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当前经济与财政发展一些重点问题的看法一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3899294 上传时间:2022-10-14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6.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当前经济与财政发展一些重点问题的看法一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对当前经济与财政发展一些重点问题的看法一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对当前经济与财政发展一些重点问题的看法一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对当前经济与财政发展一些重点问题的看法一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对当前经济与财政发展一些重点问题的看法一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对当前经济与财政发展一些重点问题的看法一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对当前经济与财政发展一些重点问题的看法一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当前经济与财政发展一些重点问题的看法一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对当前经济与财政发展一些重点问题的看法一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现在政府究竟背了多大的包袱,很难说清楚。

显性债务部分可能说得清楚,但是隐性和或有债务部分有多少,其中政府担保的有多少,恐怕哪个城市的政府,包括财政部门都不一定说得清。

另一方面,由于政府投资带来融资的高效率,从而造成整个社会的投资过热,影响经济发展的持续性,这与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也是相悖的。

(3)要上项目还要上税大利大的项目,并且是对增加地方财政收入有利的项目,由此带来经济结构的失衡和粗放型增长。

实际上,在经济发展中,产业之间存在着内在互动的关系,如果没有相关产业和项目的支撑,也难以获得持续协调的发展。

如果把单纯增加税收作为衡量项目效益的目标,必将给经济发展带来一系列的问题。

为什么对农业投资总是低?

过去征收农业税是很低的,现在农业税也全免了,农业本身不创造税收。

从一定程度上讲,正是因为农业税收占财政收入的比重小,所以对农业的发展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九五”时期山东省对农业的投资只占总投资的5.8%,这几年还在进一步降低,到“十五”的前四年只有3.5%。

为什么重复生产、产能过剩?

因为钢铁、水泥、纺织这些传统的制造业能够更多地增加税收,所以大家争着上这些项目。

为什么经济总是粗放型增长?

因为只是看到重化工行业发展快,带来的税收多,而不顾能源消耗和生态环境,不计较投资成本。

有些地方为了眼前的利益,可以“先上车后买票、先发展后环保”,个别的地方甚至提出“宁可呛死、不要饿死”的荒谬理论,把“以人为本”的中心目标甩在一边、置于脑后。

其实能源耗尽、环境污染,将来政府付出的代价会更大。

上述这些传统的理财观念,多年来一直束缚着我们的思想。

如果我们能够自觉转变观念,目前存在的许多问题很可能就会迎刃而解,也就不再争着上那些产能早已经过剩的重化工制造业项目,而是把投资的重点转向高新技术产业、文化创意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上来。

树立科学理财观,决非排斥发展经济、增加财政收入。

经济发展要讲效益,这是人人皆知的道理,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讲效益主要是微观经济主体要做的事情。

只有依靠市场机制的作用,通过放开市场、鼓励竞争,才能更好地提高资源的合理配置、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效益水平,经济发展才能充满生机、活力,蛋糕才能越做越大。

公共财政的主要任务是什么呢?

在经济方面,应该主要是创造市场发展的环境条件、弥补市场缺陷、熨平经济发展周期、促进经济中长期持续协调发展,而并非充当建设主体去直接投资上项目,创造经济增长本身。

梨香飘万里,财源滚滚来。

只要经济发展的环境好了,就不愁没有资金上项目,只要经济持续发展了,财政收入也就有了来源和保证,就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2006年上半年,山东省就出现了两个可喜的现象:

一是实现了资金净流入,流入资金大于流出资金153亿元,这是近几年没有的。

过去山东省的资金总是外流的多,进来的少,而21306年是流出的少,进来的多;

二是居民储蓄存款首次突破了1万亿元大关,企业存款也比2006年年初增加了528个亿,是上年同期的2倍。

反映到财政上,2006年上半年全省地方财政收入增长了31.04%。

这说明山东省的投资环境、金融生态环境有了很大改善,也是全省经济发展成果显著、经济实力增强、经济效益提高的集中体现。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发挥好财政的调控作用,创造更加优良的发展环境,把这种好的势头保持下去是最重要的。

