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二单元测试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921482 上传时间:2022-10-1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8.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二单元测试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二单元测试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二单元测试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二单元测试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二单元测试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二单元测试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二单元测试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二单元测试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二单元测试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长江以北

长江以南

中唐以前

中唐以后

98

29

23

938

A.中唐后北方政局混乱影响农业生产B.江南农业已经超过北方

C.长江流域是唐代经济最发达的地区D.唐代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3、现代考古在秦、魏等国故地出土了许多生铁铸造的农具。

1950~1951年河南辉县发掘了5座大型魏墓,1号墓出土铁器65件,其中农具占58件,包括钁、锄、铲、镰、犁铧等一整套铁农具。

这材料说明战国时期()

A.生铁铸造由魏国独断经营B.铁制农具成为随葬必备品

C.铁农具的制作精细,使用范围扩大D.铁制农具最早出现于河南辉县

4、《荀子·

富国》说:

“今是土之生五谷也,人善治之,财亩数盆(古量器名),一岁而再获之。

”这说明战国时期()

A.五谷开始种植B.铁犁牛耕已经广泛使用

C.土地私有出现D.单位面积产量大大提高

5、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中国古代走不出由盛到哀的周期律,原因在于经济管理的循环,“每个王朝在它建立约100年后都开始面临财政上的种种困难”,公共财政的崩溃,直接导致帝国的灭亡。

此可知()

A.制度性约束使平均地权成为王朝的长期愿景

B.强调既得利益阶层给国家税收带来巨额损失

C.王期后期皇权衰弱难以主动实施改革和调整

D.土地买卖不受限制使自耕农数量有所增加

6、汉代帝王及部分近臣下葬用的玉衣形如铠甲,以金线缕结,称为“金缕玉衣”,其他贵族则使用银线、铜线编造,称为“银缕玉衣”铜缕玉衣”。

由此可知汉代()

A.手工业的发达促进了社会层次的划分B.丧葬出现了奢靡浪费的社会风气

C.手工业发展与封建礼制相适应D.等级制推动了手工业者技能的提高

7、自明朝万历年间,掌握纺织专业技能的人开始进入苏州城。

清晨,这些有技术的“机工”仁立桥头,等待拥有织机和机房的“机户”雇佣,暮息而归。

这种现象也出现在江南其他一些城市。

这种现象出现反映了(  )

A.生产力的发展B.粮食产量增加富余了一定的劳动力

C.劳动力专业化出现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出现

8、有史料记载,16、17世纪时,西属拉美国家墨西哥和秘鲁的白银生产量约占世界的85%,其中近半数流入了中国,这主要是因为(  )

A.东西方的经济交流空前发达B.中国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C.中国的政治制度先进D.中国手工业高度繁荣

9、清代中叶,苏州地区共有130多种行业成立了行会,或建立会馆和公所,且都在官府备案,并将其行规以及有关营业的重要事件,铭刻碑记,以资信守。

这反映出当时(  )

A.官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B.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C.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动D.商品经济相当活跃

10、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豪强地主庄园,除了役使田里、从事农业生产外,还从事开矿、冶铁、制盐乃至造船等较大规模的手工业生产。

这些行业虽历来为国家控制,但私家“与公竞争,以收私利”的情况时有发生。

材料表明这一时期(  )

A.盐铁专卖制度形同虚设B.庄园经济一定程度上促进民间手工业的发展

C.商品经济得到快速发展D.民间手工业逐渐能够和官营手工业相抗衡

11、据《朱文公文集》记载:

仲友(南宋绍兴年间进士,曾知台州)自到任以来,关集刊字工匠,在小厅侧雕小字赋集。

刊版既成,搬运归本家书坊货卖。

凡材料、口食、纸、墨之类,并是支破官钱。

这反映了()

A.政府不再限制官员的经商行为B.商品经济发展促进了文化传播

C.政府垄断书籍生产和销售市场D.社会上形成了重视文教的风气

12、有学者在研究我国古代城市发展时发现,明清两代的几个大都市,从人口到城区规模都比两宋和元代时缩小许多。

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经济重心的南移B.“闭关锁国”政策的推行

C.“重农抑商”政策的强化D.工商业市镇大量兴起

13、据统计,在清代,1400个小城镇中80%是县衙所在地,中等城市约一半是府或省治所在地,较大的一般都是地区政治中心。

这材料体现了()

A.清代商品经济发达,市镇兴盛B.市、镇成为朝廷维护统治的政治中心

C.清朝政府对商业发展高度重视D.政府利用政治手段来提高城市化水平

14、“大同薛氏三兄弟,乔家大院的主人……由商而官展玉泉……盐商祭酒杨继美,崇尚仁德李明性……票号始祖雷履泰……金融大亨贾继英,豪门国戚孔祥熙……”该歌谣反映了()

A.晋商经营具有典型的家族性特征B.晋商经营多元化且官商勾结

C.晋商分布广泛,经营遍及中外D.晋商恪守职业道德,长盛不衰

15、晋商和徽商是明清时期叱咤在商场上的两大赫赫商帮,他们凭借高人一等的生意手腕、运筹帷幄的权略谋术获得了生意场上的巨大成功。

取得了富比王候的财富,使之在商界风光无限。

但有学者却对其作了加下评价:

(它们)虽然对中国进代资本主义的产生创造了一些条件,但遗憾的是却无法走向资本主义,它们就像生长于牛粪之上的幼苗。

不管长势如何诱人,当滔天的洪水奔袭而来时,必然随着牛粪一起消失在历史的洪波之中,这主要是由于古代商帮()

A.发展规模受到限制B.没有根植于生产领域

C.商业经管观念落后D.活动得不到官府支持

16、清代福建农村家族在遗产继承中既有保障嫡长子特权的“抽长制”,又有照顾老年人、妇女的“膳田”“寡守田”等社会保障机制。

这种继承制度()

A.旨在维护农村家族的和谐稳定B.造成家族地权不断集中

C.说明清代社会保障机制的完善D.导致宗法制愈来愈巩固

17、据《史记?

