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化生物 名词解释.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93582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4.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进化生物 名词解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进化生物 名词解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进化生物 名词解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进化生物 名词解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进化生物 名词解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进化生物 名词解释.docx

《进化生物 名词解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进化生物 名词解释.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进化生物 名词解释.docx

进化生物名词解释

第一讲绪论

1、生物进化论:

生物进化论是研究生物界进化发展的规律以及如何运用这些规律的科学。

主要研究对象是生物界的系统发展,也包括某一物种

2、进化生物学:

是研究生物进化的科学,不仅研究进化的过程,更重要的是研究进化的原因、机制、速率和方向。

(研究生物进化的科学,包括进化的过程、证据、原因、规律、演说以及生物工程进化与地球的关系等。

3、灾变论:

认为地球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发生了巨大的“灾难”,毁灭了当时的动植物,以后由其他地方迁来的新的类型,所以不同地层有不同化石的类型。

(多次创造,每次均不同。

认为生物的改变是突然发生的,是整体地消灭和整体地重新被创造的。

反对一个物种从另一个物种演变而来的思想。

4、中性突变:

中性突变是指不影响蛋白质功能的突变,也即既无利也无害的突变,如同工突变和同义突变。

5、进化:

进化指事物由低级的、简单的形式向高级的、复杂的形式转变过程。

广义进化是指事物的变化与发展。

涵盖了天体的消长,生物的进化,以及人类的出现和社会的发展。

6、生物进化:

生物进化就是生物在与其生存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其遗传系统随时间而发生一系列不可逆的改变,并导致相应的表型改变,在大多数情况下这种改变导致生物总体对其生存环境的相对适应。

7、神创论:

(物种不变论)地球上的生物,都是上帝按照一定计划和一定目的,一下子创造出来的。

并且当初创造后物种没有实质性的变化,物种数也无增减,各种之间也无亲缘关系。

在18世纪的欧洲占统治地位

第二讲生命及其在地球上的起源

1、自我更新:

生物的自我更新世一个具有同化与异化两种作用的新陈代谢过程。

2、熵:

是用来表示某个体系混乱程度的物理量。

3、耗散结构:

是指开放系统远离平衡态时出现的有序结构。

4、团聚体:

20世纪50年代奥巴林曾将白明胶水溶液和阿拉伯胶水溶液混合,发现混合后使原本澄清的液体变得浑浊了,取少许制片,显微镜下观察发现了许多大小不等的小滴,把它们称为团聚体。

5、类蛋白质微球体:

fox把多种氨基酸干热聚合形成的酸性类蛋白质放入稀薄的盐溶液中冷却,或将其溶于水使温度降低到0℃,在显微镜下观察会看到大量直径为0.5~3微米的均一球状小体,即类蛋白质微球体。

6、还原性大气:

含有还原性气体(CH4、CO、H2等)而含氧量很低的气体(烟气)氛围

第三讲细胞的起源与进化

1、超循环组织模式:

指由自催化或自我复制的单元组织起来的超循环系统

2、分子准种:

分子系统也存在着类似物种的系统组合,叫分子准种。

3、内共生起源学说:

真核细胞的线粒体和质体来源于共生的真细菌,运动器来自共生的螺旋体类的真细菌,它们最早被原始的真核细胞吞噬近细胞内,与宿主进行长期的共生,而逐步演化为重要的细胞器。

4、渐进式起源学说:

用内胞形成和细胞内间隔作用的渐进发展解释细胞核和细胞器的起源。

认为细胞内的细胞器和细胞核的形成是由原始的原核细胞,通过一系列DNA复制和质膜的内陷,形成了双层膜的结构。

用内胞形成和细胞内间隔作用的渐进发展来解释细胞核与细胞器的起源。

5、阶梯式过度模式:

包括6个阶梯式步骤。

它说明原始细胞的起源是一个由多种原始生物大分子系协同驱动的有序自组织过程,该系统的哥哥主要阶段受内部的动力学稳定和对外环境的适应等因素的选择。

原始细胞的起源是一个由多种原始生物大分子协同驱动的有序自组织过程,该系统的各主要阶段受内部的动力学稳定和对外环境的适应等因素的选择。

6、分子准种:

超级循环系统存在着类似物种的系统组合,叫做分子准种(moleculasquasispecies),选择可以作用于这些分子准种而促使其进化。

7、古细菌:

又名原细菌,是与人类生活无直接关系的元和生物,能存在高温高压货高盐或极为低温,干旱的环境,属化能自养极端嗜热的细菌。

8、膜进化理论:

膜分化导致代谢分隔,从而细胞器和细胞核起源。

主张从原核细胞到真核细胞是渐进的、直接的进化过程9、达尔文式进化:

受生物学规律支配的生物学过程,属于由变异、遗传、选择等因素驱动。

 

第四讲生物发展史

1、化石:

化石就是经过自然界的作用保存于地层中的古生物的遗体、遗物和它们生活的遗迹。

2、标准化石:

存续时间相对较短,以致可以用其作为所在地质年代标志的化石叫标准化石。

3、五界说:

将生物界分为动物界、植物界、真菌界、原生生物界和原核界。

4、三放型腰带:

组成髋臼的三块骨骼侧面观呈三射式:

髂骨背向延伸,耻骨向前下方或下方延伸,而坐骨向后下方延伸。

蜥臀类恐龙具有的腰带结构。

5、四放型腰带:

组成髋臼的三块骨骼侧面观呈四射式:

髂骨背向延伸,耻骨前突前伸,耻骨主干向后下方与坐骨主干平行延伸,形成与鸟类腰带相似的结构。

鸟臀类恐龙具有的腰带结构。

6、硅化木:

硅化了的植物次生木质部,原物质成分已被氧化硅交代,是最为常见的木化石类型。

第五讲生物表型的进化

1、行为:

可分为动物行为和植物行为;动物行为是指动物体感受信息后的有规律的适应性活动,包括能直接观察到的一切动物状态,如动物的活动形式、发声、身体姿势以及体色的改变、气味的释放、假死、拟态等都属于动物的行为范畴;植物行为包括植物的生长、分泌等,表现为向性,如根的像地性,茎的负向地性等。

2、信号:

是指能引起动物发生行为反应的任何符号、姿态和标志等。

3、进化稳定对策(ESS):

是基于最适性理论提出的,用于解释动物的各种行为对策的一种理论。

当种群内所有个体均采取某种对策后,若其他对策者不能入侵该种群,在进化上,此种对策则是稳定的,此即ESS概念。

4、“有产者”原则:

是指斗争中资源(食物、领域、配偶)占有者往往处于优势。

5、亲缘选择:

对有亲缘关系的一个家族和家族中的成员所起的自然选择作用。

亲缘关系越近,动物彼此合作倾向和利他行为也就越强烈;亲缘越远,则表现越弱。

6、性选择:

指与性别相联系的动物的形态结构与行为特征等方面的进化压力来自异性之间的相互选择。

 

第六讲生物的围观进化

1、微观进化:

是无性繁殖系或种群在遗传组成上的微小差异导致的微小变化。

2、种群:

是随机互交繁殖的个体集合,对于有性繁殖的真核生物而言,同种个体常因地理因素,环境因素的现实,被不同程度地分隔,形成不同程度隔离的个体的几乎。

种群是有性繁殖的基本单位。

3、基因库:

一个种群在一定时间内,其组成成员的全部基因的总和称为该种群的基因库。

4、基因频率:

指群体中某一等位基因在该位点上可能出现的基因总数中所占的比率。

5、基因型频率:

是指某种基因型的个体在群体中所占的比率。

6、适合度:

也称适应值,是指某一基因型个体与其他基因型个体相比能够存活并把它的基因传给下一代的能力。

7、选择系数:

表示某一基因型在群体中不利于生存的程度,是表示相对选择强度的数值,一般以s表示。

8、前进行选择:

是自然选择的最基本类型,可以导致物种的分化,包括单向性选择和分裂性选择。

9、遗传平衡定律:

一个群体在符合一定条件的情况下,群体中各个体的比例可从一代到另一代维持不变。

10、平衡性选择:

又称为保留不同等位基因的选择,是指能使两个或几个不同质量性状砸群体若干世代中的比例保持平衡的现象。

11、遗传漂变:

由于群体太小引起的基因频率随机增减甚至丢失的现象。

12、突变压:

改变群体遗传组成的基因突变频度的大小。

13、正态化选择:

又叫稳定性选择,即把趋于极端的变异淘汰掉而保留那些中间类型的个体,使生物类型具有相对稳定性。

14、适应:

是生物对环境的一种适合,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机能与其赖以生存的一定环境条件相适合的现象。

 

第七讲物种与物种的形成

1、物种:

是进化的单位,又是生态系统中的功能单位。

是指生命存在的主要形式,体现了生物界统一性中的多样性,连续中的不连续性,不稳定中的相对稳定性。

2、生殖隔离(广义的生殖隔离):

