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育笔记16569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924876 上传时间:2022-10-15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9.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班教育笔记16569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大班教育笔记16569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大班教育笔记16569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大班教育笔记16569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班教育笔记16569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大班教育笔记16569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班教育笔记16569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班教育笔记16569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中的精彩场面.还嚷着:

我喜欢舒克,我最喜欢贝塔,我长大了也要开飞机,开坦克.女孩子们则躲在卫生间隔板的背后,不知在说着什么悄悄话.看着他们满脸的笑容,我不禁反思,自己是否真正了解了孩子,满足了孩子呢。

设身处地地为孩子想一下,多释放一些时间给孩子,我想孩子一定会配合老师的工作的,看着孩子熟睡的小脸蛋,有的还带着甜甜的笑,我也不由地笑了.

 

抓住孩子的模仿能力

孩子们有很强的模仿能力。

教师的一言一行,都被幼儿所注意,有时,一句随意的笑话也能刻印在孩子的脑海里,并不时说露出来。

大班的孩子已有一定的知识经验、认知能力,会密切地观察和模仿父母、老师、长辈,以他们的行为举止为榜样,所以大人一定要把自己最好的行为展现在孩子面前,格外注意言行,如果希望孩子总是把“谢谢”和“请”挂在嘴边,那么你必须自己先这样做,自己经常说这些礼貌用语才行。

为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模仿环境”并且做他的“好榜样”。

比如父母或老师经常当着孩子的面进行阅读,营造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天长日久,孩子就会耳濡目染,受到深刻的影响,从而喜欢上阅读,养成热爱阅读的好习惯。

良好的阅读能力是孩子日后入学学习知识的基础,终身受益。

另外,孩子们对待周围人们的方式也是通过效仿大人而学到的,所以,必须让孩子们看到父母、老师、长辈们的爱心、友善、慷慨。

孩子模仿性强,好学好动,对各种游戏、儿歌和体育活动有浓厚的兴趣。

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觉得应该给他们努力创造条件,给他们充分表现的机会。

模仿能力是一切学习的基础,如果不趁早加以培养,则他们在各方面学习的进行都会遇到困难显得迟缓。

幼儿正处在学习、成长和模仿阶段,好奇心强,模仿性强,可塑性强,老师就要抓住机会尽可能的发展幼儿在各方面的潜能。

老师正确的示范,让孩子有正确的模仿,有目的、有针对性地促进幼儿身体发展,同时加强对生活能力的重点培养,让幼儿拥有一个五彩缤纷的快乐童年。

孩子不举手不等于不动脑筋

姚安县幼儿园张红梅

经常听到有家长这样对孩子说:

“记住,多举手!

”“你这孩子,真笨,上课老是不举手!

”“老师提问题了,要马上举手!

”“我明天要问老师的,你有没有举手?

”可能有绝大部分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积极举手发言,认为只要孩子积极举手发言,这表示他上课认真听讲,的确,积极举手发言确定是一种很好的表现,孩子能大胆把自己的想法与老师和学生们交流,不仅能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而且对知识的掌握有较大的帮助。

但不举手的孩子就表示他就不动脑筋了,就不聪明了,我觉得这绝对不能划上等号。

在我几年的教学中发现,通常胆小内向的孩子不太举手,不爱表现自己的孩子不太举手,情绪不佳的孩子不太举手。

这些孩子你能说他不动脑筋、不聪明了,不!

绝对不能!

他们有些也是学习的姣姣者,但由于他的个性或某些因素改变了他们的表现,这些孩子往往知道问题的答案,却不敢回答或不想回答,他们有的怕答错了被别人笑,有的觉得不举手挺好的,反正自己也知道这是为什么?

确实,有时,老师把不举手的孩子叫起来,他也能把问题回答的相当精彩,可见,并不是不举手等于不动脑筋。

要培养好一个优秀的孩子确实很难,“可怜天下父母心”我觉得教育引导孩子的方式方法很重要,做到“活而不乱,管而不死”是我们每个孩子的父母和老师共同思考和努力的,不举手不等于不动脑筋只不过是一次小小的发现,相信还有更多的问题等着我们去探讨。

老师的微笑

姚安县幼儿园张红梅

有一次,我无意中听到两个小朋友的对话,对我触动非常大。

其中一个小女孩说:

“张老师最喜欢我了,一看见我就朝我笑。

”另一个小女孩说:

“张老师也最喜欢我,她也看见我就笑。

”说完两个孩子相互抱着,开心地笑起来。

我站在她们身后,感动极了。

我没想到老师的一个微笑,会使这两个孩子真切地感受到老师的爱,并由此而爱着老师。

其实,发自内心的微笑是具有巨大的能量的。

对孩子们来说,老师的微笑是鼓励﹑是赞许,是宽容。

当孩子遇到困难时,老师的微笑能增加他的信心,帮助他克服困难;

当孩子获得成功﹑做了好事时,老师的微笑使他觉得获得认同,倍加高兴;

而当他们不小心犯错时,老师的微笑又能减轻他们的恐惧感和心理压力。

老师时时发自内心的微笑,如同春天和煦的春风,轻轻吹开了孩子们的心扉;

如同春雨,滋润着孩子们的心田。

这就是师爱!