科学理财观与以往理财观相比,就是要把理财的重点放在保持经济持续、协调发展上来,集中研究解决影响经济持续协调发展的重大问题。

就2006年上半年来看,山东省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达6600多亿元,增长33.7%,这个速度是比较快的。

其实,投资大、增幅高、速度快并不可怕,关键在于投资结构是否合理。

如2006年上半年山东省的钢铁、铝这两个国家重点控制行业的规模以上投资分别下降40.5%和14.1%。

但是全部投资中,高新技术投资占的比重仅仅为8.3%,而冶金、化工、造纸、纺织和非金属矿物制品等行业新开工的项目占制造业的40%。

在这方面说明山东省的投资结构还不合理,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少,传统制造业的投资仍然偏高。

同时,还应该看到,山东省在投资高速增长的同时,消费增长还是不理想。

2006年上半年全省社会商品消费零售额增长了16%,虽然增幅不算低,但与投资相比,仍然有很大的反差。

这几年山东省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到50%,而发达国家一般在80%左右。

消费增长不理想的原因,一方面是社会保障不健全,储蓄的预期较高;

另一方面是第三产业还不够发达。

现在居民的消费结构虽然在逐步升级,但除了买房子、买电器、买汽车以外,诸如文化艺术、休闲娱乐、旅游和信息等新的消费方式还没有广泛地开展起来。

第三产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不发达,不仅影响消费,而且还影响就业。

因为随着工业自动化水平的提高,制造业用人会逐步减少。

20世纪肋年代GDP增长1个百分点就可以增加200万个就业岗位,但到90年代只能增加80万个就业岗位。

而第三产业恰恰相反,可以吸收更多的劳动力,所以山东省委、省政府对第三产业非常重视。

房地产业作为第三产业,产业链长、关联度高,对投资和消费的影响都很大。

如果发生波动,势必对钢铁、水泥等相关的行业带来连锁反应,甚至对全省经济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

2006年上半年山东省的房地产投资增长了29.4%,这个幅度虽然在全国来看不算高,但是增幅仍比上年同期回落了14.2个百分点。

房地产开发投资占全社会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13.5%,明显低于全国21.2%的平均水平。

现在山东省的房地产投资仅相当于江苏的70%、浙江的86.5%、广东的70.8%。

全国房价平均上涨5.7%,山东省平均上涨4.5%。

房地产发展速度高了不行,太低了也不行。

如果这种趋缓的态势继续下去,经济的持续增长恐怕也要受到影响。

现在一方面要发展第三产业,又要对房地产控制很严;

另一方面要控制投资,又要鼓励消费。

如何处理好这些方面的关系,把政策协调一致,应是我们研究的重点。

美国马里兰大学的一位经济学教授在分析中国经济形势时做了一个比喻,他说中国政府正在做的是“在水壶的盖上放石头,同时给水壶加温”。

虽然比喻有点过,但很能说明问题。

现在政府一方面采取各种措施控制投资,这等于在水壶盖上压石头,控制投资增长速度;

另一方面,从上到下仍然对经济增长的速度非常关注,这等于是在水壶底下加温。

不少地方的政绩考核仍然以GDP和市政面貌为主,这种情况下,地方的投资冲动怎么能避免?

最后带来的结果必然是农民失地、税收流失、环境污染。

其实在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速度下得到的GDP也只是一种毛收入,得不偿失。

有专家指出,我们目前采取的一些措施都是临时降温的权宜之计。

如果我们关注的重点、考核办法和增长方式不改变,是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病灶的。

但值得注意的是,现在中央在治理经济过热的调控政策上已经有了变化,在土地和信贷这两个闸门的调控效果不理想的情况下,中央并没有采取过去那种强硬的行政办法,还是提倡运用市场经济的办法进行调控,通过提高市场准入门槛,实施包括能耗指标、环境指标、质量指标等在内的综合调控手段,打好宏观调控的组合拳。

另外,我们在研究实施宏观调控过程中,还应当注意如何调整外商投资结构和保证国内产业的安全问题。

二、关于经济增长方式问题

增长方式是讲了好多年的老问题,但也是多年来始终没有解决好的问题,更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因为我们的能源消耗和环境容量对经济发展的制约作用越来越突出。

