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最新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634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929294 上传时间:2022-10-15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6.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政治最新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634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考研政治最新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634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考研政治最新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634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考研政治最新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634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考研政治最新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634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考研政治最新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634Word文档格式.docx

《考研政治最新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634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政治最新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634Word文档格式.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考研政治最新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634Word文档格式.docx

到1956年底,农业合作化的提前实现,标志着我国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因此本题选B。

第2题: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报告中所围绕的基本方针是()

A.独立自主,艰苦创业

B.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

C.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D.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C

毛泽东在1956年4月25日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5月2日最高国务会议上作《论十大关系》的报告。

报告概括提出了十大关系,这十大关系围绕一个基本方针,即调动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服务。

第3题:

1935年8月1日,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为呼吁一致抗日,发表了()

A.《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B.《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

C.《停战议和一致抗日》

D.《反日反蒋的初步协定》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由于国民党执行不抵抗政策,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中国东北三省后又继续侵略华北,中国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

1935年7月,中国共产党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根据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关于建立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新方针,起草了《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于8月1日以中国苏维埃中央政府、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名义公布,通称《八一宣言》。

《反日反蒋的初步协定》是1933年10月26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及红军全权代表潘汉年和国民党福建省政府及十九路军全权代表徐名鸿在瑞金草签的;

《停战议和一致抗日》是1936年5月5日,中国共产党向国民党政府发出《停战议和一致抗日》的通电,将“抗日反蒋”政策转变为“逼蒋抗日”政策。

《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是1937年7月15日,中共中央送交蒋介石的,《宣言》提出发动全民族抗战、实行民主政治和改善人民生活等三项基本要求,重申中共为实现国共合作的四项保证。

第4题:

党决定将“人民共和国”口号代替“工农共和国”口号是在()

A.八七会议

B.中共六届六中全会

C.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后

D.瓦窑堡会议

D

瓦窑堡会议规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具体政策,决定将“人民共和国”口号代替“工农共和国”;

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表示同意国共两党进行谈判,并在会议文件上第一次写上了“抗日”的字样。

1938年中国共产党召开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明确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

故本题的正确答案是选项D。

第5题:

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始于()

A.卢沟桥事变

B.九一八事变

C.华北事变

D.西安事变

1931年九一八事变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局部抗战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故选项B正确。

选项A标志着中国抗日战争进入全国性抗战的新时期;

选项C指1935年日本在华北制造的一系列事端,以便达到华北政权“特殊化”;

选项D指张学良、杨虎城为逼蒋抗日而发动的事变。

第6题:

1944年4月至1945年1月,日本发动打通中国大陆交通线的战役是()

A.豫湘桂战役

B.淞沪战役

C.忻口战役

D.枣宜会战

A

豫湘桂战役是1944年4月至12月日本侵略军为挽救南洋日军孤立,摧毁美国在华空军基地,打通华北到华南以至印度支那的大陆交通线而发动的一次大规模战略进攻。

第7题:

“一二.九”运动与五四运动比较,共同点是()①由中国共产党领导②背景是面临民族危机③以青年学生为先锋④始于北京后扩大到全国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一二.九”运动与五四运动比较,其共同点是:

背景是面临民族危机,以青年学生为先锋,始于北京后扩大到全国。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中国共产党尚未成立。

故选项D正确。

第8题:

1936年12月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加快国共合作进程的是()

A.“一二.九”运动

B.福建事变

C.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D.八一宣言的发表

1936年12月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加快了国共合作进程。

选项A“一二.九运动”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选项B“福建事变”是十九路军将领蔡廷锴、蒋光鼐及国民党内爱国人士李济深等在福建发动反蒋抗日事变;

选项D“八一宣言”是1935年发表,呼吁“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故选项C正确。

第9题:

中国的抗日战争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突出表现在()

A.中国战场最广大

B.中国战场对日本法西斯的牵制

C.中国反法西斯战争时间最长

D.中国抗日战争最艰苦

反法西斯战争有三大战区,欧洲战区、太平洋战区、中国战区,中国战区牵制日本150万以上军队,在中国战场我们拖住了日本总兵力的80%,也就是说在太平洋战场和欧洲战场上的日军只有20%。

第10题:

抗战初期国民党正面战场几乎都以失败而结束的最主要原因在于()

