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政法大学团委:高校校园文化协调机制研究(4700)Word下载.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905681 上传时间:2022-10-1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华东政法大学团委:高校校园文化协调机制研究(4700)Word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华东政法大学团委:高校校园文化协调机制研究(4700)Word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华东政法大学团委:高校校园文化协调机制研究(4700)Word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华东政法大学团委:高校校园文化协调机制研究(4700)Word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华东政法大学团委:高校校园文化协调机制研究(4700)Word下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华东政法大学团委:高校校园文化协调机制研究(4700)Word下载.doc

《华东政法大学团委:高校校园文化协调机制研究(4700)Word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华东政法大学团委:高校校园文化协调机制研究(4700)Word下载.doc(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华东政法大学团委:高校校园文化协调机制研究(4700)Word下载.doc

基于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许多高校都致力于校园文化建设。

但就目前情况来看,一些学校在建设中存在众多不协调的方面,需予以关注和改善。

将协调机制引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有助于我们理顺各个参与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最大限度发挥校园文化在教书育人方面的指引性作用,消除阻碍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的壁垒。

本次调研将作为对建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协调机制的一次积极的探索,也是对我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理论研究领域的补充。

(二)研究意义

国内关于校园文化建设协调机制的研究成果较为匮乏,本研究课题旨在通过对校园文化建设协调机制的研究,通过对当今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现状进行调研分析,查找原因,为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为学校的长远发展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

就校园文化建设的协调机制的内涵而言,包括了校园文化建设中不同校区校园文化建设的传承与创新、不同类型的校园文化(如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等)的相互融合、不同参与主体之间利益诉求表达的冲突与调整,以及不同学科文化之间的相互渗透等方面的内容。

就校园文化建设的协调机制的外延而论,包括校园文化建设与其他校园建设(如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社会服务、党的建设)的相互作用关系及其及相互协调的过程。

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协调机制的外延和内涵的分析,将有助于从多角度认识校园文化在学校建设发展过程中的巨大影响力,以及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和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二、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分析

(一)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取得的成绩

1、软硬件设施齐全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第二轮高速发展,新校区作为与之相配套的产物,在提高高等教育普及率、增强高等教育吸收与容纳能力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也意味着“一校多区”格局的最终确立。

老校区能够在大学精神、历史底蕴等方面给予新校区有效的引领,新校区也能够在硬件设施、景观设计等方面给予老校区有益的补充,二者实现了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调研显示,83%的受访者对新校区各类软硬件设施表示满意,81%的受访者对学校的建筑布局及风格感到满意。

2、文化活动丰富多彩

校园文化建设寓教于乐,寓教于行,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形成良好校园风尚的重要渠道。

调研显示,89%的学生认同所在学校的活动安排,而在活动形式方面,53%的同学选择了社团自发组织的活动,51%的受访者比较关注科技节、体育节、文化节等各种针对某一领域的活动,32%的受访者倾心于学术型讲座,31%的受访者则比较关心职业导航类活动,25%的受访者选择了志愿者等社会实践类活动,12%的受访者则认为理论学习月等活动更有代表性。

校园活动丰富多彩,有助于塑造良好的校园文化。

(二)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不足

1、新旧校区校园文化传承存在断层的威胁

虽然各高校在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已经高度重视两校区之间校园文化氛围的衔接,但是由于新校区往往建在城市郊区,交通不发达,而且由于老校区校园文化延伸到新校区还需要一定的时间,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正面临着断层的威胁。

新校区虽然教学、生活设施等均比老校区先进,但校园文化的内在价值却仍需深化。

同时,新老两校区之间分治明显,不同年级、不同专业、不同学历层次的学生之间交流明显缺乏,这些因素造成今天高校传统与创新结合得不是很好。

调研显示,在传承与创新结合方面,39%的受访者选择了满意,29%的受访者选择了一般,23%的受访者则选择了不满意。

2、过度重视物质文化,忽略精神文化建设

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但过度重视物质文化建设,将会使校园文化建设缺少内涵。

当前各高校为尽快弥补新校园文化建设的不足,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校园物质文化建设,但是在加大物质文化建设的同时,却存在着忽略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等其他校园文化的倾向。

优秀的校园文化是一所高校的精髓和灵魂,优秀的校园文化在各个方面都有表现。

其中,最受学生关注的是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78%),其次55%的受访者关注思想、言论的自由,37%的受访者认为当今高校应该致力于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

3、各职能部门共同参与的协作机制尚未建立

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不可能由一个或几个部门单独完成,特别是在当前我国各高校宣传资源紧缺的现实条件下,更需要不同职能部门和院系通力合作,广泛沟通。

在活动开展过程中,虽然都有相应的指导老师,但是学生很难得到老师的指导,基本上是“顾而不问”甚至是“不顾不问”。

同时,其他职能部门开展的相关校园文化建设活动,由于学生参与人数不多,活动的进度也极少有人问津。

各部门之间的循环、反馈机制没有建立起来。

4、校园文化建设仍然存在“死角”和“禁区”

由于存在着重形式、轻内容,重排场、轻实效的弊病,校园文化建设依旧存在着“死角”和“禁区”,主要体现在对宿舍文化和网络文化的建设和管理上。

41%的受访者对网络文化建设表示了满意,但仍有21%的受访者表示一般,18%的受访者表示不满意。

宿舍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地位,而网络则是现在大学生最为喜爱的交流平台。

但目前校园文化的影响力无法覆盖宿舍和网络。

如何加强对宿舍和网络文化的管理,保证校园文化的影响力和辐射力能够触及宿舍和课堂,也将是一个极为紧迫的问题。

三、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机制研究

(一)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协调机制的基本功能

1、整合资源

当前各高校面临着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资源分散的弊端,建立相应的协调机制将确保在有限的宣传资源条件下进一步整合,提高利用效率,最大限度发挥校园文化的各种功能。

