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约集约用地专题研究.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139337 上传时间:2022-10-04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117.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节约集约用地专题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节约集约用地专题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节约集约用地专题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节约集约用地专题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节约集约用地专题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节约集约用地专题研究.docx

《节约集约用地专题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节约集约用地专题研究.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节约集约用地专题研究.docx

淅川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研究专题三

淅川县节约集约利用土地问题研究

(送审稿)

淅川县国土资源局二OO九年六月

目 录

ii

1绪论 1

1.1研究目的与意义 1

1.2节约集约用地的基本内涵和具体研究对象 2

1.3研究任务 3

1.4研究基本思路与方法 3

2建设用地利用状况 4

2.1建设用地结构 4

2.2建设用地空间分布 5

2.3建设用地动态变化 7

2.4建设用地利用问题分析 8

3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潜力的影响因素 9

3.1自然因素 9

3.2人口因素 9

3.3经济因素 10

3.4政策因素 10

3.5技术管理因素 10

4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的宏观评价 10

4.1评价指标的选择原则 10

4.2指标体系的构建 12

4.3指标的标准化与权重的确定 12

4.4进行综合评价 13

5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潜力估算 14

5.1确定淅川县建设用地规划控制标准 14

5.2城镇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潜力 17

5.3农村居民点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潜力 19

5.4工矿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潜力 20

5.5其它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潜力 21

6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潜力实施 21

6.1实施思路 21

6.2实施方案 21

7节约集约用地的模式研究 22

7.1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模式 22

7.2旧城改造模式 24

7.3开发区建设模式 25

8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实施措施 26

8.1科学编制规划,合理制定用地标准 26

8.2加强“空心村”改造,严格农村居民宅基地管理 27

8.3工矿用地和城镇用地布局要科学 27

8.4整合用地,变分散用地为集约用地 27

8.5积极推进用地置换,优化用地空间布局 27

8.6合理利用城镇土地空间 27

8.7大力推行拆村并点和土地整理 27

8.8严格审批,限额供地 28

附 录 29

1绪论

1.1研究目的与意义

1.1.1节约集约用地,是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的内在要求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资源瓶颈制约弊端越来越显现,中共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创建和谐社会,强调建设节约型社会。

国务院《关于做好建设节约

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节地、节能、节水、节材”四个核心;中央领导从总书记到总理、副总理,曾多次对节约和集约使用土地提出过明确

的指示,如2005年3月,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强调,

“要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节约和集约使用土地,充分发挥国土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调控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方面的调控作用。

1.1.2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是缓解土地供需矛盾、保障新时期社会经济持续

稳定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方面,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及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呈现为城镇、工矿、基础设施、村镇等各类建设用地全面扩张的态势;建设用地增加由过去明显集中于东南沿海省市,开始向内地各省份及至全国范围内展开;发展的成本巨大,社会经济发展的资源环境压力与日俱增;另一方面,一些行业、地区无序和粗放利用土地的现象仍然大量存在。

如盲目兴建开发区,随意圈占土地;城镇建设贪大求洋,轻挖潜、重扩张;农村居民点布局散乱,土地利用率低下;基础设施规划设计中不重视节约用地,重复建设与超前建设现象并存,占用了大量土地。

同时,要实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经济增长、社会发展和生态改善等各方面都将显著增加对土地的需求。

若维持原有的经济增长方式和资源消耗水平,占用土地将是原来的4倍,我国国情将难以承受。

因此,“不能只寄希望于多争取一些用地指标,而要把主要精力放在节约和集约上,切实通过内涵挖潜,提高利用效率,解决建设用地需求”。

1.1.3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是加强土地参与宏观调控、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

增长方式转变的基本手段

中央把“地根”与“银根”一并作为宏观调控的二个重要闸门,要求国土

32

资源管理部门参与宏观调控。

同时,32号文件要求把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作为土地参与宏观调控的切入点,突破口,要把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作为现阶段土地参与宏观调控的主要决策依据。

1.1.4加强土地节约和集约利用问题研究,是提高规划科学性、改进规划操作

性的重要方面

土地利用管理中需要面对的决策,在土地利用规划中都应该有反映。

上轮规划把集约和节约作为指导方针,但却没有专门的深入研究,没有把它具体化、操作化,实施效果不明显。

这次规划修编,要把土地集约利用的政策导向转为具体的行动方案,完善从宏观到微观的土地利用控制措施,切实提高规划的操作性。

1.2节约集约用地的基本内涵和具体研究对象

1.2.1节约集约用地的含义

节约集约用地,简单地说,就是如何更有效地利用土地,以最小的土地成本,满足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建设的需要。

主要包含三层意思:

一是节约用地,就是各项建设都要节省用地,千方百计不占或少占耕地;二是集约用地,每宗建设用地必须提高投入产出的强度,提高土地利用的集约化程度;三是通过整合置换和储备,合理安排土地投放的数量和节奏,改善建设用地结构、布局,挖掘用地潜力,提高土地配置和利用效率。