是指在自然界中生物间彼此不能自由交配或交配后不能产生正常可育后代的现象。

生殖隔离机制是指生物防止杂交的生物学上的特性和机理。

3、种群:

也叫居群,是指生活在一定群落里的一群同种个体。

(与P112的种群定义相联系。

4、亚种:

是物种以下的分类单位。

亚种是种内个体在地理和生态上充分隔离后所形成的群体,它有一定的形态生理、遗传特征,特别有不同的地理分布和不同的生态环境,所以也称为“地理亚种”。

5、姐妹种:

种与种之间在外部形态上极为相似,但相互间又有完善的生殖隔离,这样的物种关系叫做姐妹种,又称为隐种,是亚种与种之间存在的形态之一。

6、非时向种:

只对现在存活的生物进行分门别类,不考虑时间因素,所涉及的物种就是非时向种。

7、时向种:

指一个物种在其生存时间内所包含的所有生物个体。

考虑时间向度,识别和区分不同物种的概念。

8、量子种形成:

骤变式物种形成方式(量子物种形成),种群内部分个体由于遗传因素或随机因素(基因突变或遗传漂变)相对快速地获得生殖隔离,并形成新种。

第八讲生物的宏观进化

1、宏观进化:

宏观进化研究的是种以上的高级分类群在长时间(地质时间)尺度上的变化过程。

物种是宏观进化的基本单位。

2、复式进化:

又称为全面进化,这是一种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的进化,是生物体形态结构、生理机能的综合地、全面地进化过程,其结果是生物体各个主要方面比原有的水平都要高级和复杂。

3、表型趋异:

是指后裔的平均表型相对其祖先表型的偏离。

4、谱系趋异:

是指一个单源群内代表不同进化方向的线系之间因种形成速率和绝灭速率的差异而造成的谱系不对称性。

5、绝灭:

绝灭就是物种的死亡,物种总体适合度下降到零,是种形成的负面。

6、集体绝灭:

指生命史上发生的大范围,高速率的物种绝灭事件,即在较短的地质时期内,一些高级分类单元所属的大部分或全部物种的消失,从而导致生物圈多样性的显著降低。

7、常规绝灭:

指在各个时期不断发生的绝灭,它以一定的规模经常发生,表现为各分类群中部分物种的替代。

8、重演律(P180):

生物发生律也叫生物重演津,1866年德国人海克尔(E.Haeckel)在《普通形态学》中提出“生物发展史可以分为两个相互密切联系的部分,即个体发育和系统发展,也就是个体的发育历史和由同一起源所产生的生物群的发展历史,个体发育史是系统发展史的简单而迅速的重演”。

第九讲生物遗传系统的进化

1、选择性剪接:

指从一个基因转录出来的RNA前提,通过不同的剪接方式形成不同的成熟mRNA,产生不同的蛋白质。

2、基因共享:

是基因及其产物虽然在进化中没有变化,但却在保持原有功能的情况下,又被用于生命体系的其他方面,也就是说获得了多种功能。

3、基因延长:

是通过基因内部重复等而造成的基因长度增加,它是简单基因进化为复杂基因的一种重要途径。

4、外显子改组:

对于有内含子的断裂基因来说,内含子的重组可使外显子在不同基因之间进行交换组合,这种交换组合就是外显子改组。

5、基因组倍增:

是指基因组进行整体扩增,复制出一个或多个拷贝的现象。

6、致同进化:

即一个基因家族的成员通过遗传上的相互作用,使得所有成员可以作为一个整体一起进化。

7、基因转换:

是两序列通过相互作用,其中一序列被另一序列转变,机制包括同源重组过程中错配修复的不对等,或在DNA缺口修复石,以另一序列的部分区域作为模板进行修复。

8、假基因:

是基因组中与某一功能基因的序列高度同源但却没有功能的DNA片段。

9、蛋白质组:

一个基因组所表达的蛋白质,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本身也是一个动态的实体。

10、基因水平转移:

指遗传物质在不同物种基因组之间的转移,为水平转移。

11、结构域:

是指蛋白质亚基结构中明显分开的紧密球状结构区域,又称为辖区。

12、进化基因组学:

研究生物进化过程中基因组的动态变化和基因的变异,揭示生物类群的亲缘关系和进化规律的学科。

第十讲分子进化和分子系统学

1、分子系统树:

通过比较现在同一同源分子在不同生物间的差异以及其他信息来推断生物大分子的进化史,以此建立的系统树,称为分子系统树。

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