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初中化学中考知识点.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93779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24.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深圳初中化学中考知识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深圳初中化学中考知识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深圳初中化学中考知识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深圳初中化学中考知识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深圳初中化学中考知识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深圳初中化学中考知识点.docx

《深圳初中化学中考知识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深圳初中化学中考知识点.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深圳初中化学中考知识点.docx

深圳初中化学中考知识点

化学部分

知识疏理

 第三册第一章

1、溶液、悬浊液、乳浊液及其特征

(1)联系:

溶液,悬浊液,乳浊液都是混合物。

(2)区别:

溶液是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体中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悬浊液是不溶性固体分散到液体中形成的,过后会分层,不均一,不稳定。

乳浊液是互不相溶的液体混合而成,会分层,不稳定,不均一。

2、溶液的电离

电离:

物质涉于水或受热熔化而离解成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

溶液的电离1.书写

电离方程式:

2.电荷守恒

3、溶解度

(1)物质溶解性的大小用溶解度来量度。

(2)固体物质的溶解度:

在一定温度下,溶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克).完整理解此概念要抓住四要素:

1条件——“在一定温度下”.因为温度不同,溶解度大小不同.

2标准——“在100克溶剂里(一般指水)”.因为一定温度下,物质溶解的多少与溶剂的量成正比.

3状态——“达到饱和状态”.指溶质溶解达到了最大值.

4单位——“溶解的质量(克)”.溶解度的单位是克,不是度(°)或千克等.

(3)影响固体溶解度大小的因素

1溶质、溶剂本身的性质.同一温度下溶质、溶剂不同,溶解度不同.

2温度:

大多数固态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如KNO3;有些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如NaCL;极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如熟石灰。

(4)溶解性等级:

易溶、可溶、微溶、难溶

根据物质在室温(20℃)时的溶解度,将它们在水中的溶解性(S表示溶解度)分成四个等级。

20℃,S

大于10克

10~1克

1~0.01克

小于克

溶解性等级

易溶

可溶

微溶

难溶

溶解度表(会查看).

溶解度曲线代表的意义:

曲线上的点:

表示某物质在对应温度下的溶解度.

①点

两曲线的交点:

表示两物质在交点所示的温度下的溶解度相等.

②线:

表示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或溶解度随着温度改变而变化的情况.

曲线上面:

表示溶液为饱和溶液.

3面:

曲线下面:

表示溶液为不饱和溶液.

4、溶质的质量分数

(1)基本公式

(a)溶质的质量分数

(b)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2)常见计算类型

(a0溶液的稀释和浓缩

——浓溶液质量

——稀溶液质量——浓溶液质量分数——稀溶液质量分数

(b)相同溶质不同质量分数的两种溶液混合

(c)溶液体积、质量、密度三者之间的关系:

溶液质量=溶液体积×溶液密度

(3)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a)实验仪器:

天平、玻璃棒、量筒、药匙、烧杯(胶头滴管)

(b)实验步骤:

①计算②称重③溶解

第四册第一章

1、分子、原子、离子、元素、物质之间的联系和比较:

2、物质的构成

(1)原子的构成

夸克

(2)在原子中有如下关系:

1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2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3元素的种类由原子核内质子数目决定

4元素的化学性质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

5元素的化合价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

第四册第二章

1、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

2、氢气、一氧化碳和碳

氢气、一氧化碳和(碳)性质的比较

H2

CO

C

物理性质

1无色无味气体

2难溶于水

3密度比空气小

1无色无味气体

2难溶于水

3密度比空气略小

黑色固体

化学性质

可燃性

还原性

有无毒性

无毒性

有剧毒

无毒性

3、化学用语

1.表示某一种元素

(1)元素符号表达的意义

2.表示该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2)分子式的意义

(a)表示一种物质;

(b)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

(c)表示组成物质的各种元素;

(d)表示每个分子里各元素的原子个数.

常见元素、原子团的化合价

(3)化学式的书写根据化合价写出化学式

根据化学式判定化合价

(4)质量守恒定律

(a)内容: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b)微观解释:

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

(5)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第五册第一章

1、物质分类

2、混合物与纯净物比较

混合物

纯净物

①宏观组成: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②微观组成:

由构成不同物质的微粒构成③无固定组成,无固定性质④各物质保持其原来的性质

①宏观组成:

由同种物质组成②微观组成:

由构成同种物质的微粒构成③有固定组成,有固定性质④各成分不保持其原有的性质

联系

3、单质和化合物

单质

化合物

概念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金属、非金属、稀有气体

无机化合物:

酸、碱、盐、氧化物

有机化合物如:

CH4、C2H5OH等

4、酸、碱、盐、氧化物的分类和命名

概念

分类

命名

氧化物

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金属氧化物

按组成元素非金属氧化物

1氧化某

2几氧化几某

3氧化亚某

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H+的化合物

含氧酸

①按是否含有氧元素无氧酸

一员酸

②按酸分子电离子生成H+个数二元酸

多元酸

难挥发性酸

③按挥发性挥发性

1无氧酸:

氢酸某

2含氧酸:

