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政治第一单元试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91977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97.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政治第一单元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高一政治第一单元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高一政治第一单元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高一政治第一单元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高一政治第一单元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政治第一单元试题.docx

《高一政治第一单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政治第一单元试题.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一政治第一单元试题.docx

高一政治第一单元试题

高一政治第一单元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题文】货币的本质是

A.商品B.价值符C.一般等价物D.劳动产品

答案C

【题文】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消费需求也开始升级换代,对住宅、汽车、等离子电视等方面的消费需求也越来越多。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消费需求也开始升级换代,体现了

A.消费能够推动生产的发展

B.生存资料消费的比重逐步提高

C.生产的发展能推动消费结构的改善

D.消费结构的变化能推动生产结构的变化

【答案】C

【解析】人们消费结构的升级换代是建立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的,所以选C项。

【题文】图片中的场景启示我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必须

①坚持适度消费,改变落后的消费观念 ②坚持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相协调 ③建立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④坚持绿色消费

富起来了就是要大吃大喝A.①B.①③C.②④D.③④

【答案】B

【解析】图片场景中所反映的是要坚持适度消费,改变落后的消费观念;建立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题中②④不符合图片场景的要求,应舍去。

【题文】从2009年2月1日公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看,2009年我国大幅增加农业补贴,继续提高粮食收购价。

从根本上讲,粮食的价格水平决定于(  )

A.商品的供求状况

B.人们对商品的偏好

C.生产商品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D.政府部门对商品价格的制定和调整

【答案】C

【解析】要把握价值的决定机理: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价值→商品价格,从而选出正确选项。

该题容易误选A项,供求是影响价格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因素,所以排除。

【题文】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09年第四季度我国粮食、肉禽及其制品、蛋、水产品、鲜菜、食用油的价格,与同期相比都有不同程度的上涨。

这些商品的价格大幅度上升,对于普通老百姓而言,就必须

A.等待降价的时候再购买

B.大幅度减少相应的消费费用

C.在商品的销售淡季去购买

D.增加相应的消费费用

【答案】D

【解析】略

【题文】、一句经典的广告往往能贴切地反映出产品的特色,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如“雀巢咖啡:

味道好极了”“麦氏咖啡:

滴滴香浓,意犹未尽”。

这里的“味道”“香浓”是商品的

A.价值B.价格C.使用价值D.交换价值

【答案】C

【解析】本小题考查的是商品。

没有难度,只是对基础知识的再现。

这里的“味道”“香浓”是商品的使用价值,不是价值,也不是交换价值,更不是价格,所以选择C。

【题文】“货币没有臭味,无论从哪里来,一方面,它代表已经卖掉的东西,另一方面,它代表可以买到的东西。

”对上述材料理解错误的是(  )

A.货币具有价值尺度功能

B.货币具有支付手段功能

C.商品和货币是一对孪生兄弟

D.货币是物质财富的代表

【答案】C

【解析】货币可以买,可以衡量商品价值大小,故A排除。

货币可以实现买卖分离,即具有支付手段的职能,故B排除。

C选项观点错误,商品和货币不是同时产生,货币是伴随着商品交换的长期发展产生的,故C入选。

D选项观点正确,货币本身有价值,是财富的代表,故排除。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必修一经济生活-货币

【题文】“市场上流通的纸币,既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越少越好”,这是因为(  )

A.纸币只能代替金属货币执行其基本职能

B.流通中的纸币过多或过少都会引起通货膨胀

C.纸币发行量是受客观经济规律支配,应该以流通中所需货币量为限度

D.纸币的面值是不固定的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A“只能代替金属货币执行其基本职能”的表述有误,纸币可以代替货币执行支付手段的职能,部分纸币还具有世界货币的职能,因此A排除;B流通中的纸币过多会引起通货膨胀,但过少可能引发通货紧缩,B表述有误;D表述明显错误;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因此答案C正确。

【题文】我国汽车的销量从2001年的230万辆增长到2010年的1800万辆,但价格却呈不断下降的趋势,国内汽车消费环境也发生了巨大变化,消费者感受最明显的是汽油价格的飙升,从2001年的每升2—3元上涨至今天的每升7--8元。

汽油价格的提高使得汽车销售遭遇尴尬,很多消费者把眼光更多的投向小排量汽车和电动车上面。

 

(1)你认为我国汽车价格呈不断下降趋势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8分)     

(2)为什么说汽油价格的提高使得汽车销售遭遇尴尬?

(4分)  

【答案】

(1)①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成反比,价值决定价格。

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生产效率提高,汽车价值量下降,从根本上带来汽车价格的下降。

(4分)②供求影响价格,供过于求,价格下跌。

汽车工业的发展,增加了汽车的供给量,而由于汽油价格的上涨抑制了汽车消费的需求,也影响了汽车的供求关系。

(4分)

(2)汽油和汽车是互补商品关系(2分),油价上升,使用汽车的费用增加,从而抑制汽车消费,使得汽车销售遭遇尴尬。

(2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分析汽车价格下降的原因,应主要考虑两个方面,一是价值决定价格,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二是供求影响价格,供过于求价格下跌。

(2)本题主要分析汽油与汽车两种商品的互补关系,油价上升,使用汽车的费用增加,从而抑制汽车消费,使得汽车销售遭遇尴尬。

考点:

本题考查了价值决定价格、影响价格的因素、价格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

【题文】2013年8月份居民张先生家的食品支出是2000元,日用品支出是1500元,衣物支出是1000元,交往支出是1000元,学习费用支出是2000元,娱乐消费支出是500元,非消费支出2000元。

张先生家的恩格尔系数为(    )    