平准书》记载,西汉初期,“富商大贾或贮财役贫,转毂百数,废居居邑(贱买贵卖,囤积居奇),封君皆低首仰给。

冶铸煮盐,财或累万金,而不佐国家之急,黎民重困”。

这反映出当时()

A.民营作坊己经超过官营手工业B.政府积极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

C.富商大贾对社会产生一定影响D.政府为商业的发展提供宽松政策

18、汉高祖的抑商政策主要是针对有市籍的中小商人,这类商人的社会地位较一般平民低下。

这种以中小商人为抑制对象的政策,在汉代曾反复提出,对汉代以后也有一定的影响。

据此可知,汉代()

A.富商大贾未曾作为抑商重点B.抑商旨在维护封建小农经济

C.都市商业经济长期萎靡萧条D.商业政策朝令夕改反复无常

19、战国时商鞅主张重农抑商,西汉时桑弘羊认为农商并重、本末俱利,宋代以后反对重农抑商的思想家明显增加,认为工商皆本。

这些古代商业思想()

A.与历代商业政策的调整基本一致B.都站在反对国家干预经济的立场上

C.是古代经济发展迟滞的主要原因D.反映出“本末”观念的长期存在

20、《明宣宗实录》中写道:

“私通外夷,已有禁例。

近岁官员、军民不知遵守,往往私造海舟,假朝廷干办为名,擅自下番,扰害外夷或诱引为寇……尔宜申明前禁,榜谕沿海军民,有犯者许诸人首告,得实者给犯人家货之半。

”由此可见明朝政府(  )

A.鼓励发展贡赐贸易B.禁止民间对外贸易

C.防范倭寇侵扰沿海D.加强外贸税收管理

二、非选择题:

(共3小题,共50分。

)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秦汉时期,丝织业是比较发达的,官营丝织业规模宏大,长安和临淄等地设立了大规模的官营手工业作坊,作坊的织工常常达数千人之多,并设工官专门管理。

大工商者经营的丝织业兴盛发达,《史记》记载,通邑大都中从事买卖“帛絮细布”者,可“比千乘之家”。

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文物中,有保存完好的绢、纱、绮、锦、刺绣等丝织品,这些绚丽多彩的高级丝织物,用织、绣、绘、印等技术制成各种动物、云纹、卷草及菱形等花纹,说明西汉的纺织技术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隋唐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二个鼎盛期,中国是当时世界上唯一长期保持统一的大国。

隋唐时期的中国,各种政治制度业已经完备,经济空前繁荣。

在当时的世界上,中国处在发展的前列,大大影响了世界,特别是东亚周边国家封建化的进程。

亚洲各国人民都羡慕中国,“殷切希望政治上要有像中国那样统一的国家组织,经济上要过像汉人那样灿烂的文化生活”。

伊佩霞《剑桥插图中国史》指出:

“初唐和中唐时的中国人自信心最强,最愿意接受不同的新鲜事物。

——据晁福林《中国古代史》等

材料三宋朝商品经济非常繁荣。

农业发展使剩余农产品大量增加,新兴经济作物茶叶、甘蔗之类绝大部分进入市场,北宋后期全国镇市有1900有余,大者年税收万贯以上。

民间出现中国古代最早的纸币,称为交子。

宋朝城市繁荣,汴京和临安盛时人口均超出百万。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秦汉时期丝织业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两方面的史实说明唐朝“中国人自信心最强”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朝商品经济繁荣的表现。

2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宋人陈亮说:

“商藉农而立,农赖商而行。

材料二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认为: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

夫工固圣王之所欲者(想要的),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指流通),盖皆本者。

材料三清雍正帝说:

“我国家休养生息,数十年来,户口日繁,而土地止有此数,非率天下农民竭力耕耘,兼收倍获,欲家室盈宁,必不可得……朕观四民(指士、农、工、商)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

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

今若于器用服玩,争尚华巧,必将多用工匠。

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1)陈亮的观点是否正确?

说明了什么?

(2)简要评价材料二、材料三中黄宗羲和雍正帝的观点。

(3)有一种观点认为“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

今天在建立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我们应如何正确看待农、工、商三者的关系?

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历史上有考古史料为证的本末观萌芽出现在战国。

孟柯将商人称之为“贱丈夫”,在理论上正式将农业生产放到首位。

而韩非则把手工业与商业称为“末作”,使重本抑末的观点变得更加鲜明。

秦朝允许私人经营冶铁煮盐等重要行业。

但到西汉初年,汉高祖规定“市井之子孙亦不得仕官史”,商人的地位受到打压。

到汉武帝时期,所有的冶铁煮盐业收归国官营,私人经营的大手工业从此趋于衰落,其他行业也因沉重的赋税受到极大抑制。

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战事频繁,官办手工业为政府军备需求提供供给。

到了唐宋时期,产生维护劳动者自身利益的手工业组织——行会。

宋代以后,这种组织发展壮大,渐渐被政府控制。

到了明后期,在江南的发达的手工业作坊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并且缓慢发展。

——整理自王大庆《古代中国与古代希腊经济思想比较研究》

材料二古希腊的经济基础是农业和手工业。

对如何公正、合理分配社会利益成为古希腊先哲们主要的政治伦理思想,“重农抑商”的思想由此产生。

古希腊的立法者通过法律保障国内的贸易活动,甚至还鼓励贫困的公民从事手工业。

当时的作家色诺芬认为农业繁荣,其他一切技艺才会兴旺。

他虽然把手工业和商业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