某酸

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OH-的化合物

可溶性碱

按溶解性

不溶性碱

1氢氧化某

2氢氧化亚某

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

正盐含氧酸盐

①按组成酸式盐②按是否氧元素无氧酸盐

碱式盐

可溶性盐

3按溶解性不溶性盐

某盐

④按离子某酸盐

1某酸某或某化某

2某酸氢某或酸式某酸某

3碱式某酸某或碱式某化某

5、各物质间的相互反应

各物质间相互反应图

(1)此关系可归纳为“两纵两边四横线,两组相交对角线,纵向物质可转化,横向作用可成盐。

”四条横线和两组交叉线及两条边线表示了十大成盐关系。

其中两条边线的成盐是置换反应,四条横线恰好是矛盾的双方,交叉成的反应是酸、碱、盐及氧化物的性质。

(2)各类物质关系图的应用

(a)可以看出各类物质的相互转变关系,此类关系即图中的“两边关系”。

(b)可以看出各类物质的主要化学性质。

图中的反应就是从“八圈”出来的箭头。

如碱这个圈中有三个指出来的箭头,就说明碱的主要化学性质有三条。

(c)可以推导出制取某物质的可能途径。

即“八圈”和“七方”的箭头指入部分。

具体可看出碱有两种制法,酸有三种制法,盐有十种制法。

应该注意的是以上三个方向并不是孤立的,而是有着密切联系,如金属氧化物→碱,表示金属氧化物可以转变成碱(可溶性碱);也可以看成是金属氧化物的一种化学性质,而对应于碱来说,则是碱的一种制取途径。

另外,各类物质的相互关系是在一定条件下的一般规律,切不可生搬硬套,具体应用时要引起注意。

第五册第二章

1、常见的材料和材料的发展

能力训练

1.调查统计表明,火灾伤亡事故很多是由于缺乏自救常识造成的;缺氧窒息是致人死亡的

主要原因。

下列自救措施中,不合理的是

A.遇到意外情况,可用掌握的知识进行有效处置,同时拨打电话求救

B.室内起火,不要急于打开门窗

C.所处烟雾较浓时,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尽量贴近地面逃离

D、遇到紧急情况,尽快从窗中跳出

2.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们操纵单个原子和分子成为可能,从而可以直接用原子来制造分子。

若能用这种方法制造葡萄糖(C6H12O6),不需要()

A.碳原子B.氢原子C.氮原子D.氧原子

3.下列操作中,正确的是

(A)(B)(C)(D)

4.双氧水(H2O2)是常用的医用消毒液,下列对双氧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双氧水由氢气和氧气组成(B)双氧水由两个氢元素和两个氧元素组成

(C)双氧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D)双氧水由两个氢原子和两个氧原子组成

5.实现下列变化后溶液的pH变小的是

(A)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

(B)稀硫酸与铁片反应

(C)蒸发海水析出食盐

(D)向石灰水中加入碳酸钠溶液

6.右图是X、Y、Z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40℃时三种物质

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A)X>Z>Y(B)Y>X>Z

(C)Y>Z>X(D)Z>X>Y

7.实验室中有饱和食盐水和蒸馏水各一瓶,为了区分它们,某学习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以下四种方案。

你认为不能把两者区分开来的是()

A.进行导电性试验,能导电的是饱和食盐水

B.用压强计来测定同深度处的压强,压强较大的是饱和食盐水

C.分别加入少量食盐晶体,晶体不能继续溶解的是饱和食盐水

D.用普通显微镜观察,能看到钠离子的是饱和食盐水

8.要区别氧化铜、胆矾、氯酸钾、高锰酸钾,最简单的方法的是

(A)观察法(B)溶解法(C)称量法(D)加热法

9.在右图装置中通入X气体,并在管口P处点燃,实验结果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X可以是()

10.下列各组物质中,不能共存于水溶液中的一组是:

(A)Cu(NO3)2和HCl(B)NaOH和MgCl2

(C)NaOH和BaCl2(D)Zn(NO3)2和Na2SO4

11.随着社会的发展,废旧家用电器越来越多。

因废旧家用电器里的电路板中含有Al、Fe、

Cu、Ag、Au(金)等多种贵重金属,使回收废旧电路板中的贵重金属成为一种新的行业。

在回收贵重金属的过程中,如把废旧电路板放入足量的盐酸中充分反应,然后过滤,剩余的固体不应该有的金属是()

、Fe、Au(金)、Cu、Ag

12.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过滤时,滤纸高出漏斗边缘

B.点燃未经验纯的氢气

C.用手移走正在加热的蒸发皿

D.在稀释浓硫酸时,把浓硫酸慢慢地沿着玻璃棒倒入水里,并不断地搅拌

13.把分别充满红棕色气体NO2和无色H2的集气瓶,按图甲、乙两种方式放置,然后把两瓶中间的玻璃片都抽走,使两瓶口密合在一起,可观察到图甲中两瓶气体的颜色很快趋于一致(两气体不反应),而图乙中需较长时间才能达到同样的效果。

不能由此现象得出的结论是()

A.分子是不断运动的B.分子间有间隔

的密度比NO2的密度小D.分子由原子构成

14.家庭常用的生粉和去污粉都是白色粉状固体,外观极为相似。

生粉主要成分是淀粉,去污粉主要成分是碳酸钠和极细的沙子。

下列可以用来区别它们的物品是…………………………………………………………………()

A.食盐水B.酱油C.白酒D.碘酒

15.摄影家所使用的高速电子闪光灯中有稀有气体氙(音“仙”),氙是空气中含量最少的气体,发现于1898年。

请你结合元素符号的书写规则,确定氙的元素符号书写正确的是()

(A)XE(B)xE(C)xe(D)Xe

16.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原料是高纯度的硅晶体。

工业上用氢气与石英(二氧化硅)反应来制取高纯硅:

2H2+SiO2==Si+2H2O。

上述反应是利用了氢气的()

(A)密度小(B)可燃性(C)还原性(D)难溶于水

17.某分子的结构模型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此分子的说

法,错误的是()

(A)此分子中有5个原子

(B)此分子的分子式是CH4

(C)由此分子组成的物质由2种元素组成

(D)由此分子组成的物质为混合物

18.初中化学反应类型的分类可如

下图表示,下列反应中只属于阴

影“3”处的化学反应是()

(A)CuO+COCu+CO2

(B)2KMnO4K2MnO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