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山西省经信委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919521 上传时间:2022-10-1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5.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山西省经信委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山西省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山西省经信委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山西省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山西省经信委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山西省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山西省经信委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山西省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山西省经信委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西省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山西省经信委Word格式.docx

《山西省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山西省经信委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省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山西省经信委Word格式.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西省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山西省经信委Word格式.docx

汽车产业是我省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产业。

近年来,我省汽车产业发展较快,产业规模稳步壮大,技术水平不断提升,产品门类逐渐齐全,基本形成了重型汽车、乘用车、新能源汽车、专用车和汽车零部件等较为完善和相互配套的汽车产业体系,呈现出速度加快、结构改善、效益提高、后劲增强的较好发展态势,在激烈市场竞争中积累了一定的发展优势。

一是总量规模实现增长,产业基础不断夯实。

全省汽车产业领域有100余户企业,其中重型汽车整车企业2家、乘用车企业3家、新能源汽车企业7家、专用车企业16家、零部件企业50余家。

2016年全省汽车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43.6亿元、工业增加值达到21.3亿元,在全省装备制造业中比重不断提升,逐步成为推动全省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

二是结构调整优化,区域特色逐步形成。

全省汽车产业产品结构得到不断优化,逐渐形成贴近我省资源和区域特色的发展优势。

重型汽车市场和产能优势得到强化,大运汽车项目填补我省自主生产重型汽车的空白,推动形成了运城、太原南北呼应的重型汽车生产格局。

乘用车稳步发展,晋中吉利新能源汽车产业化项目实现量产,乘用车领域产品面得到拓宽。

专用车覆盖运输车、自卸车、环卫车、市政工程车、混装炸药车等品种,形成晋中重型专用车基地和运城、大同、长治三个专用车基地的产业布局。

汽车零部件产业稳步壮大,发展形成了大同、长治、运城、临汾、太原、晋城六大零部件产业集群。

三是产业后劲增强,竞争能力有所提升。

近年来,全省汽车产业投资力度加大,投资增速不断加快,形成了国有参股、民营、省外资本等多层次的投资结构。

大运汽车运城重卡生产项目、吉利山西新能源汽车项目、比亚迪太原新能源汽车项目等一批重点项目相继投产建设,全省汽车产业产能稳步提升。

汽车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得到提升,重型汽车变速箱、变速箱体、铝镁合金部件等零部件技术实力较强,燃气重型汽车动力系统、甲醇汽车发动机、电动专用车整车控制系统等节能和新能源汽车领域部分核心技术国内领先。

四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化步伐加快,发展势头较好。

积极抓住国家支持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机遇,立足山西煤、电、气产业优势,以电动汽车、甲醇汽车、燃气汽车为产业重点,构建了创新能力强、产业化水平高、市场应用规模大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格局,电动汽车在单体电池、电池管理、电控技术等领域具备一定产业基础,太原、晋城两市获批成为国家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试点城市。

甲醇汽车研发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晋中、长治两市获批开展甲醇汽车试点,20余户企业从事甲醇燃料生产和甲醇汽车研发及示范运营。

全省燃气汽车研发生产企业达到5户,燃气重卡年销售达到4000辆左右,积累了较多的燃气重卡生产和市场运行经验。

总体看,我省汽车工业发展具备一定基础,但与周边省份特别是国内汽车产业发达省市相比还有差距,主要表现汽车产业规模总量还偏低,企业规模普遍不大,产品市场占有率还不高,知名度和市场认可度有待提升,综合竞争力依然较弱。

产品结构升级任务依然较重,产业整体集中在中低端市场,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和发展潜力的产品不足,新能源汽车配套能力不强,专用车产品同质化和低质化现象较为突出,产业带动性还不够明显。

技术创新能力还较薄弱,企业技术研发投入普遍仍需提高,装备水平仍然较低,汽车产业高层次技术和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还比较缺乏。

