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高校的广西籍留学生的自我诠释对跨文化适应的影响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906140 上传时间:2022-10-1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4.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外高校的广西籍留学生的自我诠释对跨文化适应的影响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国外高校的广西籍留学生的自我诠释对跨文化适应的影响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国外高校的广西籍留学生的自我诠释对跨文化适应的影响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国外高校的广西籍留学生的自我诠释对跨文化适应的影响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国外高校的广西籍留学生的自我诠释对跨文化适应的影响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外高校的广西籍留学生的自我诠释对跨文化适应的影响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国外高校的广西籍留学生的自我诠释对跨文化适应的影响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外高校的广西籍留学生的自我诠释对跨文化适应的影响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国外高校的广西籍留学生的自我诠释对跨文化适应的影响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一、研究背景

当成长在中国的学生到国外去生活和学习,文化的碰撞不可避免。

有研究指出,留学生像其他学生一样面临很多挑战(如新的学习和生活方式),同时也会遇到更多困难,并且这些困难使得他们拥有独特的经历。

中国留学生大都处在吸收知识极快和认知结构不断完善的阶段,东道国的文化对中国留学生的自我认知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对自我与他人关系的认知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到国外的留学生或多或少都有自己的社会支持体系,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社会支持体系,这些社会支持对他们在国外的适应和成长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不同国家留学生的社会支持对他们在东道国的心理适应和社会文化适应也会产生影响。

本研究探究什么样的自我与他人关系的认知是通过哪类社会支持来如何影响跨文化适应的,这对中国留学生来说可以帮助他们根据自己的情况来选择适合自己的社会支持体系,以达到跨文化适应的最优化,对其在国外的学业和生活起到促进作用。

Markus和Kitayama认为自我诠释就是人们认为自己与他人有多大程度上是分离的或者联结的,他们将自我诠释分为独立型自我诠释和依赖型自我诠释。

独立型自我诠释由一系列独特的内在态度构成,比如特点、能力、动机和价值观,其个体的行为主要是内在态度导致的结果;

而自我诠释的个体认为他的行为很大程度取决于他认为跟他有关系的其他人是怎么想、怎么感觉和怎么行为的。

社会支持就是外界提供支持后,外部与个体内在互动的构建和认知过程。

社会支持可以分为心理上的和工具上的支持:

前者包含一种改变心情、态度甚至认知过程等心理元素的支持,而后者的目的是直接公开地帮助个体,并表现出来的支持。

跨文化适应(Acculturation)是适应的过程和文化的修改,它发生在当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不停接触和碰撞时;

跨文化适应导致了旅居者或移民者信念、价值观和行为的变化。

Ward及其同事结合前人的研究,补充了跨文化适应的概念框架,他们认为,在跨文化适应过程中,有两种显著区别的适应:

一是心理适应;

二是社会文化适应。

前者是指心理上的或者情绪幸福感上的适应,包括心理健康和生活满意感,这种适应可以在应激上和处理各种事务中呈现出来;

然而后者属于这样的一种能力:

在新文化中融入或者来往融洽,它更多是在社会学习阶段中表现出来。

二、研究对象、工具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的对象是在国外的广西籍高校留学生,被试的抽样方法采用的是滚雪球抽样。

被试的人口统计学信息如表1所示。

1.自我诠释量表。

Singelis的独立—依赖型自我诠释量表(SCS),该量表包含了两种自我诠释,一种是依赖型自我诠释,共12题;

另一种是独立型自我诠释,共12题。

是七点评分量表:

其中1表示完全不同意,7表示完全同意,在某个维度的分数越高表示个体越倾向该自我诠释类型。

每个被试都有两种分数,一个是独立型自我诠释的分数,另一个是依赖型自我诠释的分数。

Singelis的研究表明,自我诠释的这两个方面是分离的两个维度,并不是彼此的对立面,那么这两种自我诠释类型都需要在研究结果中考虑。

2.旅居者社会支持问卷。

Ong和Ward的旅居者社会支持量表(ISSS)包含了两种不同方面的帮助:

