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碑刻石刻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3913491 上传时间:2022-10-1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4.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黄山碑刻石刻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黄山碑刻石刻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黄山碑刻石刻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黄山碑刻石刻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黄山碑刻石刻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黄山碑刻石刻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黄山碑刻石刻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黄山碑刻石刻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黄山碑刻石刻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金石古物考》载:

叙文六行,每行十四字,字径20厘米,正书。

9、澄观:

刻于温泉之西、路侧一石上。

落款:

“嘉庆乙丑(1805)立秋日仲卿江士栻题。

”。

10、大好河山:

刻于温泉之西崖壁,字径2米,参以汉简和魏碑笔意,字体朴实清秀。

“中华民国廿八年春唐式遵题”。

石工王文德、朱立宗等刻。

11、东南邹鲁:

在“大好河山”石刻下方左侧,邹鲁于1937年题,4字横排,刻于崖壁。

12、石作狮吼:

刻于温泉之西、登山路侧一石上,中华民国廿八年(1939)冬汪德涯题。

13、紫云岩:

刻于紫石峰下石壁间,在黄山疗养院背后。

下署:

“清乾隆壬子年(1792)部郎程振甲题。

14、黄山佳景:

刻于温泉之西,桃花溪畔巨石上。

题刻人及年代不详。

15、听涛居:

196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董必武改“正道居”为“听涛居”,并手书3字,刻石嵌于门额。

原“正道居”3字,为张治中于1936年题。

16、慈光阁:

1965年,董必武为慈光寺所题寺额。

17、黄海仙都:

康熙帝手书,悬于慈光寺佛殿,已毁。

18、黄山:

1963年,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长陈毅游览黄山时手书,今为黄山大门匾额。

19、龙头:

1965年,董必武手书,刻于白龙桥畔石上。

20、青化桥:

1965年,胡志明为桃源亭南侧大桥命名,并手书“青化桥”3字,刻石嵌于桥。

“青化”取毛泽东“青山着意化为桥”诗意。

21、入胜:

刻于白龙潭侧“龙虎斗”巨石上。

下署“中华民国卅年徐梓南题”。

22、气冠群山:

神仙止焉 刻于“龙虎斗”巨石上,下署“甲戌六月苏州吴似兰题”。

23、白龙桥:

刻于白龙桥。

林森题。

24、且听龙吟:

刻于白龙桥侧“龙吟石”上,4字雄浑遒劲。

民国卅三年(1944)庄文枢题。

25、丹井:

二字隶书,刻于丹井旁石上。

为明嘉靖年间兵部侍郎汪道昆题。

26、虎头岩:

刻于虎头石上,楷书。

南宋歙县人罗愿题。

27、三叠泉:

刻于三叠泉侧岩石上,行书,雄浑劲健,字径约50厘米。

安徽通志馆《金石调查录》载:

明嘉靖二十年(1541)罗渊章题。

28、醉石:

刻于鸣弦泉上侧一巨石上。

《安徽通志稿·

金石古物考》:

明嘉靖二十年罗渊章题。

“二字高三尺五寸,广六尺,字径三尺,行书。

29、王演等题名:

刻于“醉石”二字下,全文如下:

“明嘉靖六年(1527)江暮春望日,龙凤罗小华、罗渊章携壶约淮深王演、小头罗明萧、南华郑默,草衣斗笠来游,我欲板汤岭,观九子峰以招谪仙入游,游皖不能俗,□留□歌□□,醉即题石记也。

”题记18行,每行4字,末行3字,分书。

(《安徽通志稿·

金石古物考》) 

30、鸣弦泉:

刻于泉侧石壁,字径60厘米,行书。

据民国《黄山指南》,3字为唐代诗人李白手迹。

又,安徽通志馆《黄山金石表》亦记为李白手书。

31、洗杯泉:

刻于“鸣弦泉”3字侧,3字平列,行书。

相传为李白洗杯更酌之处。

据民国《黄山指南》、安徽通志馆《黄山金石表》,3字为李白手书。

32、高山流水:

刻于鸣弦泉西石壁上,字下题名:

“许子汉卿偕室许孙绮卿、社友郑诵先、蔡楚昂,钱翼如游黄山。

民国廿五年五月十有七日,许汉卿题记,导游汪崇治,刻石万历山。

33、名泉桥:

3字篆书,为名泉桥额,1981年黄山管理局立。

34、揽胜桥:

3字草书,中共安徽省委书记顾卓新手书。

1983年 9月刻于揽胜桥头,计4处。

35、清泉同乐:

刻于温泉石壁上,清道光四年(1824)八月,歙人王嘉霈题。

36、不垢不净:

刻于温泉石壁上。

37、轩辕道场:

38、留云:

刻于紫云岩,在黄山疗养院后。

39、雪舫公题名:

刻于郑玉题名之右。

雪舫公,为明代歙人方大治之父。

40、千僧灶:

刻于慈光寺千僧灶遗址石上。

41、立马空东海、登高望太平:

在青鸾峰悬崖上,字径6米,“平”字一竖长9.4米。

1939年,国民党第三战区副司令唐式遵,招募黄山石工宣庆发、朱立宗、胡义和等六人刻成。

工人用竹篓、篾缆等原始工具,自峰顶坠下,冒生命危险,艰难钻凿,费时半年才完工。

民国二十八年(1937)七月十八日,黄山工赈办事处给中央赈济委员会的报告中称,碑文由歙人罗长铭撰。

42、天梯:

明人张炯书,刻于飞来洞外。

43、江瓘题诗:

刻于水帘洞。

江瓘《黄山游记》载其事。

44、空中闻天鸡:

篆体。

刻于半山寺路侧岩壁上。

45、天门坎:

刻于天门坎横云岩壁上,字径约70厘米。

46、云巢:

刻于云巢洞口。

曹鈖题。

47、真如关:

篆书。

刻于云巢洞外石壁上。

郑晟题。

48、引胜:

草书。

赵人岳题。

49、观止:

刻于小心坡。

另有小记:

“乾隆乙酉年(1765)登天都,书二字于峰顶,今刊此两相向焉。

黄鲁峰。

50、卧龙涧:

刻于小心坡,字径约50厘米。

清代歙人汪天与题。

51、渡仙桥:

刻于“一线天”,字质朴,落款:

“乾隆丙酉年 (1765)临河程徵棨”。

52、好:

刻于“一线天”,字径50厘米。

据清人韩廷秀《黄山纪游》载,为徐厚庵书。

53、群峭摩天:

刻于玉屏峰狮石上,隶书。

据清人黄钺《游黄山记》载,4字为清代歙人郑谷口题。

54、大巧若拙:

刻于玉屏峰狮石上,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程振甲题。

55、风景如画:

1963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委员长朱德,在北京观赏黄山风景摄影展览后题此4字,行书。

1978年,黄山管理处刻于王屏峰石壁上,字径一米余。

56、一览众山小:

刻于玉屏峰狮石上。

落款为:

“乙亥仲秋□林张寅题”。

57、观止:

有眉题和落款,已不能辩认。

58、不险不奇:

徐厚庵题。

59、奇松怪石:

天然仙境 隶书。

刘紫垣题。

60、刻削千仞:

据黄肇敏《黄山纪游》载,为汪毅堂题。

汪氏生平不详。

61、老松:

此二字赞迎客松。

62、胜景:

“民国廿五年二月,黎重光”等题,其中,另有6人姓名已无法辨认。

63、妙:

64、小清凉:

肖涛题。

65、不可阶:

行书。

66、烟云万状:

67、仲岩:

68、如何:

刻于青石,嵌在玉屏峰文殊台旁崖壁,落款为:

“辛未秋,张善孙题”。

69、岱宗逊色:

刻于玉屏峰象石上。

70、奇观:

71、气象万千:

旁有许汉卿题名:

“许子汉卿偕室孙许琦卿,社友郑诵先、蔡楚昂、钱翼如游黄山。

民国廿五年五月十有七日许汉卿题记。

72、造化独种:

73、不愧好山:

74、佛:

字大一米余,刻于玉屏峰立雪台东面岩壁。

“徐雁影题”。

75、此山尊:

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韩廷秀题于玉屏峰上。

76、奇松怪石:

刻于玉屏峰上。

”古黟松石叶子龙书”。

77、云海奇观:

刻子玉屏峰上。

78、黄山第一处:

字圆融遒丽。

79、云海大千:

80、宇宙大观:

字径约70厘米,豪劲清润。

81、别有天:

82、佛陀境:

83、果然:

刻于玉屏峰陪客松旁石上。

84、大士岩:

刻于蒲团松下约100米处路旁石上。

隶书。

85、江山如此多娇:

按毛泽东诗词墨迹刻于玉屏峰上。

字大约2米。

1978年黄山管理处刻。

86、登峰造极:

刻于天都峰绝顶。

87、药师琉璃光佛:

所题为佛名。

88、到者方知:

明崇祯年间(1628——1644),歙人汪沐日题,悬于文殊院,今不存。

89、万山拜其下:

孤云卧其中 释道据为文殊院题联,今不存。

90、揽邃:

刻于莲花峰绝顶。

91、一览群山低:

92、真好造化:

刻于莲花峰绝顶,落款为:

“民国十二年六月,仙源王泽润”。

93、突兀撑苍穹:

刻于莲花峰绝顶,楷书,字大约50厘米,下署:

“丁丑(1937)夏日邹鲁题”。

94、玉炉生花:

95、天海奇观:

据近人傅增湘《黄山日记》载,为清乾隆二十五年(1758)汪洋所题。

96、非人间地:

97、名不虚传:

98、嬉云:

99、天造:

刻于鳌鱼洞口。

“民国廿一年□王题”。

100、大块文章:

刻于鳌鱼峰上,字径约70厘米。

据黄山石工吴玉刚口述,4字为邹鲁所题,由吴刻成。

101、海心亭:

刻于石碑,立在天海亭旁,署名为“陈九陛题”。

102、天上玉屏:

刻于天都峰腰屏风石上。

103、清音:

刻于云谷寺溪边石上。

“清音”两字为篆书,后有“丽田生相羊于此”。

104、千古:

刻于云谷寺下方道边石上,隶书。

据清人韩廷秀《黄山纪游》载,为雷平所题。

105、通幽:

刻于云谷寺下方道边石上,笔力遒劲。

据韩廷秀《黄山纪游》载,为徐士业所题。

106、渐入佳景:

刻于云谷寺下方道边石上,楷书,何永昌题。

107、醉吟:

刻于云谷寺下方道边石上。

据方大治《游黄山记》载,为明隆庆年间(1567——1572)吴于荆题。

108、已移我情:

刻于云谷寺溪中狮石上,署:

“程振甲题”。

109、回首白云低:

刻于云谷寺下方道边石上,隶书,吴园璋题。

110、五松入韵:

刻于云谷寺溪中狮石上。

111、丽田先生琴台:

刻于云谷寺溪中石上,署:

“嘉庆乙丑(1805)仲秋族办江璠题。

112、始从此始:

刻于云谷寺下方道边石上,署:

“戴延祖题”。

113、万重翠雨:

刻于云谷寺上行一里道边石上,清乾隆五十七年 (1792)韩廷秀题。

114、月岩读书处:

刻于云谷寺下方龙凤庵钓月台上,署:

“采老人题”。

115、梅屋:

江绍题,刻于钓月台上。

116、一径犹龙:

刻于龙凤庵,落款为:

“水轩题幔亭书”。

117、盥水捧日:

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两江总督高晋题,刻于云谷寺观音岩上。

118、仙人榜:

来者有缘 刻于云谷寺下“仙人榜”岩壁上,行书。

汪松岩(廷茂)题。

119、榜仙飞去:

遗下青鸾 老惘题,刻于“仙人榜”处。

120、开门石:

刻于“仙人榜”下一里石壁上。

121、阿弥陀佛:

122、画境:

刻于平天矼飞来石上,字径约一米。

自署:

“乙卯 (1879)仲秋陈□白题”。

123、傅增湘留题:

刻于始信峰渡仙桥畔悬崖上,全文如下:

“黄山之胜甲宇内,幽秀灵奇聚于后海,始信峰、清凉台尤为奇特。

廿年节屐,踏遍千峰。

若衡华台庐,亦号钜观,而难兼众美,登临极览,赞叹俱穷,聊举领要,以告来者。

乙亥(1935)四月江安傅增湘重游题石。

同游者长汀江庸,绍兴周肇祥,贵阳邢端,嵊县邢震南”。

124、净土门:

刻于始信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韩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