零部件配套能力仍需提升,汽车零部件产品技术水平还较低,主要集中在微型车、中轻型载货车等低端产品,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的关键零部件产品还较少,多数产品主要供应维修市场,为整车生产企业配套能力较弱。

(二)推动我省汽车工业加速发展具有较好基础和有利条件

当前汽车产业发展形势面临重大变化,汽车产品加快向新能源、轻量化、智能和网联方向发展,汽车产业消费趋势、制造过程、商业模式不断创新与重塑,国内汽车产业竞争格局发生深刻变革,这既使我省汽车产业发展面临深度挑战,也开启了我省汽车产业做大规模、转型升级的重要机遇期。

一是国内潜力巨大、层次丰富的市场需求为汽车产业发展提供了持续动力和上升空间。

汽车是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和动力,是新一轮经济竞争的热点和重点,今后一段时期,国内各省份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推动经济结构优化调整,在汽车产业领域特别是新能源汽车领域的竞争更趋激烈。

但我国作为大经济体,市场潜力巨大,需求层次丰富,国内经济稳定增长能够释放巨大需求潜力,稳定提高的居民收入将促进消费结构快速升级,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加快推进将带来商用车和专用车的大量需求,新能源汽车需求进入加速增长时期,特别是山西全省城镇居民平均每百户汽车拥有量34辆仅处于全国平均水平,国内以及省内汽车需求稳定增长的态势,为我省汽车产业发展带来重要推动力。

二是我省经济转型升级发展为汽车产业提供新的机遇。

省第十一次党代会部署了推动了全省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今后一段发展时期将着力推动实施“六大工程”,积极构建具有鲜明省情特点的支撑多元、布局合理、链条高端的现代产业体系,在全国产业格局中重塑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

汽车产业作为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产业链长、辐射面广、科技含量高的特点,是我省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发展,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战略支撑点,省委、省政府对汽车产业发展进一步重视,汽车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将持续优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将有力引导社会投资取向,同时对国内汽车产业领域战略投资者的吸引力也将增强,有利于形成汽车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三是我省汽车产业发展政策体系的逐渐完备为汽车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汽车产业作为我省工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省历来高度重视汽车产业的发展,2009年我省就专门出台《全省汽车工业调整振兴实施方案》,推动汽车及汽车零部件产业平稳发展。

近年来,我省围绕汽车产业特别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密集出台政策文件,相继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和推广应用的若干政策措施》、《关于加快推进电动汽车产业发展和推广应用的实施意见》、《山西省新能源汽车产业重大项目布局推进意见》、《山西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2017年行动计划》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制定落实了扶持效应明显的政策措施。

四是新能源汽车领域将成为我省汽车产业发展重要突破口。

新能源汽车是我国汽车工业赶超发展、抢占先机的重要方向,也是我省转化煤电能源优势,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产业路径,新能源汽车市场也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2015年、2016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同比增长3-4倍,新能源汽车产业进入加速发展期。

同时,我省新能源汽车积累了一定的先发优势,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领域掌握了部分核心技术,部分关键零部件配套体系也基本形成,整车生产能力不断增强,新能源汽车将成为我省汽车产业突破性发展的战略入口。

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是经济社会不断进步的必然潮流,面对汽车产业发展呈现的历史性重大变化趋势,我省要紧紧抓住这个战略机遇期,加强统筹规划,坚持开放带动,突出发展重点,强化创新驱动,发挥比较优势,完善体制机制,加快汽车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推动全省汽车产业逐步做大做强。

二、指导思想、发展思路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中国制造2025”总体规划和《汽车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创新驱动的重要战略部署,积极推进我省汽车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以新能源汽车突破发展为主线,着力打造千亿级新能源汽车产业,持续巩固重型汽车发展优势,大力支持乘用车中高端发展,加快提升专用车质量品质,有效扶持零部件产业壮大规模,积极抓好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重点推动技术创新和项目建设,促进全省汽车产业上规模、高水平、可持续发展,推动我省加快构建多元化中高端现代产业体系。