对家长来说,老师真诚的微笑不仅是礼貌,更是家园共育的润滑剂。

由于孩子上幼儿园,许多家长认为孩子在老师“手里”,因而比较害怕老师,见到老师就躲开;

而老师则认为家长这样做没礼貌,是不愿主动和老师交流。

缺乏交流就会造成误会,使矛盾加深。

这样的问题需要用微笑来解决:

常常微笑的老师,能给家长留下“没有架子”的良好印象,打消他们的各种顾虑,拉近家园之间的距离,使家长工作顺利开展。

而对于我们自己,微笑不但能使我们变得年轻﹑漂亮﹑充满自信,更能获得同事和朋友的喜爱,人际关系融洽。

因此,经常保持发自内心的微笑,是通往事业成功﹑生活幸福的一条捷径﹗

把创造空间留给孩子

姚安县幼儿园张红梅

“孩子们都是艺术家。

”这是一位美术教育家对儿童画之美发出的由衷感叹,是对无规无矩的儿童画的质朴原始之美这一真谛的真实表达。

孩子的想法是最原始的,他们没有太多格式的限制,也没有技法的约束,他们就是画自己所想,画自己所见。

对他们而言,画画没有目的,而是一种情感的表达,语言的延伸。

当他们对世界有了认识的那一刻,他们就开始了绘画:

一些线条、一些不规则的形状、一些莫名的符号等等。

那是他们自己的语言——一种被称作涂鸦的语言。

对小小孩们的涂鸦,我们往往可以接受和认可,即使他们根本看不懂那些作品,也会认可那时在画画,并欣慰与孩子们那些天真的表达。

然而,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人们的这种认可往往发生改变:

人们往往开始用对待成人绘画的眼光去衡量孩子们的“作品”,往往只看画面是不是漂亮,形象是不是准确,而对于画画中表达的孩子的内心世界,往往会忽视。

其实,画画只是一种形式,其目的是训练孩子们去想象、去表现、去获得创作的能力,而非锤炼他们纯熟的绘画技法。

记得有一次,发生了这样的一件事情:

“看你画的什么呀,又是你瞎画的吧?

你怎么不把老师教的画给妈妈看呢?

”下午,我正要离开活动室时,看见蓉蓉小朋友的妈妈拿着蓉蓉画的画指责她。

我看见蓉蓉本来兴奋的小脸一下子冷了下来,妈妈的话像一盆冷水泼向了她,她噘起了小嘴。

我立刻走过去问清原因。

原来,妈妈来接她是想问问女儿今天画了什么。

看到孩子的画上除了太阳、房子、大树和小草外,还画了许多乱糟糟的图案,妈妈看了就不高兴地指责了她。

看看蓉蓉紧张的小脸,我连忙拉着她的手说:

“蓉蓉还真聪明,刚才画画时你告诉我说画了好多奥特曼和怪兽,老师还请蓉蓉把自己画的奥特曼是怎样打败怪兽的故事讲给其他小朋友听了呢!

蓉蓉讲得可好了,是不是?

”“对!

”蓉蓉得意地说。

接着,我和蓉蓉妈妈谈了一会儿。

我告诉她,按老师的意愿画画固然好,可以培养孩子的观察力和记忆力,但若孩子能画出自己的所想所见则更有意义,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更能得以发挥。

我们不仅要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还要抓住孩子们创造契机,培养孩子的创造力。

听了这些,蓉蓉妈妈的脸上露出了笑容,蓉蓉也高高兴兴地牵着妈妈的手回家了。

孩子变得爱举手了

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比较重视在养成孩子具有良好的生活习惯的同时,也注重培养孩子在参加集体教学活动时积极参与、主动举手回答问题的好习惯。

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经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况:

当老师有问题要问孩子的时候,能够积极举手发言并且思维活跃的就那么几个孩子,像张亦为、刘欣雨、李可欣等。

然而,另外一些孩子却很少发言,常常是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样子。

为什么这些孩子不爱举手发言呢?

是因为对老师提出的问题回答不出来,还是本身上课不够专注,从而使得思绪游离与活动之外;

或者是即使知道答案,却因生性胆小而不敢回答。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逐渐发现了这些孩子不爱举手发言的原因所在,并随后采取了相应的教育措施。

像琪琪、宁宁等孩子是因为胆小而不敢回答问题,我就鼓励他们大胆举手,并及时对孩子的回答予以肯定和表扬,使他们能够逐步养成大胆发言的好习惯。

对翔翔、杰杰这些注意力不够集中的孩子,我就有意识地对他们进行提醒、引导,帮助他们将注意力及时引回来。

对于年龄偏小的孩子,我提问题时尽可能提得简单些,从而帮助他们获得更多自信。

与此同时,我还对积极举手发言的孩子奖以社会性刺激物,如五角星、小糖果等,以激发孩子们通过举手回答问题来获得礼物的愿望。

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培养,孩子们在大胆回答问题方面,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班级里积极举手发言的孩子越来越多,孩子回答问题时的声音也日益响亮起来。

看到那一只只高高举起的小手,我的心中充满了希望和感动。

Welcome!

!

欢迎您的下载,

资料仅供参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