1.2.2节约用地和集约用地的关系

节约用地和集约用地既有区别又相互联系。

具体来讲,节约用地主要是从保护土地资源的角度来说的,是指通过一些政策、措施或技术手段,比如适当压缩各类建设项目用地标准、适当降低高速公路路基高度、缩小农村庭院面积等,减少社会经济发展对具有自然价值的土地造成不可逆的消耗;集约用地主要是针对人类主动的社会经济活动而言的,是指以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和可持续发展为前提,通过增加生产要素的投入、改善土地的经营与管理、提高土地利用率或优化土地利用结构等措施,比如促进产业向工业园区集聚、改造旧城低矮破旧房屋等,从而使土地利用的综合效益和土地利用效率达到一个合理水平的行为。

集约用地不是在寻找最高的土地利用强度,而是要寻找最优集约度或最佳集约度。

一般而言,集约用地必然导致节约用地;而集约用地是节约用

地的重要手段,但不是唯一手段,节约用地还有更为广泛的选择措施。

1.2.3节约集约用地的具体研究对象

土地资源分类中,任何一种用地类型都存在节约集约利用的问题,但在目前情况下,对淅川县意义重大、急需解决的是建设用地的节约集约利用问题。

只要解决好了建设用地的节约集约利用问题,耕地保护问题就可以得到很好的解决。

对城镇用地而言主要强调的是集约利用,对农村居民点用地主要强调的是节约利用。

因此本研究将建设用地视为节约集约用地研究的主要对象,其中城镇、农村居民点以及独立工矿用地是研究的核心。

通过研究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进一步促进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1.3研究任务

根据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和推进土地利用方式根本转变的要求,围绕保障淅川县社会经济平稳运行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按照“以内涵挖潜为主,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原则,研究和解决如何通过土地利用规划引导和控制土地的节约与集约,并从规模、结构、时序等方面,研究提出淅川县调控各业、各类用地的目标及政策建议。

1.4研究基本思路与方法

1.4.1研究基本思路

(1)分析淅川县建设用地数量结构、空间分布、动态变化及其原因;

(2)依据一定的评价原则,构建一套宏观评价指标,对淅川县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进行宏观评价;

(3)对淅川县城镇建设用地、农村建设用地、工矿用地的集约利用的理论潜力进行测算;

(4)在理论潜力测算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各乡镇经济发展水平、资金投入、社会文化等因素,分析和测算淅川县各类建设用地在规划期间的实际潜力;

(5)对淅川县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潜力实施的思路和方案进行研究;

(6)对节约集约用地的利用模式和实施措施进行有益的探讨,以期对淅川县建设用地的节约集约利用提供一定的借鉴。

1.4.2研究方法

(1)系统分析法

系统分析法的重点分析系统结构与功能。

土地利用规划的对象是土地利用系统,存在着要素组成结构、数量比例结构、时间动态结构和空间分布结构。

运用系统分析法有利于分析和揭示不同层次土地利用类型之间的内在联系。

(2)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

定性分析能找出过程的本质及其内在规律,定量分析能对这种本质与联系进行测定与度量。

研究节约集约用地必须以定性分析为指导,运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以揭示研究过程的量的规定性,使研究结论更具有说服力。

2建设用地利用状况

2.1建设用地结构

依据淅川县2005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到2005年底,淅川县建设用地面积52633.51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8.68%(见表1、图1)。

其中,城乡建设用地面积14309.32公顷,占建设用地总面积的27.19 %;交通水利用地面

积38207.12公顷,占建设用地总面积的72.59%;其他建设用地117.07公顷,

占建设用地总面积的0.22%。

在整个建设用地中,水库水面用地比重最大,达71.24%;农村居民点用地次之,达20.92%;建制镇用地面积占4.52%;独立建设用地面积占1.10%;以上四种用地占总建设用地面积的比重达97.78%。

由此可见,淅川县建设用地主要是水库水面、农村居民点、建制镇用地和独立建设用地。

表1 2005年淅川县建设用地分类面积统计表

建设用地

面积(公顷)

占建设用地比例

(%)

占二级地类的比例(%)

全县总计

52633.51

100.00

城乡建设用地

小计

14309.32

27.19

100.00

建制镇用地

2381.37

4.52

16.64

农村居民点

11012.74

20.92

76.96

采矿用地

333.83

0.63

2.33

独立建设用地

581.38

1.10

4.06

交通水利用地

小计

38207.12

72.59

100.00

铁路用地

0.00

0.00

公路用地

559.39

1.06

1.46

水库水面

37493.58

71.24

98.13

水工建筑

154.15

0.29

0.40

其他建设

小计

117.07

0.22

100.00

用地

风景名胜设施

用地

23.1

0.04

19.73

特殊用地

93.97

0.18

80.27

0.18% 0.04%

0.29% 4.52%

20.92%

0.63%

1.10%

1.06%

71.24%

建制镇用地独立建设用地水工建筑

农村居民点 采矿用地

公路用地 水库水面风景名胜设施用地 特殊用地

图1 2005年淅川县建设用地分类结构图

2.2建设用地空间分布

2.2.1建设用地总量空间分布

从2005年淅川县建设用地总量空间布局和各乡镇建设用地占全县建设用地总面积的比重(见表2、图2)上看,香花镇和仓房镇的建设用地规模较大,分

表2 2005年淅川县各乡镇建设用地面积统计

单位:

公顷、%

乡镇名称

城乡建设用地

交通水利用地

其他建设用地

建设用地

占全县建设用地比例

仓房镇

429.06

9219.17

2.66

9650.89

18.34

城关镇

575.5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