(二)发展思路

巩固产业优势。

充分挖掘和发挥我省现有汽车产业资源的基础作用和发展潜力,推动现有汽车产业领域存量企业积极开展技术改造和拓展升级,全力推进新能源汽车突破发展,积极做大重型汽车规模,提升乘用车品质,提高专用车附加值,增强零部件产业技术水平,加快培育我省汽车产业领域自主品牌,逐步掌握汽车产业发展主动权。

抓好龙头牵引。

坚持整车带动与强化配套结合,大力支持省内汽车产业龙头企业发展,不断扩大整车生产规模,围绕整车企业带动零部件企业,围绕优势零部件企业带动上下游企业,吸引各层级零部件供应商、汽车装备制造商、原材料供应商落地投资和发展壮大,增强产业配套能力,完善产业支撑体系,着力延伸汽车产业链条,推动全省汽车产业补链强链,有效提升汽车产业规模。

促进集群发展。

围绕重型汽车、乘用车、专用汽车、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等发展方向,加强功能区划和政策配套,改造提升现有汽车产业集聚区,积极改善汽车产业集聚的空间承载条件和产业发展条件,提高承接和接纳汽车产业转移的能力,逐步提升汽车产业集聚深度,有效发挥产业集聚的规模经济性,以产业集聚带动产业转型升级。

推动开放创新。

顺应汽车产业发展趋势,以开放姿态积极承接汽车产业领域资本、技术和产品的梯度转移,积极创造条件引进带动力强的核心企业、核心产品,注重抓好围绕产业链的招商引资。

支持鼓励企业提升技术创新能力,不断推动汽车产业领域各类创新要素的引进落地。

(三)发展目标

到2020年,全省汽车和新能源汽车产业结构得到明显优化,新能源汽车成为全省汽车产业发展先导,省内汽车企业品牌影响力有大幅提高,汽车产业创新能力和竞争力得到较大提升,在全省工业经济中比重逐步提高。

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成为全省汽车产业发展龙头,全省汽车产业规模实现大幅跃升,质量品牌、创新能力显著进步,形成3-5个国内核心竞争强、在国内外市场有较大影响的汽车和零部件企业集团,积极向国内汽车大省梯队迈进。

产业规模较快提升。

大力提升汽车产业规模,加大汽车产业投资的引导扶持力度,着力支持整车和零部件优势企业发展壮大,提高核心企业产能水平,壮大骨干企业,扶持一批成长性好的优势特色中小企业,力争到2020年,全省汽车产能达到70万辆、产销量达到50万辆,全行业销售收入达到1500亿元。

到2025年,培育2个销售收入达到300亿元以上企业,6个销售收入达到100亿元以上企业,30个销售收入达到30亿元以上企业,再培育引进1至2家重型汽车企业,2至3家乘用车及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专用车产能规模稳步提升,各项经济效益指标达到较好水平。

创新能力显著增强。

加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建设,加速产品研发体系和共性技术平台建设,积极推动汽车产业相关企业管理模式创新,推动提高我省汽车产业竞争能力。

力争到2020年,建立省级和市级新能源汽车技术中心及工程技术中心20家左右,全行业技术研发费用占销售额比重达到3%,骨干企业技术装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关键装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到2025年,全省汽车产业创新体系比较完善,企业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力争在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开发制造等关键技术领域取得一定突破。

品质品牌全面发展。

加强产品质量管理,实施汽车产业质量品牌战略,积极引进先进质量管理理念和方法,建立和完善质量保证体系,提升质量控制能力。

力争到2020年,全省汽车产业领域骨干企业全部引入实施国际先进质量管理体系,汽车产业产品品质明显提高,重型汽车、专用车、新能源汽车等核心产品市场占有率实现翻番。

到2025年,全省汽车产业优势和核心产品的品牌认可度、产品美誉度及影响力显著增强,打造2至3个国内汽车知名品牌和一批知名产品,培育成熟一批汽车产业管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