A.蒋介石集团实行片面抗战路线,不敢放手发动和武装群众

B.敌我力量对比悬殊,日军占很大的优势

C.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未能加以有效的配合

D.国民党军队将领缺乏足够的民族义愤和抗战热情

从1937年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是中国抗日战争的战略防御阶段。

在这个阶段,国民党军队组织了淞沪、忻口、徐州、武汉会战等一系列大战役,国民党军队的爱国将士表现了空前的民族义愤和抗战热情,但由于蒋介石集团实行片面抗战路线,不敢放手发动群众,而把希望仅仅寄托在政府和军队的抵抗上,因而必然失败。

故本题选项A正确。

选项B是造成这种状况的客观原因,但不是主要原因;

选项C、D明显错误。

第11题:

抗日民主政权的“三三制”原则是指()

A.进步势力、中间势力、顽固势力各占三分之一

B.共产党、国民党、民主党派各占三分之一

C.共产党员、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和不左不右的中间分子各占三分之一

D.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各占三分之一

根据地政权是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性质的政权,是一切赞成抗日又赞成民主的人们的政权,是几个革命阶级联合起来对于汉奸和反动派的民主专政。

抗日民主政府在工作人员分配上实行“三三制”原则,即共产党员、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和不左不右的中间派各占三分之一。

第12题:

抗战初期,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组织的多次会战,其最重要的意义在于()

A.牵制了日军大部分陆军兵力

B.取得了抗战以来最大的胜利

C.消灭了日军大量有生力量

D.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的侵略计划

抗战初期,“国民党政府对日作战是比较努力的”(毛泽东语),使日军速战速决、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化为泡影。

此后,侵华日军日益深陷中国战场泥潭不能自拔,直至最后葬身于中华民族全民族抗战的汪洋大海之中。

A项“牵制了日军大部分陆军兵力”是中华民族的抗战对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意义。

第13题:

全面抗战路线和片面抗战路线两者之间最大的区别在于()

A.由谁来领导抗日

B.依靠哪些力量抗日

C.采取哪些作战方法

D.在正面战场还是敌后战场抗日

片面抗战路线是指只依靠政府和军队的抗战路线,全面抗战路线是指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即人民战争路线,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依靠哪些力量进行抗日。

第14题:

在《论持久战》中,毛泽东指出中国抗战胜利的根本出路在于()

A.开展国共合作

B.建立抗日根据地

C.实行人民战争

D.展开游击战争

第15题:

20世纪30年代后期和40年代前期,毛泽东撰写了一批重要的理论著作,对新民主主义理论进行了系统的阐明。

其中不包括()

A.《(共产党人)发刊词》

B.《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C.《新民主主义论》

D.《改造我们的学习》

20世纪30年代后期和40年代前期,毛泽东撰写了一批重要的理论著作,对新民主主义理论进行了系统的阐明,其中包括《(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在这些理论著作中,毛泽东阐明了中共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纲领,揭示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特征。

新民主主义理论的系统阐明,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得到多方面展开而达到成熟。

选项D是延安整风期间毛泽东的代表著作,其对“实事求是”这个成语作了系统的解释。

故正确答案是选项D。

第16题:

新文化运动是从1915年9月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开始的,创立者是()

A.李大钊

B.陈独秀

C.蔡元培

D.毛泽东

新文化运动是从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开始的。

据此,本题选B。

1917年1月,爱国民主主义者、教育家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

他聘陈独秀为北大文科学长。

《新青年》编辑部也随之迁至北京。

1918年1月,《新青年》由陈独秀个人主编的刊物改为同仁刊物。

李大钊、鲁迅、胡适等参加编辑并成为主要撰稿人。

《新青年》杂志和北京大学成了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

新文化运动提出的基本口号是民主和科学,即德先生(Democracy)和赛先生(Science)。

多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个选项是符合试题要求的。

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

第17题:

辛亥革命之所以失败,从主观方面来说,在于它的领导者资产阶级革命派本身存在着许多弱点和错误。

主要是()

A.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B.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

C.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

D.自身的软弱性,没有彻底革命性

ABCD

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从主观方面来说,在于它的领导者资产阶级革命派本身存在着许多弱点和错误。

主要是:

第一,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第二,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

第三,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作为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

第四,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这些弱点、错误,根源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第18题:

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进入近代以后发生的一场规模巨大的农民反封建斗争,它历时14年,纵横18省,给封建统治以沉重的打击,同时,对外国侵略势力的武装干涉也作了坚决的回击。

太平天国运动是没有先进阶级领导下的农民战争所发展到的最高峰。

其中这个“最高峰”指的是()

A.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口号

B.提出了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比较完整的社会改革方案

C.提出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方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