2004年以前,山东省能源产销基本上是平衡的。

从2004年开始,山东省的能源消耗量首次超过生产量,由能源生产大省变成能源输入省。

2005年,山东的能源消耗总量为2.36亿吨标准煤,居全国第一位。

万元GDP耗能为1.28吨标准煤,比全国平均水平1.22吨标准煤高0.06吨标准煤,居全国第十九位。

“十五”时期山东经济发展各项指标大都完成了,但是环境保护的指标没有完成,二氧化硫和烟尘排放削减任务分别超过计划指标的31.7%和8.5%。

2005年的二氧化硫排放量达200万吨,工业废气排放总量达到2.4万亿立方米,工业废水排放量达到13.9亿吨。

二氧化硫和工业废气的排放在全国是第一位,工业废水的排放列全国第三位。

同时水资源、矿产、土地等资源供应也越来越紧张,对经济发展的约束作用越来越明显。

根据2006年山东省政府提出的综合能耗下降4.5%的目标,有关部门测算,如果按照目前GDP增长15%的速度,2006年山东省能源消耗总量仅可增长9.8%,增速须比上年降低10.9个百分点,而2006年上半年只降低了0.8个百分点。

在环保方面,山东省“十五”时期确定的89家燃煤脱硫项目现在仍有55个没有完成,324个南水北调沿线的治污项目,尚有118个还没有动工。

全年要实现省委省政府提出的能耗下降4.5%,二氧化硫排放下降4.4%,化学需氧量降低3.2%的目标,压力和难度是非常大的。

要实现节能降耗、环境保护的目标,必须转变增长方式,关键在思想、根本在结构调整、重点在科技创新。

目前经济发展高标准、环境资源低标准的现象还是比较普遍的。

各地确定的经济指标普遍都比上一级政府定的指标高,超过1个—2个百分点,甚至更多。

但是主动把污染排放、能源消耗这些指标提高到比国家、比省规定标准更高的反而很少。

山东的万元GDP能耗之所以高,最根本的还是结构问题。

节约能源消耗是必要的,但是结构不调整,是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

一方面,我们的服务业比重太低,这是万元GDP能耗比全国平均水平高的重要原因。

因为服务业消耗的能源是非常少的,只要服务业比重提高了,单位能耗就降下来了,整个行业的能耗水平就降下来了。

山东省的服务业发展一直比较滞后,虽然2005年服务业的比重相对前几年略有提高,达到了32.1%,但仍然很低,在全国列第三十位,这与山东经济大省的地位确实不相称。

据省统计局测算,2005年山东省万元服务业增加值的能耗只及工业能耗的19%,如果将服务业的比重提高1个百分点,能源消耗就可降低1.2个百分点。

依次推算,如果服务业的比重由现在的32.1%提高到“十一五”末的37%,那么山东省的万元GDP能耗将由现在的1.28吨标准煤降为1.2吨标准煤,降低6.2%;

如果提高到全国服务业的平均水平40.2%,那么万元CDP能耗将由现在的1.28吨标准煤降为1.15吨标准煤,可以降低10.2%。

另一方面,山东省重化工业比重偏高,这是造成万元GDP能耗高、污染严重的直接原因。

山东省全部的能源消耗量中,工业能源消耗占到79.5%,而工业又集中在高耗能的重化工业领域,能源、化工、建材、冶金四大生产领域的能源消耗占规模以上工业的81.3%。

问题还在于,山东省部分高耗能产业的产能仍然增长过快。

2005年,山东省的电力、冶金、造纸等十大行业中,新开工的企业比2004年增加2265户。

在国家最近确定的1000户耗能大户中,山东省就占了103户。

高耗能必然带来资源紧张,也必然带来高污染,治理的难度和成本会相应加大。

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寻求新的发展模式和路径。

有关数据显示,我国的综合能源效率仅为36%,是世界上单位能源消耗最多的国家之一。

我国的煤炭回采率只有30%,而西方国家都是50%以上,好的达到70%甚至80%。

应该说,节能降耗的潜力、空间都是很大的。

要把潜力充分挖掘出来,除严格新上项目的市场准入标准外,最重要、最现实的途径是提高科技创新特别是自主创新的能力,依靠技术进步实现产业的优化升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