A.33.3%B.25%C.20%D.22.5%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该题考查恩格尔系数,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注意这里的总支出指的是消费总支出,不包括非消费支出2000元,故恩格尔系数=2000/(2000+1500+1000+1000+2000+500)=25%,故B符合题意,ACD均与题意不符,故答案应选B。

考点:

恩格尔系数

【题文】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情况下,下列经济现象能引起图Q1至Q2变化趋势的是

A.2012年1月7日,上海车牌拍卖均价突破5.3万元

B.2012年2月,国家提高稻谷最低收购价

C.2011年9月1日起,发改委再次降低82种药品价格

D.2012年2月25日,沪深股市部分股票价格大幅上涨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图中Q1至Q2变化意味着随着价格的上升,供应量不断增加,国家提高稻谷最低收购价后,随着稻谷价格的上升,农民会出售自己的稻谷,使供应量增加。

故本题选B项。

拍卖的上海车牌数量有限,不会随着价格增高而引起供应量的增加。

发改委再次降低82种药品价格,是价格降低会引起需求量的增加,与题意无关。

沪深股市部分股票价格大幅上涨也不会引起供应量的增加。

故ACD项错误。

考点:

价格对供应量的影响。

点评:

价格变动对供应量的影响,商品价格上升,生产者看到有利可图,会加大商品的供应量。

即供给定律:

一般情况下,价格与供给量的变化呈同方向变动,即价格下跌,商品供给量减少;价格上涨,商品供给量增加。

本题难度适中。

【题文】我国粮食连续六年增产,六年超过一万亿斤,使我国粮价趋于稳定,有利于调动农民的种粮积极性,

有利于维护人民的切身利益。

这说明

A.供求影响价格

B.价格调节生产

C.价值决定价格

D.供求与价格双向制约

                                                

【答案】D

【解析】略

【题文】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

在循环经济大潮的推动下,我国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从垃圾中寻找财富,一些昔日的废物如今变成了抢手货。

村料中变成抢手货的“垃圾”( )

A.不是商品,因为它是废弃物品

B.不是商品,因为它没有价值

C.是商品,因为它供不应求

D.是商品,因为它有用且凝结了一般人类劳动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任何商品都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体。

题中材料“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垃圾”具有一定的使用价值;题中材料“一些昔日的废物如今变成了抢手货”体现了“垃圾”能够用于交换,即凝结了一般人类劳动。

由此可见,D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A、B两项中“不是商品”的说法不合题意,故不能入选;C项中“供不应求”不是原因,故C项有误,不能入选。

因此,答案是D项。

考点:

本题考查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

【题文】下图为某商场同一时期甲、乙两种商品的有关情况变化图,根据你的比较和分析,下列最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

A.乙商品是甲商品的替代品

B.乙商品是甲商品的互补品

C.乙商品是生活必需品

D.乙商品市场是卖方市场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由图知甲商品价格成上升趋势,价格与需求成反比,价格上涨,需求减少。

会导致甲商品的需求量减少。

在有互补关系的商品中,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不仅使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同时也使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减少。

故本题选B项。

考点:

本题考查价格变动对生活消费的影响。

【题文】下图为某商品的需求曲线,横轴Q代表需求,纵轴P代表价格。

如该需求曲线向左平移动,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

①其替代商品价格可能上涨

②其替代商品价格可能下跌

③在价格不变的情况下,有效需求减少

④在有效需求减少的情况下,价格上涨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需求曲线向左移动,意味着同等价格下,商品的需求量变小,而商品需求量变小的情况就是该商品替代品价格下降的情况,②③符合题意。

该商品的替代品价格会下降,而不是上涨,①不符合题意;在有效需求减少的情况下,价格也呈现下降趋势,④错误。

答案为C

考点:

本题考查价格变动的影响

【题文】绿色消费的核心是

A.保护消费者健康B.节约资源C.保护环境D.可持续性发展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绿色消费是以保护消费者健康、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为主旨,符合人的健康和环境保护标准的各种消费的总称,核心是可持续性发展。

D符合题意,应选;A、B、C不符题意,不选,故答案选D。

考点:

本题考查绿色消费的核心。

【题文】某服装店经理在吸烟时不小心将一条高档呢裙烧了一个小洞,使该裙无人问津。

该经理将错就错,在小洞的周围又挖了许多小洞,并精心装饰以金边,美其名日“凤尾裙”。

此裙不仅卖了高价,而且消息一传开,不少女士专门前来购买“凤尾裙”,销量顿时大增。

这位经理能够将一个偶然的失误转化为商机,是恰到好处地利用了消费者的           

A.求异心理B.从众心理C.攀比心理D.求实心理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凤尾裙”的创意新颖,视角独特,一些消费者追求个性,希望消费的产品与众不同、标新立异,“凤尾裙”的设计恰恰符合这些群体的需求,这是利用消费者的求异心理。

A说法正确;BCD与题意不符。

考点:

本题考查消费心理。

【题文】某市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在2000年、2005年和2009年分别为42.5%、40.6%、38.8%。

这一变化趋势表明,该市居民

A.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增加B.家庭食品支出额在减少

C.消费结构不断改善,生活水平提高D.以发展资料和享受资料的消费为主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恩格尔系数逐年降低,这说明人们的消费结构不断改善,生活水平提高,A说法和题意正好相反,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减少,并不意味着食品支出额在减少,B不选,D无法体现,正确答案是C。

考点:

恩格尔系数和家庭消费水平的关系

点评:

恩格尔系数是食品支出和家庭总支出的比值,这个比值减少并不意味着分子减少;恩格尔系数降低,表明生活水平提高,考生务必不要记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