情绪上的和工具上的。

要求被试对问卷中所描述的18项在国外生活学习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判断,量表为五点评分量表,其中1表示完全不符合、5表示完全符合,得分越高表明社会支持越好,反之则越差。

3.跨文化适应问卷。

跨文化适应问卷包含心理健康问卷、生活满意感问卷和社会文化适应问卷。

其中心理健康问卷和生活满意感问卷测量的是心理适应,社会文化适应问卷测量的是社会文化适应。

心理健康问卷作为旅居者心理适应的指标之一,采用的是Goldberg的一般健康状况(GeneralHealthQuestionnaire,GHQ-12)问卷,五点评分量表,共12个项目,对旅居者的心身健康状况进行评估,该问卷要求参与者回答在填写问卷之前的一个月中是否出现过各题项中描述的情况,得分越高代表留学生的身心健康状况越好,反之越差。

生活满意感问卷为严文华自编问卷,作为留学生心理适应的指标之一,对其在东道国的生活满意感进行调查评估,包括总体满意度、对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满意度等,五点量表,共4个项目。

总体得分越高代表留学生在东道国生活满意感越高,反之越低。

社会文化适应量表采用Ward和Kennedy的社会文化适应问卷(SCAS),共29个项目。

社会文化适应问卷是对旅居者适应东道国社会文化环境能力的研究,包括对旅居者在东道国生活学习、人际交往、对东道国文化和价值观理解等方面。

该问卷要求被试回答在东道国时是否在各题项所描述的方面存在困难。

该量表为五点量表,其中1表示不困难、5表示非常困难。

问卷总体得分越低,代表社会文化适应越好。

(三)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电子问卷调查的形式,电子版本发布到调查网站,将网址链接发送给已知身份的国外中国留学生被试填写。

共收回问卷204份,剔除无效被试5个,有效问卷共199份,有效率为97.55%。

所得数据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

三、研究结果

(一)自我诠释、社会支持及跨文化适应的回归分析

以自我诠释类型(独立型自我诠释和依赖型自我诠释)和社会支持(情感性社会支持和工具性社会支持)为自变量,分别以心理健康、生活满意感和社会文化适应为因变量,采用强制进入法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见表2),结果表明,自我诠释中的独立型自我诠释对跨文化适应中的心理健康有极其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标准化回归系数β=0.284,p&

lt;

0.01),说明独立型自我诠释对心理健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

自我诠释和社会支持对心理健康的解释达到显著值,这两个变量可以解释跨文化适应中心理健康的16.3%的变异量,说明自我诠释和社会支持对心理健康的解释达到显著值;

自我诠释中的独立型自我诠释对跨文化适应中的生活满意感有极其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标准化回归系数β=0.404,p&

0.01),说明独立型自我诠释对跨文化适应中的生活满意感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社会支持和自我诠释对生活满意感的解释达到显著值,它们可以解释跨文化适应中生活满意感的27.2%的变异量,说明自我诠释和社会支持对生活满意感的解释达到显著值。

(二)自我诠释、社会支持及跨文化适应的调节效应分析

情感性社会支持对依赖型自我诠释与跨文化适应中的心理健康进行调节效应分析(见表3),结果表明,情感性社会支持对心理健康有极其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B=0.127)(p&

0.01),即在国外的中国高校留学生获得越多的情感性社会支持,心理越健康,则情感性社会支持对心理健康有极其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

依赖型自我诠释和情感性社会支持共同解释量为10.9%,达到极其显著水平(?

F=12.020)(p&

0.01)。

而交互项“依赖型自我诠释×

情感性社会支持”调节效应的解释量(?

