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区域化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Word文档格式.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911724 上传时间:2022-10-1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8.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贸易区域化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Word文档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贸易区域化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Word文档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贸易区域化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Word文档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贸易区域化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Word文档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贸易区域化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Word文档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贸易区域化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Word文档格式.doc

《贸易区域化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Word文档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贸易区域化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Word文档格式.doc(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贸易区域化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Word文档格式.doc

世界上三个主要地区——欧洲,西半球(美洲)和亚洲都出现了新的更广泛的区域经济贸易合作组织;

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和亚洲太平洋经济合作组织。

  欧洲联盟 1993年1月1日,欧洲共同体拆除内部边界,取消海关,实现了“单一欧洲法案”提出的目标——建立统一的欧洲共同市场和欧洲经济区。

这是欧洲历史和国际经济贸易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9月,欧洲联盟(EuropeUnion,简称EU)条约正式生效。

1999年1月1日起欧盟发行欧洲统一货币——欧元。

2002年1月1日,欧元正式在12个欧元区国家进入流通领域,这不仅是欧洲一体化的重大发展,而且对推动建立更加平衡的国际货币体系也具有重大意义。

  目前欧盟已成为拥有15个成员国,3.7亿消费人口,占全球贸易量超过40%,内部实现了商品、资本、服务和人员的自由流动,发行了统一货币的世界上最大的单一大市场,也是迄今为止发展最为完善的自由贸易区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

而2002年刚刚结束的哥本哈根首脑会议已经为欧盟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东扩谈判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一个囊括25国、4亿多人口的欧盟即将在2004年出现在世界舞台上。

欧盟所取得的成功无疑对世界其他地区区域贸易协定和一体化实践起到了很重要的示范作用。

  北美自由贸易协定 在GATT多轮削减关税的谈判当中,美国一直扮演积极推动谈判取得结果的主要角色。

1982年美国贸易代表威廉.布罗克建议在日内瓦展开新一轮多边贸易谈判遭到欧洲国家的反对,于是美国开始积极推进区域贸易协定的谈判。

1988年美国和加拿大签订了《美加自由贸易协定》,广泛涉及商品贸易、服务贸易、投资和劳动力流动。

1994年扩展成为包括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在内的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orthAmericanFreeTradeAgreement,简称NAFTA)。

  通过降低贸易壁垒,制定清晰的商业规则,成员国之间的贸易自1993年的2970亿美元发展到2000年的6760亿美元,增长了128%。

2000年美加双边贸易额创下7000亿加元的“世界之最”双方互为最大的贸易伙伴。

截至2001年底,进入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的外国直接投资存量超过1.6万亿美元,占世界对外直接投资总量的24%。

北美地区已成为吸引世界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市场。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1989年11月,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新西兰和东盟6国在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举行亚太经济合作会议首届部长级会议,这标志着亚太经济合作会议的成立。

1993年6月改名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sia-PacificEconomicCooperation,简称APEC,亚太经合组织)。

1994年的《茂物宣言》勾画了APEC实现亚太地区贸易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的长远蓝图,树立了亚太经合组织发展的第一座里程碑。

1995年和1996年,APEC先后通过《大阪行动议程》和《马尼拉行动计划》,开始以单边行动计划和集体行动计划两种途径落实承诺,标志着APEC步入实质性阶段。

  APEC现有21个国家和地区成员,其总人口约占世界的45%,国内生产总值约占世界的55%,对外贸易额约占全球的46%,总体规模超过了欧盟联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合作体。

APEC以“开放的地区主义”独树一帜。

APEC区内贸易的比重一直呈现上升趋势,其成员间的对外直接投资和引进外资规模不断扩大,投资依赖也在增强。

  按目前欧洲联盟、美洲自由贸易区和亚太经合组织的时间表,到2010年,欧洲将成立包括中东欧、北非中东、甚至中西亚的以欧洲联盟为中心的“大欧洲经济区”在2005年以前,美洲将出现包括35个国家在内的西半球自由贸易区;

在2020年前,亚太地区计划实现包括太平洋,拉美国家,甚至南亚和俄罗斯在内的环太平洋自由贸易区。

世界贸易和经济活动将很可能出现以欧洲经济区、美洲自由贸易区和亚太经合组织为中心的“三分天下”的格局。

二、区域化的衡量  衡量国际贸易是否越来越区域化面临两个主要问题:

一是怎样定义地理上的地区。

例如,西欧应该被视为与中欧,东欧相分开的地区,还是整个欧洲作为一个地区。

同样,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是亚洲的一部分,还是应该单独考虑。

根据世贸组织的统计口径,我们采取了七大地区的划分:

西欧,北美,拉美,亚洲(包括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非洲和中东,中东欧与转轨经济地区。

表1(1958-2000年)区域内贸易占总贸易比重变化(单位:

%)地区

1958   1968  1979  1990  1995  2000北美

 32

37   30   32   36   40拉美

 17

19   20   15   21   17西欧

 53

63   66   72   69   68非洲

 8

9

6   6   10   8中东

 12

8

6   8   8

7亚洲

 41

37   41   45   51   49

资料来源:

世贸组织(1997,2001)。

  二是采用什么方法来衡量区域化。

一个简单的方法是计算区域内贸易占区域总贸易量的比例。

以这个指标来衡量,世界作为一个整体,在2000年贸易区域化程度要明显高于1958年水平,这意味着贸易更加区域化了。

北美的区域内贸易比例在这个时期内存在一定的波动,不过总体上也呈上升态势。

西欧的区域内贸易比例最高,而且从53%(1958)到68%(2000)有很大幅度的上升。

非洲和中东的区域内贸易比例一直在较低的水平徘徊。

亚洲地区的比例在1968年以后有显著提高。

  不过这个方法存在一个明显不足:

即使没有任何区域化趋势发生,如果一个地区在世界贸易中的比例上升,人们也容易得出该地区“区域化程度提高”的有偏判断。

由表2可以发现,90年代以来北美,拉美和亚洲在世界商品和服务贸易所占比重都上升。

因此,单纯用区域内贸易在总贸易当中的比重变化,很可能高估了这些地区对外贸易区域化的发展趋势。

  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之一是计算区域内贸易密度指数:

I[,ij]=X[,ij]/M[,j](注:

AndersonandNorheim(1993).).X[,ij]是i国向伙伴国j出口占其总出口的比例(区域内贸易比例),M[,j]是j国在世界出口中所占比例。

指数超过1意味着贸易区域化程度较高。

由表3的数据,可以发现:

美洲贸易区域化程度较高;

西欧的指数比其他地区低不少,但它正呈现一个缓慢上升的趋势;

非洲区域化指数上升很明显;

中东地区指数先下降,70年代末开始逐步提高;

亚洲的指数高于西欧,不过1958年以后亚洲的指数也一直在下降。

根据对这个指数的初步计算,我们发现整个世界的区域内贸易密度指数始终超过1,这表明贸易更倾向于发生在(地理位置临近的)区域内国家。

表2 (1990年和2001年)各区域贸易额占世界总贸易比重情况(单位:

%)

 商品出口  商品进口   服务出口  服务进口   1990 2001 1990 2001 1990 2001 1990 2001北美 15.4 16.6 18.3 22.5 19.3 20.5 15.4 15.9拉美 4.3  5.8  3.7  6.1  3.8  4.0  4.3  4.9西欧 48.2 41.5 48.6 40.3 53.1 46.5 48.1 44.8非洲 3.1  2.4  2.8  2.2  2.4  2.1  3.3  2.6中东 4.1  4.0  3.0  2.9  2.0  2.2  4.1  3.1亚洲 21.8 25.0 20.3 21.9 16.8 20.8 21.9 24.6

世贸组织(2002)

表3 各地区区域内贸易密度指数地区

1958   1968   1979   1990   2000北美

3.07   3.57   3.63   3.50   1.75拉美

1.95   3.55   3.80   3.53   3.09西欧

1.38   1.51   1.57   1.60   1.72非洲

1.38   1.91   1.24   2.48   3.91中东

4.25   3.00   1.17   2.23   2.67亚洲

3.15   2.84   2.77   2.31   2.12

三、区域化和全球化:

齐头并进  就整个世界而言,国际贸易的增长速度相对超过产出的增长速度,即各国经济都朝着更加开放的方向发展。

根据世贸组织资料显示,1948年全球商品贸易额为580亿美元,2000年已达到61860亿美元,这期间全球商品贸易增长了100倍。

同时,全球商品和服务贸易增长率大约是全球GDP增长率的两倍,全球贸易依存度(商品贸易占GDP的比重)由战后初期的7%上升到2000年的24%。

这意味着总的来说,国际贸易在全球经济活动当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区域化并不是以与世界其他国家的贸易下降为代价的。

表4 世界贸易和真实GDP增长速度比较(单位:

%)时期

  世界出口量

世界真实GDP1964-1973

 9.2

 4.61973-1980

 4.6

 3.61980-1985

 2.4

 2.61985-1994

 6.7

 3.21990-2000

 6.6

 2.7

UNCTAD(1997,2002)。

  区域内贸易倾向指数;

P[,ij]=T[,ij]/M[,j]是衡量区域内贸易倾向的指标(注:

AndersonandNorheim(1993).)。

Tij是i对j的出口占i国GDP比例,M[,j]是j国在世界贸易中的比例。

区域内贸易倾向指数数值越大,区域内贸易的倾向越强。

表5 区域内贸易倾向指数地区

1958

1968

1979   1990   2000北美

0.29

0.34

0.70   0.67   0.23拉美

0.58

0.76

1.01   0.97   0.65西欧

0.46

0.50

0.75   0.73   0.70非洲

0.63

0.73

0.60   1.21   1.34中东

2.47

1.12

0.66   1.19   0.75亚洲

0.83

0.6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经验 > 旅游购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