多外国作家作品影响的,而并不是仅仅局限于对他接受一部外国作品或者一国文学影响的研究上。

本节小结

渊源学是一种对跨国影响渊源的实证性追溯和研究。

首先,从影响的方式上面来看,可以将渊源学研究分为印象、口传和笔述等几个研究方式;其次,从影响的发送者角度来看,又可以将渊源学研究可以分为孤立的渊源和集体的源流两个研究方式。

当然,在渊源学的具体研究过程中,往往是把不同的研究方式复合为一体而加以运用的。

第三节媒介学本节概述媒介学是站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文学中间起交流、影响与传递的中介作用、把一国文学作品乃至文学思潮介绍传播给另一国的中间活动。

在两国或两国以上文学发生相互关系的“经过路线”中,从“发送者”到“接受者”,往往是由媒介者来沟通的。

媒介学研究外国作品进入本国的方式,表现在1.语言知识或语言学家;2.翻译作品或译者;3.评论文献与报章杂志;4.旅游与观光客;5.一种因为地理与文化特殊情况,所造成的国际公民。

因此,媒介学研究是关系研究的一部分,重在事实联系,即重在史实性研究,重在影响过程的研究,是比较文学影响研究和接受研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分支。

本节知识点知识点1:

媒介学的学科归属比较文学诞生以来,媒介学就已经为学者们所关注。

法国学者梵·第根在他的《比较文学》一书中第七章专门谈“媒介”,认为“在两国文学交换之形态间”,媒介“是一个重要的地位”。

可见“媒介学”是比较文学影响研究中一个独立分支,作为一种方法,有自己的研究的范围、对象、任务。

媒介学研究,离不开比较文学中的影响、源流、文体、风格等,显然它应归属于比较文学学科。

媒介学与渊源学、流传学、译介学等虽然各有其独特的研究范围、对象、任务和功能,但又是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互相作用的,并不是截然分开的。

知识点2:

媒介学在比较文学中的地位。

媒介学是比较文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与其他分支有极其密切的联系。

它通过对媒介的审视,侧重于研究比较文学中相互影响的带一般性的普遍的规律。

但它本身必须建立在对跨文明的特殊的具体的作品、作家和文学现象的研究基础上。

知识点3:

媒介学应有的品格媒介学作为比较文学影响研究的一个重要部分,具有实践性的特点。

它考证产生影响的具体途径和手段,是研究者从传递到接受的中间环节的一门学问。

媒介者的品格和出发点,是他为两国或两国以上的文学之间的交流、影响起传播媒介作用。

首先,他通过对外国文学的翻译、介绍、评论,使得外国文学对我国文学产生重大影响。

其次,团体媒介,即指一种外国文学的环境媒介,如外国文学学会、

沙龙和开发城市的媒介等。

再次如报刊、文学杂志等文字与材料媒介,以及文学家的旅行对文学媒介都有重要意义。

旅行者常常成了外国文学的传播者。

知识点4:

媒介学的价值取向媒介学的价值取向首先表现在语言方面。

我们必须尽量保留人类文化的多元化,保留本国民族语言文化的独特性。

其次是在影视媒介的交流上也要保持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比较文学的文学翻译和文学关系研究是媒介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传播媒介迅猛发展的今天,其研究对象不能仅仅局限传统的人物、社会环境、地理和事物等,传播媒介本身也成为重要的研究对象。

本节总结媒介学是比较文学中影响研究和接受研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部分,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