R2=0.000)未达到显著性水平,回归系数(B=0.013)不显著,表明情感性社会支持对依赖型自我诠释和心理健康的关系不存在调节作用。

结果表明,独立型自我诠释对生活满意感有极其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B=0.388)(p&

0.01),即在国外的中国高校留学生的独立型自我诠释能够显著增加生活满意感,则独立型自我诠释对生活满意感有极其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

工具性社会支持对生活满意感有极其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B=0.214)(p&

0.01),即在国外的中国高校留学生获得越多的工具性社会支持,生活满意感越高。

独立型自我诠释和工具性社会支持共同解释量为28.6%,达到极其显著水平(?

F=39.197)(p&

交互项“独立型自我诠释×

工具性社会支持”调节效应的解释量(?

R2=0.051)达到极其显著性水平(p&

0.01),回归系数(B=-0.291)极其显著(p&

0.01),表明工具性社会支持对独立型自我诠释和生活满意感的正向影响关系存在极其显著的负向调节作用。

结果表明,依赖型自我诠释对生活满意感有极其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B=0.204)(p&

0.01),即在国外的中国高校留学生的依赖型自我诠释能够显著增加生活满意感,则依赖型自我诠释对生活满意感有极其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

情感性社会支持对生活满意感有极其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B=0.289)(p&

0.01),即在国外的中国高校留学生获得越多的情感性社会支持,生活满意感越高。

依赖型自我诠释和情感性社会支持共同解释量为17.2%,达到极其显著水平(?

F=20.316)(p&

情感性社会支持”调节效应的解释量(?

R2=0.000)未达到显著性水平,回归系数(B=0.098)不显著,表明情感型社会支持对依赖型自我诠释和生活满意感的关系不存在调节作用。

0.01),即在国外的中国高校留学生的依赖型自我诠释能够显著增加生活满意感。

工具性社会支持对生活满意感有极其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B=0.289)(p&

依赖型自我诠释和工具性社会支持共同解释量为17.2%,达到极其显著水平(?

交互项“依赖型自我诠释×

R2=0.062)达到极其显著性水平(p&

0.01),回归系数(B=-0.321)极其显著(p&

0.01),表明工具性社会支持对依赖型自我诠释和生活满意感的正向影响关系存在极其显著的负向调节作用。

四、讨论与结论

(一)对自我诠释、社会支持及跨文化适应回归分析的结果讨论

独立型自我诠释能够很好地预测心理健康和生活满意感,这是因为本研究的留学生被试,大部分来到个人主义盛行的地区留学。

个人主义地区流行的是这么一种观念:

要达到独立的文化目标,要求个体对行为管理的诠释参照的是自己内心全套的思想、感情和行为而不是参照别人的思想、感情和行为。

个体是独立于他人的,不是依附于他人存在的,个体应遵循自身的态度、价值观和决定去行事。

所谓入乡随俗,如果中国留学生到了个人主义为主流的国家,仍然表现出集体主义的依赖型自我诠释的行为,不仅会在学习上产生不适应,还会不利于与东道国居民进行人际往来,进而容易产生受挫感,甚至出现习得性无助,从而产生心理疾病,生活满意感下降。

这一想法得到了其他研究者的支持,有研究者比较了在夏威夷的美国学生和亚洲国际留学生的自我诠释、心理应激和应对策略,发现偏向于独立型自我诠释的亚洲国际留学生采用的应对策略更贴近美国文化(比如采取直接的应对策略)。

当其应对策略越贴近美国文化,就越容易融入当地的留学生活。

同时,也是由于当决定完全来源于自我,则减轻了自我与他人关系的压力,使得心理健康得到提高,生活满意度增加。

那么如果想要更加适应当地的文化,可以从自我与他人关系的诠释来考虑,采用更符合东道国文化的自我诠释,就会更加适应当地。

自我诠释和社会支持能够一起预测跨文化适应中的心理健康和生活满意感。

不同的自我诠释,由于身处不同文化的国家中,他们之间会出现一些契合或者摩擦,有可能是某种自我诠释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经验 > 旅游购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