2、密切联系

校园文化建设不可能由一个部门、不可能在某个时间段内一蹴而就,建立校园文化建设的协调机制就是为了进一步密切各相关职能部门的联系,共同促进校园文化的长期繁荣和可持续发展。

3、促进发展

这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协调机制的根本功能。

通过建立校园文化建设的协调机制,积极调动各参与主体的积极性,协调相互关系,促进学校的长远发展是建立校园文化协调机制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

(二)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协调机制的主要内容

1、时间维度的纵向分析

(1)新、老校区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的传承与创新。

目前,多校区大学格局的最终确立,极大地缓解了由于老校区占地面积不足、设施老化等物质条件对学校发展的制约,为学校的长远发展提供了全新的平台和机遇。

但与此同时,如何保持两个校区之间校园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不仅仅只是在“校园建筑风格上与老校区保持一致,达到校园文化‘硬件’的貌合,也要达到新校区在大学精神上与老校区保持一致,达到校园文化‘软件’的神合”,将是摆在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2)传统校园文化与新兴校园文化建设的相互协调。

传统校园文化是指在学校发展过程中长期积累形成的,或以实体形态为依托,或以传统价值观念等为取向的校园文化,主要包括课堂文化、宿舍文化、社团文化等;

而新兴校园文化则是指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以及人们思想观念的更新出现的文化现象,包括校园网络文化、创业文化等。

以校园网络文化为例,由于网络文化具有交流的虚拟性、速度的快捷性、环境的开放性、内容的创新性等特点,校园网络文化与传统校园文化在表现形态、作用机制等诸多方面存在差异,如何确保两者之间的有序协调也将是需要重点考量的因素。

2、空间维度的横向分析

(1)不同类型校园文化的协调机制研究。

校园文化依据其不同的类型可以分为校园物质文化、校园精神文化和校园制度文化。

校园物质文化具有物质性、基础性、直感性的特点,其中直感性是物质性和基础性的集中代表,是校园物质文化区别于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的最大特点。

校园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其理想状态是形成和谐向上、公正民主、崇尚一流的校园精神氛围,具有积沉性、隐渗性、持久性等特点。

而与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相比,校园制度文化体现出规范性、强制性、稳定性等鲜明特点。

以华东政法大学为例,作为法学教育为主的多科性院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注重校园制度文化建设,对于弘扬“依法治校”理念、培养学生法制精神具有积极而深远的意义。

同时,在以校园物质文化建设为基础的同时,处理好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的关系,促进相互之间的交叉融合,也将是我们面临的现实性课题。

(2)特色校园文化与大众校园文化的协调机制研究。

“追求个性、铸造品牌、彰显特色是大学校园文化的内在要求,大学校园文化建设要体现特色,就要坚持三结合原则:

与本校传统结合、与学科文化相结合、与区域文化相结合。

”一是与本校传统相结合。

高校在长久的办学过程中通过不断积累和摸索,使本校的优良传统得以沉淀下来,是推动学校不断向前发展的原动力。

在建设特色校园文化过程中始终坚持与本校传统相结合,可以极大地增进师生员工对学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是建设校园特色文化的基础。

二是与学科文化相结合。

更好地发扬本校优势学科的学科文化,增强学校文化的特色,这是建设校园特色文化的前提。

三是与区域文化相结合。

这有利于推动学校的社会化进程,在发展过程中把握时代脉搏,发挥对地方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的积极促进作用。

同时,也可以培养校园文化建设各个主体的国际视野,更积极地加强与外界的沟通交流,促进校园文化的协调发展。

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探索

针对当今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参照国内外高校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积累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在具体实践方面提出如下对策:

(一)加强领导,各部门齐抓共管

各高校应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以校长及行政系统为主实施校园文化建设的管理体制,明确党委、行政系统及工会、团委等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工作职责。

可以由学校有关部门牵头,由各相关职能部门和院系共同成立校园文化建设协调委员会,关于校园文化建设的有关事项均由委员会共同协商、讨论决定。

同时,委员会中确保有一定数量的学生参与,保证决策的透明和民主,真正实现校园文化建设成果全体共享。

在重视校园文化建设的同时,各高校领导还要注重对活动的具体指导,形成由学校领导、学校职能部门、教师、学生干部组成的队伍对文化活动进行有目的的指导。

同时要发挥党、政、工、团、学生会等组织各自的作用,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

(二)注重特色,打造个性化品牌

在发展大众校园文化的同时,各高校应根据学校定位及发展目标大力加强有个性的特色校园文化建设;

在注重建设以重点学科文化为主导的校园特色文化的过程中,要协调好与其他学科文化和大众文化的关系。

在美国,大学一般都有较好的人文传统,对美、正义、和谐、智慧等人文精神的终极目标十分重视,高等教育突出强调‘通才教育’,追求高尚品性的人文精神,注重人文学科的教育。

可见,协调好特色校园文化建设与大众校园文化建设之间的关系,将是校园文化建设协调机制研究的题中之意和必然要求。

(三)积极创新,关注衍生文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作为高校校园文化的衍生,宿舍文化及网络文化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宿舍文化和网络文化等对学生的成长成才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让校园文化进宿舍、进网络成为了一种趋势。

通过开展学生乐于接受的一系列活动,促进校园文化在宿舍和网络的传播,营造健康、向上、和谐、文明的生活、学习方式,增强学生对学校的归属感和对国家、社会以及自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有利于形成高效校园文化全面协调发展的局面。

(朱小萍、贾萍、白耀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经验 > 旅游购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